中醫很重視腳板上的經絡,他們認為腳上穴位與人的身體的各個器官都有緊密的聯系,因此,看一個人的腳就能看出此人的身體狀況,腳也是養生環節中不能忽視的一個部位。下面為大傢細數五個傷腳的小問題,希望大傢能在此基礎上能有更深入的瞭解;此外,小編也為大傢提供瞭六個護理的小貼士,希望能對大傢有用。

六個護腳小貼士

1、每日用溫水洗腳,保持血液循環,減輕局部炎癥。

2、防寒保暖,冬季要特別註意足部保暖,避免寒冷剌激。

3、鞋的大小要合適,質地柔軟、寬松,能讓所有腳趾平放和略為活動。鞋底要有一定的厚度,外硬裡軟,尤其鞋跟裡面要有彈性,鞋內最好墊有薄的鞋墊,這樣能將自身的體重平均分配,鞋底過薄過軟還容易損傷足部。

4、長途行走或長時間站立時要有科學的步態及姿勢,避免足部持續負重,防止足部過度疲勞。

5、選擇適合自己的運動,如散步、遊泳、打太極拳等,可促進機體的新陳代謝,使骨的韌性增加,骨質增長。行動不方便者,每天可做足部肌肉的收縮鍛煉,以增強足底肌的肌力,減緩韌帶蛻變松弛的進展。

6、高鈣飲食,如蝦米皮、海帶、紫菜、酥魚、海藻、芝麻醬等,含鈣豐富的動物骨頭湯,含維生素C豐富的食物如新鮮的蔬菜和水果,多喝牛奶、豆漿。100克豆腐渣中含鈣100毫克,幾乎與牛奶的含鈣量相等,是最價廉、最易得的補鈣佳品。

五個小動作最傷腳部

五個傷腳小動作

1、光腳走路

正常人的腳掌都有一定的弧度,在柔軟、稍有起伏的地面上行走,可幫助減小沖力,最有益雙腳。而如果光腳在地板上走來走去,腳底弧度無法與地面相切合,雙腳得不到足夠的承托,會導致腳跟及膝關節疼痛。瓦斯裡博士表示,起床後立即光腳在地板上行走,對腳部傷害更大。

2、穿平底鞋

平底鞋雖然看起來柔軟舒適,卻不能為雙腳提供拱形支撐,容易導致腳掌過度下陷。穿平底鞋走路,猶如光腳走,容易導致腳後跟、足弓和腳趾疼痛。尤其是穿平底人字拖,還容易導致跟腱及腳骨受傷。瓦斯裡博士提醒,鞋子足弓部分一定要有拱形支撐。

3、忽視鍛煉小腿

鍛煉時忽視小腿肌肉也是個大問題。小腿肌肉不強壯往往會讓腳部受傷。瓦斯裡博士建議,爬樓梯的時候,每跨一級樓梯就暫停一下,拉伸小腿,保持30秒,反復做幾次,可以防止腳痛和小腿疼痛。

4、動作過猛

剛開始運動或者增加運動難度時,應該循序漸進,先熱身,再運動。確保運動鞋合腳舒適,方便完成跑跳動作,否則極易崴腳、拉傷。

5、不註意控制體重

即便體重超出標準一點點,也會增加雙腳壓力以及患跟腱炎、骨關節炎的危險。體重超標的人最好選擇沖擊力較小的遊泳、瑜伽等運動,這些運動對雙腳的壓力都不大,可防止腳部意外受傷。

秋季保健從腳部開始

隨著悶熱的夏天漸漸遠去,秋天的到來令氣候適宜瞭很多。保健專傢指出,日漸涼爽的秋天氣候相對幹燥,這個時候的足部保健尤其重要,所以人們應該盡快從夏天的某些習慣中走出來,適當調整生活方式和作息規律,比如經常使用抑菌型足浴器來做腳部保健等方式,將身體的健康狀態調整到最佳,以適應秋天氣候的變化。

