魚是現在人們餐桌上常見的食物,它的營養豐富,不論是老人還是孕婦吃魚都有一定的好處,當然不同的魚有不同的保健功效,下面就讓我們來看看這11種魚的保健功效。

吃魚的四大法則

魚中富含豐富的硫胺素、核黃素、尼克酸、維生素D等和一定量的鈣、磷、鐵等礦物質。魚肉中脂肪含量雖低,但其中的脂肪酸被證實有降糖、護心和防癌的作用。魚肉中的維生素D、鈣、磷,能有效地預防骨質疏松癥。祖國醫學認為食魚要講究對癥,對癥吃“魚”,它的食用和醫用價值才能顯現出來。

第一法則:海魚與河魚交叉吃,營養才均衡。

根據調查顯示無論是河魚還是海魚,營養價值都很高。但是長期單吃一種魚類會導致營養缺失,因此若是有條件,最好是河魚和海魚交叉來吃。

常食用的河魚有鯽魚、草魚、鱔魚等,要是給兒童烹制,最好是鱔魚,因為因為它含鐵比其他魚高,而且沒有魚刺,烹調起來美味又方便。;海魚食用的話,尤以深海魚為最佳,比如三文魚、鮭魚等。深海魚中含有豐富的不飽和脂肪酸,尤以歐米伽—3脂肪酸為主,對維護心血管健康、降低炎癥反應都有非常好的效果,而這種脂肪酸在傢禽、傢畜中含量很少。

還有一個小常識,我們常以為凍海魚不新鮮,不可給兒童多吃。這裡有一個誤解,因為遠洋捕撈海魚一定要冰凍魚,而迅速冷凍起來的海魚,其實能很好地保留魚肉中的營養。因此凍海魚也是不錯的選擇。

第二法則:不能單吃魚肉,否則健康會失衡。

魚並非吃得越多越好。因為魚類也並不是十全十美的食物,比如大多數魚肉中的礦物質鐵的含量就比不上牛羊肉。所以,應該幾種肉搭配起來吃,魚肉略多一些為佳。建議每周至少吃兩次魚,每次100~150克,至少一次為高脂魚。那麼兒童相應地減半即可。

第三法則:魚肉用蒸最健康。

媽媽們常以孩子吃得多作為衡量的標準,因此在烹調魚的方面多以煎炸、油炸方式來做孩子們喜歡魚餅、魚肉丸之類的。但為瞭孩子吸收到更多的營養,應該以清蒸為好,因為烹調溫度較低,能很好地保證魚肉中的蛋白質和脂肪不被破壞。燉湯也很不錯,尤其“魚頭燉豆腐”,經過長時間燉煮,魚頭裡豐富的膠原蛋白能充分溶解,鈣也更易被人體吸收。

不采取煎炸或油炸的方式,也是避免孩子過於肥胖的情況出現。

第四法則:魚腦和魚眼可以讓兒童多吃點。

魚腦中富含俗稱“腦黃金”的DHA,還有磷脂類物質,有助於大腦發育。還有一種說法,叫“吃眼補眼”,這個說法也有一定道理,DHA還能促進孩子的眼視網膜發育。所以建議大傢在做魚的時候,不要把魚眼燒焦,保持它的完好,尤其是深海魚眼對補眼更有好處。

吃哪種魚可補肝益氣

草魚——溫中補虛

含有維生素B1、B2、煙酸、不飽和脂肪酸,以及鈣、磷、鐵、鋅、硒等,是溫中補虛的養生食品。有暖胃和中平肝祛風等功能。秋季飲食中,不妨多點買點草魚吃,屬於便宜有益的食物。

帶魚——補五臟

有暖胃、補虛、澤膚、祛風、殺蟲、補五臟等功能,可用作遷延性肝炎、慢性肝炎的輔助治療。肝炎患者用鮮帶魚蒸熟後取上層油食之,久服可改善癥狀。

鯽魚——益氣健脾

有益氣健脾,利水消腫、清熱解毒、通絡下乳等功能。腹水患者用鮮鯽魚與赤小豆共煮湯服食有療效。用鮮活鯽魚與豬蹄同煨,連湯食用,可治產婦少乳。鯽魚油有利於心血管功能,還可降低血液粘度,促進血液循環。

