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人父母,誰不想自己的寶寶健康壯實呢,學齡前兒童正處於長身體的年齡,因此,確保飲食營養的全面均衡和合理搭配很重要,這不僅有利於孩子的身體健康發育,而且對孩子的智力發展也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你知道學齡前兒童飲食有哪些禁忌嗎?你知道寶寶飲食註意六方面,是指什麼嗎?小面小編帶你詳細瞭解。

寶寶飲食習慣有哪些誤區

誤區一:咀嚼過的食物易於消化吸收

有些傢長認為,寶寶胃腸功能尚不成熟,給他們喂食咀嚼過的食物,更易於消化吸收,再說瞭,他們當年也是在這樣的嗷嗷待哺中成長起來的呀,現在照樣活潑亂跳。其實,這是一種不科學、不衛生的喂養方式。

人體的口腔本身就是一個多菌的環境,給孩子們喂咀嚼過的食物,易將成人口腔中的細菌傳給孩子,從而引起感染。實際上,當寶寶已具備較好的咀嚼和消化食物的能力,爸爸媽媽就應該讓寶寶自己咀嚼食物,這樣不但可以促進其牙齒的生長,還有利於培養他們咀嚼和吞咽的良好習慣。但要註意的是,應避免給寶寶喂食生硬、粗糙、油膩或過於刺激的食物。

誤區二:奶粉越濃,營養成分越多

在給寶寶喂食奶制品時,相信許多不怎麼懂事的爹媽們會很傻很天真地以為:奶粉越濃,營養成分越多,就越有利於寶寶生長發育。於是,他們往往喜歡給寶寶喂食高濃度的奶粉。醒醒吧爸媽們。誠然,寶寶生長發育迅速,他們對能量及營養的需求特別高,但另一方面,我們還必須註意到,寶寶胃腸發育尚不成熟,他們對能量及營養的耐受性亦相對較差。

奶粉配制過稀,固然易引起營養不良,但配制過濃瞭,則可能加重胃腸道負擔,導致消化功能紊亂、腸脹氣等問題出現,這同樣會影響寶寶的生長發育。因此,我們強調配制奶粉時,應按照奶粉罐上的詳細配制說明,選擇適宜的濃度。

誤區三:保健品有益健康

不少愛子心切的父母認為蜂乳、人參等是高級營養品,為瞭使孩子更健康,在每日吃飯、飲水時都給他們喝一些,有的甚至以此代替牛奶給寶寶吃。

雖然寶寶營養充足是個體生長發育的關鍵,但這些補品均含有一定量的激素,其濃度相當於正常未發育兒童的8-34倍。即使“兒童專用補品”中的某些品種,也不能排除其含有類似性激素和促性腺因子的可能。當孩子攝入這些外源性激素後,很大可能會發生性早熟現象。

其實,正常健康的寶寶,隻要根據實際需要,按比例進食牛奶、雞蛋、肉類、糧食、青菜、水果、豆制品等日常食品,已完全可以得到充分的營養。盲目進補,其結果隻會影響孩子的健康。

寶寶飲食註意六方面

1、母乳與輔食相得益彰

現在提倡母乳喂養,母乳喂養的優點不容置疑,母乳可滿足4~6個月嬰兒所需所有營養素,然而4~6個月以後,其所含鐵質、葉酸、維生素、鈣等營養素就顯得相對不足,若不適時添加其他食物,孩子不僅長不好,而且有患貧血、佝僂病等疾患的可能。

專傢建議,當孩子長到4~6個月時(體重約7公斤),應合理添加輔食,遵循由少到多、由稀到稠、由細到粗、由一種到多種的原則,如蛋黃、米粥、面片、肉末、肝泥等。要根據寶寶的消化能力逐漸安排,切忌貪多。

2、主食與零食不可偏頗

寶寶一般在周歲左右斷奶,此時主食固然很重要,但零食也不可忽視,一味亂給或一點不給都不是明智之舉。美國一份調查資料顯示,孩子從零食中獲得的熱量達到總熱量的20%,獲取維生素與礦物質占總攝取量的15%,零食是孩子所需熱量與養分的重要補充。

不過,要註意零食的品種選擇以及量的掌握與安排。例如:上午給予少量高熱量食品如小塊蛋糕或2~3塊餅幹,下午吃少量水果,晚餐後不給零食,但可在睡前喝一杯牛奶。

3、貴食與殘食不分彼此

不少父母習慣於用價格的高低來衡量食品的貴賤,以為價格越貴的食物對寶寶越是有益,其實,價格普通的奶、蛋、肉、豆類、果蔬及糧食才是兒童生長發育所必需的。研究表明,奶、蛋所含蛋白質的氨基酸組成與人類細胞組織的氨基酸很接近,消化吸收利用率高。肉食則含有豐富的鐵、鋅等微量元素,其營養價值遠遠超過價格昂貴的奶油蛋糕。總之,選擇食物主要是遵循是否為小兒所必需和能否被充分吸收利用的原則來定,與價格無直接聯系。

4、水果與蔬菜結合完美

有些父母認為水果營養優於蔬菜,加之水果口感好,孩子更喜於接受,因而輕蔬重果,甚至用水果代替蔬菜。其實,水果與蔬菜各有所長,營養差異甚大。總的來說,蔬菜比起水果來對寶寶的發育更為重要。拿蘋果與青菜來比較,前者的含鈣量隻有後者的1/8,鐵質隻有1/10,胡蘿卜素僅有1/25,而這些養分均是孩子生長發育(包括智力發育)不可缺少的“黃金物質”。當然,水果也有蔬菜所沒有的保健優勢,故兩者應兼顧,互相補充,不可偏頗,更不能互相取代。

