類風性濕關節炎(RA)是一種病因未明的慢性、以炎性滑膜炎為主的系統性疾病。其特征是手、足小關節的多關節、對稱性、侵襲性關節炎癥,經常伴有關節外器官受累及血清類風濕因子陽性,可以導致關節畸形及功能喪失。

風濕性關節炎應該怎麼治療好呢?

臨床表現

1.好發人群

女性好發,發病率為男性的2~3倍。可發生於任何年齡,高發年齡為40~60歲。

2.癥狀體征

可伴有體重減輕、低熱及疲乏感等全身癥狀。

(1)晨僵 早晨起床時關節活動不靈活的主觀感覺,它是關節炎癥的一種非特異表現,其持續時間與炎癥的嚴重程度成正比。

(2)關節受累的表現 ①多關節受累 呈對稱性多關節炎(常≥5個關節)。易受累的關節有手、足、腕、踝及顳頜關節等,其他還可有肘、肩、頸椎、髖、膝關節等。②關節畸形 手的畸形有梭形腫脹、尺側偏斜、天鵝頸樣畸形、鈕扣花樣畸形等。足的畸形有蹠骨頭向下半脫位引起的仰趾畸形、外翻畸形、蹠趾關節半脫位、彎曲呈錘狀趾及足外翻畸形。③其他 可有正中神經/脛後神經受壓引起的腕管∕跗管綜合征,膝關節腔積液擠入關節後側形成膕窩囊腫(Baker囊腫),頸椎受累(第2、3頸椎多見)可有頸部疼痛、頸部無力及難以保持其正常位置,寰樞關節半脫位,相應有脊髓受壓及椎基底動脈供血不足的表現。

(3)關節外表現 ①一般表現 可有發熱、類風濕結節(屬於機化的肉芽腫,與高滴度RF、嚴重的關節破壞及RA活動有關,好發於肘部、關節鷹嘴突、骶部等關節隆突部及經常受壓處)、類風濕血管炎(主要累及小動脈的壞死性小動脈炎,可表現為指、趾端壞死、皮膚潰瘍、外周神經病變等)及淋巴結腫大。②心臟受累 可有心包炎、心包積液、心外膜、心肌及瓣膜的結節、心肌炎、冠狀動脈炎、主動脈炎、傳導障礙,慢性心內膜炎及心瓣膜纖維化等表現。③呼吸系統受累 可有胸膜炎、胸腔積液、肺動脈炎、間質性肺疾病、結節性肺病等。④腎臟表現 主要有原發性腎小球及腎小管間質性腎炎、腎臟淀粉樣變和繼發於藥物治療(金制劑、青黴胺及NSAIDs)的腎損害。⑤神經系統 除周圍神經受壓的癥狀外,還可誘發神經疾病、脊髓病、外周神經病、繼發於血管炎的缺血性神經病、肌肥大及藥物引起的神經系統病變。⑥貧血 是RA最常見的關節外表現,屬於慢性疾病性貧血,常為輕至中度。⑦消化系統 可因RA血管炎、並發癥或藥物治療所致。⑧眼 幼年患者可有葡萄膜炎,成人可有鞏膜炎,可能由血管炎所致。還可有幹燥性結膜角膜炎、鞏膜軟化、鞏膜軟化穿孔、角膜溶解。

風濕性關節炎的藥物治療

風濕性關節炎是風濕熱這—疾病中的一個主要表現,以成人多見,且癥狀顯著。多發生在大關節,如膝、踝、肩、腕、肘、髖等關節。此時關節有明顯的紅、腫、熱、痛及觸痛。幾個關節常常同時發病,呈遊走性,即原來侵及的關節癥狀消退後,其他關節又迅速地被波及,此起彼伏,反復發生。風濕性關節炎對患者的危害如此大,如何治療風濕性關節炎很重要,很多患者選擇藥物治療,那麼,常見的治療風濕性關節炎的藥物有哪些呢?

