類風濕關節炎是一種以慢性侵蝕性關節炎為特征的全身性自身免疫病。類風濕關節炎的病變特點為滑膜炎,以及由此造成的關節軟骨和骨質破壞,最終導致關節畸形。類風濕關節炎在各年齡中皆可發病,高峰年齡在30~50歲左右,一般女性發病多於男性。下面為大傢介紹幾種針灸方法,幫助大傢治療此病。

針灸治療類風濕性關節炎

一 體針療法

1.處方:取穴分為三組,第一組取上肢與脾臟相關的部分穴位,如合谷、中渚、後溪、內關 、中脘、建裡等;第二組取下肢與脾臟相關的部分穴位,如足三裡、三陰交、太溪、公孫、內庭 、下脘、水分、天樞等。兩組穴位交替使用。每次選用雙側14~16個穴位。

另外,第三組穴位應根據受累關節或受累器官情況,選用受累關節附近的穴位或受累器官相 關神經節段區內的穴位,並與上述兩種處方配合使用。

2.操作方法:常規消毒後,選用28~30號毫針,直刺合谷、內關1.2±0.2寸,直刺後溪0.8± 0.2寸,直刺中渚0.6±0.2寸,直刺中脘、建裡1.4±0.2寸。直刺足三裡2.0±0.5寸,直刺三陰交 1.4±0.2寸,直刺公孫、太溪、內庭0.8±0.2寸,直刺下脘、水分、天樞1.4±0.2寸。

每天針刺1~2次,每次留針20分鐘,留針期間行針2~3次,以中等強度的捻轉手法為主,捻 轉的幅度為2~3圈,捻轉的頻率為每秒2~4個往復,每次每穴行針5~10秒。

3.按語:治療本病的取穴從以下三個方面考慮,一是考慮對局部機能的調節和鎮痛,故取用 局部穴位,如上肢的合谷、中渚、後溪、內關,下肢的公孫、內庭;二是考慮對整體免疫機能的 調節,故取用足三裡、三陰交、太溪,這些穴位能夠調節神經-內分泌-免疫網絡功能,對本病的 治療具有積極作用;三是考慮對脾臟功能的調節,故取用中脘、建裡、下脘、水分、天樞。脾臟 是機體最大的淋巴組織,發生變態反應及自身免疫性疾病、感染時,機體所產生的抗體,一部分 即來源於脾臟。脾臟分佈著來自T6~T10節段的交感神經,中脘、建裡、下脘、水分、天樞就是分 佈在T6~T10節段神經支配區內的穴位。下肢的公孫、內庭等穴位也能夠調節機體的免疫機能,對 本病具有積極的治療作用。

二 電針體穴療法

1.處方:取穴分為三組,第一組取上肢與脾臟相關的部分穴位,如合谷、中渚、後溪、內關 、曲池、中脘、建裡等;第二組取下肢與脾臟相關的部分穴位,如足三裡、三陰交、太溪、公孫 、內庭、下脘、水分、天樞等。兩組穴位交替使用。每次選用雙側8~12個穴位。

另外,第三組穴位應根據受累關節或受累器官情況,選用受累關節附近的穴位或受累器官相 關神經節段區內的穴位,並與上述兩種處方配合使用。

2.操作方法:分為兩步,第一步進針操作與體針療法一樣,第二步為電針療法操作方法。第 一步操作完畢後,在第一組的上肢的穴位與腹部穴位之間,在第二組的下肢的穴位與腹部穴位之 間,分別連接電針治療儀的兩極導線,采用疏密波,刺激量的大小以出現明顯的局部肌肉顫動或 患者能夠耐受為宜。每次電針雙側的10~14個穴位(交替使用),每次電針治療20分鐘,每天治療1 ~2次。沒有接電療儀的穴位,按普通體針療法進行操作。

三 灸法

1.處方:取穴分為三組,第一組取上肢與脾臟相關的部分穴位,如合谷、中渚、後溪、內關 、上脘、中脘、建裡等;第二組取下肢與脾臟相關的部分穴位,如足三裡、三陰交、太溪、公孫 、太沖、內庭、下脘、水分、天樞等。兩組穴位交替使用。

