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調查,我國35歲以下年輕人的胃癌發病率高達6%-11%,比國外高出瞭三倍還多,且年輕人患上胃癌後,惡性程度較高,生存期更短。因此,專傢奉勸年輕人,要改變不良的生活習慣,同時如果發現胃炎、胃息肉、胃潰瘍等都應該積極治療,這些某種程度上就是胃癌的癌前病變。那麼,最易惹上胃癌的因素都有哪些呢?下面就來為大傢介紹一下。

六癥狀提示患胃癌

貧血:胃癌患者的潰瘍面因長期小量滲血,很容易出現缺鐵性貧血癥狀,患者常感覺疲乏、倦怠,並有黑血便表現。有些潰瘍型胃癌,嚴重者還會嘔血。

血栓性靜脈炎:該病癥往往反復發作,表現為肢體蒼白、發涼、酸脹、乏力、間歇性跛行,有的患者還感覺肢體麻木、刺痛。

皮肌炎:主要是關節背面有紅斑、色素沉著,肌肉感覺腫脹、壓痛及運動障礙等。

此外,胃癌轉移引起的“胃外”癥狀,以遠處轉移的臟器為主要表現。

肝轉移:胃癌肝轉移率較高,常見於慢性肝炎、肝硬化等肝病癥狀,如肝區不適、黃疸、腹瀉等,一般沒有消化道癥狀。

卵巢轉移:臨床表現為急性腹痛、月經不調、下腹包塊等,多發生於絕經前期或青年女性。兩側卵巢可同時受胃癌細胞侵襲,易誤診為單純性卵巢腫瘤。

淋巴結腫大:惡性程度較高或晚期胃癌,可經胸導管逆行轉移至左鎖骨上淋巴結,或轉移到臍周。體檢時,可在左鎖骨上窩或臍周觸摸到腫大、質地堅硬而固定的癌性結節。

最易惹胃癌4因素

(1)經常性的吃熏制食品容易引發胃癌疾病,這主要是因為這些食物在熏制過程中,可能會產生一些環碳氫化合物,這些東西是一種危害非常強的致癌物質,因為這些物質的蛋白質在高溫中,尤其是在烤焦時,容易產生一些突變物,這是導致癌癥疾病發生的主要因素。

(2)一些不合指標的飲水以及一些糧食中的硝酸鹽成分是導致胃癌的主要原因,很多胃癌患者都有一些飲用水中以及某些谷物中,而且胃癌疾病的高發群體硝酸鹽及亞硝酸鹽的含量明顯高於低發區,所以,要註意飲用水的標準。

(3)醃制食品是導致胃癌的常見的食物,專傢研究發現,在日本的飲食文化中,日本人喜歡常吃一些醃菜者,所以日本人患上胃癌的發病率相對比較高,飲食西化的日本人不但少吃瞭醃菜,而且吃較多的水果與蔬菜,所以,醃制食品是致癌的主要食物,大傢要防止吃一些醃制食品,多吃一些蔬菜。

(4)一些黴變的食物以及吸煙喝酒是導致胃癌的常見原因。胃癌高發地區,主要與食品受黴菌污染嚴重有關。而且經常的酗酒也容易導致胃粘膜受傷,引起胃部疾病的出現,專傢保濕,除瞭健康的飲食因素外,胃癌疾病也與遺傳等有關。

胃癌化療期間吃什麼好呢

1胃癌化療的患者,在飲食上的有很多選擇的,不過最好是多吃一些能夠增強抵抗力,免疫力,能夠抗胃癌作用的食物,像山藥、扁豆、薏米、菱、金針菜、香菇、蘑菇、葵花籽、獼猴桃、無花果、蘋果、沙丁魚、蜂蜜、鴿蛋、牛奶、豬肝、猴頭菌等食物,這些食物是都是具有很好的抗癌效果的,尤其是菌類的,可以每天都吃一些。

