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齡前兒童這個是長個子的時候,那麼這時期的孩子都需要補充什麼樣的營養呢?媽媽們又該如何給孩子補充這些營養呢?專傢建議,1歲以後的幼兒每天至少吃10種以上食物,以後可逐漸增加到30種。媽媽烹飪時可以將許多種類食物合在一起吃,糧食:主要是提供寶寶生長發育所需熱能(碳水化合物)和B族維生素;肉蛋:主要是提供蛋白質和脂肪;蔬菜:主要是提供維生素和膳食纖維;水果:主要是提供維生素;配方奶:主要是提供寶寶生長發育所需蛋白質、脂肪、礦物質、維生素,和對寶寶生長發育有利的特殊營養成分。

學齡前兒童需要的營養

維生素是人體內含量很少的一類低分子有機物質。它不能提供熱能,一般也不作為機體構成成分,但對維持人體正常生理功能有極其重要的作用。大部分維生素不能在體內合成或合成量不足,必須依靠食物來提供。

1.維生素A和胡蘿卜素

維生素A主要存在於動物和魚類的肝臟、脂肪、乳汁及蛋黃內。有色蔬菜和水果,如胡蘿卜、菠菜、杏、柿子等含胡蘿卜素較多,胡蘿卜素在人體內可轉化成維生素A。維生素A是一種相對穩定的化合物,耐熱、耐酸、耐堿,不溶於水,在油脂內穩定,故受一般烹飪過程的影響小。

維生素A能促進兒童的生長發育,保護上皮組織,防止眼結膜、口腔、鼻咽及呼吸道的幹燥損害,有間接增加抵抗呼吸道感染的能力。還可維持正常視力,防止夜盲癥的發生。但過多服用維生素A制劑可造成體內積蓄,導致中毒。

2.維生素D

維生素D主要存在於動物肝臟、蛋黃等食物中。植物中的麥角固醇及人體皮膚、脂肪組織中的7-脫氫膽固醇通過暴露於陽光下的紫外線作用,可形成維生素D。

維生素D的主要生理功能為調節鈣、磷代謝,幫助鈣的吸收,促進鈣沉著於新骨形成部位。兒童如果缺乏維生素D,容易發生佝僂癥及手足抽搐癥。

學齡前兒童維生素D的需要可由食物提供,通過戶外陽光照射,也可產生維生素D。為瞭預防維生素D缺乏,應讓孩子多曬太陽。

3.維生素B1

維生素B1能促進兒童生長發育,調節碳水化合物代謝。缺乏維生素B1時,兒童生長發育遲緩,出現神經炎、腳氣病(皮膚感覺過敏或遲鈍、肌肉運動功能減退、心慌氣短、全身水腫或急性心力衰竭)等。

學齡前兒童需要每天從食物中補充維生素B1。谷物的胚和糠麩、酵母、硬果、豆類、瘦肉等,都是維生素B1的良好來源,尤其是糧食的表皮含維生素B1豐富。

4.維生素B2

維生素B2對氨基酸、脂肪、碳水化合物的生物氧化過程及熱能代謝極為重要。缺乏維生素B2時兒童生長發育受阻,易患皮膚病、口角炎、唇炎等。

學齡前兒童需要每天從食物中補充維生素B2。維生素B2可從動物肝臟、奶類、蛋黃、綠葉蔬菜中獲取。

5.維生素B6

維生素B6對於維持細胞免疫功能,調節大腦興奮性有重要作用。維生素B6可從肉、魚、奶類、蛋黃、酵母、動物肝臟、全谷、豆類、花生等食物攝入。

6.維生素C

維生素C具有氧化還原能力,參與多種生物效應。缺乏維生素C會引起壞血病、牙質發育良等。維生素C可從新鮮蔬菜和水果中攝取。

此外,學齡前兒童對鈣、鐵、鋅、碘等也有程度不同的需要,在飲食營養中應予重視。含鈣豐富的食物主要有奶類、大豆制品、海帶、芝麻醬、綠葉菜等。

“饑餓療法”讓寶寶愛上吃飯

什麼是“饑餓療法”

“饑餓療法”,就是不進食或少進食高能量的食物,讓身體感覺饑餓來調動對食物的欲望,也可以用來減輕胃腸道的負擔。日常生活中,有時候吃得太多、太葷、太油膩或者運動太少瞭,沒有食欲,而有意無意地采用“饑餓療法”,讓自己餓一餓。同樣,“饑餓療法”也可以巧妙運用在糾正寶寶吃飯難的問題上。

