類風濕性關節炎飲食越來越受到眾多患者的關註,主要不止因為類風濕性關節炎是一種慢性反復發作的以全身關節炎癥改變為主的疼痛性疾病,更重要的是經過藥物等控制後,它的病情仍反復發作,它的出現給大傢的健康帶來嚴重的威脅,所以對付類風濕性關節炎,是一場持久戰,既然是一場持久戰,那麼就得有足夠的糧食支持,但是日常生活中很多患者並不瞭解自己應該吃些什麼,不該吃些什麼,下面我們來看看一例子。

類風濕性關節炎如何運動

類風濕性關節炎會讓患者的全身關節產生疼痛感,同時關節部位還會出現發僵發硬的癥狀。因此會多類風濕性關節炎的患者都認為患有這種疾病的人是不適合進行體育運動的。但是這是錯誤的認識。關節越是僵硬越是要活動。有的類風濕患者活動關節後,關節靈活瞭,疼痛減輕瞭,當然是高興得不得瞭;但有的人同樣也是類風濕,關節越是活動越是腫得厲害,痛得越是鉆心。

專傢指出:從表面上看都是類風濕,都表現為關節疼痛與僵硬,但是最主要的原因還是在於它們處於不同的病理階段。對處於急性期的患者來說,關節腫脹,發熱比較厲害時,我們建議患者應該適當地臥床休息,盡可能地減少關節的活動,避免影響今後的關節功能,必要時可用小夾板或石膏固定,以減輕疼痛防止關節內炎癥的加重及關節腔積液的增多。如果在這個時期活動關節,會不可避免地使關節水腫加重以及炎性滲出物增多。這就是為什麼有的人越活動病情越加重的原因瞭。

當關節紅腫基本消退,進入緩解期以後,要盡可能早地開始關節的活動及鍛煉,逐步活動僵硬的關節。幅度從小到大,以能耐受為限度,在剛開始活動時,要在別人的幫助下小幅度、慢慢地活動,同時病人自己也要主動地去活動關節,逐步加大活動量。這樣可以防止肌肉的萎縮,關節僵硬強直的發生,從而較好地保持關節的正常功能。

類風濕性關節炎如何飲食

韓某某,女,31歲,2010.02.25初診,因對稱性手指小關節腫痛2年,晨僵,曾查RF(類風濕因子)103.5單位,曾多方治療,但始終不能治愈。就診時近端指間關節、掌指關節、腕關節均腫脹,擠壓痛,晨僵,但無關節變形,舌淡紅,苔薄白,脈沉弦。診斷:類風濕性關節炎。處方:中藥日1劑水煎服,甲氨喋呤10mg,每周服一次(先從小量開始,逐漸加量),來氟米特20mg,日服1次,日3次服,復方夏天無2片,日3次服。2010.04.06復診,關節腫痛已有明顯減輕,晨僵也有明顯好轉,查查RF98.1單位(正常值0~10單位),CRP26.19(正常值0~5),繼用上藥;2010.08.22復診,關節腫已消除,疼痛感也較輕微,查RF46.6單位,繼用上藥治療觀察;2010.11.28復診,自述關節疼痛感已基本消除,因有急事未能復查RF,繼用上藥治療觀察,2011.02.15就診,關節無明顯疼痛感,繼用上藥治療,同時在醫生的建議下格外註意飲食的調理,現在已經形成瞭自己的一套飲食“規范”。

現在韓某某在藥物及食物的雙重控制下,類風濕性關節炎已經得到長期的緩解,所以說有瞭類風濕性關節炎不僅要靠藥物控制,藥物過後更多的是要註意日常生活的飲食,那麼我們怎麼去合理的飲食呢?下面是類風濕性關節炎的飲食註意事項。

類風濕性關節炎飲食的註意事項

1、苦瓜、苦菜、絲瓜等食物,具有清熱解毒的功效,可以緩解局部發熱、發痛等。

2、薏仁、豆腐、芹菜、扁豆等食物,具有健脾利濕的功效,可用於緩解腫脹癥狀。

3、多種青菜、水果可以滿足人體對維生素、微量元素和纖維素的需求,同時具有改善新陳代謝的功能,可起到清熱解毒、消腫止痛作用,從而緩解局部的紅腫熱痛癥狀。

4、香菇、黑木耳等食品,具有提高人體免疫力的作用,可以緩解局部的紅腫熱痛等癥狀。

5、瘦豬肉200克,辣椒根150克,共煮湯,調味後服用,每日分2次服。可以緩解劇烈疼痛癥狀。總之,很多食物都可以起到緩解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癥狀的作用,但我們選用食物時一定要對癥,否則會影響效果。

飲食對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來說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而且醫學上自古就有“醫食同源”之說,因此,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在日常生活中一定要註意飲食事項。需要說明的是,以下食物,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一定要不少或少吃,以免加重病情:

1、高脂肪類:脂肪在體內氧化過程中,能產生酮體,而過多的酮體,對關節有較強的刺激作用,故患者不宜過多吃高脂肪類食物,如牛奶、肥肉等,炒菜、煮湯也宜少放油。

2、海產類:病人不宜過多地吃海產品,如海帶、海參、海魚、海蝦等,因其中含有尿酸,被人體吸收後,能在關節中形成尿酸鹽結晶,使關節癥狀加重。

3、過酸、過咸類:酸性食物攝入過多,超過體內正常的酸堿度值,則會使體內酸堿度值一過性偏離,使乳酸分泌增多,且消耗體內一定量的鈣、鎂等離子,而加重癥狀。同樣,若吃過咸的食物如咸菜、咸蛋、咸魚等,會使體內鈉離子增多,而加重患者的癥狀。

如果能正確掌握瞭類風濕性關節炎的飲食,那麼其患者也能像韓某某病情那樣能迅速得到控制。

類風濕性關節炎常用哪些藥物治療

(1)非甾體抗炎藥(nsaids):nsaids能抑制前列腺素合成,大劑量還可抑制多種與炎癥有關的酶活性,抑制糖蛋白合成、膜離子流通和趨化因子釋放,從而影響炎癥細胞流行性,因此,nsaids具有抗炎、止痛、消腫、退熱的效應,是治療類風濕性關節炎首選藥物和長期維持治療藥物,當前常用的nsaid有:

水楊酸制劑:阿司匹林片(aspirine),0.6-1.0g,3-4次/日。

吲哚醋酸衍生物:消炎痛片(indomethacin),25mg,2-3次/日,奇諾力片(sulindac)200mg1-2次/日。

丙酸衍生物:佈洛芬片(ibuprofen),0.3-0.6g,3-4次/日;萘普生片(naprosyn),0.2-0.4g,2-3次/日,芬必得(緩釋膠囊)0.2,2次/日。

滅酸類:甲氯滅酸片(meclofenamic acid)0.25g,3-4次/日,扶他林片(diclofenacsodium)25mg每日2次。或奧爾芬片50-150mg/天。奧濕克片1-2片,每日2次。

喜康類:炎痛喜康片(piroxcam),20mg,1/晚。

此類藥物因病情、年齡等療效反應不一,長期用藥需個別化。主要副作用有:胃腸道反應、惡心、嘔吐、上腹痛、胃粘膜糜爛出血,聽力障礙(阿司匹林),血小板功能異常、皮疹、腎功能損害、中樞神經反應等,應時刻警惕。

(2)糖皮質激素(gs):由於gs能抑制前列腺素合成;對磷脂酶、膠原酶及其他多種酶活性有抑制作用;對免疫系統有強力抑制作用;並可減低透明質酸的合成,減低滑膜血管通透性等多種生物活性,因此能迅速消除關節腫脹,減輕疼痛與晨僵,已被臨床廣為應用。近來總結gs治療類風濕性關節炎臨床經驗,認為,gs雖能解除病人痛苦,但長期應用並不能阻止關節結構破壞,不能改善病變的發展,且長期使用,耐受量增大,撤藥困難,中等或大劑量(>30mg/日強的松)所引致的毒副作用本身,比其正效應大。故目前以有控制的小劑量或中等劑量維持為主,或可試用倍他米松酯類復方註射劑(diprospan 1ml,im,每月一次)。對有發熱、嚴重貧血、消瘦、神經系統病變,嚴重血管炎、心包炎、胸膜炎、鞏膜炎及felty綜合征等重癥和難治病例可有控制、有選擇地使用中等劑量或大劑量沖擊療法(甲基強的松龍,10mg,iv*3d),一旦病情好轉即應盡早減少用量。對慢性活動期病例,nsaids加dmards無效者,可加用小劑量(強的松5-7.5mg,1/日)維持治療,待病情控制後停用。對急性或亞急性單關節或少關節炎病人,可考慮關節腔內註射治療,常用制劑如醋酸確炎舒松-a(triamcinolone acetate)2.5-10mg/次或乙酸倍他米松1.5-6.0mg/次,但在使用前應特別註意排除感染性關節炎,且每個關節用藥一年之中不得超3-5次。

(3)慢作用藥或病情改善藥(dmards):所謂慢作用藥包括抗瘧藥、金鹽、青黴胺和柳氮磺胺吡啶等數種。它們治療類風濕性關節炎起效慢,約需3-6個月。常期使用對類風濕性關節炎病情有一定緩解作用。

1)抗瘧藥:抗瘧藥有抑制dna、rna及蛋白質的合成,幹擾抗原-抗體反應,抑制淋巴細胞轉化,抑制中性粒細胞趨化和吞噬作用,穩定溶解體膜和對抗前列腺素,阻斷血小板聚集與粘附等作用,因而早已被用於治療類風濕性關節炎,通常用羥氯喹(hydroxychloroquine),200-400mg/日或氯喹(chloroquine)250mg/日,5次/周,有一定效果。但長期累積的高濃度,對視網膜色素層有破壞作用,因而,每6個月必須進行視網膜檢查,以防止不可逆損傷。

