嬰兒腹瀉的食療方法有哪些?照顧寶寶不僅需要足夠的耐心還需要專業的護理知識。健康營養的飲食是治療小兒腹瀉餓關鍵,寶寶比較小,用食療進行調養,無副作用,且效果明顯。一般情況下,引起此疾病的原因多是喂養不當,所以正確的食療是治療腹瀉的好方法。下面就與小編一起來看看關於嬰兒腹瀉的食療的相關知識!

嬰兒腹瀉的主要癥狀

(1)嬰幼兒由侵襲性細菌以外的病因引起的腹瀉(包括非感染性和感染性),一般按病情的輕重可分為:輕型 (單純性腹瀉)、中等型和重型(中毒性腹瀉)三類。

①輕型腹瀉:多為飲食因素或腸道外感染所致,或由腸道內病毒或非侵襲性細菌引起。主要是胃腸道癥狀,其每日大便次數多在10次以下,少數病例可達十幾次,每次大便量不多,稀薄或帶水,呈黃色,有酸味,常見白色或黃白色奶瓣(皂塊)和泡沫,可混有少量粘液。一般無發熱或發熱不高,伴食欲不振,偶有溢乳或嘔吐,無明顯的全身癥狀,精神尚好,無脫水癥狀,多在數日內痊愈,大便鏡檢可見大量脂肪球。

②中等型腹瀉:多由腸道內感染所致,常為急性起病,也可由輕型腹瀉逐漸加重轉變而來。除有較重的胃腸道癥狀外,還有脫水、電解質紊亂及全身中毒癥狀,但程度較輕。

③重型腹瀉:臨床癥狀復雜,主要表現如下:

a 全身癥狀:全身一般情況較差,大多數有發熱,體溫可增至39℃~40℃,少數可高達41℃以上,小兒表現為煩躁不安、精神萎靡、意識朦朧,甚至昏迷,隨著全身癥狀加劇,可引起神經系統、心、肝、腎等功能失調。

b 消化道癥狀:食欲低下,常有嘔吐,嚴重者可吐出咖啡樣液體,腹瀉頻繁,每日大便十幾次到幾十次,糞便呈水樣或蛋花湯樣,向外濺射,外觀為黃綠色、黃色或微黃色,水量多而糞質少。大便鏡檢可見脂肪球和少量白細胞。

c 水、電解質和酸堿平衡紊亂癥狀:

①脫水:由於吐瀉丟失體液和攝入量不足,使體液總量(尤其是細胞外液量)減少,導致不同程度的脫水。脫水的一般癥狀是體重減輕,口渴不安,皮膚蒼白、幹燥、彈性減低,前囟及眼窩凹陷,粘膜幹燥,心音低鈍,唾液及眼淚減少,尿量減少。重者可導致循環障礙與休克。按脫水程度可分為輕、中、重三度。若失水不及體重5%~6%,臨床常不出現癥狀。由於腹瀉時水和電解質兩者喪失的比例不同,從而引起體液滲透壓的變化,可造成等滲、低滲或高滲性脫水。

② 酸中毒:脫水病兒多合並有不同程度的酸中毒,主要表現為呼吸深長,精神萎靡,重者可呈現昏迷。小嬰兒因呼吸代償功能不足,可無呼吸深長的表現,或出現較晚。酸中毒時,血中二氧化碳結合力偏低,較重的低滲性脫水病兒,酸中毒大多較為嚴重。

③電解質紊亂:常見為低血鉀癥狀。主要表現為精神萎靡、肌張力減低、腹脹、腸蠕動減弱以至消失、心音低鈍、肌腱反射遲鈍或消失。嚴重的可出現昏迷、腸麻痹、心率減慢、心律不齊甚至呼吸變淺變慢,如不及時治療,可危及生命。本癥常出現在補液、利尿之後,尤其多見於原有營養不良的患兒。

