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夏之交,水暖魚肥,此時不但是魚類產量最高的時候,也是營養最豐富的時候,口感也最為鮮嫩可口。中醫認為,每種魚都有自身側重的養生功效,暮春時節不妨嘗試以下三種魚。具體請看下面介紹。

春夏之交吃哪種魚最養生

鱖魚——健脾養血。

鱖魚數百年來獨占“春令時鮮”的榜首,這是因為鱖魚肉質細嫩豐滿,無膽少刺,為春季淡水魚之上品。《本草綱目》記載其肉“可補虛勞,健脾胃,益氣力”,適宜體質衰弱,飲食不香的人食用。現代營養學表明,鱖魚含有蛋白質、脂肪、鈣、鉀、鎂、硒等營養元素,肉質細嫩,極易消化,適合兒童、老人及消化功能不佳的人;鱖魚肉的熱量不高,且富含抗氧化成分,對想美容又怕胖的女士也是極佳選擇。

鱸魚——補肝益腎。

北宋藥學著作《嘉佑本草》中記載鱸魚能“補五臟,益筋骨,和腸胃,治水氣。”足見鱸魚的補益作用有多廣泛。從現代營養學的角度來說,鱸魚富含蛋白質、維生素A、B族維生素、鈣、鎂、鋅、硒等營養元素;具有補肝腎、益脾胃、化痰止咳之效,對肝腎不足的人有很好的補益作用。鱸魚肉質白嫩,沒有腥味,肉為蒜瓣形,最宜清蒸、紅燒或燉湯。

草魚——暖胃明目。

春末夏初的草魚是淡水魚中最物美價廉的魚類之一。草魚含有豐富的不飽和脂肪酸,對血液循環有利,是心血管病人的好食物。草魚還含有豐富的硒元素,有抗衰老、養顏的功效。對於身體瘦弱、食欲不振的人來說,草魚肉嫩而不膩,開胃、滋補。清代《醫林纂要》中記載草魚能“其頭蒸食尤良。”讀者不妨也試試蒸食草魚頭的做法。

吃魚必須要吃的六部位

我們都知道魚有非常高的養生價值,因此吃魚已經受到很多人的喜愛,但是在吃魚的時候我們總是忘記吃一些重要的部位而導致營養流失,下面專傢將為我們講解魚的哪些部位必須吃。

1.魚肉

魚肉具有營養豐富、口感好和易於消化吸收等優點。研究發現,魚肉中富含多種維生素(如維生素A、維生素D和B族維生素等)、酶類、礦物質(如鈣、磷、鉀、碘、鋅、硒等)、不飽和脂肪酸及優質蛋白等營養成分。

魚肉可分為暗色魚肉和白色魚肉兩種。暗色魚肉中含有的營養物質較多,味道較腥。白色魚肉中含有的營養物質相對較少,但腥味較輕。

一般來說,活動性強的金槍魚、鰹魚、沙丁魚等魚類體內含有的暗色肉較多,活動性較弱的銀鱈魚、大黃魚、比目魚等魚類體內含有的白色肉較多。

2.魚腦

魚腦中含有豐富的多不飽和脂肪酸和磷脂類物質,這些物質有助於嬰兒大腦的發育,並具有輔助治療老年癡呆癥的作用。但魚腦中也含有較多的膽固醇,因此不宜多吃。

3.魚眼

魚眼中含有豐富的維生素B1及二十二碳六烯酸和二十碳五烯酸等不飽和脂肪酸。這些營養物質可增強人的記憶力和思維能力,降低人體內膽固醇的含量。因此,經常用腦的人可常吃魚眼。

4.魚鰾(即魚肚)

魚鰾是一種理想的高蛋白低脂肪食品。早在1600多年前的《齊民要術》中就有關於魚鰾的記載。該書中稱魚鰾是與燕窩、魚翅齊名的高營養食品。

現代研究發現,魚鰾中含有豐富的大分子膠原蛋白,該物質具有改善人體組織細胞營養狀況、促進人體生長發育、延緩皮膚老化的功效。用魚鰾制成的菜肴口感滑潤、細膩。

另外,海水魚的魚鰾壁較厚,經常會被制成幹品食用。這種幹品魚鰾被叫做魚肚。人們在食用魚肚前,必須提前將其用油或水泡發。質厚的魚肚用油或水泡發皆可,質薄的魚肚用油泡發的效果較好。

