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現在人們生活水平不斷的提高,人們的飲食水平也提高瞭,按理說一般不會出現低血壓的情況瞭。但是還是有一部分人們因為工作比較忙碌,忽略瞭自己的身體健康,再加上長期飲食不均勻這樣的話就非常容易引起低血壓的發生,那麼低血壓有哪些表現?一起來看看下面的介紹吧。

低血壓怎麼辦

1.病因治療:對體質虛弱者要加強營養;對患有肺結核等消耗性疾病者要加緊治療;因藥物引起者可停用或調整用藥劑量。如高血壓患者服降壓藥後血壓下降過快而感到不適時,應在醫生指導下調整給藥方法和劑量;對體位性低血壓患者,由臥位站立時註意不要過猛,或以手扶物,以防因低血壓引起摔跤等。

2.適當加強鍛煉:生活要有規律,防止過度疲勞,因為極度疲勞會使血壓降得更低。要保持良好的精神狀態,適當加強鍛煉,提高身體素質,改善神經、血管的調節功能,加速血液循環,減少直立性低血壓的發作,老年人鍛煉應根據環境條件和自己的身體情況選擇運動項目,如太極拳、散步、健身操等。

3.調整飲食:每餐不宜吃得過飽,因為太飽會使回流心臟的血液相對減少。低血壓的老人每日清晨可飲些淡鹽開水,或吃稍咸的飲食以增加飲水量,較多的水分進入血液可增加血容量,從而可提高血壓。適量飲茶,茶中的咖啡因能興奮呼吸中樞及心血管系統;適量飲酒(葡萄酒最好,或飲適量啤酒,不宜飲烈性白酒),可使交感神經興奮,加快血流,促進心臟功能,降低血液黏稠度。

4.增加營養,合理搭配飲食:血壓低的患者首先的做的就是加強自身的營養飲食,多攝入充足的營養食物。平時多熬湯水喝,可以加入桂圓、大棗、阿膠等補品,具有養心益血之功效。此外,可以適量增加鹽分,多喝水等。應對貧血癥狀。出現血壓低的人通常伴隨著貧血的癥狀,因此可以通過應對貧血來讓血壓低得到有效的治療。一般情況下,可以通過多攝入蛋白質、鐵、銅、維生素等食物,利於造血補血。除此之外,還可以多吃如豬肝、雞蛋、動物血、水果等緩解貧血的癥狀。

低血壓有哪些表現

疲乏、無力:

尤其是早上,患者常感到精神萎靡不振、四肢酸軟無力,經午睡或休息後可好轉,但到下午或傍晚又感乏力,這種倦怠感與患者實際工作或活動所消耗的體力不相稱,即這種乏力並非都是因過度所致。

這種疲乏可能與神經系統功能紊亂導致過多的肌肉收縮不協調,而不恰當地消耗肌力所致。

頭暈:

在低血壓病的患者中,頭痛可以是惟一的主訴,其頭痛往往在緊張的腦力或體力活動後較為明顯,頭痛性質和程度不一,多表現為顳頂區或枕下區隱痛,也可呈劇烈的搏動性疼痛或麻木性疼痛。頭暈輕重不一,輕者兩眼發黑、;重者可以失神,甚至倒地,常在突然改變,尤其是由蹲位突然起立時最易發生。此外,靜止而又負擔過重的工作條件下也易發生。頭痛和頭暈可能與血壓低致腦灌註不足有關。

神經功能障礙:

可表現為精神萎靡不振、記憶力減退、睡眠障礙和等。自主神經功能失調可表現為多汗、皮膚蒼白或輕度發紺,渾身忽冷忽熱,時有蟻爬感,手腳麻木等。

其他:

可表現為食欲不振、腹部不適、消化不良,以及血增多、減少、抵抗力降低易引起感染等征象。還會引起咳嗽昏迷、排尿昏迷。

貧血低血壓如何護理較好

專傢指出低血壓,一般是指收縮壓在90-100毫米汞柱以下,舒張壓50-60毫米汞柱以下。過瞭40歲的人,有時也以收縮壓在110毫米汞柱以下作為低血壓的。老年人低血壓是指收縮壓低於90毫米汞柱,舒張壓低於60毫米汞柱。低血壓的特征是:早晨起床時心煩氣躁,中午以前感到昏昏沉沉,中午以後到晚上,才有活動精力。低血壓可能是一過性的,也可能是長期性的,其危害是造成人體各器官的供血不足。由於大腦對缺血缺氧極為敏感,低血壓引起腦組織的缺血性損害極為突出,病人常感頭暈、頭痛、眼前發黑、健忘、思維遲鈍,容易發生缺血性腦卒中、心絞痛、心肌梗死。