2患者可以多吃一些高營養的食物的,這些食物都是能夠防治惡病質的,像烏骨雞鴿子、鵪鶉、牛肉、豬肉、兔肉、蛋、鴨、豆腐、鰱魚、鯇魚、刀魚、鯧魚、泥鰍、蝦、等,如果患者還惡心、嘔吐的話,最好是去吃一些柚子,橙子,還有核桃,無花果等,芒果,蓮子,烏梅,梨,還有藕也是不錯的選擇。

3 患者除瞭可以吃這些食物以外,也可以吃一些防治化療帶來副作用的食物,這樣的食物也是有很多的,像獼猴桃、蘆筍、桂圓、核桃、鯽魚、蝦、蟹、山羊血、鵝血、黑木耳、鵪鶉、薏米、泥螺、綠豆、金針菜、蘋果、絲瓜等,不過患者最好是根據自己的體質,還有飲食喜好來選擇,營養均衡就好。

胃癌診斷的方法學

(一)一般實驗室檢查

一般常用的實驗室檢查有助於對患者的營養狀況,伴隨疾病,甚至鑒別診斷等做出正確估計。其中血紅蛋白、大便潛血和胃液分析等可對胃癌的診斷提出重要線索。據統計進展期胃癌大便潛血持續性陽性者可達80%,早期淺表型胃癌也有20%陽性,75.2%的胃癌患者胃酸減低或無胃酸。

一組胃液多指標分析結果表明:胃液α1-酸性糖蛋白(α1- AG)和唾液酸(SA)檢出值依次是胃癌組>腸化組>良性胃病組;並隨胃癌分期進展呈增加趨勢。故可作為胃癌篩選指標、協助臨床分期和檢測癌前病變。

近來有報告采用超微量胃液分析綜合檢測胃液中的CEA、總蛋白、pH值、胃酸、胃泌素、Hp抗體和氨基已糖等對胃癌的篩選有一定價值。國內尚有以特制小球采集胃液進行潛血試驗和多項生化指標的檢測作為胃癌普查的篩選措施,取得良好效果。

(二)內鏡

內鏡是胃癌診斷的最重要、最有效的手段。日前內鏡的診斷水平應體現在甲.期胃癌的診斷率上。在日本由於內鏡廣泛應用,早期胃癌發現率居世界領先地位。在我國則因條件和經驗不同,存在較大差異,一組材料表明,某些條件較好的醫院,早期胃癌比例可達18%,而一些綜合性醫院僅達1.7%~2.7%。

值得註意的是內鏡下肉眼仔細觀察是發現病變,確定病變部位和范圍的重要手段,活檢病理則是病理確診的根本方法。相輔相成,不可偏廢。

1.活檢和直視下細胞學檢查

(1)活檢:內鏡下活檢要求取準可疑病變,深達黏膜肌層,7~10塊左右,理想的取材可以明確病理診斷和組織學分型。

(2)不便活檢的補充辦法:有時因胃腔狹窄、病灶局限或其他原因導致活檢取材不夠理想,可選用如下補充辦法。

①組織印片法:活檢取材過小,可將黏膜活檢標本在玻片上多次按壓,然後固定染色,進行病理檢查。

②細胞刷檢法:內鏡下用細胞刷對準病變處(如糜爛、潰瘍等)輕輕擦拭、捻轉,使細胞刷頭端各面都粘上細胞,連內鏡一起拔出,再伸出刷頭,塗片4~5張,送檢病理。

③直接吸引法:自活檢孔插入直徑2mm塑料管,其端部貼近病灶,外接大註射器,負壓抽吸病灶處黏液,塗片檢查。

④直視下沖洗法:自活檢孔插入塑料管,以pH 5.6醋酸緩沖液200~300ml沖洗可疑病灶,然後回收沖洗液,離心後取沉淀塗片。

(3)內鏡下針吸細胞學檢查:自內鏡下以OlympusNMIK針從病灶中心向外不同方向各吸1~2針,抽取標本置於玻片上塗勻固定待檢。針吸後再進行常規活檢。兩者比較陽性率相似,因針吸能達到壞死層之下及黏膜下層獲取標本,故可彌補活檢之不足,提高癌細胞的檢出率,提高診斷率。

