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除瞭炎熱之外,還會出現多雨或陰雨綿綿的天氣,氣候特點多以潮濕悶熱為主,所以從養生角度講,特別要註意對濕邪的預防。濕邪侵害人體可出現胸膈 滿悶、飲食無味、頭昏腦漲以及肢體困重等癥狀。古話說:千寒易除,一濕難去。濕性黏濁,如油入面。那麼,我們在夏季該如何避免濕邪的侵害?

體內濕氣最難去除

對付體濕,可選擇多吃一些健脾利尿的食物

比如莧菜、冬瓜、扁豆、薏仁、綠豆、西瓜翠衣等。莧菜梗性涼味甘,富含易被人體吸收的鈣質,也有解毒清熱、通利小便、補血止血的作用。扁豆有滋補強壯、補脾益氣、消暑化濕以及利水消腫之功效。

薏仁不僅含有高蛋白,而且還富含B族維生素、鈣、鐵、膳食纖維等,是一種營養平衡的谷物。因其容易被消化吸收,有促進新陳代謝和減少胃腸負擔的作用,可健脾除濕、增強腎功能。另外,冬瓜和西瓜也屬於性寒味甘、清熱生津的食物,濕熱天氣多吃冬瓜和西瓜都有較好的利尿作用。

要保持屋內空氣流通

房間內的濕氣如果很重,建議多保持空氣流通,讓空氣帶走濕氣。地板濕瞭,立即拖幹,免得濕氣滯留。如果外界濕氣也很重,可以打開風扇、空調,借助這些電器保持空氣的對流。

夏季九招防濕邪

在濕氣如此重的環境中別吃傷脾胃的食物。比如涼拌食品、冷飲。喜歡吃甜食的人也得忌口,因為“甜膩化濕”。

洗頭時註意兩點

在外洗頭時,千萬不要用洗發精後濕頭發按摩,這樣會使濕氣進入頭皮(要吹幹頭發後再按摩)。洗完澡(頭)後要充分擦幹水分。

避開生冷食物

中醫認為生冷食物、冰品或是涼性蔬果,會讓腸胃消化吸收功能停滯,不易無限量食用。如生菜沙拉、西瓜、大白菜、苦瓜等,最好在烹調時加入蔥、薑,降低蔬菜寒涼性。

保持衣物幹爽

不要穿潮濕未幹的衣服、蓋潮濕的被子,被子(墊絮)要經常曬。

夏天不要貪涼睡地板

盡量不要住地下室(潮氣重),熱天也不要直接睡地板。空氣中水分會下降且地板潮氣重,容易入侵體內造成四肢酸痛。最好睡在與地板有一定距離的床上。

少飲酒

酒助濕邪,酒精少碰為好。

潮濕下雨天減少外出

還要避免淋雨和涉水,別讓水分濕氣包裹你的身體(淋雨後要及時換上幹衣服)。

夏季怎樣吃薑化解體內濕氣

中醫講究食療養生,我們也不妨學學“吃”掉濕氣的方法,不僅簡單易行,還易於長時間堅持。

體內濕氣的運化,要依靠脾來進行,因此,健脾化濕的食物都在可選之列。比如,白扁豆、山藥、薏苡仁等。此外,紅豆可以煮粥;綠豆可以熬湯;冬瓜適合略 有水腫的人;荷葉能生脾胃陽氣,建議買些新鮮荷葉,在粥快煮開時放入,燜一會兒即可食用。喜歡喝茶的人,到中藥店買些藿香、佩蘭、蒼術泡茶,同樣有祛濕之效。

吃薑也是化解體內濕氣的一種好方法。生薑有解表化濕功效,可將其帶皮切下五六片,放入滾開的水中,待幾分鐘後就可飲用瞭。如果覺得生薑水味道難以下咽,還可加入一些紅糖調味,對於畏寒痛經的人尤其有好處。值得提醒的是,僅在做菜中放入生薑調味,是無法起到化濕作用的;辣椒雖然也能開胃助消化,但在祛 濕方面卻功效一般。

健脾化濕的同時,更需要減少內濕形成。因此,肥甘厚味的油膩食物,西瓜等涼性水果、冰品等生冷食物都應少吃。在烹飪生菜、大白菜、苦瓜等涼性蔬菜時,最好加入蔥、薑,以降低其寒涼性質。

看濕氣過重的表現有哪些

現在的人,吃肉吃得太多,吃的食物裡有污染,運動量少,身體陰盛陽虛,濕邪內鬱,所以大便無法正常。為什麼成 型的大便很少呢?中醫裡講,脾虛則便溏,中國人本應以五谷雜糧為食,現在以肉食為主瞭,長期這樣,傷害的是脾胃。所以,大便不成形意味著脾虛,也意味著體 內有濕氣。

在致病的風、寒、暑、濕、燥、火這“六淫邪氣”中,中醫最怕濕邪。

濕是最容易滲透的。濕邪從來不孤軍奮戰,總是要與別的邪氣狼狽為奸。濕氣遇寒則成為寒濕,這就好比冬天的時候,如果氣候幹燥,不管怎麼冷,人都還是能接受的,但如果濕氣重,人就很難受瞭。南方的冬天比北方的冬天更令人難受,就是因為南方濕氣比較重,寒濕襲人。

濕氣遇熱則成為濕熱,這就好比夏天的桑拿天,有熱又濕,讓人喘不過氣來,明顯不如烈日當空、氣候幹燥的時候來得痛快。

濕氣遇風則成為風濕,驅風很容易,但一旦成瞭風濕,就往往是慢性疾病,一時半會兒治不好瞭。濕氣在皮下,就形成肥胖,也是不好處理的健康問題。

體內濕氣過重的表現

體內濕氣重的人大多數都是飲食油膩、缺乏運動的人,而同時他們又常常會因為濕氣重而感覺身體沉重四肢無力,這樣形成瞭一種惡性循環,越是不愛運動,體內淤積的濕氣就越多,久而久之,必然就會導致濕氣攻入脾臟,引發一系列的重癥。

