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飯的質量和習慣直接影響著人的身體健康。大傢每天都在吃飯,吃瞭幾十年的飯,可是您一天的飲食吃好瞭麼?吃對瞭麼?給大傢講解究竟怎麼吃才是合理的才是健康的飲食。下面我們一起來看看有問必答網的專傢是怎麼說的吧,希望這些知識對你們的生活有所幫助。

預防肥胖吃飯有哪些講究

飲食不當是引起肥胖的主要原因,那麼對於想要減肥的人來說吃飯有哪些講究呢?

1st Step.

真的餓,假的餓?

a.先喝一杯水。有時我們會把“渴”錯當成“餓”,如果喝下一杯水後餓的感覺消失瞭,說明不是真的餓瞭。

b.你是不是必須吃某一種食物?老年人應該重補哪些維生素真餓瞭應該是看到什麼都想吃,如果你非公司對門那傢糕點屋的蛋黃派不吃,那麼你隻是饞瞭,不是餓!這時候千萬要忍住!

c.有時候你怒瞭、鬱悶瞭、孤獨瞭、壓力大瞭也會想要吃東西,後果往往是,吃得再多也於事無補,肉也白長瞭。這時候不妨找人聊聊天、聽聽歌或者出去快走一圈。英國女性養生網有研究發現,快走15分鐘能讓你少吃一半的巧克力。改變心情後你就不“餓”瞭。

d.和朋友見面千萬別再約到餐廳瞭!邊吃邊聊很有可能讓你們吃瞭一輪又一輪,聊得高興瞭吃兩口,聊得尷尬瞭吃兩口,聊得沒什麼聊的瞭又吃兩口,浪費時間又浪費金錢。建議你趕快把酒肉朋友都升級成精神上的朋友。

e.看看是不是飯點!如果飲食規律,不到飯點是不會餓的,請不要隨意在飯前加餐,尤其是午飯前。美國弗萊德哈欽森癌癥研究中心發現,123名肥胖女性在去掉瞭她們的午飯前加餐後都順利減掉瞭不少體重。上班族常常在午飯前認為自己需要補充體力,但稍後的午餐又並沒有少吃,而且從上午就開始吃零食,會讓你一天的食量變大。如果你沒有餓到眼冒金星,還是忍到飯點吧!

2nd Step.

吃之前,看熱量

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的研究發現,食物包裝上簡單明瞭的熱量標註能夠幫助人們有效地控制體重,所以別忽略瞭漂亮包裝背後那些密密麻麻的小字。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建議,一個健康成年女性每天需要攝取1800~1900卡路裡的熱量,男性則需要1980~2340卡路裡的熱量。

因此,你在每吃一樣東西時都應該想想,每餐的熱量最好控制在600~650卡路裡,相當於10~12個黑芝麻湯圓、12~15隻水餃、3碗米飯或者3兩豬肉。現在大部分帶有包裝的食品上都會註明熱量,因此你最好在購買時先比較一下,同種食物中選擇熱量較少的,把每餐食物的總熱量控制在600卡路裡左右。

3rd Step.

進館子,精明點

在外就餐時很難計算攝入的熱量,這時候要更小心一些。如果你每周隻在外就餐一次,那麼大可以隨心所欲,但現代都市人幾乎每天都在外至少就餐一次。每次走進餐館前想想你已經下瞭幾次館子瞭,最好把每周外出就餐的次數控制在3次以內。

點菜時先點素菜,點夠瞭素菜再點肉,這樣可以控制食物總體的熱量。蔬菜、豆類、水果和全谷物等素食能夠讓你獲得大量的纖維,纖維能夠保存水分,讓你的胃更容易感到飽足。如果食物分大小份,請點小份,不要怕自己吃不飽,寧願再點,也不要點多少吃多少。

