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都知道,類風濕性關節炎是一種對患者危害非常大的疾病,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也造成各種影響,患者更是苦不堪言,導致出現該病的病因有很多,所以患者要對其多加註意,那麼類風濕性關節炎的病因是什麼呢?類風濕性關節炎如何防治?一起來看下。

類風濕性關節炎是怎麼回事

1、遺傳因素:本病在某些傢族中發病率較高,在人群調查中,發現人類白細胞抗原(HLA)-DR4與RF陽性患者有關。HLA研究發現DW4與RA的發病有關,患者中70%HLA-DW4陽性,患者具有該點的易感基因,因此遺傳可能在發病中起重要作用。

2、病毒因素:RA與病毒,特別是EB病毒的關系是國內外學者註意的問題之一。研究表明,EB病毒感染所致的關節炎與RA不同,RA病人對EB病毒比正常人有強烈的反應性。在RA病人血清和滑膜液中出現持續高度的抗EB病毒-胞膜抗原抗體,但到目前為止在RA病人血清中一直未發現EB病毒核抗原或殼體抗原抗體。

3、細菌因素:實驗研究表明A組鏈球菌及菌壁有肽聚糖可能為RA發病的一個持續的刺激原,A組鏈球菌長期存在於體內成為持續的抗原,刺激機體產生抗體,發生免疫病理損傷而致病。支原體所制造的關節炎動物模型與人的RA相似,但不產生人的RA所特有的類風濕因子。在RA病人的關節液和滑膜組織中從未發現過細菌或菌體抗原物質,提示細菌可能與RA的起病有關,但缺乏直接證據。

類風濕性關節炎如何防治

由於類風濕關節炎病情時好時壞,目前並無根治方法隻能控制暫時病況,所以在飲食和生活上就要特別註意保健,以下幾點就是針對飲食和運動來作些建議:

1、飲食上應選擇容易消化的食物,烹調方式應以清淡爽口為原則,少吃辛辣、油膩及冰冷的食物。

2、多吃開胃的食物如大棗、薏仁等,尤其薏仁具有去濕祛風的作用,煮成薏仁粥或和綠豆一起煮都是很好的選擇。

3、盡可能的減少脂肪的攝取,熱量來源要以醣類和蛋白質為主,若是體重超過標準,要逐漸減輕體重。

4、身體若屬熱性,應多吃綠豆、西瓜等食物;若屬寒性,則應吃羊或牛肉等,不過攝取量不宜過多。

5、若有服用阿司匹林,一定要在飯後才能服藥,因為此藥容易對胃造成傷害,並且容易造成缺鐵性的貧血。

6、適當補足維他命A、C、D、E或含鈣、鐵、銅、鋅、硒等礦物質食物,以增強組免疫力及預防組織氧化或貧血。

7、若有服用類固醇容易造成食欲大增、鈉滯留和骨質疏松癥,因此需要控制食物的攝取,以免體重急遽上升,而含鹽量高的調味料和加工食品盡量減少食用,多攝取含鈣食物如脫脂牛奶、傳統豆腐等。

8、減少長時間臥床時間,且在運動時不宜劇烈,可以選擇坐著或臥床進行運動。若采坐姿,可將右腿打直、小腿與足部往上提,離地三十公分以上,持續五秒鐘後放下,左腳也以相同動作重復,每日可多作幾次,以能負荷為原則。

9、冬季清晨起床時要註意保溫,可以做些暖身運動。動作如下:將雙手向前伸直,手掌向下,往下、往後作伸展劃水的動作,或者將雙手舉高至臉部,掌心朝向臉部,吸氣後,雙手向上、向外伸展,然後再緩緩放下。