每次選用雙側14~16個穴位。

另外,第三組穴位應根據受累關節或受累器官情況,選用受累關節附近的穴位或受累器官相 關神經節段區內的穴位,並與上述兩組穴位配合使用。

2.操作方法:每次選雙側8~12個穴位即可,用艾條溫和灸,或用隔薑灸,每穴灸15分鐘,使 局部有明顯的溫熱感為宜。每日治療1~2次。

四 耳針療法

1.處方:主穴、配穴同時取用,兩側交替。

(1)主穴:取一側的患病關節對應的耳穴、脾。

(2)配穴:取另一側的皮質下、內分泌、腎上腺、交感。

2.操作方法:常規消毒後,用28號0.5~1.0寸毫針斜刺或平刺耳穴。每天針刺1~2次,每次 留針20分鐘,留針期間行針2~3次,以中等強度的捻轉手法為主,捻轉的幅度為2~3圈,捻轉的 頻率為每秒2~4個往復,每次每穴行針5~10秒。

五 電針耳穴療法

1.處方:主穴、配穴同時取用,兩側交替。

(1)主穴:取一側的患病關節對應的耳穴、脾。

(2)配穴:取另一側的皮質下、內分泌、腎上腺、交感。在上述耳針療法處方的基礎上,選取 體穴足三裡、三陰交、太沖。每次取用單側的穴位,雙側交替使用。

2.操作方法:常規消毒後,用28號0.5~1.0寸毫針斜刺或平刺耳穴,直刺足三裡2.0±0.5寸 ,直刺三陰交1.4±0.2寸,直刺太沖0.8±0.2寸。然後在耳穴主穴與足三裡、三陰交、太沖之間 分別連接電針治療儀的兩極導線,采用疏密波,刺激量的大小以出現明顯的局部肌肉顫動或患者 能夠耐受為宜。每次電針6個穴位(交替使用耳穴),每次電針20分鐘,每天治療1~2次。沒有接電 療儀的耳穴,按普通耳針療法進行操作。

六 耳穴貼壓療法

多與其他針灸療法配合使用。

1.處方:主穴、配穴同時取用,兩側交替。

(1)主穴:取一側的患病關節對應的耳穴、脾。

(2)配穴:取另一側的皮質下、內分泌、腎上腺、交感。

2.操作方法:用王不留行子進行貼壓。常規消毒後,用5mm×5mm的醫用膠佈將王不留行子固 定於選用的耳穴,每穴固定l粒。每天按壓6~8次(每2小時左右治療1次),每個穴位每次按壓3~5 分鐘,按壓的力量以有明顯的感但又不過分強烈為度。

類風濕性關節炎的飲食原則

飲食療法是指利用食物進行預防和治療疾病的方法。中醫學認為藥食同源,食物也是藥物,隻要使用得當,配之得法,也能起到防病治病的作用。

由於類風濕性關節炎病程遷延,恢復緩慢,患者必須長期服藥治療,配合飲食調理不僅可以增加療效,而且可以彌補藥物治療的不足和抑制藥物的毒副反應,對該病的治療與康復十分有益,應用時應掌握如下原則:

辨證配食辨證配食是食療的基本原則。“虛者補之,實者瀉之”,“寒者熱之,熱者寒之,溫者清之,涼者溫之”為治療大法。配膳時要根據“證”的陰陽、虛實、寒熱,分別給予不同的飲食治療。一般而言,風痹者宜用蔥、薑等辛溫發散之品;寒痹者宜用胡椒、幹薑等溫熱之品,而禁忌生冷;濕痹者宜用苡米、黑豆等利濕之品;熱痹者一般濕熱之邪交織,藥膳要求清中能利,而不宜食用辛辣刺激之品。

適當烹飪凡食療物品,一般不采取炸、烤、熬、爆等烹調方法,以免有效成分破壞,或使其性質發生改變而失去治療作用。應該采取蒸、燉、煮、煲湯、酒浸、泡等方法。烹飪的目的在於即使其味美可口,又使其保持藥性。

合理飲食飲食要節制,類風濕性關節炎病人,常見久病體虛,故飲食不可過量,進食要守時、適量,不可暴飲暴食、饑餓失常,飲食應以清淡為主。膳食應高蛋白、中脂肪、低糖、高維生素、中熱量和低鹽。少量多餐,少刺激性食物,多味佳可口易消化的食物。膳食中碳水化合物、蛋白和脂肪的比例以3:2:1為合適。多用植物油,少用動物油,動植物脂肪比例為2:1為宜。以色拉油、玉米油、橄欖油、葵花子油和魚油(不是魚肝油)為佳。飲食中熱卡的分配以早餐30%、午餐40%、下午餐10%、晚餐20%為合適。飲水量應根據病情和個體飲食習慣決定。