發生低血壓的原因很多:許多藥物可以引起低血壓,如患有高血壓的人服用降血壓藥過度會引起低血壓,許多人在排尿時由於尿液的排出,腹內壓突然下降,回心血量減少而發生一過性低血壓昏厥,這種情況往往更易發生於老年男性夜間起床排尿時或排尿後;對於年老體弱的老年人來說,患病後長久臥床,會導致植物神經調節功能減退,再加上營養不良也易發生低血壓;體質瘦弱的老年婦女好發體質性低血壓,並且可有傢族遺傳傾向,患者平時有頭暈、心跳、乏力的感覺,往往在醫院查不出什麼病,這是因老年人心肌張力減弱,血管壁彈性喪失所致。另外,患有貧血、急性失血、心臟病、糖尿病、胃出血、中風等病時也易並發低血壓。

老年性低血壓的防治首先查找病因,老年人常合並有高血壓、冠心病、抑鬱癥等,用藥不當,會誘發藥物性低血壓,因此,老年人應在醫師指導下用藥,且選用藥物作用緩慢的長效制劑為宜,不宜選用藥性峻烈的藥物。如降壓過度者應暫停服降血壓藥,患有貧血、慢性胃出血等病時要及時診治;如果患的是體位性低血壓,在起立或起床時要使動作盡量緩慢,不可操之過急,每變換一次體位,要休息2-3分鐘;體質虛弱者宜加強營養。

低血壓患者要堅持鍛煉身體,增強體質,增強心血管和神經調節功能。在飲食方面應註意增加營養,可適當增加鹽的攝入量,約為正常食鹽量的2-3倍,即每日20-25克。多攝入鹽後還要多喝水,較多的水分進入血液可增加血容量,從而升高血壓。選用滋補藥可調節血壓,如喝人參湯。人參能溫暖身體,治療失眠,減輕低血壓特有的癥狀。人參湯制法:取人參約5毫米長,切成圓形薄片,放雞湯中,加豆芽、胡蘿卜、白菜等一起熬煮2小時。趁熱喝湯,每天一碗,很有效果。

​低血壓的危害

低血壓病人由於血管內壓力過低,導致血液循環緩慢,遠端毛細血管缺血,以致影響組織細胞氧氣和營養的供應,二氧化碳及代謝廢物的排泄。由於血壓下降影響瞭大腦和心臟的血液供應,因此使機體功能大大下降,工作和生活質量隨之降低。

1.頭暈、乏力、面色蒼白,工作能力下降。

2.低血壓患者心情一般比較低落,容易得憂鬱癥。

3.低血壓比較嚴重的時候,會出現昏厥的癥狀,突然昏厥容易造成骨折等外傷,試想走在人流如織的街頭,忽然在綠燈時暈倒路邊,將有多麼危險。

4.低血壓嚴重者,會出現聽力下降,視力也跟著模糊,據研究發現,低血壓也會大大增加老年性癡呆的發生 。

5.口齒不清、呼吸困難,嚴重者需要長期臥床,影響正常生活。

患低血壓癥的老年人,平常還沒有什麼感覺,一旦發生感染、高燒等情況時,因為血液供應跟不上,很容易出現頭暈、心跳加快、精神萎靡等癥狀,甚至很快引起暈厥或休克而發生危險。另外,由於老年人隨著年齡的增長,血管硬化的程度也逐年增加,若血壓過低,全身的重要臟器如心、腦等很容易引起缺血,而誘發心絞痛、心肌梗死、腦血栓形成等危及生命的疾病。

低血壓的診斷

一、病 史

病史對低血壓的病因診斷具有重要提示作用。青年女性,血壓低於正常,但無任何不適,尤其有傢族遺傳背景者支持體質性低血壓的診斷;與體位變化相關的頭暈、黑蒙等腦供血不足表現,在排除頸椎病或心律失常後應想到體位性低血壓;黑(皮膚效膜色素沉著)、瘦(消瘦)、低(低血壓、低血鈉)是阿狄森病的特征;女性患者、怕冷、脫發、面色蒼白、體溫偏低、脈率緩慢同時伴有低血壓者提示有甲狀腺功能減退的可能。另外,對於低血壓患者尚應註意詢問近期服藥史,尤其是鎮靜劑、降壓藥、抗心律失常藥物的應用史。

二、體格檢查

對低血壓患者除瞭註意分別測量臥位與立位血壓外,尚應註意雙上肢以及上、下肢間血壓的比較測量,以排除多發性大動脈炎所致的動脈狹窄。除此之外,查體時還應註意患者面容。皮膚色澤、毛發分佈、胖瘦、有無水腫等一般表現;心臟查體尤應註意心音和心臟雜音的變化;神經系統檢查註意患者肢體感覺、運動以及共濟運動功能等。

三、實驗室及特殊檢查

根據病史和查體可以獲得患者低血壓病因診斷的線索,但若確立診斷尚需依靠必要的實驗室或特殊檢查。如疑診糖尿病者需進行血。尿糖測定,心血管疾病需經超聲心動圖甚至心血管造影檢查證實;內分泌疾病的診斷需有垂體、腎上腺或甲狀腺功能測定的證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