夏去秋來,雖然暑氣還沒完全消退,但已經有瞭開始轉涼的苗頭,尤其是在北方地區,清晨和夜晚已經有人穿起瞭長袖,就連有些細心的年輕人也已經開始在置辦秋天的衣物。中醫養生學認為,“夏末秋初最難過,謹防寒從腳下生”。中國人向來以面食、米飯等植物類糧食為主食,體質較歐美人為弱,一到秋天就有許多人產生腳涼心緊的感覺,因為腳的脂肪含量少,而且人們早已習慣於穿鞋襪,所以抗寒能力較弱。另外,許多人的雙腳是身體的重要排汗途徑,如果遇冷,直接影響排汗不暢。因此,入秋以來,對於每個人的健康來說,腳部的保健就變成瞭首當其沖的頭等大事。

對於腳部保健的方式和方法,著名養生健康專傢曲教授有著自己獨到的看法。曲教授介紹說,進入秋季,腳部保健主要是要暖腳,暖腳的辦法有三種。首先是在每天入睡前用熱水洗腳,然後對自己的雙腳進行按揉、拍打等,這樣做可使雙腳的淋巴液流量及腳部毛細血管的開放量加大。其次是在睡前兩小時內,進行20~50分鐘的熱身運動,比如像慢跑、快速走、一般性體操等,使身體發熱,因為這樣一來雙腳也會跟著發熱。最後是在入睡前,最好走一走傢庭仿真石頭子路,許多人走過後腳底有多種感覺,其中熱、脹感覺最明顯。

受聘於北京某著名足療保健中心的腳部護理專傢金女士,則對曲教授的看法有不同意見。金女士表示:“她說的這種辦法是一種比較傳統的辦法,當然這種辦法也是有一定作用的,但是呢,具體操作起來比較麻煩,除瞭第一種熱水洗腳之外,其他的一點兒不方便。現代科技這麼先進,每一個對健康十分重視的傢庭都不必墨守成規,而是應該擁有並且使用現代保健設備。比如腳部護理,我們推薦用美妙抑菌型足浴按摩器,這個美妙足浴器跟以前的美妙足浴器是不一樣的,它的功能不僅僅是暖腳,按摩,去除腳氣,還有抑菌和磁保健!”

據筆者瞭解,腳部護理專傢金女士所說的美妙抑菌型足浴按摩器,是由寧波美妙電器公司推出的中國第一傢具有自清潔抗菌功能的抑菌型足浴按摩器。該足浴器不僅擁有“自動加熱保溫”、“氣泡沖擊按摩”、“振動按摩”、“水流沖擊按摩”、“臭氧去除腳氣、腳臭、腳廯”、“紅外線按摩”、“磁保健”等普通足浴器具備的所有功能,而且經國內專業抗菌檢測機構檢測,其對典型的大腸桿菌和金黃色葡萄球菌的抑菌率高達99%,可有效避免傢庭成員間共用一個足浴盆後交叉感染的幾率,從而對腳部起到安全、健康、全方位的保健作用,在很大程度上為人體健康保駕護航。

傷害雙腳的10種原因

人太胖、走路少、鞋跟高等都是傷腳的原因

人的一生平均走過的路程長度可繞地球3圈。對於由26塊骨頭、33個關節構成的腳來說,這真是巨大的折磨。53%的人患有很嚴重的腳痛病,而腳痛正是雙腳衰老的開始。提醒大傢要加強預防,減緩腳部衰老。

1.體重超標:腳部受力約為體重的120%。美國芝加哥大學足病專傢巴特·蓋斯特沃思博士表示,肥胖會改變腳部承受壓力的方式,容易導致足底筋膜炎和腳跟疼痛,也會加重槌狀趾和拇囊炎。

2.糖尿病:由於腳距離心臟最遠,因而最容易出現血液循環不良和感覺喪失,這兩種並發癥都會導致傷口愈合不理想和截肢危險。糖尿病患者每年都應該去醫院檢查雙腳。此外,鞋子一定要舒適,避免腳部擦傷和擠壓。