體內濕氣過重,會讓人覺得困倦、身體四支沉重、沒有食欲、手腳冰冷、皮膚起疹、臉上黏膩不舒服,甚至出現腸胃炎現象,口腔癥狀比較明顯,舌苔白厚。可能與你的情志不暢、勞倦過度或吃的多(喜肥甘厚味、涼食)、貪涼等等有關。

腸胃不佳、精神不振、四肢沉重、皮膚起疹子、雀斑加重這五種癥狀,是體內濕氣過重的最典型表現。

6個妙招逼出體濕

1、室內保持幹爽,防外濕

人體內產生濕氣,除瞭自身代謝的問題以外,有很大一部分和環境有關。外界濕氣誘發內濕,經常在潮濕、陰冷的環境中容易導致濕氣入侵體內。所以,在陰雨綿綿的天氣,尤其是回南天裡,應該關窗關門,把濕氣拒於外面。

其次,別穿沒有幹透的衣服,蓋潮濕的被子。洗完澡後要充分擦幹身體的水分,吹幹頭發。還要避免淋雨,別讓水分濕氣包裹著身體。最好能夠買一臺烘幹機,把傢裡的毛巾、衣服等都烘幹後再穿著。

一旦天氣好轉,濕氣減少時,應該及時開窗通風,讓空氣流通,帶走室內的濕氣。如果外界濕氣仍然很重,建議使用空調、抽濕機等,使得室內空氣幹爽,免得濕氣滯留室內。

2、飲食調理,祛內濕

脾虛濕困是春困的基本病因,應健脾去濕,而溫補脾胃是解除春困的最好途徑。由於春季肝氣旺、脾氣弱,而脾胃主四肢,脾氣不旺,四肢酸軟無力,所以要補脾。對於內濕不重的人,在飲食上,健脾祛濕,多吃鯽魚、胡蘿卜、蘋果、淮山等,能慢慢緩解。

脾虛:可用瘦肉、豬骨,任選北芪、黨參、白芍、茯苓等藥材一起煲湯飲用。

祛濕:昏昏欲睡、困倦身重,可以用藿香、豆蔻、薏米、芡實、扁豆、赤小豆等煲湯飲用。

肝火旺:可食用冬瓜、大白菜、白蘿卜、涼瓜等清肝瀉火。

3、飲食清淡適量

腸胃系統關系到營養及水分代謝,最好的方式就是適量、均衡飲食。酒、牛奶、肥甘厚味等油膩食物不易消化,容易造成腸胃悶脹、發炎。甜食油炸品會讓身體產生過氧化物,加重發炎反應。

生冷食物、冰品或涼性蔬果,會讓腸胃消化吸收功能停滯,不宜經常食用,如生菜、沙拉、西瓜、大白菜、苦瓜等,最好在烹調時加入蔥、薑,降低蔬菜的寒涼性質。

4、適量運動

運動出汗是很好的去濕方法,特使是長期呆在空調房中的白領,通過運動流汗祛除體內多餘的濕氣,對於健康十分有益。

每天堅持適量的運動,對身體是非常有益的。運動可以紓解壓力、活絡身體器官運作,加速濕氣排出體外。

5、註意室內通風

不通風是加重濕氣的重要原因,一些生活細節也會導致周圍環境和身體裡的濕氣加重,比如喜歡坐在地板上玩耍、長時間呆在密閉的房間裡等。

平時要適當開窗透氣,特別是房間內潮氣重時。

6、適當保暖

“隻要風度,不要溫度”的做法,很容易讓濕邪侵入身體。全身都要註意保暖,洗澡水別太涼、洗頭後要及時吹幹等。

體內濕氣重的原因

濕到底是怎麼來的?

一、外因:

淋雨下水、居處潮濕、冒受霧露等而形成,如秋冬過早晨練,長期夜晚洗澡遊泳,長期水中作業,久居地下室等,此為外濕。

二、內因:

思慮過度,身體勞累,氣血虧虛,導致脾失健運,水液不能正常輸佈而化為濕濁,或多食油膩、甜膩,嗜酒飲冷等而濕濁內生,此為內濕。

有種奇葩叫“大濕”

不是什麼濕都叫“大濕”,看看你有資格晉級麼:

初級大濕:

頭 :早晨起床,蒙蒙的不清爽。

四肢:平時酸懶乏力。

中級大濕:

頭 :像裹瞭一條濕毛巾,沉沉的或蒙蒙的。

四肢:上下樓或走路會覺沉重,腿如灌鉛。

嘴巴:粘膩不清爽。

汗液:粘味重。

高級大濕:

腹 :容易腹脹,惡心嘔吐,食欲不振,長期腹瀉,大便不成形。

腸道:便秘,排便不爽,特費廁紙,大便粘膩粘馬桶。

殿堂級大濕:

面部:浮腫;每當早起臉面或者眼皮都會變的豐滿性感。

腿腳:浮腫;每到晚上都覺靴子變小腿脹、或腳踝總有很深的襪印;手腳冒汗;腳氣。

皮膚:皮膚瘙癢;濕疹。

口舌:舌苔黃膩;睡覺流口水,說話唾沫星子漫天飛。

四肢:身體常沉重酸痛,關節炎。

濕氣竟是你自己想出來的

脾主運濕,思慮過重會損傷脾胃運化,脾一虛,無以運濕則濕氣重。何為思慮?該你想的你想,這叫思考,不該你想的你想這叫思慮。你想想,我們是不是想得太多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