正確選食一般選擇味佳可口、增強食欲的飯菜,以素食為主,飯後食用水果類(蘋果、葡萄等),飲料以不含任何添加劑的果汁等天然飲料為宜,少用汽水等易引起胃酸的飲料。可適量選食富含維生素E、C、A、B等豐富的蔬菜和水果,如蘿卜、豆芽、紫菜、洋蔥、海帶、木耳、幹果(栗子、核桃、杏仁、葵花籽)及草莓、烏梅、香蕉,以及含水楊酸的西紅柿、橘柑、黃瓜等。

應註意的飲食飲食營養應註意全面,不要忌口和偏食。一些食物應限量,但不是忌食。

★要少食牛奶、羊奶等奶類和花生、巧克力、小米、幹酪、奶糖等含酪氨酸、苯丙氨酸和色氨酸的食物,因其能產生致關節炎的介質前列腺素、白三烯、酪氨酸激酶自身抗體及抗牛奶IgE抗體等,易致過敏而引起關節炎加重、復發或惡化。

★少食肥肉、高動物脂肪和高膽固醇食物,因其產生的酮體、酸類、花生四烯酸代謝產物和炎癥介質等,可抑制T淋巴細胞功能,易引起和加重關節疼痛、腫脹、骨質脫鈣疏松與關節破壞。

★少食甜食,因其糖類易致過敏,可加重關節滑膜炎的發展,易引起關節腫脹和疼痛加重。

★少飲酒和咖啡、茶等飲料,註意避免被動吸煙,因其都可加劇關節炎惡化。

★可適量多食動物血、蛋、魚、蝦、豆類制品、土豆、牛肉、雞肉及牛“腱子”肉等富含組氨酸、精氨酸、核酸和膠原的食物等。

1.風濕熱邪,阻痹關節型

(1)苡米仁粥(《本草綱目》):苡米仁為未,同粳米煮粥常食。

(2)柳枝或西河柳50-100g。水煎服。每天1次,連服14天。(經驗方)

(3)小麥60g,茅根、甘草各30g,水煎服,每日一劑,連服有效。(經驗方)。

2.風寒濕邪,阻痹關節型

(1)苡米幹薑粥(民間驗方):苡米50g,糖50g,幹薑9g。先將苡米、於薑加水適量煮爛成粥,再調白糖服食。每天1次,連服1個月。

(2)辣椒根煮豬肉(民間驗方):瘦豬肉100g,辣椒根90g。共煮湯,調味後服食。每天1次,連服7&;mdash;10天。

(3)石榴皮煮母雞(民間驗方):石榴皮 150g,母雞 1隻。將母雞去毛及內臟,切塊,加石榴皮同煮湯調味服食。可連服數劑。

3.肝腎虧損,痰濕凝結型

(1)公雞湯(民間驗方):黃腿公雞一隻(重500g),加麻黃、牛膝、木瓜各6g,和雞肉燉著吃,剩下骨頭焙幹,沖黃酒服出汗。

(2)五加皮燉母雞(民間驗方):五加皮60g,老母雞1隻(去頭、足及內臟),加水燉熟,取湯及雞腿。待癥狀減輕,隔3&;mdash;5天再服一劑。

(3)烏頭大米粥(民間驗方):生川烏頭 3&;mdash;5g,大米 50g,薑汁 10滴,蜂蜜適量。將川烏頭搗為細未,先煮沸米粥,後加川烏頭末改用小火慢煮,熟後加入薑汁,攪勻再煮片刻即可。早晚餐服食,5&;mdash;7天為一療程。

類風濕性關節炎的治療方法

提問:類風濕性關節炎的治療方法

所患疾病: 類風濕關節炎

病情描述主要癥狀、發病時間:

關節疼痛腫,關節發熱,行走不便,類風濕因子陽性

曾經治療情況和效果:

在河南類風濕醫院看過,吃瞭醫院的一年中藥,效果不明顯

想得到怎樣的幫助:

看看有沒有好的治療方法,是不是能治好

王昱專傢:建議到三甲醫院風濕免疫科就診,正規用藥治療

趙巖專傢:因不能面診患者,無法全面瞭解病情,還是來醫院看看吧。

黃建林專傢:來醫院做個詳細的檢查,再做診斷。

類風濕性關節炎的發病機制

類風濕性關節炎對我們的生活有很大的影響,很多人都覺得患上該病之後,生活都隨之變得昏暗起來。所以關於患者來講他們首先就要重視引起類風濕性關節炎的病因,這樣才能更好的去防治,才能更好的驅散這些陰霾的顏色。那麼,引發類風濕性關節炎的具體原因有哪些呢?