1、非甾體類消炎止痛藥,又稱一線藥物。

(1)水楊酸類:阿司匹林,成人每日3—5克,小兒減半,癥狀控制後劑量減半。撲炎痛(貝諾酯)1克,每日3次。本類藥副作用大,常見惡心、嘔吐、胃部不適。

(2)吲哚類:消炎痛(吲哚美辛)25毫克,每日3次,飯後服用,小兒慎用。

(3)丙酸類:佈洛芬0.2克,每日3次,萘普生0.25克,每日2次。

(4)苯乙酸類:芬佈芬0.3克,每日3次;雙氯滅痛0.25克,每日3次。

(5)噻嗪類:炎痛喜康20毫克,每日1次。

以上是部分非甾體類藥,常用可任選一種為宜。副作用均以胃腸道癥狀為主,可根據個體差異,選擇適合的一線藥物。

風濕性關節炎的藥物治療

2、二線藥物:是改變病情的藥物。適合於經過一般藥物治療後不能控制病情者,或開始治療時已有骨侵蝕者,可任選一種。一般用藥3個月以上方能生效。

(1)金諾芬:用法:每次3毫克,每日2次,口服金諾芬比使用金諾芬註射劑安全,方便。需定期復查尿常規,腎功能。

(2)青黴胺:每日0.25克,每月增加日服量0.25克,直至每日0.5克。如3個月後仍無效,可增加至每日0.75~1克,維持量每日0.125~0.25克。副作用有皮疹、蛋白尿、肝損害、骨髓抑制、重癥肌無力等。

(3)雷公藤:雷公藤多苷片每日90毫克,分3次服。副作用有皮疹、口腔潰瘍、白細胞或血小板減少、閉經、精子減少等。

(4)氯喹:每日每千克體重4毫克,羥基氯喹每日每千克體重6毫克。以上劑量可避免並發視網膜病。副作用有骨髓抑制、心肌損害、視網膜病變。一線、二線藥物不宜並用,有較重的心、肝、腎疾病者及孕婦應禁用。

3、三線藥物:免疫抑制劑。凡對一、二線藥物治療無效或有嚴重反應者可用此線藥物。

(1)硫唑嘌呤:每日每千克體重1.5—2.0毫克,口服。

(2)環磷酰胺:100~200毫克,隔日靜註1次。病情穩定後改為100~200毫克,每周1次。

上述免疫抑制劑的副作用均為骨髓抑制、肝腎損害、皮疹等。

4、四線藥物:腎上腺皮質激素。

使用指征:凡對正規治療無效的病例,激素可與二線或三線藥合用,伴有嚴重眼並發癥(虹膜睫狀體炎),有嚴重關節外病變,如心包炎、胸膜炎、血管炎。使用原則為小劑量、短期限、及早減量以至停用。

針灸治療風濕性關節炎的方法

對於風濕性關節炎治療手段的瞭解我相信大傢都是比較陌生的,僅僅知道的也就是一些西藥,或者是抗生素。但是這些藥物對於風濕性關節炎的效果都不是很明顯,今天小編給大傢帶來的是關於針灸治療風濕性關節炎的方法。

多數風濕性關節炎患者在遇到天氣驟變的時候容易造成病情的反復發作,氣溫下降會使得肌肉、關節受到寒風的侵襲,造成血液流動緩慢,經絡不通,特別是身體虛弱的患者,更容易造成病情的加劇。

