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我們的體內很容易就會陽氣不足,而且濕氣很重,那該怎麼辦呢?濕氣重皮膚癢怎麼辦?如何祛除體內濕氣?如何判斷自己體內是否有濕氣?夏季養生如何祛濕養陽?下面小編告訴你一些中醫養生健脾祛濕補陽氣方法,一起去學學吧!

如何判斷自己體內是否有濕氣

自我診斷體內是否有濕的方法

起床時——看感覺

如果每天早晨起床的時候覺得特別疲勞,頭發昏,打不起精神來,或是像穿瞭件濕衣服一樣,渾身不清爽,人也懶得動??那麼可以肯定你體內有濕瞭。

如廁時——看大便

清晨方便後,可以觀察一下大便。是不是粘在馬桶上瞭,一箱水還沖不凈。不方便觀察馬桶的,也可以觀察手紙,正常的話一兩張紙就夠瞭,如果三五張紙反復擦也擦不凈,(這就是問診單上為什麼要問大便的原因)也說明體內有濕瞭。大便的顏色和形狀也可以幫助判斷體內是否有濕。正常的大便是金黃色香蕉形的,但現在很少有人是這種健康的大便。體內有濕的情況下,大便的顏色發青,溏軟不成形,(這是脾虛的重要標志,很多人都有)總有排不凈的感覺。時間長瞭,宿便產生的毒素積留在體內,則百病叢生。

洗漱時——看舌苔

上完廁所後我們通常就開始洗漱瞭,刷牙前我們不妨抽出幾秒鐘,對著鏡子看看自己的舌頭。“舌為心之苗,又為脾之外候”,舌頭是可以敏感地反映出我們身體狀況的。

健康的舌淡紅而潤澤,舌面有一層舌苔,薄白而清靜,幹濕適中,不滑不燥。如果舌頭達不到這些指標,那說明身體機能已經出現問題瞭。如果舌苔白厚,看起來滑而濕潤,則說明體內有寒;如果舌苔粗糙或很厚、發黃發膩,則說明體內有濕熱;如果舌質赤紅無苔,則說明體內已經熱到一定的程度傷陰瞭。

除瞭以上主要的三點,還有兩個判別方法:

第一、看早上起來刷牙的時候,惡不惡心。很多人說自己一刷牙就嘔吐、惡心,嗓子裡邊總是有絲絲拉拉的、不幹不凈的感覺,即使有吐痰,也隻是一點。

第二、早晨起來感覺小腿肚子是不是發酸、發沉。這些也是濕的典型特征,順便說一個祛濕的妙法,就是點揉承山穴。

體內有濕氣首先要祛除體內的濕氣,下面推薦個食療方。

薏米紅豆湯:

1、薏米和紅豆洗凈,放入砂鍋中,加夠足夠水;

2、開火至鍋中水開後,再煮3分鐘,關火燜30分鐘;

3、再開火,煮至鍋中水再次沸騰後,再煮3分鐘,關火燜30分鐘即可;

4、將湯濾出當水喝,紅豆和薏米當飯吃,也可以一起當成粥吃。喜歡甜的,就加些糖。

註意事項:薏米紅豆湯裡一定不能放大米,因為大米本身具有濕氣,濕性黏稠,所以大米一熬就稠瞭。紅豆和薏米都是祛濕的,本身不含濕,所以它們怎麼熬都不稠,湯很清。中醫恰恰是利用瞭它這種清的性質,來把人體的濕給除掉,一旦加進去大米,就等於加進去瞭濕氣。

中醫祛濕養陽妙法

1、多吃健脾利尿的食物。

比如莧菜、扁豆、冬瓜、薏仁、綠豆、西瓜翠衣等。莧菜梗性涼味甘,它富含易被人體吸收的鈣質,也有解毒清熱、通利小便、補血止血的作用。扁豆有滋補強壯、補脾益氣、消暑化濕以及利水消腫的功效。

薏仁不僅含有高蛋白,而且還富含B族維生素、鈣、鐵、膳食纖維等,是一種營養平衡的谷物。因其容易被消化吸收,有促進新陳代謝和減少胃腸負擔的作用,可以健脾除濕、增強腎功能。另外,冬瓜和西瓜也屬於性寒味甘,清熱生津的食物,濕熱天氣多吃冬瓜和西瓜都有較好的利尿作用。

