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寶寶選鈣,並非越貴越好,應根據自身需要選用。目前市場上流通的鈣產品,其品質沒有太大區別。而且不同鈣品適宜人群也不同,碳酸鈣含凈鈣量高,吸收率高,是傳統補鈣制劑,但它並不適合胃酸缺乏者;磷酸鈣含磷高,但不適合慢性腎功能不全者。對於孩子來說吃什麼能補鈣呢?孩子日常如何補充營養呢?下面為大傢介紹。

你的孩子不一定需要補鈣!

枕禿不一定是缺鈣

民間有許多判斷孩子是否缺鈣的“指標”:如孩子夜間睡眠不好、多汗、煩躁,常被認為與缺鈣有關。孩子頭頂一圈頭發稀少—枕禿,在民間甚至直接被叫做“缺鈣圈”。劉倩筠說,這些判斷方法都不科學,佝僂病的早期癥狀確實會出現多汗、煩躁、枕禿等,但這些癥狀是非特異性的,比如夏天天氣熱,孩子睡覺時也會出汗,因為煩躁他會來回蹭頭,而出現枕禿。

該如何判斷孩子是否缺鈣?是化驗血鈣嗎?人體的鈣主要是儲存在骨骼裡,化驗血液中的鈣來判斷是否缺鈣並不準確,血鈣會受許多因素的影響,波動性強,可能一個人早晚兩次驗出來的值也不一樣,剛吃完奶也不同,還有一些激素會影響血鈣的濃度。

有傢長不願意讓孩子抽血,提出化驗頭發來查鈣。劉醫生說,頭發檢查更不準確,不代表孩子即時的情況,會受環境污染、洗發水等影響。

目前臨床普遍采用檢測血“骨源性堿性磷酸酶”篩查是否缺鈣。如果骨骼中鈣不足的話,此酶就會升高。這個檢查不需要抽血,隻需紮手指即可。如果有條件的,還可以帶孩子去做骨密度檢查。是否需要補鈣,要補多少,除瞭以上的指標外,還要依據孩子生長發育及飲食結構綜合考慮。

鈣多瞭可能影響鋅鐵吸收

不需要補鈣的孩子過多補鈣反而會有害處。劉醫生提醒傢長,補鈣過度可能會導致孩子便秘、影響食欲,此外還將影響其他營養元素的吸收。她解釋,因為鈣、鐵、鋅等營養元素是競爭吸收的,有些傢長看見孩子瘦小就補鈣,往往個頭小的孩子不缺鈣,反倒是缺鋅、缺鐵,經常補鈣反而使得缺鋅加重食欲下降,可導致營養不良,缺鐵導致孩子貧血加重,形成惡性循環。

孩子吃什麼能補鈣

1、碳酸鈣

含鈣量高,副作用小,價格便宜,吸收率高,可以達到40%,與牛奶相似,是全國人民易於接受而廣泛應用的一種鈣制劑。

2、乳酸鈣

是我國傳統的鈣補充劑之一,其優點是容易溶解,缺點是鈣含量低。這類制劑有:乳酸鈣,含鈣13%;葡萄糖酸鈣,含鈣9%,制成片劑後含量更低,要達到成人每日補充鈣1000毫克,需服用太多藥片,這是人們難於接受的。

3、磷酸氨鈣

是日本常用的補鈣品種,含鈣23.3%,相對較高,我國成都藥廠也有生產,每片含鈣量70毫克,含鈣量與藥品價格屬中等,但它的缺點是藥片崩解和吸收較難,加之它含磷高,對腎功能障礙者有害,因此應用較少。

4、枸櫞酸鈣

含鈣量為21.1%,水溶性好,生物利用也較磷酸鈣好,其吸收不依賴胃酸,有泡騰片,更適合人服用。

5、活性鈣

是生物鈣(貝殼類)高溫煅燒而形成的鈣混合物,鈣含量高,但其水溶液是強堿性,對胃腸刺激性大,不適合老年胃酸缺乏者。與食物同食可減少胃腸刺激。

6、有機鈣

氨基酸鈣與蛋白贅合鈣在我國已開始應用。另外,補鈣不是越多越好,重要的是看吸收。每次服用元素鈣超過200毫克時,就會降低吸收率。

過多補鈣孩子反而長不高

缺乏生長激素的孩子,即使有足夠的鈣,他們的個頭一樣長不高。而總能量和蛋白質攝入不足者隻補鈣也絕對不會長。如果孩子生長遲緩,千萬不要胡亂補鈣以求助長,而應咨詢兒科內分泌醫生,找出確切病因。 過多補鈣反而長不高 “一般兩歲以上的孩子我們不主張補鈣,否則容易使骨骼過早鈣化,反而長不高。除非有明確低鈣的孩子,才要適當補充鈣劑。”陳醫生說,傢長在正常飲食之外,每天給孩子喝牛奶,均衡飲食,就可以保證孩子生長對鈣的需求。一些五十到六十歲中老年人可以補充一些鈣劑,特別是女性,可以延緩老年骨質疏松的發生。

需要註意的是,補鈣也要適量,不是越多越好。嬰幼兒每天攝入的鈣量約為400毫克,青春期孩子與成人相仿,每天可攝入800毫克的鈣。如果攝入的鈣量大大超過以上的標準,可能會便秘,甚至幹擾其他微量元素如鋅、鐵、鎂等的吸收和利用,還可能導致腎、心血管等器官組織發生鈣沉積,如產生腎結石的潛在危險等。