大量臨床研究發現針灸治療風濕性關節炎抗炎、調節免疫功能,都與其對下丘腦一垂體一腎上腺軸的調節作用密切相關,主要是通過調節神經一內分泌一免疫網絡實現的。如內源性阿片膚、腦啡膚、內啡膚等是神經、免疫系統間的一類主要聯系物。研究表明針刺可以激活這類物質而發揮免疫調節功能,影響皮質醇的分泌,而且針刺能改善血液流變學和微循環,發揮抗炎、鎮痛、提高免疫力的作用。臨床辯證取穴的基礎上,以足三裡,關元,命門3大強壯穴調整機體的整體狀態選用頻率較高,療效顯著。研究表明,在臨床治療中選取足三裡,關元,命門等強壯穴可調節體液免疫與細胞免疫功能,改善血液流變學和微循環狀態,促進自由基代謝,抗應激,較好地體現瞭針灸多層次,多水平,多靶點的調節作用,對強壯穴的普及應用具有重要的指導價值。

而大量實驗研究也證實,針灸治療風濕性關節炎是一個多層次、多水平、多靶點的調節過程。針灸治療風濕性關節炎的良好療效是通過對神經系統、內分泌系統、免疫系統、自由基代謝、信號轉導通路等途徑的調節實現的,是通過經絡腑穴對神經一內分泌一免疫網絡整合調節的結果。且不同的針灸方法通過對神經一內分泌一免疫網絡不同環節的調控均能使風濕性關節炎得到緩解。

所以我建議大傢在治療風濕性關節炎的時候,不要僅僅隻考慮在醫院西藥治療,同時是可以嘗試去采用針灸的治療手段。也許對於你就有很好的治療效果。反正相應的治療費用也不貴。很適合我們老百姓的。

風濕性關節炎的健康飲食

風濕性關節炎患者的體質與正常人相比較差一些,因此患病期間的營養消耗也比較大,所以平時在選擇食物時,患者不要挑食、偏食,應該多食用高蛋白、高熱量、易消化的食物,保證身體內各種營養物質不能缺少。同時禁食油膩、生冷、辛辣等刺激性食物,避免其他病癥的發生。當然食補隻能輔助治療風濕性關節炎,想要徹底治愈疾病,那麼在食補的同時,還要與藥補相輔助,正確對待,來達到滿意的治療效果。

適宜風濕性關節炎患者的飲食

1、 風濕的飲食首先是要多食大豆制品,豆腐和豆豉等大豆制品富含大豆異黃酮、維生素E和鈣,除瞭能保護心血管外,其強健骨骼的作用也可以跟牛奶相媲美。

2、 甜椒一個綠色甜椒所含的維生素C是人體每日所需量的兩倍,而紅色和黃色甜椒所含的維生素C更多。此外,甜椒也是維生素B6和葉酸的極好來源,這些維生素可以有效緩解風濕關節炎帶來的疼痛。

3、 香蕉它是含鉀最豐富的水果,同時也是一種能治療風濕關節炎的食品。香蕉中不僅含有豐富的維生素B6、葉酸和維生素C,而且還容易消化,是人們飲食中可溶性膳食纖維的主要來源。

4、 蝦是最受歡迎的水產類食品,也是維生素D的主要飲食來源之一。這也是風濕的飲食中比較有益風濕患者的食物。

5、 綠茶這種溫和的收斂性茶含有非常豐富的抗氧化劑——茶多酚,研究顯示,綠茶可以有效緩解風濕性關節炎。

風濕性關節炎患者的飲食禁忌

1.高脂肪類:脂肪在體內氧化過程中,能產生酮體,而過多的酮體,對關節有較強的刺激作用,幫患者不宜多吃高脂肪類食物,如牛奶、肥肉等,炒菜、燒湯也宜少放油。

2.海產類:病人不宜多吃無鱗魚及海產品,如鯰魚、泥鰍、黃鱔、海帶、海參、海魚、海蝦等,因其中含有尿酸,被人體吸收後,能在關節中形成尿酸鹽結晶,使關節癥狀加重。

3.過酸、過咸類:如花生、白酒、白糖以及雞、鴨、魚、肉、蛋等酸性食物攝入過多,超過體內正常的酸堿度值,則會使體內酸堿度值一過性偏高,使乳酸分泌增多,且消耗體內一定量的鈣、鎂等離子,而加重癥狀。同樣,若吃過咸的食物如咸菜、咸蛋、咸魚等,會使體內鈉離子增多,而加重患者的癥狀。