2、少食甜膩食物。

在濕氣如此重的環境中別吃傷脾胃的食物。比如,涼拌食品,冷飲。喜歡吃甜食的人也得禁禁口,因為“甜膩化濕”。

3、避開生冷食物。

中醫認為生冷食物、冰品或涼性蔬果,會讓腸胃消化吸收功能停滯,不易無限量食用。如生菜沙拉、西瓜、大白菜。

4、濕頭勿按摩。

在外洗頭時,千萬不要用瞭洗發精後濕頭發按摩,這樣會使濕氣進入頭皮(要吹幹頭發後再按摩)。洗完澡(頭)後要充分擦幹身體水分。

5、避免衣服潮濕。

不要穿潮濕未幹的衣服、蓋潮濕的被子,被子(墊絮)要經常曬。

6、不要睡地板。

盡量不要住地下室(潮氣重),熱天也不要直接睡地板。空氣中水分會下降且地板重,容易入侵體內造成四肢酸痛。最好睡在與地板有一定距離的床上。

7、潮濕下雨天減少外出。

還要避免淋雨和涉水,別讓水分濕氣包裹你的身體(淋雨後要及時換上幹衣服)。

8、酒助濕邪,酒精少碰為好。

酒本身帶濕,多喝更容易使濕氣滯留,因此酒小酌為宜。

此外,平時的時候適當的曬曬太陽,多活動出出汗都有助於排除人體的濕邪。

艾灸祛濕的穴位和方法

艾灸祛濕的方法

1、谷穴艾灸祛濕

合谷穴是大腸經的總開關,有“顏面合谷收”的說法,當面部皮膚有紅血絲時,可艾灸合谷穴,有很好的緩解效果。

合谷穴具有升清降濁、宣通氣血的功能,但體質較差者不宜給予強刺激,孕婦更要禁忌。

取穴:一手的拇指第一個關節橫紋正對另一手的虎口邊,拇指屈曲按下,指尖所指處。

手法:艾灸距離穴位3-5厘米,灸至穴位暖和、微微發紅即可,10次為一療程。每次艾灸10-15分鐘,每天一次。

2、足三裡穴艾灸祛濕

足三裡穴是位於外膝的下3寸、脛骨外側一橫指左右的位置,艾灸10-15分鐘即可,需堅持一段時間,很快可以看到祛濕的效果。

3、豐隆穴艾灸祛濕

豐隆穴位於小腿外側的中點,肌肉較為鼓起的位置,針對這個穴位祛濕,效果較佳。每日艾灸15分鐘可以有效健脾祛濕。

4、解溪穴艾灸祛濕

解溪穴位於腳背、踝關節活動的凹點。這個穴位是全身祛痰祛濕的穴位,對於解除下肢的水腫有較好的效果。每日對解溪穴艾灸15分鐘,堅持一段時間,能夠很好祛濕。

5、三元穴艾灸祛濕

關元穴位於臍下3寸的位置,屬於養生保健的穴位。長期對關元穴施灸或者艾灸有助於調理氣血、補腎固精。每日可以艾灸10-15分鐘,能夠幫助祛濕。

6、中脘穴艾灸祛濕

中脘穴位於腹部正中線,臍上4寸的位置上。每天艾灸10-15分鐘,能有效緩解胃部不適的癥狀,同時有助於祛濕。

7、池穴艾灸祛濕

曲池穴為手陽明大腸經之合穴,意為脈氣自四肢末端至此,最為盛大,猶如水流合入大海。曲池穴具有祛除風濕,調理氣血的功效、可改善手麻、胸中煩滿,改善周邊血液循環。

取穴:屈肘時肘橫紋外側端。手法:用艾條灸每天1次,每次10分鐘。 來自“養生主”

8、白穴艾灸祛濕

脾經的重要穴位。和消化密切相關的兩條經脈,足陽明胃經和足太陰脾經分別循行和相交於足大趾內側端隱白穴。

取穴:在足大趾末節內側,距趾甲角0.1寸。手法:艾條灸5-20分鐘。

怎麼挑選好的艾條

一般,艾灸都是選用艾條灸,所以艾條的質量決定瞭艾灸的效果,用高質量的艾條灸,祛濕的效果最佳。那要如何挑選好的艾條呢?主要通過以下幾種方法:

1、看外觀

好的艾條中的艾絨是土黃色的,非常柔軟細膩;而普通的艾條的艾絨是偏青色的,看上去非常粗糙。

2、聞味道

高質量的艾條的味道是溫和的,聞起來清香舒服,而普通的艾條聞起來很刺鼻,非常不舒服。

3、艾灸感覺

用好的艾條灸,皮膚感覺很溫暖,溫熱的感覺慢慢滲入皮膚,較為舒服;而差的艾條就會有燒灼感,感覺刺痛。並且,好的艾條燃燒的時間偏長。

4、不要選無煙艾條

無煙艾條在碳化的過程中已經加入化學粘合劑,已經失去艾的藥性,不能起到祛濕的作用。

上面為大傢介紹瞭艾灸祛濕的方法,關於如何選擇好的艾條上面也為大傢做瞭相關介紹,艾灸對身體好,大傢可以在傢自己學學艾灸。

體內濕氣重的危害

濕氣的主要危害

1、口臭、身體有異味。體內濕熱,菌類腐敗,臭氣上逆外泄。

2、肥胖,減肥後反彈。濕氣入皮下,影響脂肪燃燒,導致肥胖。

3、眼袋下垂,身體浮腫。過多的濕氣滯留在體內,加重脾運化水濕的負擔,就像馬車超載一樣,有時甚至會影響腎的利尿功能,嚴重的可繼發全身浮腫。

4、腰腿關節疼痛。濕氣進入關節,與“寒”相遇,形成寒濕,是引發炎癥,導致關節疼痛的重要原因。

5、頭沉,無精打采。中醫說,“濕氣如裹”,濕氣重會影響細胞間的通透性,就像一床濕棉被蓋在人的身上一樣。

6、大便稀黏腥臭,拉不盡。濕氣過重,會造成“濕氣黏腸”,大便次數增多,且有拉不幹凈的感覺。

夏季熱而多雨,濕氣較重。我們如果在生活中不註意,很有可能造成濕氣重,那麼濕氣重的危害有哪些?今天,讓我們一起來分享交流,瞭解後,好方便於我們的生活。 濕氣是中醫所說的“六邪”(風、寒、暑、濕、燥、火)之一,最易致病。濕氣困在頭部,人就會感覺昏昏沉沉;困在四肢,就會感覺四肢乏力、浮腫;困在胸部,會感覺胸悶;濕氣甚至還可能困於腸道,造成大便不成形,這些都是濕氣重的危害。 我們還應瞭解,濕邪過盛可致病。濕邪傷人有內外之分,外濕多由氣候潮濕,坐臥濕地而致病;內濕多因喜食冷飲,貪吃生冷瓜果等寒涼之物,損傷人體陽氣所致。 生活中,不少人少動、多吃、熬夜、壓力大,也會造成腸胃消化功能受阻,水分代謝失調。體內濕氣過重,會讓人覺得困倦、身體四支沉重、沒有食欲、手腳冰冷、皮膚起疹、臉上黏膩不舒服,甚至出現腸胃炎現象,這些同樣也是濕氣重的危害。

體內有濕氣的五個征兆

春天艾灸 不做“ 潮人”

春天是肝當令的季節,肝屬木,最需要的是生長、通暢、朝氣蓬勃,最怕有壓抑它的東西。一旦這種特性被壓抑瞭,人就會產生問題,正因如此,春季是皮膚病、呼吸道疾病、脾胃疾病的多發期。在這個潮濕的季節,用傳統的艾灸療法祛除體內濕氣效果最理想,可以起到預防各種疾病的作用。

中醫學認為,“濕邪”是“六淫”(風、寒、暑、濕、燥、火六種外感病邪的統稱)之一,在人體正氣不足、抵抗力下降時,就會成為致病因素,並侵犯人體導致疾病。而濕邪通常有兩種,一是外濕,一是內濕。外濕多因氣候潮濕、涉水淋雨、居處潮濕所致;內濕則多由過度嗜酒或過食生冷,以致寒濕內侵脾陽失運,濕自內生。

總之無論哪種濕邪,都會使人出現食欲不振、腹滿腹脹等消化功能減退的癥狀,同時伴有精神萎靡、嗜睡、身體發困、不想飲水等一系列“濕濁內盛”癥狀。遇上陰雨連綿的回南天,人們長期處於過度潮濕的環境中,稍不註意就容易造成濕邪入體而引發濕癥。

如何判斷自己體內有濕?

1頭部沉重四肢乏:濕性重濁,其特點就是沉重,失眠,記憶力下降,易怒,煩燥。

2口中發黏舌苔膩:感受濕邪最典型的表現就是口中發黏。

3胸腹脹滿小便不暢:濕為陰邪易滯留臟腑,阻礙氣血運行致脘腹脹滿,脾胃功能失常。濕邪停於下焦,則小便短少而不舒暢。

4下肢浮腫便溏瀉:常表現為下肢浮腫,朝輕暮重,大便不成形,而且粘滯,便完後感覺不爽。

5腳縫癢,起水泡甚至潰爛。

艾灸祛濕簡單又方便

艾灸有開鬱、祛濕、補陽氣的作用,特別適合春季養生,經常艾灸可以讓您輕松避免春季常見疾病,度過困乏的春天。

1關元穴:位於臍下3寸,為養生保健強壯的要穴。長期施灸有調理氣血、補腎固精等功效。用艾條灸10~15分鐘或艾罐灸20~30分鐘。

2命門穴:位於人體背後第二腰椎之下與臍相對,是人體生命力的中心,為元氣“住宿”的地方。用艾條灸10~15分鐘或艾罐灸20~30分鐘。

3中脘穴:位於腹部正中線,臍上4寸處,相當於五指寬度。用艾條灸10~15分鐘或艾罐灸20~30分鐘,能有效緩解胃部疾病的各種癥狀。

4足三裡穴:外膝下3寸,脛骨外側約一橫指處,用艾條灸10~15分鐘或艾罐灸20~30分鐘。

5豐隆穴:小腿外側的中點,肌肉較鼓起的地方,這個是祛濕較好的穴位,每日用艾條灸15分鐘即可有效健脾化濕。

6解溪穴:腳背、踝關節活動的凹點。這個穴位是全身祛痰濕的穴位,對解除下肢的水腫效果較好,每日艾灸15分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