補腎補肝是我們在生活當中都需要註意的一個問題,不管是男性還是女性出現這種肝臟健康問題對我們的身體是會帶來很多不利影響,所以說我們應該註重一些飲食保健的方法幫助自己起到養肝,補腎的作用下面我們就一起詳細去瞭解一下可以起到補肝補腎的食物有哪些?接下來就讓我們一起來瞭解下。

補腎補肝的食物

1、補腎的中成藥:六味地黃丸,大補陰丸,左歸丸都是滋補腎陰的. 六味地黃丸多用於兼見消渴尿頻,大補陰丸多用於虛火騙盛,左歸丸則偏於滋補腎精.

2、補肝的中成藥:龍膽瀉肝丸 一、補肝的食物: 建議您試試以下補肝治療。 1、銀耳蜜環菌片:由銀耳和蜜環菌組成,經人工培養加工成糖衣片,每次口服5~6片,一日3次,以7~10周為一療程。通過對98例冠心病心絞痛患者的療效觀察,總有效率為86%,對異常心電圖總有效率達59%。銀耳有益氣活血,強心補腦,補腎強身等作用。

蜜環菌有滋陰潛陽,平肝熄風,活血強筋之功,因二藥具有活血作用,故用於肝腎虧損之心脈瘀滯證。有關實驗證明,銀耳能明顯增加巨噬細胞的吞噬功能,增強機體的免疫機能。對心肌炎病人具有免疫激發作用,蜜環菌對冠狀動脈、腦和外周血管有一定的擴張作用,可使心血管血流量增加,血管阻力下降,對中樞神經有鎮靜作用。

以上就是關於補腎養肝的食物介紹,希望通過這些介紹之後大傢可以更加的重視,如果你希望用一個比較健康,科學的方法幫助自己達到養肝補腎的作用,那麼不妨嘗試上面所介紹的一些食物。

補肝補腎三款食療偏方

一、熟地雞肝湯

材料:紅棗5個,枸杞子5克,雞肝150克,水發木耳50克,熟地黃20克

調味料:清湯,熟豬油,薑汁,黃酒,鹽,水淀粉

做法:

1、將材料洗凈,把枸杞、紅棗、銀耳、熟地一起放進砂鍋裡,倒入清湯,大火煮開,撈掉浮沫,用小火煲到銀耳熟爛;

2、雞肝洗凈後切小片,瀝幹後,加鹽、水淀粉、薑汁和黃酒,抓勻;

3、銀耳煲到熟爛的時候,改用大火,等湯沸騰後倒入雞肝片,加鹽調味,淋上一些豬油即可食用。

功效:補肝補腎,還能明目養神,但是,痰多、脾虛者不宜食用。

二、杞精鵪鶉煲

材料:蓮子50克,鵪鶉4隻,黃精15克,杜仲15克,枸杞30克

調味料:清湯,黃酒,鹽

做法:

1、材料洗凈,中藥杜仲切薄片,加水煎濃汁;

2、將所有材料倒入砂鍋裡,倒入清湯、黃酒,旺火煮沸,撈掉浮沫,改用小火煲2小時,然後倒入杜仲汁煮沸,加鹽調味即可。

功效:補腎補肝,降糖止渴,陰虛火旺者、痰濕便溏者不適宜食用。

三、栗子鳳足煲

材料:核桃肉60克,豬瘦肉100克,雞爪12隻,凈雞肉150克

調味料:清湯,陳皮,黃酒,鹽

做法:

1、核桃肉放沸水燙一下,去掉外衣,豬肉洗凈切丁,雞爪洗凈後放沸水汆燙,撈出放冷水裡;

2、將所有材料倒入砂鍋裡,倒入清湯、黃酒、陳皮,大火煮開,撈掉浮沫,用小火煲3小時,燉到雞爪爛熟,最後加鹽調味即可。

功效:補腎養血,益氣,固精壯陽,產後、外感未愈者不可食用。

吃三種魚補肝又補腎

鱖魚——健脾養血。

鱖魚數百年來獨占“春令時鮮”的榜首,這是因為鱖魚肉質細嫩豐滿,無膽少刺,為春季淡水魚之上品。《本草綱目》記載其肉“可補虛勞,健脾胃,益 氣力”,適宜體質衰弱,飲食不香的人食用。現代營養學表明,鱖魚含有蛋白質、脂肪、鈣、鉀、鎂、硒等營養元素,肉質細嫩,極易消化,適合兒童、老人及消化 功能不佳的人;鱖魚肉的熱量不高,且富含抗氧化成分,對想美容又怕胖的女士也是極佳選擇。