10、寒冷的冬天,要註意保暖,關節疼痛時可以試試熱水浴,減輕疼痛。

11、切勿任意進行推拿、按摩、拔罐等傳統關節疼痛的治療方法,以免造成病情加重,造成無法彌補的傷害或延誤治療的黃金時機。

12、要有耐心地配合醫師進行長期的治療,定時服藥、定期回診,並接受指定專業的復健師進行正確的復健治療,若有任何的不舒服情況發生時,應立即告知醫生。

類風濕性關節炎可引起哪些疾病

1.肝臟疾病:亞臨床型肝臟受累較常見,表現為血清鹼性磷酸酶和丙種球蛋白增高。

2.高血漿粘稠度綜合征:由於高濃度IgM類風濕因子的聚合作用所致,應用血漿更換治療。

3.化膿性感染:較常見於很晚期病人,通常為葡萄球菌感染所致的化膿性關節炎。骨髓炎或敗血癥。

4.淀粉樣病:類風濕性關節炎出現尿白尿,可因臟發生淀粉樣變性。目前類風濕性關節炎是淀粉樣病的最常見原因。

5.小腿水腫:有時出現,但原因不明.可能由於毛細血管滲透性增加,以致毛細血管周圍的結締組織滲透壓增加;也可能單純的由於關節不活動。

6.環椎半脫位:為頸椎類風濕性關節炎的嚴重並發癥.可致頭痛、頭暈和肢體感覺異常,並可壓迫脊髓引起四肢癱瘓。可采用持續頭牽引整復。

得瞭類風濕性關節炎怎麼辦

類風濕性關節炎至今尚無特效療法,仍停留於對炎癥及後遺癥的治療,采取綜合治療,多數患者均能得到一定的療效。現行治療的目的在於:

①控制關節及其它組織的炎癥,緩解癥狀;

②保持關節功能和防止畸形;

③修復受損關節以減輕疼痛和恢復功能。

(一)一般療法

發熱及關節腫痛、全身癥狀嚴重者應臥床休息,至癥狀基本消失為止。待病情改善兩周後應逐漸增加活動,以免過久的臥床導致關節廢用,甚至促進關節強直。飲食中蛋白質和各種維生素要充足,貧血顯著者可予小量輸血,如有慢性病灶如扁桃體炎等在病人健康情況允許下,盡早摘除。

(二)藥物治療

1.非甾體類抗炎藥(NSAIDS)

用於初發或輕癥病例,其作用機理主要抑制環氧化酶使前列腺素生成受抑制而起作用,以達到消炎止痛的效果。但不能阻止類風濕性關節炎病變的自然過程。本類藥物因體內代謝途徑不同,彼此間可發生相互作用不主張聯合應用,並應註意個體化。

(1)水楊酸制劑:能抗風濕,抗炎,解熱,止痛。劑量每日2--4g,如療效不理想,可酌量增加劑量,有時每日需4~6克才能有效。一般在飯後服用或與制酸劑同用,亦可用腸溶片以減輕胃腸道刺激。

(2)吲哚美辛:系一種吲哚醋酸衍生物,具有抗炎、解熱和鎮痛作用。患者如不能耐受阿斯匹林可換用本藥,常用劑量25mg每天2--3次,每日100mg以上時易產生副作用。副作用有惡心、嘔吐、腹瀉、胃潰瘍、頭痛、眩暈、精神抑鬱等。

(3)丙酸衍生物:是一類可以代替阿斯匹林的藥物,包括佈洛芬,(ibuprofen)萘普生(naproxen)和芬佈芬(fenbufen)作用與阿斯匹林相類似,療效相仿,消化道副作用小。常用劑量:佈洛芬每天1.2--2.4g,分3--4次服。萘普生每次250mg,每日2次。副作用有惡心、嘔吐、腹瀉、消化性潰瘍、胃腸道出血、頭痛及中樞神經系統紊亂如易激惹等。

(4)滅酸類藥物:為鄰氨基苯酸衍生物,其作用與阿斯匹林相仿。抗炎酸每次250mg,每日3--4次。氯滅酸每次200--400mg,每日3次。副作用有胃腸道反應,如惡心、嘔吐、腹瀉及食欲不振等。偶有皮疹,腎功能損害,頭痛等。