2)金制劑:以註射劑硫代蘋果酸鈉(aurothiomalate)和口服制劑金諾芬(au類風濕性關節炎nofin)最常用。其作用機制未明,它可降低炎癥血管通透性,減輕炎癥細胞浸潤、抑制細胞吞噬,抑制溶酶體酶活性等,能減緩粘膜糜爛,使病情改善,血沉下降、rf滴度減低、免疫球蛋白恢復正常。aurothiomalate用法:第1周,肌註10mg,第2周25mg,如無不良反應,以後每周50mg,累計劑量300-700mg時,減藥維持治療。au類風濕性關節炎nofin口服,每次3mg,每日2次。註射用金制劑在約30%-50%出現不同毒副反應,包括搔癢性皮疹、口腔炎、腹瀉、全血及血小板減少、腎損害。au類風濕性關節炎nofin毒副反應較少較輕。

3)青黴胺(penicillamine):青黴胺治療類風濕性關節炎的機制未明,有證據表明它除瞭能絡合重金屬(銅)外,還可抑制膠原纖維的交叉聯合和解離巨球蛋白,對淋巴細胞轉化也有一定抑制作用。雙盲對照治療試驗證明,青毒胺對類風濕性關節炎有一定緩解病情作用。用法:第1個月口服250mg,1次/日,第2個月250mg,2次/日,如無效再加量到250mg,3/日,如仍無效,不宜再加大劑量。如有效,待癥狀改善後減為維持量(青黴胺250mg,1/日)。青黴胺毒副作用有骨髓抑制(白細胞、血小板減少),腎損害,皮疹等。有報道青黴胺本身可引致重癥肌無力、肺-腎綜合征(good pasture''syndrome)或系統性紅斑狼瘡。應予註意。最近日本報道用佈西拉明(bucillamine)治療類風濕性關節炎,取得較青黴胺更好的療效。

4)柳氮磺胺吡啶(ssz):ssz治療類風濕性關節炎有一定療效,據報道其有效率可達76%,為dmars之首。其作用機制未明,可能與其代謝主物5-氨基水楊酸和磺胺吡啶有關。ssz0.25-3.0g/d,由小劑量開始,逐漸加量到3.0g/日,口服,最多用到4.0g/日。一般8周後可見到療效,包括血沉下降,c-反應蛋白降低等。常見毒副作用有胃腸道反應(20%),反應性超敏反應,如皮疹、肝炎、頭痛、眩暈及骨髓抑制,個別發生精子數量及活力減低等。

引起類風濕性關節炎的原因

1、寒冷、潮濕是一個誘發類風濕關節炎的重要因素。如果長期居住在潮濕的環境中,機體內環境平衡失調,分泌炎性細胞因子增多,引起炎性反應,這也是引發類風濕關節炎的原因。

2、空調的環境是涼爽和幹燥,而且時間不長,一般是炎熱的夏季,所以,使用空調一般不會得類風濕關節炎。不過,空調的溫度不宜太低,一次吹的時間不宜太長,以免得“空調病”。

3、吸煙會使男性患類風濕關節炎的危險增加1倍,但卻不會增加女性患類風濕關節炎的危險。研究人員推測,雌激素可能是造成吸煙不會增加女性患類風濕關節炎的原因。

4、絕經期雌激素缺乏能夠影響類風濕關節炎患者的癥狀和體征,也能影響炎癥水平。在一些病例中,絕經期綜合征患者體內雌激素缺乏可能會導致類似類風濕關節炎的關節癥狀。

類風濕性關節炎對身體的危害

一、關節腫痛

每一位類風濕患者都會出現關節疼痛,這是類風濕發病的典型癥狀表現,有的關節癥狀嚴重的患者,每時每刻都承受著劇烈的疼痛,就連平時一個細微的動作也會造成全身的關節疼痛。類風濕發病范圍廣泛,幾乎任何關節都可受侵犯,連下頜關節也在內,全身關節一動就痛或持續痛苦,一些嚴重的類風濕患者白天不能活動、夜不能寐,如不及時治療,疾病的反復發作將給患者的精神和體力帶來極大的消耗。

二、關節功能限制

因為類風濕主要病變是類風濕滑膜發炎,並產生富有血管的肉芽組織破壞關節軟骨,久之,使上下兩個關節面互相融合在一同,導致關節強直。發病歷程中,因為痛苦悲傷不註意正確的姿態,可發生各種關節畸形。別的,由於關節的腫痛和運動受限,關節附近的肌肉可發生僵硬和萎縮。

三、關節變形殘疾

關節的強直和畸形,肌肉的僵硬和萎縮,均可造成不同程度的殘廢,終至關節活動度受到限制,以致關節不能活動,不隻影響患者的日常休息,最終使患者完全喪失勞動能力,而且使患者生活不能自理,大大降低瞭生活質量,同時也給患者的傢眷帶來諸多不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