鱸魚——補肝益腎。

北宋藥學著作《嘉佑本草》中記載鱸魚能“補五臟,益筋骨,和腸胃,治水氣。”足見鱸魚的補益作用有多廣泛。從現代營養學的角度來說,鱸魚富含蛋 白質、維生素A、B族維生素、鈣、鎂、鋅、硒等營養元素;具有補肝腎、益脾胃、化痰止咳之效,對肝腎不足的人有很好的補益作用。鱸魚肉質白嫩,沒有腥味, 肉為蒜瓣形,最宜清蒸、紅燒或燉湯。

草魚——暖胃明目。

春末夏初的草魚是淡水魚中最物美價廉的魚類之一。草魚含有豐富的不飽和脂肪酸,對血液循環有利,是心血管病人的好食物。草魚還含有豐富的硒元 素,有抗衰老、養顏的功效。對於身體瘦弱、食欲不振的人來說,草魚肉嫩而不膩,開胃、滋補。清代《醫林纂要》中記載草魚能“其頭蒸食尤良。”讀者不妨也試 試蒸食草魚頭的做法。

全天候養肝時間表

一、春季養肝護肝正當時

關於養肝,專傢指出,在中國傳統的醫學理論中,肝屬木,喜條達,與春令升發之陽氣相應。春季是養肝護肝的最佳時節,也是肝病的多發時節。如果不註意情志調攝,肝氣抑鬱,則會生出許多病來。如情志不遂,肝陽上亢,血壓升高,有心腦血管病者還容易發生中風。而各大醫院的統計數據也表明,每到春天,發生肝病或肝病復發的病人就會較其他季節多。

專傢表示,作為自然界中的生物,隨著氣候節氣等環境狀況改變,人體的五臟六腑的運行狀態也會隨之改變,因此,人的飲食起居也要作出相應的調整,這就是所謂的“天人合一”。在春天,肝氣旺盛而升發,人的精神煥發。可是如果肝氣升發太過或是肝氣鬱結,都易損傷肝臟,到夏季就會發生寒性病變。此外,中國近五千年燦爛的醫藥文化在保健養生方面早已精辟地提出瞭“上工治未病、不治已病”等經典思想。因此,順應天時變化,對自己的日常飲食起居及精神攝養進行相應調整,“未病先防,有病防變”加強對肝臟的保健正當其時。

二、肝臟“呼救”五大征兆

征兆1、容易喝醉

有些人,平時酒量很大,然而現在變得喝一點之後就感覺“醉瞭”,這種征兆提醒您肝臟功能下降,肝受損瞭,肝臟不能完全分解酒精代謝物乙醛。

征兆2、粉刺增多

人體內黃體荷爾蒙起著促進分泌皮脂的作用。而肝臟則能破壞黃體荷爾蒙,調整荷爾蒙平衡。因此肝臟功能降低會使皮脂分泌增多,最終導致粉刺叢生。

征兆3、傷口容易化膿感染

肝臟對人體代謝起著重要的作用,肝臟功能受損的話,皮膚再生就會受到阻礙。另外,肝臟的解毒功能下降容易引起傷口感染細菌。

征兆4、鼻頭發紅

所謂“紅鼻子”就是鼻頭部分的毛細血管擴張形成的。雖然“紅鼻子”並不一定是肝臟受損導致的,但女性在肝臟功能降低、荷爾蒙紊亂時容易出現“紅鼻子”。

征兆5、臉色發黑

肝臟對鐵的代謝起著重要作用,平時肝臟內積蓄有鐵成份。肝細胞遭到破壞的話,肝細胞內的鐵會流入血管,使血液內鐵成份增加,導致臉色發黑。這種癥狀最容易在男性和閉經後的女性身上出現。因此,當出現臉色發黑征兆時,一定要警惕是否肝受損瞭,並要及時護肝。

三、養生舒肝:按摩7大“撒氣穴”

每個人都有脾氣大的時候,然而脾氣大易傷肝,不利於養生保健。中醫認為,脾氣大易引起肝氣鬱結,按摩身上的7大“撒氣穴位”,即能緩解情緒波動,又能達到舒肝養肝的養生保健作用。