(2)侵襲性細菌性腸炎:臨床癥狀與細菌性痢疾相似,主要表現為惡心、嘔吐、腹痛、頻繁腹瀉及排粘液膿血便,鏡檢有大量白細胞和數量不等的紅細胞,常有吞噬細胞。可出現發熱等全身中毒癥狀,嚴重者可發生休克。

嬰兒腹瀉的食療

一、傷食型腹瀉的食療方

癥狀:寶寶有腹脹、腹痛、腹瀉前哭鬧不安的表現,大便酸臭且有不消化奶塊,食欲減退伴有口臭。此型多見於秋季腹瀉伴有消化不良的寶寶。

食療方:

蘋果湯:取蘋果一隻洗凈,連皮切碎,加250毫升水,加食鹽少許,煎湯代茶飲。若寶寶超過1歲,可以吃蘋果泥。

焦山楂麥芽飲:取山楂30克,炒麥芽30克,紅糖15克。先用小火將山楂及麥芽炒至略焦,離火,加少許酒攪拌,再置火爐上炒至幹,然後加200毫升水,煎煮15分鐘,去渣後加入紅糖再熬至沸,待溫後分幾次服用。

二、風寒型腹瀉的食療方

癥狀:寶寶大便稀薄多泡沫,色淡,臭味少,有腹鳴腹痛,或伴有發熱。此型多見於秋季腹瀉的早期。

食療方:

薑茶飲:取生薑10克,茶葉3克,加水煮沸後加少許紅糖,代茶飲。

糯米蒼白術粥:取糯米30克,白術12克,蒼術6克。先將糯米略炒一下;白術及蒼術放水煮15分鐘去渣取汁,加入糯米煮粥食用。

三、濕熱型腹瀉的食療方

癥狀:大便呈蛋花湯樣,伴有少許黏液,發熱伴舌苔厚膩。秋季腹瀉以此型最多見。

食療方:

烏梅葛根湯:取烏梅10隻,葛根10克,加250毫升水,大火煮沸後改小火燒20分鐘,去渣加紅糖少許,分次飲用。

陳皮紅棗湯:鐵鍋內放12隻幹紅棗,炒成微焦,取洗凈的陳皮(曬幹的橘皮)10克,加入紅棗和水煎15分鐘,代茶飲。

四、脾虛型腹瀉的食療方

癥狀:腹瀉久瀉不愈,寶寶面色萎黃,食欲減少,大便稀薄伴不消化塊物。多見於秋季腹瀉後期不愈的寶寶。

食療方:

胡蘿卜湯:取新鮮胡蘿卜250克,洗凈,連皮切成小塊,放入鍋中加水煮熟後,喝湯、吃胡蘿卜。

扁豆薏米仁山藥粥:取扁豆50克,山藥60克,薏米仁30克,粳米50克。將扁豆炒熟,與薏米仁、山藥、粳米、少許鹽同煮成粥食用。

菱粉粥:取粳米50克,加水煨粥,待粳米熟時,調入菱粉30克和少許紅糖,煮熟即可食用。

盤點導致小兒腹瀉的主要原因

體質因素

(1)嬰兒胃腸道發育不夠成熟,酶的活性較低,但營養需要相對地多,胃腸道負擔重。

(2)嬰兒時期神經、內分泌、循環系統及肝、腎功能發育均未成熟,調節機能較差。

(3)嬰兒免疫功能也不完善。血清大腸桿菌抗體滴度以初生至2周歲最低,以後漸升高。因而嬰幼兒易患大腸桿菌腸炎。母乳中大腸桿菌抗體滴度高,特別是初乳中致病性大腸桿菌分泌型IgA高,所以母乳喂養兒較少發病,患病也較輕。同理小嬰兒輪狀病毒抗體低,同一集體流行時,小兒腹瀉病多。

(4)嬰兒體液分佈和成人不同,細胞外液占比例較高,且水分代謝旺盛,調節功能又差,較易發生體液、電解質紊亂。嬰兒易患佝僂病和營養不良,易致消化功能紊亂,此時腸道分泌型IgA不足,腹瀉後易於遷延。