最好別點飲料,大多數碳酸飲料和果汁中都含有大量糖分,春季養生吃啥補腎你很容易在一餐中喝下去很多杯,這樣你即使隻吃白水煮青菜也會長胖不少。

如果實在要吃甜點,最好換個地方吃。走一走能夠幫你消耗一些熱量,而且有時候你一走出餐廳便會發現自己已經很飽瞭,於是幹脆取消瞭吃甜點的計劃。

這麼吃飯能長壽

俗語說“飯吃七分飽”,如今這一傳統養生法則得到瞭科學驗證——上海交通大學趙立平教授團隊與中國科學院上海生命科學院營養所劉勇教授團隊合作完成的最新研究,不但證實有節制的低脂飲食更能讓動物長壽,而且提出瞭新的作用機制。該成果已於2013年7月16日發表在《自然》雜志子刊《Nature Communications》上。

結論:有節制的低脂飲食更長壽

“很多長壽老人們的生活經驗以及民間養生理念都涉及節制飲食、適可而止的‘七成飽’現象,很有意思。比如我的外婆今年96歲高齡,她每頓飯都控制量,絕不多吃。但用現代科學的眼光看,如何用科學研究來解釋成瞭一個難點。”提起這項研究成果,趙立平教授饒有興味地解釋。他和劉勇教授率領的團隊在對小鼠用高脂或低脂飲食進行瞭長達4年的全生命周期幹預,最終驗證瞭,最健康、壽命最長的正是給予低脂飲食並且有30%熱量攝入減少的那一組,該組老鼠的壽命較同樣低脂飲食但未節食的同伴增加瞭20%。而健康狀況最差、壽命最短的正是高脂飲食且不控制食量的組群。

“我們這次研究發現即便攝入高脂飲食,但如果適當節制,也能顯著改善肥胖和代謝病”。這些結果說明,高脂膳食引起的肥胖及相關代謝性疾病會加快衰老,減少壽命。而適度節食可以緩解這些病癥,延長壽命。

追因:“七分飽”催生長壽菌群

為何“七分飽”有益健康長壽?趙立群教授把視野聚焦在瞭腸道菌群身上。在此之前,他曾在國際微生物生態學領域的頂級學術期刊ISME Journal上發表文章首次證明瞭腸道細菌結構變化是肥胖的原因。

“節食可以調節腸道菌群,減少內毒素入血,進而改善代謝指標,這是節食延長壽命的作用途徑之一。”

通過相關分析,該實驗找出瞭與壽命相關的腸道菌群的特定類群。在與壽命正相關的細菌類群中,有很多是已經證實的有益菌。通過實驗發現,無論是低脂還是高脂飲食,節食都能夠顯著增加有助於延長壽命的有益菌群,減少有害菌群。從而改善瞭與肥胖等代謝性疾病密切相關的炎癥反應,這很可能是節食延長壽命、延緩衰老作用機制的重要環節。

趙教授指出,人也好,小鼠也好,結構合理的腸道內菌群是健康必需的夥伴。最理想的狀況就是吃得營養均衡但剛剛夠自己用,這時消化道恰好把營養吸收完,僅把膳食纖維留給腸道菌群,反過來,如果吃得過多,那麼大量沒有消化的蛋白質、脂肪等食物殘渣也都進入腸道,會讓能產生內毒素或引起炎癥反應的有害菌群滋生,導致胰島素抵抗和肥胖等。這在以往的人體腸道菌群研究中也有證明。”趙立平說。

防范:節食需以營養均衡為前提

雖然上述研究的對象是小鼠,但卻給在人群中開展節食的膳食幹預提供瞭很好借鑒。這項研究如果成功轉化,會有助於控制與衰老相關的代謝性疾病就能很好解決,自然也會減少很多疾病痛苦及經濟負擔。

“當然,這裡說的‘節食’也好,‘七分飽’也好,都是在不影響營養均衡全面攝入的前提下的飲食原則,並非盲目少吃或者不吃東西。”趙立平教授強調。“對於在人群中開展膳食幹預,還是要根據個人先前飲食不同做測定後進行個性化調整。這個我們也有一些科學辦法,並已在人群身上小范圍幹預。