類風濕性關節炎是以慢性、對稱性多滑膜關節炎和關節外病變皮下結節、心包炎、胸膜炎、肺炎、周圍神經炎等為主要臨床表現的,病因未明的,尚無特異性診斷指標的自身免疫炎性疾病。類風濕性關節炎的病因確切的病因至今未明。類風濕關節炎實驗研究發現,多種致病原,如細菌、病毒、衣原體、螺旋體等均可引致不同動物RA樣病征。臨床也可見到部分RA發生於某些感染之後,如結核桿菌、奇異變形桿菌、鏈球菌、EB病毒、衣原體感染等。在病人血清或滑膜液中可發現相應抗原的抗體效價升高,但尚未確定其致病抗原或致病抗原成分。雖如此,仍不排除感染因子在RA起病中的重要作用。

RA發病有傢族聚集現象,單卵攣生遠較雙卵攣生發病率高;類風濕因子RF陽性RA的病人,HLA-DR-4占60%-70%,而RF陰性RA則以DR-1型多見。類風濕治療進一步研究發現,RA病人等位基因編碼的HLA-DR?鏈第三高變區70-74氨基酸序列有共同分子族抗原決定族,其氨基酸序列為:谷氨酸-賴氨酸-精氨酸-丙氨酸-丙氨酸。此抗原決定簇被稱為RA表位shared epitope,可能是RA易感人的遺傳基礎。

RA發病常與受寒、受潮、外傷、精神刺激等因素相關,這些因素可能是RA發病的誘因,而非病因。

細胞免疫反應:入侵抗原被滑膜細胞A型細胞,樹突樣細胞、巨噬細胞等吞噬、加工、處理,類風濕的治療在細胞表面表達 II類抗原受體,並將抗原信息傳遞給T淋巴細胞,激活T淋巴細胞,使之釋放出多種可溶性介質。如白介素-1、腫瘤壞死因子TNF等。這些介質進一步促進滑膜增生、誘導滑膜細胞產生膠原酶和前列腺素E2PGE2等使炎癥反應加劇。有些單核細胞因子可促使關節軟骨退變、抑制蛋白多糖合成,使骨鈣吸收增加,導致關節軟骨萎縮破壞體液免疫反應侵入滑膜的致病抗原,在激活T淋巴細胞的同時,也可激活B淋巴細胞,使B細胞轉化為漿細胞,合成多克隆抗體,包括抗免疫球蛋白抗體,即RF因子。RF是在滑膜中形成的,包括IgG-RF,IgA-RF及IgM-RF等。它們是關節及關節外損傷的重要因子,其中,IgG-RF本身兼有抗原與抗體二種生物特性,它刺激B細胞合成IgM及IgA型RF,其本身又易形成二聚體或多聚體,易被吞噬細胞吞噬形成RA細胞 Regocytes cell,在關節腔內形成免疫復體,通過經典途徑激活補體,激活激肽系統增加血管通透性,激活巨噬細胞釋放多種免疫介質,如白細胞趨化因子,促使中性粒細胞在關節腔內集聚,釋放溶酶體酶、膠原酶及超氧陰離子等炎性介質,使滑膜細胞產生蛋白溶解酶類,金屬蛋白酶類及前列腺素等,加強炎癥反應,最終引致結締組織和關節軟骨大分子分解,關節結構破壞及纖維結締組織增生。

溫馨提示: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要時刻關註天氣變化,自身要註意保暖,避免出現寒熱交替誘發疾病,選擇向陽居室,經常開窗通風,保持室內空氣清新,溫濕度適宜,洗刷要用溫水,睡覺前可以用熱水泡腳,以促進血液循環,外出時一定要註意關節部位的保暖,從而減少發病的次數。

類風濕性關節炎的早期癥狀

類風濕的早期癥狀:

1、晨僵。

2、至少一個關節活動時疼痛或有壓痛。

3、至少一個關節腫脹軟組織肥厚或積液而非骨質增生,為醫生所看到。

4、至少另一個關節腫脹為醫生所看到,兩個關節受累所間隔的時間應不超過3個月。

5、對稱性關節腫脹為醫生所看到,同時侵犯機體兩側的同一個關節如果侵犯近側指間關節、掌指關節或趾關節時不需要完全對稱,遠側指間關節的累及不能滿足此項標準。

6、骨隆起部或關節附近伸側的皮下結節為醫生所看到。

以上六條就是類風濕的早期癥狀,希望對大傢有所幫助。同時希望大傢能夠對上述的癥狀有所瞭解後能夠重視起來,入股出現上述的癥狀一定要及早的進行有效的檢查和治療,這樣才能更快的恢復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