感染因素

(1)消化道內感染致病微生物可隨污染的食物或水進入小兒消化道,因而易發生在人工喂養兒。哺喂時所用器皿或食物本身如未經消毒或消毒不夠,亦有感染可能。病毒也可通過呼吸道或水源感染。其次是由成人帶菌(毒)者的傳染,如病房內暴發細菌性(或病毒性)腸炎後部分醫護人員受染,成為無癥狀腸道帶菌(毒)者,可導致小兒腹瀉原傳播。

(2)消化道外感染消化道外的器官、組織受到感染也可引起腹瀉,常見於中耳炎、咽炎、肺炎、泌尿道感染和皮膚感染等。腹瀉多不嚴重,年齡越小者越多見。引起腹瀉的原因一部分是因為腸道外感染引起消化功能紊亂,另一部分可能是腸道內外均為同一病原(主要是病毒)感所引起小兒腹瀉。

(3)濫用抗生素所致的腸道菌群紊亂長期較大量地應用廣譜抗生素,如氯黴素、卡那黴素、慶大黴素、氨芐青黴素、各種頭孢黴素,特別是兩種或以上並用時,除可直接刺激腸道或刺激植物神經引起腸蠕動增快、葡萄糖吸收減少、雙糖酶活性降低而發生腹瀉外,更嚴重的是可引起腸道菌群紊亂出現小兒腹瀉。此時正常的腸道大腸桿菌消失或明顯減少,同時耐藥性金黃色葡萄球菌、變形桿菌、綠膿桿菌、難辨梭狀芽胞桿菌或白色念珠菌等可大量繁殖,引起藥物較難控制的腸炎。

小兒腹瀉病的檢查

1.糞便常規檢查:大便顯微鏡檢查,註意有無膿細胞,白細胞,紅細胞與吞噬細胞,還應註意有無蟲卵,寄生蟲,真菌孢子和菌絲,有時需反復幾次才有意義,有助於腹瀉病的病因和病原學診斷。

2.大便培養:對確定腹瀉病原有重要意義,1次糞便培養陽性率較低,需多做幾次,新鮮標本立即培養可提高陽性檢出率。

3.大便乳膠凝集試驗:對某些病毒性腸炎有診斷價值,如輪狀病毒,腸道腺病毒等,有較好敏感性和特異性,對空腸彎曲菌腸炎的診斷有幫助。

4.酶聯免疫吸附試驗:對輪狀病毒有高度敏感性,特異性,有助於輪狀病毒腸炎和其他病毒性腸炎診斷。

5.聚丙烯酰凝膠(PAGE)電泳試驗:此法可檢測出輪狀病毒亞群及不同電泳型,有助於輪狀病毒分類和研究。

6.糞便還原糖檢查:雙糖消化吸收不良時,糞便還原糖呈陽性,pH值<6.0,還原糖檢查可用改良斑氏試劑或Clinitest試紙比色,繼發性雙糖酶缺乏遠較原發性多見,原發性者以蔗糖-異麥芽糖酶缺乏最常見。

7.糞便電鏡檢查:對某些病毒性腸炎有診斷價值,如輪狀病毒性腸炎,諾沃克病毒性腸炎等。

8.血白細胞計數和分類:病毒性腸炎白細胞總數一般不增高,細菌性腸炎白細胞總數可增高或不增高,半數以上的患兒有桿狀核增高,桿狀核大於10%,有助於細菌感染的診斷。

9.血培養:對細菌性痢疾,大腸埃希桿菌和沙門菌等細菌性腸炎有診斷意義,血液細菌培養陽性者有助於診斷。

10.血生化檢查:對腹瀉較重的患兒,應及時檢查血pH,二氧化碳結合力,碳酸氫根,血鈉,血鉀,血氯,血滲透壓,對於診斷及治療均有重要意義。

11.其他:對遷延性和慢性腹瀉者,必要時作乳糖,蔗糖或葡萄糖耐量試驗,呼氣氫試驗(一種定量非侵入性測定碳水化合物吸收不良的方法,有條件可以應用),也可作纖維結腸鏡檢查。

