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類風濕性關節炎,很多人都有一定的瞭解。患者在陰雨天氣最容易發病,主要癥狀表現就是關節疼痛,給患者造成很大的痛苦。但是天氣好瞭病也好瞭,所以很多患者覺得沒必要治療,殊不知,類風濕性關節炎不及時治療後果很嚴重。那麼,類風濕性關節炎有哪些嚴重後果呢?類風濕性關節炎應該如何護理?下面小編為你詳細介紹。

類風濕關節炎的癥狀

1、其突出的臨床表現為:反復發作的、對稱性的、多發性小關節炎,以手部指掌、腕、足趾等關節最常見。

2、早期呈現紅、腫、熱、痛和功能障礙,晚期關節可出現不同程度的強硬和畸形,並有骨和骨骼肌萎縮,是一種致殘率較高的疾病。

3、從病理改變的角度來看,類風濕性關節炎是一種主要累及關節滑膜(以後可波及到關節軟骨、骨組織、關節韌帶和肌腱) ,其次為漿膜、心、肺及眼等結締組織的廣泛性炎癥性疾病。因此病人除瞭有以上關節炎的表現外,還可有其他全身性表現,如發熱、疲乏無力、體重減輕、皮下結節、心包炎、胸膜炎、周圍神經病變、眼病變、動脈炎等。

4、病情和病程有個體差異,從短暫、輕微的少關節炎到急劇進行性多關節炎。受累關節以近端指間關節、掌指關節、腕、肘、肩、膝和足趾關節最為多見;頸椎、顳頜關節、胸鎖和肩鎖關節也可受累,並伴活動受限;髖關節受累少見。關節炎常表現為對稱性、持續性腫脹和壓痛,晨僵常長達1小時以上 。最為常見的關節畸形是腕和肘關節強直、掌指關節的半脫位、手指向尺側偏斜和呈“天鵝頸”樣及鈕孔花樣表現。重癥患者關節呈纖維性或骨性強直,並因關節周圍肌肉萎縮、痙攣失去關節功能,致使生活不能自理。除關節癥狀外,還可出現關節外或內臟損害,如類風濕結節,心、肺、腎、周圍神經及眼等病變。

由此可知,所謂的類風濕性關節炎並非隻是關節發生瞭炎癥病變,而是全身性的廣泛性病變,對人體的危害性極大。

類風濕關節炎是由什麼原因引起

細菌因素(30%):

實驗研究表明A組鏈球菌及菌壁有肽聚糖(peptidoglycan)可能為RA發病的一個持續的刺激原,A組鏈球菌長期存在於體內成為持續的抗原,刺激機體產生抗體,發生免疫病理損傷而致病,支原體所制造的關節炎動物模型與人的RA相似,但不產生人的RA所特有的類風濕因子(RF),在RA病人的關節液和滑膜組織中從未發現過細菌或菌體抗原物質,提示細菌可能與RA的起病有關,但缺乏直接證據。

病毒因素(25%):

RA與病毒,特別是EB病毒的關系是國內外學者註意的問題之一,研究表明,EB病毒感染所致的關節炎與RA不同,RA病人對EB病毒比正常人有強烈的反應性,在RA病人血清和滑膜液中出現持續高度的抗EB病毒—胞膜抗原抗體,但到目前為止在RA病人血清中一直未發現EB病毒核抗原或殼體抗原抗體。

遺傳因素(20%):

本病在某些傢族中發病率較 高,在人群調查中,發現人類白細胞抗原(HLA)-DR4與RF陽性患者有關,HLA研究發現DW4與RA的發病有關,患者中70%HLA-DW4陽性,患者具有該點的易感基因,因此遺傳可能在發病中起重要作用。

性激素(20%):

研究表明RA發病率男女之比為1∶2~4,妊娠期病情減輕,服避孕藥的女性發病減少,動物模型顯示LEW/n雌鼠對關節炎的敏感性高,雄性發病率低,雄鼠經閹割或用β-雌二醇處理後,其發生關節炎的情況與雌鼠一樣,說明性激素在RA發病中起一定作用。