適量的饑餓,有利於胃的排空,激發寶寶進餐的欲望。通過饑餓療法,使寶寶養成良好的進食習慣,糾正不良飲食行為引起的偏食、挑食,使寶寶能夠健康發育。

饑餓的刺激讓寶寶明白吃飽飯的意義,不僅可以讓寶寶自覺地愛上吃飯,而且還會養成他集中註意力做事的好習慣。

正確使用“饑餓療法”

1.排除疾病因素

寶寶不願意吃飯,可能有多種原因。在使用饑餓療法之前,首先應排除疾病狀態下引起的食欲不振,排除鋅、鐵微量元素缺乏引起的偏食、挑食及異食癖。對此,您可以咨詢兒科醫師或營養醫師。

2.檢查是否有不良習慣

排除疾病因素後,要檢查寶寶平時有無零食過多,餐前有無飲用大量飲料,進食時有無註意力不集中,是不是邊聽故事、邊看電視邊吃飯等等。這些不良習慣,會擾亂或抑制胃酸及消化酶的分泌,使寶寶食欲減退。

“饑餓療法”4步走

1.與寶寶做好溝通

告訴寶寶,如果無故不吃飯或不好好吃飯,你就會把飯菜及其他零食都收起來,他隻能等到下頓飯時間才能吃到東西。

2.傢長之間要默契配合

最關鍵要做通傢裡老人的思想工作,以免“同情心”影響到“饑餓療法”的效果。

3.吃飯時間控制在半小時內

由於寶寶已經對吃飯興致不足,開始實施饑餓療法時,即使已經餓瞭,也可能不會專心地堅持吃到飽,往往吃到半飽就開始玩瞭。這時,你要註意控制他的吃飯時間。通常在半小時後,停止喂養或供給食物,等下一餐再吃吧。

4.兩餐之間除飲水,不給任何食物

寶寶很可能還沒等到下一餐酒已經餓瞭,鬧著哭著要吃東西。此刻,必須“鐵面無私”,想辦法分散寶寶的註意力,如和他玩遊戲,帶他到外面轉轉等。這段時間可以讓寶寶喝些水,但絕不能給他吃任何東西或含糖飲料。等下餐吃飯時間到瞭,再讓寶寶吃飯。幾次以後,寶寶就會明白吃飯的真正意義:不吃飽就會挨餓。

溫馨提醒

不要因為寶寶吃飯困難就隨便打罵或呵斥他,不能用“不吃飯,餓死你”這類的話刺激他。應使用“柔性”語言及行為與寶寶溝通,讓他逐漸意識到吃飯的重要性。

學齡前兒童營養原則和要求

為寶寶準備飯菜時,要特別註意:食物多樣,谷類為主。多吃新鮮蔬菜和水果。經常吃適量的魚、禽、蛋和瘦肉。每天喝奶,常吃大豆及豆制品。膳食清淡少鹽,正確選擇零食,少喝含糖高的飲料。食量與體力活動要平衡,保證體重正常增長。不挑食、不偏食,培養良好飲食習慣。吃清潔衛生、未變質的食物。

寶寶每天各種食物應該吃多少?

中國營養學會婦幼分會編寫的《中國孕期、哺乳期婦女和0~6歲兒童膳食指南》(2007)針對學齡前兒童的平衡膳食寶塔,就各類食物的攝入量給出瞭建議范圍:谷類(米飯、面條等)每日180~260克;蔬菜類每日200~250克;水果類每日150~300克;魚蝦類每日40~50克;禽畜肉類每日30~40克;蛋類每日60克;奶類每日200~300克;或相當量的奶制品;大豆及豆制品每日25克;烹調油每日25~30克;糖果等少量。每個孩子的食量也會根據生長速度、每日活動量和體質等不同而有所差別,最重要的是保證他能吃到多種營養食物。

谷物

谷類食物分為全谷物和精制谷物。所有谷類的谷粒都有3個部分:胚乳、胚芽和糠皮。在制作的過程中,不除去胚芽和糠皮,就是全谷類,如糙米、蕎麥、燕麥、玉米、全麥面包。精制谷物在加工過程中去除瞭胚芽和糠皮,比如玉米面包、白面包、面條、米飯和餅幹等。由於谷類中的維生素、礦物質、纖維素及油脂大都存在於麩皮和胚芽中,因此,給寶寶吃的谷物不應全部選擇精米、精面類食品。

小編提示:谷類食物中含有幫助消化的纖維素和提供能量的碳水化合物。此外,谷物中還含有豐富的B族維生素,有些強化速食麥片能提供一天所需的多種維生素和礦物質。

蔬菜

蔬菜富含膳食纖維素、維生素C、維生素A和鉀。此外,大多數還含有抗氧化元素,這些抗病物質也許能降低以後患癌癥和心臟病的風險。給寶寶做飯時,應註意將蔬菜切小切細,方便孩子咀嚼和吞咽。同時,還要註重蔬菜品種、顏色和口味的變化,從而鼓勵孩子多吃蔬菜。