鯉魚——健脾開胃

有健脾開胃、利尿消腫、止咳平喘、安胎通乳、清熱解毒等功能。鯉魚與冬瓜、蔥白煮湯服食,治腎炎水腫。大鯉魚留鱗去腸雜煨熟分服之,治黃疸。用活鯉魚、豬蹄煲湯服食治孕婦少乳。鯉魚與川貝末少許煮湯服用,治咳嗽氣喘。鰱魚能提供豐富的膠質蛋白,即能健身,又能美容,是女性滋養肌膚的理想食品。它對皮膚粗糙、脫屑、頭發幹脆易脫落等癥均有療效,是女性美容不可忽視的佳肴。

鰱魚——溫中益氣

有溫中益氣、暖胃、潤肌膚等功能,是溫中補氣養生食品。鰱魚能提供豐富的膠質蛋白,即能健身,又能美容,是女性滋養肌膚的理想食品。它對皮膚粗糙、脫屑、頭發幹脆易脫落等癥均有療效,是女性美容不可忽視的佳肴。

青魚——補氣養胃

有補氣養胃、化濕利水、祛風除煩等功能。其所含鋅硒等微量元素有助於抗癌。

黑魚——補肝益腎

有補脾利水,去瘀生新、清熱祛風、補肝腎益等功能。黑魚性寒、味甘,歸脾、胃經;療五痔,治濕痹,面目浮腫,能夠“補心養陰,澄清腎水,行水滲濕,解毒去熱”;具有補脾利水,去瘀生新,清熱等功效,主治水腫、濕痹、腳氣、痔瘡、疥癬等癥。黑魚與生薑紅棗煮食對治療肺結核有輔助作用。黑魚與紅糖燉服可治腎炎。產婦食清蒸黑魚可催乳補血。

墨魚——養血清胃

有滋肝腎、補氣血、清胃去熱等功能。是婦女的保健食品,有養血、明目、通經、安胎、利產、止血、催乳等功能。李時珍稱墨魚為“血分藥”,是治療婦女貧血、血虛經閉的良藥。

鰻魚——益氣養血

有益氣養血、柔筋利骨等功能。鰻魚富含多種營養成分,具有補虛養血、祛濕、抗癆等功效,是久病、虛弱、貧血、肺結核等病人的良好營養品。鰻鱺體內含有一種很稀有的西河洛克蛋白,具有良好的強精壯腎的功效,是年輕夫婦、中老年人的保健食品。鰻是富含鈣質的水產品,經常食用,能使血鈣值有所增加,使身體強壯。

黃鱔——強筋骨

入肝脾腎三經,有補虛損、祛風濕、強筋骨等功能,對血糖也有一定的調節作用。氣血兩虛者可用黃鱔肉絲、黃芪(紗佈包)加水煮熟調味服食。小兒疳積、形瘦食少者可用黃鱔一條,切段加雞內金少許煮熟食用。內痔出血、子宮脫垂可將黃鱔煮食,久服有效。

泥鰍——補中益氣

有補中益氣、祛除濕邪、解渴醒酒、祛毒除痔、消腫護肝之功能。泥鰍與大蒜猛火煮熟可治營養不良之水腫。泥鰍用油煎至焦黃加水煮湯可治小兒盜汗。泥鰍燉豆腐可治濕熱黃疸。泥鰍與蝦黃同煮服,可治陽痿不舉。

魚身上5個寶貝不要扔

魚鱗。魚鱗是魚的外骨骼,富含膠原蛋白、鈣、磷、卵磷脂等營養物質,同時還含有甲殼素這種膳食纖維。因為膠原蛋白會在70℃~90℃的溫度下轉化為可溶性的明膠,常見的吃法是將其制成魚鱗凍。具體方法是:將魚鱗刮下,洗凈。下入放滿水的鍋中,加點醋,使水溫保持在70℃~90℃的將沸未沸狀態,小火慢燉。等魚鱗慢慢融化,湯汁黏稠之後,關火,將其晾涼,置於冰箱冷藏成凍。食用時,將魚鱗凍拌入調料即可。

魚骨。魚骨也就是我們常說的魚刺,富含鈣等微量元素,經過軟化處理後,其營養成分會更容易被人體吸收。非常小的帶骨小魚要使勁嚼碎,進入胃裡後,胃酸會將其魚骨部分軟化,促進鈣、磷等營養物質的溶出。大魚骨要吸它的骨髓,也就是魚脊柱中的白線。此外,魚骨還可以加醋熬湯,小火燜煮(2~4小時)。需要註意的是,用白水煮湯,魚刺很難變軟,多加點食醋燜燉,可利用醋酸的作用促進魚刺軟化。