寒冷,潮濕,疲勞,營養不良,創傷,精神因素等,常為本病的誘發因素,但多數患者前常無明顯誘因可查。

類風濕性關節炎應該如何護理

(一)飲食上應選擇容易消化的食物,烹調方式應以清淡爽口為原則,少吃辛辣、油膩及冰冷的食物。

(二)多吃開胃的食物如大棗、薏仁等,尤其薏仁具有去濕祛風的作用,煮成薏仁粥或和綠豆一起煮都是很好的選擇。

(三)盡可能減少脂肪的攝取,熱量來源要以醣類和蛋白質為主,若是體重超過標準,要逐漸減輕體重。

(四)身體若屬熱性,應多吃綠豆、西瓜等食物;若屬寒性,則應吃羊或牛肉等,不過攝取量不宜過多。

(五)若有服用阿司匹林,一定要在飯後才能服藥,因為此藥容易對胃造成傷害,並且容易造成缺鐵性的貧血。

(六)適當補足維他命A、C、D、E或含鈣、鐵、銅、鋅、硒等礦物質食物,以增強組免疫力及預防組織氧化或貧血。

(七)若有服用類固醇,容易造成食欲大增、鈉滯留和骨質疏松癥,因此需要控制食物的攝取,以免體重急遽上升,而含鹽量高的調味料和加工食品盡量減少食用,多攝取含鈣食物如脫脂牛奶、傳統豆腐等。

(八)減少長時間臥床時間,且在運動時不宜劇烈,可以選擇坐著或臥床進行運動。若采坐姿,可將右腿打直、小腿與足部往上提,離地30厘米以上,持續5秒鐘後放下,左腳也以相同動作重復,每日可多作幾次,以能負荷為原則。

類風濕性關節炎的膳食秘方大全

1、桂圓:又稱龍眼、桂圓肉。味甘,性平,入脾、心經。是補血益心、長智益脾之要藥,入脾經功勝大棗。單用具有益氣補血功效。用於類風濕之後期血細胞減少、體質虛弱、貧血等。

2、枸杞子:適用於類風濕肝腎陰虛、頭暈目眩、腰膝酸軟、身乏無力者,久服可強筋骨、耐寒暑、益精養血,令人長壽。可鮮食,配白菊花泡水代茶,還可與米煮粥食用。

3、生薑:亦稱薑,味辛,性微溫。具有解表驅風散寒、溫中止嘔解毒之功效。生薑中含有一種薑辣素,對心臟、血管有刺激作用,能使心跳加快,血管擴張、血液流動加速,使全身感覺溫熱、出汗等。類風濕病人可以蔬菜食用,或菜中作料。還可配以生薑60克,陳醋100毫升,煎湯洗浸患肢。或用鮮薑搗爛外敷或取汁外搽等。也可用生薑、鮮蔥、芫荽各30克,石菖蒲15克,共切碎搗爛,加白酒50毫升,調勻敷患處。

4、山藥:具有益氣養陰、補腎、脾、肺的作用。適用於類風濕病後口渴、乏力、出汗等。

5、黑豆:具有補腎益陰、健脾利濕、祛風除痹功效。適用於類風濕痹痛,四肢拘攣、肝腎不足。本口同薏苡仁、木瓜同用效果更佳。

6、橄欖:取鮮橄欖根或皮40克~50克,洗凈煎水內服,亦可食用橄欖果。治療類風濕痹癥,手足麻木等。

類風濕性關節炎有哪些嚴重後果

1、引發腎病;類風濕關節炎出現腎功能障礙,多與長期使用抗類風濕藥和非甾體消炎鎮痛藥有關。停止用藥後,即可逐漸改善。長期使用非甾體消炎鎮痛藥,也有可能引起間質性腎炎,雖然進展緩慢,但可導致腎功能衰竭,因此老年人和有腎病患者應慎重使用。

2、引發皮膚病;具有代表性的為類風濕結節。另外,惡性類風濕性關節炎可引起壞死性脈管炎,出現一種紫癜、潰瘍和壞疽混合存在的皮膚病變,多見下肢下13部位。

3、引發呼吸道疾病;多見胸膜炎和間質性肺炎,特別是長期患病的老年人。

4、引發眼病;類風濕也能累及眼睛,約15%患者可出現幹燥綜合征,從而引起角膜和結膜幹燥不適,少數患者可並發鞏膜炎、虹膜炎,多發生在角膜邊緣2~3毫米處。

5、引發心臟病;類風濕關節炎並發心包炎可高達20%~50%,少數還形成類風濕結節,多數無癥狀,往往在心臟超聲檢查時發現。但也有引起左心衰竭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