蔬菜根據顏色深淺,可以分為深色蔬菜和淺色蔬菜,深色蔬菜的營養價值一般優於淺色蔬菜。深色蔬菜是指深綠色、紅色、橘紅色、紫紅色蔬菜,富含胡蘿卜素,是中國居民膳食維生素A的主要來源,深色蔬菜還含有其他多種色素物質和芳香物質,可以促進食欲。常見的深綠色蔬菜有菠菜、油菜、芹菜葉、空心菜、西蘭花等。常見的紅色、橘紅色蔬菜包括西紅柿、胡蘿卜、南瓜等。常見的紫紅色蔬菜是紅莧菜、紫甘藍等。

水果

水果也能提供大量膳食纖維、維生素C、維生素A和鉀。此外,多數水果還含有抗氧化元素,這些抗病元素可降低以後患癌癥和心臟病的風險。水果能補充蔬菜攝入的不足。水果中的碳水化合物、有機酸和芳香物質比新鮮蔬菜多,而且水果使用前不用加熱,其營養成分不受烹調因素的影響。特別需要註意的是,不能用果汁代替水果,因為果汁是水果經壓榨去掉殘渣而制成。這些加工過程會使水果的營養成分如維生素C、膳食纖維等發生一定量的損失。如要喝,最好親自給寶寶做,並且做完後馬上就喝。

兒童的每日均衡營養飲食指南

1-3 歲

牛奶2 杯,蛋1個,豆類(豆腐)1/3 塊,魚1/3 兩,肉1/3 兩,五谷(米飯)1-1.5 碗,

油脂1湯匙,深綠色或深黃紅色蔬菜1兩,其它蔬菜1兩,水果1/3-1個

4-6 歲

牛奶2 杯,蛋1個,豆類 (豆腐)1/2塊,魚1/2兩,肉1/2兩,五谷(米飯) 1.5-2碗,油脂1.5湯匙,深綠色或深黃紅色蔬菜1.5兩,其它蔬菜1.5兩,水果1/2-1個

7-9 歲

奶類2杯,蛋豆魚肉類2-3份,五谷根莖類3碗,油脂類2湯匙,深綠色或深黃紅色蔬菜1碟,其它蔬菜1/3-1碟,水果類2個

10-12 歲

奶類2杯,蛋豆魚肉類3份,五谷根莖類4碗,油脂類2湯匙,深綠色或深黃紅色蔬菜1碟,其它蔬菜1碟,水果類2個

爸媽隻要依照上述的建議,提供孩子均衡的營養,孩子將會長得健康又強壯。

學齡前兒童需要多少營養

學齡前這一階段的兒童,器官迅速發育,腿長得很長,需要足夠的蛋白質供給;礦物質鈣、磷、鐵、鋅、碘及其它微量元素有利於骨骼的發育、血細胞的形成及機體各部分的代謝。

為滿足骨骼發育,鈣的供應量每天要在800毫克,高於成人的供應量;鐵的供給量每天為10毫克。營養專傢都提倡:從兒童階段開始,節制鹽的攝入量,避免吃太咸的食物。

對5歲以上的兒童來說,維生素族,包括維生素A、維生素D、維生素C的需求量相較幼兒也大得多,都接近成人標準。但兒童的胃容量比成人小,營養要求比成人高,為達到此目的,增加餐飲,並使早餐在整日總量的比例中不少於四分之一,同時註意食物的精度和質量以及有良好的進食環境是大原則。

有的營養專傢認為在有條件的情況下,可以給學齡前兒童服用合適的制劑,如礦物鹽、維生素A及D等。或由專業營養師為孩子配制營養均衡的午餐,以便這階段的兒童營養需求能有效保證。主要方法是將一天三頓主食做好而避免零食和偏食,如兩頓飯之間的間隔太長時,可以有規律地給予少量小食。糖對兒童的味覺特別有吸引力,尤其是幼兒。在進食量或胃口不理想的情況下,特別需要節制,以免影響正常的食欲。甜品宜放在餐後,而不是餐前。

另一種情況是:父母按照過去的印象,特別是孩子3歲前身高體重增長快的概念來對待7歲前後的孩子,總認為孩子吃少瞭,於是進食有時是強迫的、被動的,有時又是連哄帶騙的。有時父母不顧食物的營養價值,隻要孩子肯吃,特別是零食,一律盡量滿足。這可能造成兩種後果:一是孩子挑食和胃腸道消化能力紊亂,主要食物減少,發育不佳;另一種情況是攝入過多營養,甚至有發生兒童肥胖癥的危險,而且壞的飲食習慣一旦形成,需要耐心加以糾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