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樣的人能長壽?我們聽過世界各地長壽老人的秘訣,媒體也不斷報道出醫學專傢對長壽的新研究,但哪些適合國人借鑒?隻要堅持做到一下這些健康養生的飲食習慣,長壽對你來說也許不是一件遙不可及的事。哪些飲食習慣有助長壽?5種惡習減短你的壽命?一起來看下。

5種惡習減短你的壽命

1、不愛笑

“笑”據稱是最能讓人健康的方法。某國際醫療媒體發表稱,“笑”會減輕心臟病風險,穩定血壓,強化免疫力。不喜歡在人前笑的人不妨在衛生間鏡子面前笑給自己看看。

2、睡眠不足

早晨你是否能心情愉悅的醒來?睡眠不足對身體造成的惡劣影響罄竹難書。睡眠不足不僅會降低免疫力,增加心臟病風險,還有可能導致高血壓、體重增加、糖尿病等現代人常見病。想要保證充足睡眠以及品質,一定要養成同一時間就寢的習慣,此外睡前不能吃喝或者玩手機看電 視。

3、不吃早餐

有研究證實,不吃早餐會增加肥胖、心臟病以及患癌風險,除此之外不知早餐的人還容易得代謝綜合癥。另外,不吃早餐的人具有在晚間進食過咸、過油食物的傾向,有害健康不言而喻。

4、長時間坐姿

一天坐3小時以上就會增加患癌、心臟病、高血壓風險,導致壽命縮短。但是辦公室白領難免要久坐桌前,這種情況的人最好是每天堅持活動30分鐘,工作間歇時伸伸懶腰,活動一下四肢。

5、飲酒過度

適量飲酒問題不大,但過量的話就會給肝臟造成沉重負荷,還會提高心臟病發作、生育能力低下、患癌、高血壓等風險。對酒量再信心十足也要適可而止,切不可酒逢知己千杯少。

10個飲食習慣有助長壽

一、飯要稀一點

把飯做成粥,不但軟硬適口、容易消化,而且多具有健脾養胃、生津潤燥的效果,對益壽延年有益。但老年人不能因此而頓頓喝粥。畢竟粥以水為主,“幹貨”極少。在胃容量相同的情況下,同體積的粥在營養上和饅頭、米飯相差很多,長此以往,可能會營養不良。

二、飯菜香一點

這裡說的“香”,不是指多用鹽、味精等調味料,而是適當往菜裡多加些蔥、薑等調料。人的五官是相通的,可以用嗅覺來彌補味覺上的缺失。聞著香噴噴的飯菜,老年人一定能胃口大開。

三、蔬菜多一點

多吃蔬菜對保護心血管和防癌很有好處,老年人每天都應吃不少於250克的蔬菜。

四、菜要淡一點

老年人的味覺功能有所減退,常常是食而無味,總喜歡吃口味重的食物來增強食欲,這樣無意中就增加瞭鹽的攝入量。鹽吃多瞭會加重腎的負擔,可能降低口腔黏膜的屏障作用,增加感冒病毒在上呼吸道生存和擴散的幾率。因此,老年人每天的食鹽攝入量應控制在5克左右,同時要少吃醬肉和其他咸食。

五、葷菜少一點

要葷素兼顧,粗細搭配,品種越雜越好。每天主副食品(不包括調味料)不應少於10樣。

六、質量好一點

蛋白質對維持老年人機體正常代謝、增強機體抵抗力有重要作用。一般的老年人,每公斤體重需要1克蛋白質,應以魚類、禽類、蛋類、牛奶、大豆等優質蛋白質來源為主。

七、食物熱一點

生冷食物多性寒,吃多瞭會影響脾胃消化吸收,甚至造成損傷。因此,老年人要盡量避免吃生冷食物,尤其在嚴冬更要註意。

八、數量少一點

老年人每日唾液的分泌量是年輕人的1/3,胃液的分泌量也下降為年輕時的1/5,因而稍一吃多,就會肚子脹、不消化。所以,老年人每一餐的進食量應比年輕時減少10%左右,同時要保證少食多餐。