魚鰾。魚鰾裡含有豐富的膠原蛋白和歐米伽3不飽和脂肪酸,可能對血脂控制有益。常見的做法是:將魚鰾用清水洗凈,和魚一起清燉或紅燒。

魚肝。魚肝是魚身體裡儲存多種營養素的地方,比如,維生素A、維生素D和鐵等微量營養素,但其中的膽固醇和嘌呤含量也很高,不適合痛風患者。魚肝和魚膽相連,在清洗魚肝時,別把魚膽弄破。肝臟有解毒的功能,特別容易集聚毒素。食用前,應確定魚沒有受到環境污染。

魚腸。魚腸含脂肪低,蛋白質含量不遜色於魚肉。不過體積大的魚的魚腸才有食用價值,食用前要把裡面的臟東西去凈。因為魚類所吃的食物都要經過魚腸消化,所以它是魚的身體裡受污染程度比較重的器官。如果對魚的養殖環境不夠放心,就不建議吃。

洗魚有什麼技巧

巧洗帶魚:帶魚身上的腥味和油膩較大,用清水很難洗凈,可把帶魚先放在堿水中泡一下,再用清水洗,就會很容易洗凈,而且無腥味。

1、帶魚去臟:如果帶魚很臟,用自來水洗不幹凈,不妨用淘米水擦洗,這樣,手不會被沾污,又可以將魚洗得很幹凈。

2、帶魚除腥:把帶魚放入80度左右的開水裡,燙約10秒鐘,然後馬上放入冷水裡浸泡一下,再用刷子刷或用手捋一下,魚鱗很快就可以除掉。做魚時薑、料酒一個都不能少。

3、菜板除腥:切過魚的菜板上,有一股很難清除的魚腥味,隻要在洗過的菜板上灑上點醋,放在陽光下曬幹,然後用清水刷,就不會有腥味瞭

4、器皿除腥:器皿中的魚腥味,用廢茶葉放在其中煮數分鐘,便可去腥。

按照洗魚去腥的小妙方,是不是覺得洗魚去腥更容易瞭呢?以後可以放心吃魚啦!

魚和肉不能空腹吃

對所有人來說,有些食物最好別在空腹的情況下食用。一類是對胃腸刺激較大的食物,如空腹喝酒會刺激胃黏膜,長期會引起胃炎、胃潰瘍等疾病,而且人空腹時本身血糖水平就較低,此時飲酒很容易低血糖,出現頭暈、出冷汗等癥狀。另外,空腹喝大量濃茶會攝入過多咖啡因,可能引起心跳加速,產生胸悶、心悸等不適。另一類最好別空腹吃的食物是高蛋白低碳水化合物的魚、肉。它們是以蛋白質和脂肪為主的食物,其中碳水化合物含量通常低於2%,而蛋白質含量卻高達15%以上,脂肪含量也偏高。所以如果在空腹時首先大吃魚肉類,肯定會造成蛋白質分解轉變成能量的後果。一方面浪費瞭很多蛋白質,另一方面產生大量含氮廢物,增加肝臟和腎臟的負擔。建議大傢在吃上述食物之前,應該先吃些饅頭、餅幹等淀粉類食物墊墊。

對一些特殊人群來說,空腹吃東西時確實有一定的禁忌。首先,乳糖不耐的人不要空腹喝牛奶,因為他們無法把牛奶中的乳糖分解成葡萄糖及半乳糖,空腹時飲用更容易導致腸內堆積大量短鏈脂肪酸和氣體,從而出現腹瀉、腹脹或腹絞痛等癥狀。需要解釋的是,牛奶中的乳糖含量比蛋白質高,因此健康人空腹喝牛奶不存在蛋白質浪費的問題。其次,對有胃病的人(如胃炎、胃潰瘍)來說,空腹喝豆漿可能對胃部造成刺激,進而會感到不舒服。同時,這類人往往胃酸分泌過多,空腹時也不太適合吃柿子、黑棗、山楂和橘子等富含鞣酸或有機酸的水果,否則易引起腹部不適、惡心、嘔吐等癥狀。最後,糖尿病人空腹最好別吃隻富含碳水化合物的食物,比如精白米面制作的米飯和饅頭等,這類食物極易升血糖,對控制血糖不利。

針對網上盛傳的“空腹不能吃水果、香蕉、酸奶”等傳言,孫樹俠認為沒有任何科學依據。最後,孫樹俠提醒大傢,任何食物空腹吃太多都不好,隻要適量食用,身體沒有出現不適,就不會對健康造成傷害。此外,每個人的體質各不相同,建議大傢細心留意一下自己身體對不同食物的反應,這比單純去網上搜尋“空腹不能吃什麼”更科學可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