5、軟食與硬食兼施

年輕的父母常常擔心寶寶乳牙的承受能力,總是限制或避開硬食,但醫學專傢告訴我們:嬰兒出生後價月,其頜骨與牙齦就已發育到一定程度,足以咀嚼半固體甚至固體食物。乳牙萌出後,更應吃些富含纖維,有一定硬度的食物,如水果、餅幹等,以增加寶寶的咀嚼頻率,通過咀嚼動作牽動面肌及眼肌的運動,加速血液循環,促進牙弓、頜骨與面骨的發育,既健腦又美容。

6、葷食與素食雙管齊下

通常人們把動物性食物稱為葷食,葷食雖然營養豐富,口感也好,但脂肪含量高,故應予以限制,不能多吃。父母在給寶寶配餐時,可做到肉、菜各半,葷素搭配。如做成肉末菠菜、冬瓜肉丸等。

保證孩子健康成長的飲食3個原則

1. 媽媽不挑食

“孩子開始學習認識味道的最初途徑之一,就是通過羊水和母乳。”美國費城Monell化學感覺中心的味覺研究員Julie Mennella博士向我們解釋道,“研究發現,母親在懷孕的時候吃的東西以及哺乳時候分泌的乳汁,會影響到孩子日後對食物(或者說是孩子對食物的口味)的接受傾向。”同時,研究者還發現,母乳喂養的孩子要比人工喂養的孩子更不挑食(甚至這種好習慣可以一直延續到成年),特別是當喂奶的媽媽們不挑食的時候。

當然,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父母首先要以身作則,自己保持一個良好的飲食習慣。如果你們不挑揀蔬菜的味道什麼都吃、常常吃一些粗糧、在飯桌上準備足夠而適量的魚、肉,孩子就會把這樣的飲食習慣看作自然而然,而不會產生挑食的模仿效應瞭。

2. 讓牛奶成為日常

研究發現,絕大多數孩子每天不能攝取足夠的牛奶。兒童時期是骨骼發育的關鍵時期,孩子每天需要大概兩杯牛奶,來幫助骨骼的強健。專傢還建議,在孩子兩歲之後,就可以用低脂奶來代替全脂奶給孩子喝。如果孩子不願意,你可以告訴他,喝低脂奶為的是不使他發胖,使他能跑得快跳得高。

3. 豐富的食物,豐富的口味

大多數孩子開始接觸固體食物是從6個月開始的。當你開始給孩子添加輔食的時候,要按照通常的規則,等孩子接受瞭一種食物,再添加下一種,這為的是觀察一下孩子是否對哪些食物有過敏反應。不過,當孩子能夠接受一種食物之後,父母千萬不要害怕去繼續擴大孩子接觸食物的范圍。孩子在小的時候接觸越多各種口味、各種氣味、不同質地的食物,對他們將來對食物的接受性越有幫助。

寶寶不愛吃飯怎麼辦

1、提高孩子食欲

(1)做孩子餐時,盡量把孩子的食物打扮得生動可愛些,豐富的色彩和動物造型都會讓孩子很好奇,大大提高瞭孩子吃飯的興趣。

(2)可以用有趣的餐具,或是孩子喜愛的卡通人物餐具,將孩子註意力轉移到餐具上。

(3)和孩子玩過傢傢遊戲,教他“炒菜”“做飯”,學習自己吃飯,讓孩子慢慢愛上吃飯。

2、飯前適量吃零食

通常孩子會在兩餐中間肚子餓而想要吃零食,這時候爸媽可以適量給點零食,不宜過量,不然會影響孩子吃正餐的食欲。當孩子哭鬧想多吃點零食,爸媽引導去玩玩具,轉移其註意力。

3、不要責罵孩子

不要責罵孩子,不要強迫他吃飯,孩子對吃飯更加有抵觸情緒。如果孩子真的不願意好好吃飯,不妨晚點再給他吃。等他真正餓瞭,再要求他乖乖坐著吃飯,也能逐漸養成他對吃飯的興趣和專心度。

4、養成好習慣

孩子吃飯從小養成好習慣。吃飯時不能玩玩具,坐餐椅專心吃飯。當孩子開始吃輔食的時候,就要準備專用餐桌,跟大傢一起吃飯。吃完飯才能離開餐桌去玩,離開餐桌也不再吃飯瞭,不要養成追著喂的習慣。

和孩子吃飯的註意事項

1、營造良好的吃飯環境

營造一個良好的吃飯環境。做好飯菜,大傢一起坐下吃飯。爸媽要以身作則,吃飯時不要隨意走動,玩手機等,吃飽飯才離桌,這樣的環境慢慢促成孩子養成良好的吃飯習慣。

2、不在吃飯時訓斥孩子

不能在飯桌上訓孩子。孩子在吃飯的時候往往是最放松的,但是很多爸媽往往會在這個時候對孩子進行批評教育,這樣不僅會影響孩子進食的胃口,甚至還會讓孩子出現心理問題。

3、不能追著孩子喂飯

爸媽總擔心孩子吃不飽吃不夠,完全可以放松一些,讓孩子擁有吃飯的自由,吃多少讓孩子決定,吃不飽餓一下也無關緊要,下一頓飯孩子就知道自己要吃多少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