九、吃得慢一點

細嚼慢咽易產生飽脹感,可防止吃得過多,使食物消化得更好。

十、晚餐早一點

“胃不和,夜不安”,晚餐吃得太晚,不僅影響睡眠,囤積熱量,而且容易引起尿路結石。人體排鈣高峰期是在進餐後的4~5小時,晚餐吃得過晚或經常吃夜宵,排鈣高峰到來時老年人可能已經睡覺瞭。老年人晚餐的最佳時間應在下午六七點,而且應不吃或少吃夜宵。

長壽秘方比想像中簡單

睡前吃些高纖維食物

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博士朱蒂斯•沃特曼說:“睡前半小時吃些低熱量的碳水化合物零食,比如谷類食物,有助於睡眠。”大多數人每天攝入的纖維量隻有身體需要量(25~35克)的一半,所以,建議抓住睡前時刻補充一下。

涼開水泡紅茶

用熱水泡茶會比冷水泡茶釋放出更多的咖啡因與單寧,導致周期性頭痛、失眠等癥狀,而用涼開水泡茶可使其中的有益物質在不被破壞的情況下,慢慢溶出。

素菜要“葷”著吃

油吃多瞭不好,但一點不吃更不好。專傢表示,南瓜、胡蘿卜中含有大量的β-胡蘿卜素,因此不能吃得太清淡,用油炒一下更有利營養素吸收。如果南瓜用來煮粥,那麼保證其他菜裡有油,讓它們到腸胃裡會合。

涼菜的汁用來蘸著吃

很多人去飯店都喜歡點盤大拌菜或蔬果沙拉,覺得這樣能補充維生素。其實,這些菜中的醬汁反而會給原本健康的菜帶來不少熱量。最好把調好的醬汁放在一個小碗裡,用切好的菜蘸著吃,這樣,你需要的醬汁隻是原來的1/6。

冷水洗肉溫水洗菜

用溫水或熱水洗肉,不但容易變質、腐敗,做出來的肉口感也會受影響。最重要的是,會加速肉中蛋白質、氨基酸和B族維生素的流失。與之相反,洗各類果蔬時用溫水更好。專傢指出,溫水比涼水更容易去除果蔬表面的農藥殘留。

每餐之前喝兩杯水

控制體重,對大多數人來說是一場“持久戰”。不久前,研究人員發現,飯前喝兩小杯水能減少饑餓感和食物攝入量,比節食減肥的效果更明顯。餐前飲水的人一天能少攝入近300卡熱量。除喝水外,餐前吃水果、蔬菜和麥片粥,同樣含熱量少,還有助於增進飽腹感。

復合維生素飯後吃

生活中吃得精細、不當的烹飪方式都可能減少維生素含量。這時,補充復合維生素就像上瞭一道“保險”,而且最好飯後吃。葉酸、B族維生素、維生素C等水溶性維生素如果飯前空腹吃,很快通過胃進入小腸被吸收,還沒完全被人體利用就通過尿液排出體外。維生素A、D、E、K等脂溶性維生素必須溶於脂肪類食物中才能被吸收,如空腹服用,大部分都不能被吸收。

生吃洋蔥防心臟病

很多人吃菜時會小心翼翼地把洋蔥挑出來,這就大錯特錯瞭。洋蔥對高血壓、高血脂和心腦血管病人確實有好處,而且生吃、涼拌效果最佳。

深色水果抗衰老

買水果時拿不定主意,就選深色的那種。相比淺色水果,深色水果裡含有更多的抗氧化劑、維生素、硒、鐵、鈣、鋅等物質,具有防癌、抗癌、抗衰老等功效。

晚餐早比晚點好

人體排鈣高峰期是餐後4~5小時,晚餐吃得太晚,不僅影響睡眠、囤積熱量,而且容易引起尿路結石。老年人晚餐的最佳時間最好在下午六七點,而且應不吃或少吃夜宵。

6種心理有助長壽

適當憂慮。研究發現,那些被父母說成“異常快樂與性情樂觀”或“從來不發愁”的孩子,長壽幾率反而低。弗雷德曼說:“我們經常聽到的勸告是:要快樂,要高興,這樣才會健康。然而,新研究結果顯示,發愁有時也是件好事。”多項研究證實,適當憂慮有益健康,對男性而言,尤其如此。因為心中擔憂某事,便會全盤考慮各種可能性,做到有備無患。