小兒腹瀉的有效預防措施

母乳喂養可防腹瀉,尤以出生後最初數月內應以母乳喂養。因母乳最適合嬰兒的營養需要和消化能力。母乳中含有多種小兒所需的多種消化酶和抗體,各種營養成分都非常適合兒童的消化和吸收,可中和大腸桿菌腸毒素,有預防感染埃希氏大腸桿菌的作用,比牛乳及母乳代用品優越得多。除患結核、心腎及其他慢性疾病外,均應提倡母乳喂養。應註意正確的喂養方法,做到定時哺乳,避免在夏季及小兒有病時斷奶。母乳喂養可預防小兒腹瀉。

用碗勺代替奶瓶,奶瓶特別是橡膠奶頭容易污染,不易清洗消毒,很容易污染,導致小兒腹瀉。改用碗勺,污染的機會比奶瓶要少。及時補液防脫水,小兒腹瀉大多起病很急,頻繁腹瀉會使體內的水分和營養素迅速丟失,造成急性脫水。在傢中,傢長可在500毫升開水(或米湯)中,加入20克白糖(兩平匙)和1.75 克食鹽(半啤酒瓶蓋),做成口服補液。由於腹瀉的孩子對液體的需求量比平時增加,所以在一開始時就要鼓勵孩子多飲。小於2歲的孩子每次腹瀉後可補充口服液 50至100毫升,每天的攝入量不少於500毫升;大於2歲者,盡量多飲,每天攝入量不少於1000毫升甚至更多,以預防脫水。若孩子已出現脫水癥狀,應立即去醫院就診,在途中應不斷補充口服液體。

按時添加輔食,小兒生長發育迅速,不論母乳或人工喂養兒均應按時添加輔食,以滿足營養需要。添加輔助食品時,品種不宜過多,變換不宜過頻,要在嬰兒逐漸適應新的食品後,才漸次增加其他食品。具體而言,添加輔食時,要註意嬰兒的消化能力,每次隻能增加一種,從少至多,逐漸增加。一般在出生後半個月開始添加維生素C及D,2至3個月加菜湯、奶糕或米糊,4至6個月添加蛋黃、肉末及碎菜等。

註意飲食質量,母乳不足或缺母乳采取混合喂養及人工喂養時,應註意飲食調配,不宜過多或過早喂給米糊或粥食等食品,以免發生碳水化合物消化不良及影響小兒生長發育,初出生至3個月內嬰兒母乳不足,可吃牛奶或豆漿補充,無論用牛乳或代乳品均需要適當稀釋,以利於消化和吸收;食欲不振時,不宜強制進食。增強體質,平時應加強戶外活動,提高對自然環境的適應能力,註意小兒體格鍛煉,增強體質,提高機體抵抗力,避免感染各種疾病。

避免不良刺激,小兒日常生活中應防止過度疲勞、驚嚇或精神過度緊張。這些都有可能導致小兒腹瀉。衛生清潔,傢庭隔離至關重要,輪狀病毒具有高度傳染性,一年四季都會發生,秋冬季是感染高峰期,所以叫“秋季腹瀉”簡稱“秋瀉”。這種疾病在我國各地均有流行。孩子得瞭秋季腹瀉,一定要註意衛生。父母喂孩子前認真洗手;孩子的用具、玩具、餐具經常清洗消毒,奶瓶每次使用清洗後,最好高溫燒煮消毒20分鐘;病孩應傢庭隔離,糞便妥善處理,便器、尿佈徹底消毒;孩子的用具與大人分開,患病孩子應有專用消毒盛器和消毒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