2.金制劑

目前公認對類風濕性關節炎有肯定療效。常用硫代蘋果酸金鈉(gold, sodium thiomalatemyochrysin)。用法第一周10mg肌註,第二周25mg。若無不良反應,以後每周50mg。總量達300~700mg時多數病人即開始見效,總量達600--1000mg時病情可獲穩定改善。維持量每月50mg。因停藥後有復發可能,國外有用維持量多年,直至終身者。金制劑用藥愈早,效果愈著。金制劑的作用慢,3--6個月始見效,不宜與免疫抑制劑或細胞毒藥物並用。若治療過程中總量已達1000mg,而病情無改善時,應停藥。口服金制劑效果與金註射劑相似。副作用有大便次數增多,皮疹,口腔炎,腎損害等,停藥後可恢復。

口服金制劑金諾芬(Auranofin)是一種磷化氫金的羥基化合物。劑量為6mg每日一次,2--3月後開始見效。對早期病程短的患者療效較好。副作用比註射劑輕,常見為腹瀉,但為一過性,緩解顯效率62.8%。

3.青黴胺

是一種含疏基的氨基酸藥物,治療慢性類風濕性關節炎有一定效果。它能選擇性抑制某些免疫細胞使IgG及IgM減少。副作用有血小板減少,白細胞減少,蛋白尿,過敏性皮疹,食欲不振,視神經炎,肌無力,轉氨酶增高等。用法第一個月每天口服250mg,第二個月每次250mg,每日2次。無明顯效果第三個月每次250mg,每日三次。每次總劑量達750mg為最大劑量。多數在3個月內臨床癥狀可改善,癥狀改善後用小量維持,療程約一年。

4.氯喹

有一定抗風濕作用,但顯效甚慢,常6周至6個月才能達到最大療效。可作為水楊酸制劑或遞減皮質類固醇劑量時的輔助藥物。每次口服250--500mg,每日2次。療程中常有較多胃腸道反應如惡心、嘔吐和食欲減退等。長期應用須註意視網膜的退行性變和視神經萎縮等。

5.左旋咪唑

可減輕疼痛、縮短關節僵硬的時間。劑量為第一周50mg,每日1次,第二周50mg,每日2次,第三周50mg,每日3次。副作用有眩暈、惡心、過敏性皮疹、視力減退、嗜睡、粒細胞減少、血小板減少、肝功能損害、蛋白尿等。

6.免疫抑制劑

適用在其它藥物無效的嚴重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停藥情況下或激素減量的患者。常用的有硫唑嘌呤,每次50mg,每日2--3次。環磷酰胺每次50mg,每日2次。待癥狀或實驗室檢查有所改善後,逐漸減量。維持量為原治療量的1/2--2/3。連續用3--6個月。副作用有骨髓抑制、白細胞及血小板下降,肝臟毒性損害及消化道反應、脫發、閉經、出血性膀胱炎等。

類風濕性關節炎日常註重保健

睡前進行,每個動作最少做10次。

1 頸部運動:放松頸部,頭向上下運動,慢慢向左右運動;頭向兩側屈,耳朵盡量貼向肩部。

2 肩部運動:向前後、左右、上下個方向活動肩關節,做圓形運動,雙手握在一起放在頭後,雙肘盡量往後拉。

3 手搬運動:手腕上下、左右活動。

4 手指活動:手指分開、並攏;手指屈曲、伸直;拇指與其他手指一個一個地對指。

5 下肢運動:分別活動髖關節、膝關節、踝關節、腳趾關節,方法與上類似。

同時日常生活中要註意受損關節的保護,減輕日常活動的關節疼痛,延緩或阻止病情進一步發展,盡量避免關節出現永久性畸形。保護關節的原則:

1 避免過度強烈使用小關節:關節發炎時,會變得不穩定,更容易受損傷。用力的時候,小關節如手指關節就更容易出現變形。因此,在日常生活中,應盡量利用較大和有力的關節。

2 避免關節長時間保持一個動作。如不要長時間站立,在適當時候坐下來休息。坐下時,應經常變換坐姿,轉換雙腳位置,舒展下肢的筋骨,或起來走動一下,註意工作與休息的平衡。並根據病情及時作出調整。

3 避免關節長時間處於變形位置,無論在睡眠、走路或坐下。都要保持良好姿勢。如坐下時,膝關節不要過分屈曲,雙足應平放在地上。

4 避免過度體力消耗:要註意減少工作和日常生活的體力消耗,盡量使用工具,以減少彎腰、爬高、蹲低等動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