5.魚骨

魚骨中含有豐富的鈣質,具有防治骨質疏松的作用。因此處於生長期的青少年和骨骼開始老化的中老年人應多吃魚骨。另外,很多人都因為不會烹制魚骨而將其扔掉。其實,魚骨的烹制方法有很多。

例如,可以將魚骨曬幹、碾碎後,和肉餡一起做成丸子食用。也可以在燉魚時多放一點醋,並使用高壓鍋進行燉煮,這樣可使魚骨軟化,直接食用。

6.魚鱗

魚鱗中含有豐富的膽堿、蛋白質、不飽和脂肪酸、卵磷脂及鈣、硫等礦物質。膽堿具有增強記憶力的作用。卵磷脂具有保護肝臟、促進神經和大腦發育的作用。

不飽和脂肪酸具有防治動脈粥樣硬化、高膽固醇血癥、高血壓及心臟病的作用。因此,常吃魚鱗對健康是很有益處的。人們可將魚鱗用小火熬成魚鱗凍食用,也可做成湯食用。

痛風能吃魚嗎

痛風病人能吃什麼魚

總所周知,痛風病人是禁食一切高嘌呤食物的,那麼。哪些魚可以滿足日常愛吃魚的患者朋友呢?

痛風病人能吃草魚、鯉魚、鱸魚、螃蟹、鰻魚、鱔魚、香螺、魚丸。它們體內的嘌呤量屬於中等嘌呤。

知名痛風專傢朱建福建議各位想吃魚的患者朋友,在購買活魚回傢後可以用清水養上2-3天再殺,已經殺死的魚則最好用清水浸泡一小時左右,以盡量揮發魚身上的剩餘毒素,降低有毒物質對身體的危害。而烹飪要在魚死亡數小時後進行,因為放置一段時間後,魚肉的結締組織開始逐漸軟化,肉品也變得味美鮮香,此時烹飪,味道極好。

在我們的生活中魚是很好的健康食品,但是作為痛風病人來說食用量也須註意,有些魚雖然所含的嘌呤較低,但如果食用量太多,也會造成體內的血清尿酸過高,從而誘發痛風病的發生。所以那些愛吃魚的患者朋友們,您在吃這些美味的魚時候,一定不要過量喔!

哪些人不宜吃魚

哪些人不宜吃魚

1、出血性疾病患者忌多吃。這些人本來體內血小板就少,血液凝集功能差,而魚的體內有一種叫EPA的蛋白,能夠抑制血小板的凝集作用,如果再吃魚,就會加重毛細血管出血。

2、肝硬化病人忌吃某些魚。魚類脂肪中含有二十碳五烯酸,它是一種不飽和脂肪酸。其代謝產物具有降低血脂、血液粘稠度,抑制血小板凝集作用,對防治心血管疾病有利。因為肝硬化時機體難以產生凝血因子,加以血小板偏低,很容易引起出血。如果再吃富含二十碳五烯酸的沙丁魚、金槍魚、青魚等,容易使病情加重。

3、結核病人在抗癆治療過程中慎吃魚。結核病人服用異煙肼時,如果同時吃某些魚類,容易發生過敏反應。

4、痛風患者不宜吃魚。因魚類含有豐富的嘌呤類物質,而痛風則是由於人體的嘌呤代謝發生紊亂而引起的。

吃魚可保護視力

澳大利亞研究人員研究發現,吃魚可以防止由於年齡引起的黃斑惡化,而黃斑惡化是引起美國人失明而無法治愈的主要原因。黃斑在視網膜的中央部分,當它毀壞時就導致人們失明。

由國立大學韋恩?史密斯博士領導的一個研究小組對3500名49歲以上的人進行瞭試驗,研究人員發現:多吃魚可以防止由年齡引起的黃斑惡化。他們的這份研究報告發表在最近出版的《眼科學文獻》雜志上。

研究人員發現,隻須吃適量的魚,就可以起到保護眼睛的作用。一個月吃一次到三次魚,比一個月吃不到一次魚的人,黃斑惡化的可能性可減少一半。

研究人員說,並非吃魚越多越好,最佳吃魚的量為一周吃一次魚,再多吃就不再增加對眼睛的益處。吃太多的魚還會幹擾老年人吸收維生素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