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夏之交,水暖魚肥,此時不但是魚類產量最高的時候,也是營養最豐富的時候,口感也最為鮮嫩可口。中醫認為,每種魚都有自身側重的養生功效,初夏是小兒生長最快的季節。生長越快,所需要的營養也越多,這對消化吸收功能較差的脾胃虛小兒來說是一種挑戰,傢長要註意給小兒調理脾胃。那麼初夏多吃哪種魚呢?初夏如何養生呢?下面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初夏註意給孩子調理脾胃

脾胃虛種種表現

中醫認為脾胃是消化系統的主要臟器,它的功能是運化水谷,即消化食物並吸收其中的養分供身體利用。此外,中醫認為“四季脾旺不受邪”,即脾胃功能強的人抵抗力強,不易生病。脾胃虛的小兒特別容易患感冒,表現面色萎黃,眼帶青暗,鼻梁有“青筋”,身體瘦小,食欲減退,睡眠不安,常有腹瀉。

合理調整飲食

飲食應以清淡,富有蛋白質、維生素和微量元素及易消化食物為主,不要吃過於油膩的燒烤油煎食品。烹調采用湯、粥、羹、糕等形式以利於脾胃消化和吸收。傢長要註意食有節制,防止過飽傷及脾胃。

要給小兒多吃些五谷雜糧,如小米有健脾和胃作用,適合脾胃虛熱有反胃的小兒,小米粥上的一層黏稠的“米油”營養極為豐富,對恢復胃腸消化功能很有幫助;玉米有健脾利濕,開胃益智功能,多吃玉米可提高小兒胃腸功能及有助於智力開發;苡米有健脾補肺,清熱利濕作用,蛋白質含量遠比米、面高,而且容易消化;黃豆有健脾益氣作用,如豆腐、豆漿等對脾胃虛弱的小兒頗有益;赤豆有健脾補血作用,特別適合脾虛兼有貧血的小兒。傢長給脾虛小兒吃雜糧可采取多種方法,如在大米中加小米或豆類;做面食時在面粉中加些玉米粉或黃豆粉;將玉米粉做成玉米糊、玉米餅等使小兒容易接受。

初夏多吃三種魚

春夏之交,水暖魚肥,此時不但是魚類產量最高的時候,也是營養最豐富的時候,口感也最為鮮嫩可口。中醫認為,每種魚都有自身側重的養生功效,暮春時節不妨嘗試以下三種魚。

鱖魚——健脾養血。鱖魚數百年來獨占“春令時鮮”的榜首,這是因為鱖魚肉質細嫩豐滿,無膽少刺,為春季淡水魚之上品。《本草綱目》記載其肉“可補虛勞,健脾胃,益氣力”,適宜體質衰弱,飲食不香的人食用。現代營養學表明,鱖魚含有蛋白質、脂肪、鈣、鉀、鎂、硒等營養元素,肉質細嫩,極易消化,適合兒童、老人及消化功能不佳的人;鱖魚肉的熱量不高,且富含抗氧化成分,對想美容又怕胖的女士也是極佳選擇。

鱸魚——補肝益腎。北宋藥學著作《嘉佑本草》中記載鱸魚能“補五臟,益筋骨,和腸胃,治水氣。”足見鱸魚的補益作用有多廣泛。從現代營養學的角度來說,鱸魚富含蛋白質、維生素A、B族維生素、鈣、鎂、鋅、硒等營養元素;具有補肝腎、益脾胃、化痰止咳之效,對肝腎不足的人有很好的補益作用。鱸魚肉質白嫩,沒有腥味,肉為蒜瓣形,最宜清蒸、紅燒或燉湯。

草魚——暖胃明目。春末夏初的草魚是淡水魚中最物美價廉的魚類之一。草魚含有豐富的不飽和脂肪酸,對血液循環有利,是心血管病人的好食物。草魚還含有豐富的硒元素,有抗衰老、養顏的功效。對於身體瘦弱、食欲不振的人來說,草魚肉嫩而不膩,開胃、滋補。清代《醫林纂要》中記載草魚能“其頭蒸食尤良。”讀者不妨也試試蒸食草魚頭的做法。