“通過合理節食改善腸道菌群結構,形成良好的腸道環境和代謝過程,也需要慢慢來。健康的人一般不會一頓少吃就餓得慌,如果出現這樣的現象,也說明代謝失衡,需要調理瞭。在蛋白質脂肪足夠滿足人體功能的情況下,有計劃地逐漸增加全糧或者蔬菜水果的比例,控制食量。‘早餐吃好、午餐吃飽、晚餐吃少’其實也是其中一種調節方式。剛開始少吃可能會餓,但調整好瞭就適應瞭。”

吃飯不規律會誘發胃癌

吃飯經常不準時仿佛成為現代人的一個通病,其實,這樣對身體非常不利。研究表明,不規律的飲食習慣會導致肥胖與胃癌。傳統中醫認為,按時吃飯有利於脾胃功能的正常運行,才能保證人體氣血的補充和協調,避免五臟功能的失調,預防癌癥的發生。

醫學研究表明:吸煙、飲酒、吃剩飯剩菜等習慣等可以增加其發病風險,而不吃早餐是最大的危險因素。飲食習慣不良如飲食不規律、吃飯快速、喜高鹽/熱燙食品,喜食致癌物質亞硝酸鹽含量高的醃制、熏制、幹海貨、隔夜菜,喜食燒烤的紅肉、常食用黴變食物、少食新鮮蔬菜等都是引發胃癌的危險因素。

由此可見,長期吃飯不規律會誘發胃癌的發生。所以大傢要想避免胃癌的發生,一定要堅持吃早餐,按時吃飯。同時也要多瞭解一些關於胃癌的常識,以便沒病預防,有病積極治療。

孩子自己吃飯的好處是什麼

吃飯是都知道的,在嬰兒時期寶寶吃飯都是讓父母喂的,但是到一定的年齡還是應讓寶寶自己學吃飯,那孩子自己吃飯的好處是什麼?

1周歲以後的孩子,應當讓他自己吃飯。這個時期的孩子很喜歡自己吃,一開始時孩子吃的不是太好,但通過一段時間的學習,孩子一般能較好地用匙進食瞭。1歲多一點的孩子,是訓練自己吃飯的最好時機,錯過這個時期,往往很難訓練,所以要堅持讓孩子自己吃,並且教會孩子必要的技巧,逐漸糾正撒飯多的毛病。媽媽可以坐在寶寶旁邊,及時糾正一些動作,做好瞭就用語言給予鼓勵。孩子自己吃飯可以減輕媽媽喂飯的負擔,孩子吃飯較熟練時,媽媽可以在這一時間中做一點別的事情。

孩子自己吃飯,是一種很復雜的活動,它要求孩子的手、眼、嘴的高度協調,同時還伴隨著上半身多組肌肉的配合,這些協調與配合受大腦的指揮,所以說:自己吃飯是一種早期教育。當然,孩子自己吃飯還有利於培養孩子不挑食、不便食的習慣形成,與傢庭及孩子有利無弊。

上述就是對孩子自己吃飯的好處的介紹,現在應該有瞭解瞭吧,希望本文對您有幫助,一定不要忽視瞭這一點,希望每個寶寶都能健康的成長。

健康吃飯要動腦

我們每天都要吃飯,但是很多人沒有掌握正確的吃飯方法,那麼一日三餐怎麼吃才健康呢?中醫指出,健康吃飯要動“腦”。

每天健康生活,要做到七個方面:第一,一定要吃好一日三餐;第二,一定要睡好8個小時覺;第三,每天堅持運動半個小時;第四,每天要笑30分鐘,身心健康;第五,很特殊的,每天一定要會大便;第六,一定要跟愛人搞好關系,每天給愛人說三句他(她)喜歡聽的話。老婆關系搞不好,你啥事也弄不成。當然瞭,女人也要跟老公搞好關系;第七,不吸煙,不酗酒,每天齊步走。

健康要從每一天開始,每天健康,就一生健康。一定要記住我那幾句話:“能吃能喝不健康,會吃會喝才健康,胡吃胡喝要遭殃。”“用肚子吃飯求溫飽,用嘴巴吃飯講享受,用腦子吃飯保健康。”

知道瞭健康吃飯要動“腦”,建議您一日三餐要做到:“皇帝的早餐,大臣的中餐,叫花子的晚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