2.色素胃鏡檢查 對疑難病例的診斷和確定病變范圍有幫助。對胃癌的診斷多選擇生物活性染色法,包括美藍法和甲苯胺藍法,而以美藍法應用最普遍,茲介紹如下。

直接噴灑法:發現病灶後,經活檢孔置入導管,以0.25%~0.5%美藍20ml,對準病灶及其周圍噴灑,以後再以等量蒸餾水沖洗。胃癌則呈深藍、藍黑色、表面不平整或染色不規則,良性病變不著色,不典型增生淡藍色,腸化在1h著色。

間接口服法:內鏡檢查前2h以α糜蛋白酶15mg和10%蘇打500ml口服,同時服去泡劑10%Cason 20~40ml,15min後服美藍150mg,令患者臥位轉動體位數次,使胃壁各部位皆能接觸染料,然後做胃鏡榆查,根據著色情況進行活檢,可以提高活檢陽性率。

3.超聲胃鏡檢查 80年代初始用於臨床,是一種帶有較高頻率超聲探頭的胃鏡,具有胃鏡和B超兩者的優點,對胃癌浸潤深度、鄰近器官及淋巴結轉移的診斷有獨到之處。

正常胃壁超聲胃鏡圖像為5層結構,第1層為黏膜界面,高回聲,第2層黏膜層,低回聲,第3層黏膜下層高回聲,第4層肌層,低回聲,第5層漿膜層,高回聲。因此第4層是劃分早期胃癌和進展期胃癌的分界線。

胃癌的超聲影像是不規則的低回聲或中位回聲腫塊影伴局部或全部管壁結構層次的破壞。早期胃癌主要發現第1、2、3層管壁增厚、不甚規則、變薄或缺損等。進展期胃癌則可發現不規則突向胃腔的較大腫塊,或大面積局限性管壁增厚伴中央凹陷,第1~3層回聲消失。

Bornnann 4型癌為部分或全胃壁彌漫性全層增厚,多超過1cm,黏膜下層尤為明顯,但無明顯結構紊亂,層次可辨。超聲內鏡對腹水、胰腺和膈肌浸潤識別能力很強,可達 100%。對結腸和脾門區浸潤辨別能力稍差,總符合率78%。尚能顯示轉移淋巴結的強回聲團塊,顯示率為88.9%。因此超聲內鏡可以用於胃癌術前臨床 TNM分期,有助於治療方案的決策。

電子內鏡、放大內鏡或立體內鏡等也可提高識別能力。

胃癌防止四則

1、胃幽門螺桿菌(HP)感染患者,其胃癌發作的危險性是HP感染陰性人群的6倍。HP在胃內能發作氨:氨能中和胃酸,胃中的硝酸鹽在偏堿的環境下能轉化成亞硝酸鹽,亞硝酸鹽與食物中的二級胺結組成亞硝胺。而亞硝胺是激烈的致癌物質

2、某些疾病是胃癌的癌前病變,如胃息肉、胃潰瘍、萎縮性胃炎,約有10%的病人能夠會演變成胃癌,像惡性貧血患者其胃癌的發作率比普通人高21.9倍。因而要註重診治這類病人,防止胃癌的發作。

3、胃癌的發病與患者的生活習慣、任務、飲水、環境土壤等關系密切。

4、遺傳問題癌的遺傳問題並沒有結論,但醫學界已註重到瞭它的宗族傾向性。如多發性結腸息肉患者,結腸癌的發作率高,且有一傢幾代相繼發病的傾向。能否遺傳仍是一個宗族生活在同一環境下,受同一致癌要素影響所形成的,有待進一步分析研究。固然如此,它提示大傢,宗族中有癌腫病史的,要註重定時查看身體,做好防止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