3.血液循環不良:由腿部動脈狹窄所導致的周圍血管病變會使腳部疾病幾率大增。另外吸煙也會導致血液循環不良。

4.父母有腳痛問題:腳病也會遺傳,所以應多關註一下父母的足部健康。

5.扁平足或高弓足:扁平足會導致肌肉和肌腱拉伸力量削弱,引發跟腱炎和關節炎。高弓足會導致腳部動作僵硬,削弱減震作用,增加膝蓋和背部壓力。前者可用矯正鞋或矯形術治療;後者應選擇寬松軟底鞋,以減輕腳部緩沖力。

6.鞋子不合腳:美國足部醫學協會調查發現,超過34%的男性沒留意自己的鞋子號碼是否應改變一下瞭;20%的女性每周都會讓鞋子弄傷腳;8%的人因鞋子不合腳苦不堪言。其實,隨著年齡增加,人的腳會變得更寬更長,買鞋前最好多試幾次。

7.高跟鞋:蓋斯特沃思博士表示,常穿高跟鞋使腳受力集中於腳跟和前腳掌,會導致槌狀趾、神經瘤、拇囊炎和趾甲問題。因此,多數情況下,鞋跟高度最好不超過2.5英寸(約6.35厘米)。

8.雙腳不見陽光:溫暖潮濕的環境最適合真菌繁衍,因此,應該常讓你的腳曬曬太陽,回傢及時脫掉襪子,讓腳見光跑汗。平時最好選擇吸濕排汗的襪子。

9.不看腳病醫生:身體其他部位生病,大傢都會去看醫生,但腳生瞭病卻很少有人特別重視。其實,及時治療、采用藥物鞋墊或腳部矯正可以盡快緩解病情。

10.走路太少:多走路能夠鍛煉腳部肌肉,是保護雙腳的最好方式。

平底單鞋底薄不吸震也傷腳

觀察女性上班族,會發現現在穿高跟鞋的人比想象中少,取而代之的是各款像芭蕾舞鞋般薄底的娃娃鞋。但娃娃鞋沒選好也會傷腳。

娃娃鞋最主要的問題是鞋底薄、沒有“中底”,所以少瞭鞋子應有的吸震功能,有時甚至相當於赤腳走在地上。很多女性走久瞭就開始腳跟痛;有些人走 路姿勢出現問題,以腳掌著地,也會出現前腳掌疼痛,長期會產生足底筋膜炎。診斷時需看病患走路姿勢,才會知道問題出在哪,不能隻治標不治本。

另外,許多廉價鞋子材質很硬,穿沒多久開始磨破腳後跟、腳背等處,每走一步就撕扯一下。仔細觀察有些女人腳後跟會貼上一塊OK繃,最後還會磨出水泡或不正常增生。這是因為娃娃鞋淺口,腳背沒有帶子幫忙固定腳,鞋後跟不停上下摩擦,更容易出現這種情況。

除瞭腳後跟外,每個人腳型不同,有些人骨頭比較凸,再穿楦頭窄小的娃娃鞋或高跟鞋,腳趾關節處易磨出一顆顆老繭。

有些人想靠足弓墊或鞋墊來紓緩腳痛。但效果不大,因為鞋跟包覆不夠高,所以加厚鞋墊,腳跟反而容易跑出來;有些腳痛是因為足部結構問題,特別是前足旋轉,承重時造成足弓塌陷,若加上足弓墊,讓足弓撐起,反而拉扯到足底筋膜,痛得更厲害。

因此,選擇“娃娃鞋”時,底不可太薄,選擇鞋底有厚度或是低鞋跟為佳;鞋面也盡量找尋能包覆前腳掌的鞋款;鞋墊不可亂加,腳痛先換雙鞋,若持續 疼痛,先找醫生瞭解自己腳痛的主因,再看醫生有沒有建議選購鞋墊。專傢建議,薄底娃娃鞋最好當室內便鞋穿就好,若在外久走,最好還是舍棄娃娃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