進入初夏三種水果別猛吃

進入夏季,許多其他季節不容易吃到的水果紛紛上市,其中荔枝、桃和杏這三種水果,是非常適合初夏嘗鮮的,但是吃的時候要控制好量。

桃:營養特點是含鐵量較高,另外含有蛋白質、糖、鈣、果膠等,特別適合貧血的人吃。而桃中所含的果膠,能夠促進腸道蠕動,所以有預防便秘的作用。

提示:桃雖好吃,但不可多食,多吃會引起腹瀉等急性腸胃疾病。

杏:杏肉中含有較多的胡蘿卜素,可在人體內轉化成維生素A,對於保護視力有好處。而杏仁則含蛋白質、粗脂肪、磷、鐵、鉀等多種營養,而且還有潤肺化痰、清熱解毒等作用。

提示:屬於溫熱水果,不能多吃,容易上火。另外杏仁也不能多吃,多吃易導致呼吸麻痹,甚至死亡。食用杏及杏仁時一定不能過量。

荔枝:富含鎂、鉀等礦物質和維生素,特別是維生素C的含量較高,對提高人體免疫力有好處,而且還有美白潤膚的作用。此外荔枝還含有補腦健身、開胃益脾,特別適合產婦和老弱人群。

提示:長青春痘、生瘡、傷風感冒或有急性炎癥時,不適合吃荔枝。另外,荔枝也不能多吃,以防得上“荔枝病”,即出現頭暈、心慌、出冷汗等。同時,也要防止上火,可在吃荔枝的時候,先喝小半碗鹽水,再留小半碗吃完後喝。或者把脫瞭殼的荔枝肉在鹽水裡泡泡後再吃。

初夏養生喝什麼茶

炎炎夏日,天氣悶熱,若喝上一杯清香的茶,不僅能給你帶來一絲清涼,還能調整夏季疲憊的身軀,使心情愉快。天氣太熱的時候,我們很容易感覺到身體各處都不舒服。這個時候不妨飲用一些茶飲料,既能清暑熱,又能溫和進補,對身體好處多多。

茶飲助眠

小麥茉莉茶

適用對象:陰虛型體質,易口燥、失眠、胃脹氣。

作用:可解壓、養心安神、補血復脈。

材料:淮小麥5錢、百合5錢、炙甘草3錢、茉莉花1.5錢。

作法:淮小麥磨碎後,材料分3份,白天取2份各加350c。c。沸水,燜約5分鐘,早午飯後喝。睡前1小時則取1份加150c。c。沸水,燜約5分鐘飲用。

初夏中醫養生原則

少洗冷水澡

隨著氣溫的上升,人們外出歸來往往喜歡沖冷水澡。由於人體在陽光下吸收瞭大量的熱,冷水澡會使全身毛孔迅速閉合,熱量不能散發而滯留體內,引起高熱,還會因腦部毛細血管迅速收縮而引起供血不足,頭暈目眩,重則還可引起休克。因此,最好的辦法是讓自己出汗,帶走身上大量的熱,然後再洗澡。

飲食要合理

清淡飲食,但也不能拒絕葷菜由於夏季人的胃酸分泌減少,加之飲水較多,沖淡胃酸,導致機體消化功能較弱,故飲食應清淡一些。應多吃營養豐富、氣味清淡之品,忌食油膩、煎炸及熱性的食物。但是,清淡不等於素食,素菜中雖然含有大量的膳食纖維及豐富的維生素,但缺乏人體必需的蛋白質。所以,即使在炎炎夏日也不要拒絕葷菜,可適當攝入一些瘦肉、蛋、奶、魚以及豆制品,關鍵是在烹調時多用清蒸、涼拌等方法,不要做得過於油膩。如可取鮮嫩碧綠的荷葉,用開水略燙後,用來包雞、包肉,蒸後食用,風味別致、清香可口、有增進食欲之效。

苦味宜多食

中醫認為,凡有苦味的蔬菜,大多具有清熱的作用。因此,營養學傢建議,夏季經常吃些苦菜、苦瓜等苦味食品,能起到解熱祛暑、消除疲勞等作用。夏天常食苦瓜湯或苦瓜菜肴,能調和脾胃,清除疲勞,醒腦提神,對中暑、胃腸道疾病有一定的預防作用。

苦菜也是一味藥食同源的蔬菜,具有清涼解毒、消毒排膿、去瘀止痛、防治胃腸炎等功能。食用苦菜時,將它的根、葉洗凈,可拌可炒可做湯,味道苦中帶香,是解暑開胃的佳肴,而且對腸炎、痢疾等有一定的防治作用。夏季出汗較多,不妨喝點帶苦味的飲料,啤酒、綠茶、苦丁茶等都是不錯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