溫馨提示:雖然風濕性關節炎是個頑疾,但是也是可以征服的。在治療之前,首先應該讓患者瞭解風濕性關節炎的性質,調動病人的主觀能動性,做好與疾病長期鬥爭的準備,此外在生活中除忌口外應適當補充營養,增強體質,提高抵抗力,註意保暖,避免寒冷刺激、在力所能及的范圍內,進行關節的功能鍛煉來配合治療。

風濕性關節炎臨床診斷方法

風濕患者在生活中非常關註臨床醫學對風濕的治療。我們如何瞭解風濕臨床對風濕的作用?下面就讓專傢介紹一些關於風濕診斷方法。

1滑液檢查:

外觀呈混濁的草黃色漿液,粘稠度降低,粘蛋白凝固不全,可見到類風濕性關節炎細胞。對類風濕的診斷提供重要參考。

2血沉:

即紅細胞沉降率(ESR),可作為判斷炎癥活動度的可靠指標,其升降與類風濕的活動度相一致,也可作為判定療效及診斷的指標。

正常值:

兒童<10mm/1h

成年男性0~15mm/1h

成年女性0~20mm/1h

風濕輕度活動時20~40mm/1h;中度活動時40~80mm/1h;高度活動時>80mm/1h 。風濕病人的血沉增快可不受抗風濕藥治療的影響,這一點可與風濕性關節炎(治療後血沉迅速下降)相區別。關節腫痛明顯好轉,炎癥現象已消退,血沉仍持續增快或不下降時,表明類風濕性關節炎隨時有可能復發或惡化,但也有血沉始終正常而病情復發或惡化者。血沉增快提示組織的損害,可由多種原因引起,雖無特異性,但在疾病的鑒別與診斷及疾病活動度判斷方面有一定價值。若病人表現為關節痛,臨床癥狀很少,血沉尤其是多次檢查正常者,則很難診斷為類風濕性關節炎。

3抗鏈球菌溶血素“O”:

簡稱抗“O”或ASO。正常值約250單位~500單位,此值因年齡、季節、氣候、鏈球菌流行情況,尤其地區而有所差別。有人分析,類風濕病人中抗“O”升高占30%。

菲絲等將類風濕的ASO分為四種血清類型:(1)抗鏈球菌溶血素型:ASO升高,類風濕因子陰性時,見於風濕熱;(2)凝集型:ASO正常,類風濕因子陽性時,表示預後不良;(3)混合型: AS O升高,類風濕因子陽性,見於類風濕;(4)正常型:ASO正常,類風濕因子陰性,可除外類風濕。

4CRP反應蛋白:

亦稱丙種反應蛋白,簡稱CRP。正常人為陰性,類風濕早期和急性風濕時,血清中可達33mg ,其陽性率為80%~90%。CRP的臨床意義與血沉相同,是反映炎癥的良好指標。類風濕活動期明顯增多,與血沉增快相平行,但比血沉增快出現得早,消失也快。CRP含量越多,表示病變活動度愈高。炎癥恢復期,若CRP陽性,預示仍有突然出現臨床癥狀的可能。

CRP陽性,也可見於肺炎、腎炎、惡性腫瘤及急性感染、外傷、組織壞死、心肌梗死、肝炎、菌痢、結核、疫苗接種之後等。但病毒感染時通常為陰性,故臨床上可作為鑒別細菌感染和病毒感染的指標。

5人類組織相容性抗原(HLA):

測定人類組織相容性抗原主要用於類風濕與強直性脊柱炎的鑒別診斷。類風濕病人HLA—B27為陰性,而強直性脊柱炎患者90%~100%為陽性。健康人陽性率約為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