做喜歡的事。研究發現,中年積極運動對長壽很關鍵。身體出問題才發誓要開始運動的人,往往難以持之以恒。做自己感興趣的活動,更能堅持。弗雷德曼表示,隻要能從椅子上站起來,做什麼都行,如種花種菜、做木匠活、遛狗、去博物館等。

不過度樂觀。德國埃爾朗根-紐倫堡大學一項4萬名人參與的研究發現,過度樂觀的人更可能做一些高危險行為,如抽煙、酗酒、吸毒、飆車等,在10年裡遭遇殘疾或死亡的風險更高。而對未來較悲觀的人可能會更重視健康與安全,更懂得自我防護,並鼓勵身邊人一起行動。

喜愛社交。《美國科學院院報》刊登英國倫敦大學學院一項新研究發現,無論內心是否感到孤獨,沒有社交都會增加老年人的死亡風險。相反,社交生活能增壽,與親友保持聯系、幫助他人等都可以。朋友不多的人,積極參加社區活動或志願活動也有相同效果。

保持成就感。很多人認為,早退休早享福。但新研究發現,與早早退休無所事事的老人相比,退休後繼續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的老人壽命更長。科學傢表示,舒適的工作環境、事業成就感能讓人保持快樂。馬丁博士表示,事業越成功的人早死的可能性越小。有很多追求目標的人往往更長壽。

態度認真。研究發現,童年時期態度認真是預示長壽的一大信號。認真的人會多做有益健康的事。弗雷德曼表示,有韌性、值得信賴是長壽者的兩大特點。此外,節儉、堅持、註重細節和有責任心都是長壽秘訣。

午睡習慣或縮短壽命

許多人都有午睡的習慣,並且視午睡為恢復精神的好辦法。不過,英國劍橋大學的科學研究表明,在白天睡覺會縮短人的壽命。

該研究發現,在40~79歲的人群中,有午睡習慣的人比普通人的死亡風險要高出14%。

本報訊 許多人都有午睡的習慣,無論是上班族趴在辦公桌上小睡,還是傢庭主婦躺在床上補眠,都被視為恢復精神的好方法,有人甚至已經養成天天午睡的習慣。然而,英國劍橋大學的科學研究表明,在白天睡覺會縮短人的壽命。

劍橋大學的科學傢邀請1.6萬名志願者參與一項調查研究。為驗證午睡對人體健康的影響,科學傢歷時13年,跟蹤記錄志願者的睡眠規律和失眠情況,其中包含瞭是否有午睡習慣這項記錄。而在13年的追蹤期間,這些參與者當中,約有3000名過世。

死亡風險高14%

結果發現,在40至79歲的人群中,有午睡習慣的人與其他人相比,死亡風險要高出14%。並且,白天睡眠時間越長,其死亡風險就越大。若白天的睡眠時間達到2小時,死亡的風險就會提高至32%。

或引發體內炎癥

科學傢目前尚未研究出白天睡覺會縮短壽命的具體原因,但進一步指出,成人若是午睡時間過長,或是頻率過高,其死亡的原因多半與呼吸系統、肺部疾病有關,如:支氣管炎、肺氣腫、肺炎等。至於為什麼會有這樣的結果,科學傢推測,可能與午睡會引發體內發炎反應有關。

此前,美國也有類似的研究。美國加利福尼亞州太平洋醫療中心研究所在2009年的一項調查顯示,如果老年婦女過多午睡,她們因各種因素死亡的風險會增加44%。他們對8000多名69歲以上的婦女跟蹤研究瞭7年,結果發現,其中因心臟病死亡的風險增加58%,因非心血管疾病或非癌癥原因死亡的幾率會提高近60%。中國去年的研究也顯示,午睡時間超過30分鐘以上,發展出第二型糖尿病的幾率較常人來得高。

不睡太久就無大礙

不過,上述研究都隻是觀察分析的結果,並非有系統規劃的實驗。拉夫伯勒大學睡眠研究中心教授吉姆·霍恩說,短暫的打盹或許仍大有幫助。如果小睡時間不超過一小時,絕大部分(約85%)人面臨的風險並沒有提高。所以,民眾無需過度恐慌,或是就此取消午睡隻要不睡太久,不至於造成大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