中醫認為,肝氣鬱結是由肝失疏泄或情緒抑鬱不舒引起的,可表現為脾氣大,臉部長斑,黑眼圈等癥狀。其中情緒問題大多來自工作和生活。要想保健養生,必須改掉脾氣大的毛病,以避免傷肝。除瞭調解心情養生外,還可通過按摩身上的7大“撒氣穴位”來舒壓。

1、角孫穴、風池穴和太陽穴:3大穴位是頭上的“撒氣穴”。按壓這些穴位能起到明目醒腦、舒緩疲勞、焦慮的養生保健作用,可治療頭痛,眩暈等病癥。有些人在按摩完角孫穴後會打嗝,說明按摩養生起到瞭一定的作用,這個穴位對於著急生氣後兩肋脹痛、乳房脹痛的人更有益。

2、膻中穴和肩井穴:是胸肩部的2個“撒氣穴”。前者(位於兩乳之間)有寧心神、除悶的養生作用。按摩時用大拇指腹稍用力揉壓穴位,每次揉壓5秒,休息3秒。生氣時往下捋100下,可以順氣,對岔氣也有很好的養生作用。

用拳頭敲打肩井穴可緩解頸疲勞、使大腦供血充足、治療頭痛。按摩肩井穴位還可以改善乳房脹痛、乳腺增生、乳腺炎。

3、太沖穴和足三裡:是下肢的2個“撒氣穴”。按摩太沖穴對愛發火和憂鬱的人都有舒緩作用,尤其對高血壓、頭痛、乳房脹痛、月經不調等患者具有良好的治療養生功效。如果配合著按摩足三裡,在舒肝理氣的同時,還對便秘、腹瀉和胃病等疾病有所改善。

7款養腎防寒食療方

枸杞豬肝湯

豬肝100克,枸杞子50克,黃酒,精鹽,蔥段,薑片,胡椒粉,豬油各適量。將枸杞子去雜,洗凈,切成片。鍋燒熱,放入豬油,下豬肝片煸炒,加入黃酒,蔥段,薑片,精鹽,繼續煸炒,加入清水適量,放入枸杞子共煮,煮至豬肝熟透,再加胡椒粉調味。

功效:滋腎,潤肺,養血,補肝,明目

烏骨雞燉板栗

鮮板栗10枚,烏骨雞1隻,生薑1塊,精鹽適量。鮮板栗去殼取栗仁備用;烏骨雞褪毛,去除內臟,洗凈晾幹;將烏雞、板栗仁同入砂罐中,加清水沒過雞與栗,放生薑入水中,加蓋文火燜2小時。起鍋加少量精鹽食用。

功效:烏雞甘平,入肺腎,滋陰益氣,能雙補肺腎。板栗補腎強筋。兩種食物同用,可按秋時補肺,亦為冬季補腎做好準備。

當歸生薑羊肉湯

當歸20克,生薑30克,羊肉500克,黃酒、調料適量。將羊肉洗凈、切塊,加入當歸、生薑、黃酒及調料,燉煮1~2小時,吃肉喝湯。

功效:溫肝補血、散寒暖腎。

菟絲子粥

菟絲子30克,粳米150克,白糖若幹。將菟絲子洗凈並搗碎,放入砂鍋,加適量清水,小火煎湯,去渣取汁,再加淘凈的粳米煮粥,待粥快好時加入白糖,稍煮片刻即可食用。

功效:補腎益精、養肝明目、益脾止瀉。

靈芝北芪瘦肉湯

黃芪15克,靈芝10克,瘦豬肉150克。瘦豬肉切成小塊,加水適量,放入黃芪、靈芝,煮至豬肉熟爛,細鹽調味即可。

功效:有補脾益氣、滋補強壯、補益精氣、扶正培本等功效。

蜂蜜松仁粥

松子仁30克,粳米150克,蜂蜜若幹。松子仁洗凈,搗成泥狀,與淘洗凈的粳米一同放入砂鍋中,加適量清水,用大火煮沸,再換小火煮成粥,稍溫後調入蜂蜜便可食用。

功效:可補腎益脾。

枸杞核桃麻雞丁

枸杞90克,核桃仁150克,黑芝麻50克,嫩雞肉600克。將去皮的核桃仁用溫油炸透,放入枸杞,立即起鍋瀝油。鍋燒熱註入素油,待油五成熟時投入雞丁,炒熟,放入核桃仁以及枸杞炒勻即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