維D和鈣片嬰兒分開服為宜 遊醫生在接受采訪時說,平時碰到真正缺鈣的孩子很少。平時說的“缺鈣”確切地說應是缺維生素D。維生素D的作用是讓鈣從腸道充分吸收,同時保證體內的鈣不會從尿裡流失。“每天攝入的維生素D的量應達到400國際單位。如果維生素D量不夠,就會表現為‘缺鈣’。

量太多瞭,又會產生維生素D中毒,引起各器官和血管鈣化等表現。所以我們主張嬰兒吃不含維生素D的鈣片,同時補充魚肝油等維生素AD 制劑,因市售的這些制劑已有固定的每日建議用量。含維生素D的鈣片內含的維D量較少,也需再補充魚肝油等維AD制劑,但這會使每天補AD制劑的量要重新調整,使簡單的事反而復雜化。” 補充維生素AD通常是一天一次。另外,一定要到戶外曬太陽,不能隔著玻璃曬,多曬太陽也會幫助鈣的吸收。

給孩子補充營養關鍵有哪些

關鍵詞1:發生營養不良

1歲以後,寶貝的生長發育雖然較第一年慢瞭一些,但是磨練運動技能的過程消耗瞭他們的大量體力,他們的營養需要總體上要高於嬰兒期。加之輔食添加不合理,寶貝仍會過分依賴母乳,使得1歲左右的寶貝很容易發生營養不良,表現為不活潑、皮下脂肪薄、食欲不佳、骨骼畸形、抵抗力弱、運動發育落後等。

眼看著寶貝變得孱弱多病,許多媽咪不知所措,其實隻要符合以下幾點,可以認為是寶貝成長過程的必然階段,無須多慮——

1.雖然消瘦,但體重持續增加,而非持續減少;

2.雖然食量少,但大便規律,而沒有經常性腹瀉;

3.沒有皮膚蒼白、頭發稀黃、骨骼畸形等微量營養素缺乏的情況;

4.精力旺盛,樂於探索和學習。

關鍵詞2:養成良好飲食習慣

1歲以後,寶貝開始逐漸建立起個人飲食習慣,傢長的食物選擇決定瞭孩子的攝食范圍。所以,孩子就像一面鏡子,能反映一個傢庭飲食習慣的優劣。

最應該保護的是寶貝先天的食物選擇能力,過多的幹涉與貧乏的餐桌一樣,會制約寶貝獲得適當足量的食物,比如燒烤、火鍋、醃漬或辛辣刺激的食物,不該常常出現在傢庭的食譜中,傢長對蔬菜、魚肉以及低鹽少油的清淡飲食的選擇,給寶貝的影響遠比單純說教要深遠。

關鍵詞3:魚油與智力

“魚油”可不是魚肝油,人們常說的“魚油”指的是深海魚油,其中富含兩種特殊脂肪酸,即DHA和EPA。在人們經常食用的陸地動植物的油脂中,幾乎不含有這兩種脂肪酸。這兩種脂肪酸有益於寶貝的神經系統的發育,常被當作益智因子添加到嬰兒食品中。1歲以上的寶貝可以攝取各種自然食物瞭,如果讓寶貝經常吃魚,特別是深海冷水魚,如馬哈魚、三文魚、鮭魚等,寶貝自然就不會缺少益智因子瞭。

魚肝油含有的主要營養成分是維生素A、D,能夠預防佝僂病、骨軟化及夜盲癥等相應的維生素缺乏癥。

怎麼正確給孩子補充微量元素方法

誤區1:別人補啥我補啥

調查顯示,92%的的父母給孩子補充維生素AD或多種維生素,80%的父母給孩子補鈣劑。

對“嬰幼兒最容易缺乏的微量元素是什麼”和“什麼食物含鐵最豐富”兩個問題,7成左右父母給出瞭正確的回答。調查發現,父母在微量元素的補充依據方面則顯得缺乏理性,超過30%的父母憑自己的判斷或者看別的孩子補,就自己決定給孩子補。

專傢說,微量元素是很重要,少瞭會影響孩子健康發育,但是多瞭也不好,所以補微量元素最好由專業醫生檢查後再決定該怎麼補。專傢表示,目前許多父母把視線過多集中在瞭微量營養素上,而一個孩子生長發育需要全面的營養素。需要提醒父母們註意的是,在關註孩子微營養素狀況的同時,一定不要忘記膳食的全面合理。

誤區2:過度補鋅導致性早熟

從“孩子厭食挑食都是缺鋅”,到“最近我的孩子不愛吃飯,註意力也不集中,原來是缺鋅”,爸爸媽媽們耳朵裡廣告聽多瞭,也開始落實到行動上。甚至有些父母直接買來各種鋅劑給孩子吃。

某醫院曾接診過一個10個月的嬰兒,其體重相當於一個3歲半孩子的正常體重,該嬰兒還被診斷為脂肪肝,這和父母每天定時給她補鋅、補鈣、補鐵,服用氨基酸等營養品有關。而重慶一位女士給9歲多的兒子補鋅,竟補出瞭性早熟。

那孩子到底該不該常規補鋅?醫學專傢表示在沒有診斷鋅缺乏病之前,不需要預防性補充鋅劑。最重要的是註重合理膳食結構,及時給寶寶添加輔助食物,食補永遠是最佳的選擇,蛋黃、瘦肉、魚、動物內臟、豆類和堅果類含鋅較豐富,從輔食中嬰兒也能攝取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