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發性震顫這個詞大傢可能聽起來比較陌生,但是它卻是一種非常常見的運動障礙方面的疾病。一旦,患者患有瞭該種疾病,就會給自己的生活和身體健康帶來非常大的傷害。而且這種疾病是發現越早治療的效果越好,今天就給大傢介紹下有關突發性震顫都有哪些癥狀。

特發性震顫的生活註意

特發性震顫(essential tremor,ET)又稱傢族性或良性特發性震顫,是臨床常見的運動障礙性疾病,呈常染色體顯性遺傳,姿勢性或動作性震顫是惟一表現,緩慢進展或長期不進展。目前認為,年齡是ET重要的危險因素,患病率隨年齡而增長。起病緩慢。任何年齡均可發病,但多起始於成年人,有文獻報道男性略多於女性。

可用下列措施做到一些飲食預防作用:

1、心理:首先要正視這個現實,不能怕人知道,使心情放平和。另外生活要規律,避免激動勞累,對病程有好處。

2、飲食調理:多吃抗動脈硬化的食物,比如蔬菜、水果,芹菜、洋蔥等有降壓抗血脂的作用,多吃五谷雜糧,品種越豐富對病情越好。高脂肪、高熱量、高糖食品要限制,特別是油炸食品應該少吃。

3、生活註意:飲酒以後可以使癥狀減輕,但是一般也就維持2~4個小時,此後癥狀又會加重,所以飲酒不能治療此病,反而使癥狀加重,應該嚴格限制。

4、加強鍛煉:有這種病的老年人在康復期間應該註意盡量做一些體能鍛煉,比如太極拳、體操。

特發性震顫臨床表現什麼樣

1.流涎有很多特發性震顫病的患者經常出現流口水的現象,嚴重者需要別人拿著手帕不停地為他擦拭。

2.油脂面特發性震顫病病人的前額總是油光發亮

3.膀胱刺激癥狀部分特發性震顫病患者往往一天中要上洗手間數次,尤其是晚上夜尿的次數多,並因此導致失眠。尿意有時是不可遏制的,加上患者本身行動緩慢,很容易導致尿濕褲子。

4.疼痛經常遇到特發性震顫患者口述有疼痛感,表現為肩頸部痛、頭痛、腰痛,出現最多的癥狀是手臂或腿的酸痛,主要原因是由於局部的肌肉長時間處於僵直狀態導致。

5.言語障礙言語障礙是特發性震顫病患者的常見癥狀,表現為語言不清、說話音調平淡,沒有抑揚頓挫、節奏單調等等。

特發性震顫與特發性帕金森病的關系

特發性震顫(essentialtremor,et)是一種病因不明的運動紊亂疾病。常有傢族史,呈常染色體顯性遺傳,故又稱為遺傳性震顫或傢族性震顫;因其進展緩慢呈良性病程,也稱之為良性特發性震顫。rautakorpi和marsden(1984)指出,et常有以下臨床特點:①有肢體和頭的姿勢性震顫或動作性震顫,無靜止性震顫,即使有亦不明顯;②沒有與震顫有關的全身性和

其它神經系統疾病,無帕金森病或小腦功能紊亂的病征;③未使用過任何會引起震顫的藥物;④震顫頻率常為5~8hz;⑤乙醇和β-腎上腺素能受體阻斷劑能控制震顫;⑥傢族史可陽性。

鑒於特發性帕金森病(idiopathicparkinsondisease,pd)時有震顫(主要為靜止性震顫,但也可呈現動作性震顫)病征,故臨床上需與et相鑒別,何況近年臨床上屢有報告,有些病人早期表現為et,經過若幹年後,漸漸出現pd的典型病征,因而出現瞭et可並發pd(combinationofetandpd,et-pd)的概念。

關於et與pd的相互關系,目前仍有爭議。或認為et是pd的早期病征,或認為經典的et是pd的頓挫型,但也有認為就震顫而言,et和pd是具有相似發病機制的兩類不同疾病。

特發性震顫的護理日常保健

特發性震顫是臨床常見的運動障礙性疾病,姿勢性或動作性震顫是惟一表現,緩慢進展或長期不進展。近年來,當人們一旦被診斷出特發性震顫的發生時,病人的傢屬往往隻註重專業的治療,從而忽視瞭特發性震顫的護理重要性。專傢表示,特發性震顫的護理若是能有效做到位,不僅能夠減少並發癥的發生,更能幫助特發性震顫病人治療起到一定的康復作用,在生活中我們也不能忽略一些重要的護理。

生活中的指導和幫助:傢屬在生活中對特發性震顫起到瞭一定的作用,特發性震顫的日常護理應多鼓勵患者進行自我護理,如扣鈕扣、系鞋帶、舉筷進食,主動運動,平衡訓練,盡可能增加獨立性。

合理飲食和營養指導:盡量讓特發性震顫病人獨立進食,但必須避免嗆咳,讓特發性震顫病人細嚼慢咽,食物應高蛋白、高熱量並多進食含纖維較多的水果、蔬菜

加強肢體功能鍛煉:特發性震顫的日常護理要鼓勵或協助特發性震顫病人做主動運動,從完全被動至自己做一部分,做好安全防范,移開環境中的障礙物,地面平坦,協助特發性震顫病人移動,防止摔傷,保持口腔清潔。

預防並發癥:特發性震顫患者的起病比較緩慢,特發性震顫若長期不治,很容易引起其它的疾病。因此,我們要預防特發性震顫的並發癥,盡最大可能推遲病殘時間。這是最主要的特發性震顫的日常護理方式。

特發性震顫的病因

特發性震顫又稱為傢族性震顫,約60%患者有傢族史,呈現常染色體顯性遺傳特征。在65~70歲前出現外顯。Gulcher等發現本病致病基因位於3q13,稱為FET1,Higgins等將致病基因定位於2p22~25,稱為ETM或ET2,發現ETM可能是三聯體重復序列,此基因定位在另兩個傢族性特發性震顫傢系得到證實。也有報道本病患者的性染色體有異常,少數男患者出現XXY和XYY。傢族性ET臨床表現多樣性提示可能存在遺傳異質性,預示可能會發現新的基因位點。

然而特發性震顫也有許多散發病例,散發病例的臨床表現和發病規律基本上與傢族性震顫相同,但傢族性震顫的發病年齡比散發病例為早。所以在特發性震顫遺傳基因尚未清楚之前,無法將傢族性震顫從特發性震顫中分出去。

特發性震顫是一種常染色體顯性遺傳病,為最常見的錐體外系疾病,也是最常見的震顫病癥,約60%病人有傢族史。

1、年齡。特發性震顫病是一種大腦能力衰退的疾病,多發於50歲以上的老人中,一些著名人物如教皇約翰保羅二世、拳王阿裡等都是特發性震顫病患者。

2、環境因素:環境因素中目前認為主要是除草劑、殺蟲劑、一氧化碳、汞、錳中毒等化學物質對人體造成的傷害,可能是引起特發性震顫病的主要原因。

3、藥物因素:服用大劑量鎮靜劑和抗精神病藥,這些藥阻滯多巴胺受體和多巴胺結合,使多巴胺無法發揮抑制作用,利血平可大量消耗腦內多巴胺,使多巴胺耗竭。

1/3以上的患者有傢族史,伴常染色體顯性遺傳,目前已確認2個致病基因位點,定位於3q13(FET1)和2p22-25(ETM或ET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