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有不測風雲,胎兒會因為種種原因不能到達足月而降生,就出現早產兒,像蘋果沒有長成大紅蘋果而青澀時就掉在地上一樣。我們把懷孕28-36+6周 (196-258天之間)分娩稱為早產,把這時出生的嬰兒叫早產兒,這種嬰兒體重低,器官發育不完善,抵抗力免疫力低,死亡率高,因此一定要引起重視,要避免早產的發生。那麼,如何孕婦如何預防早產的發生呢?哪些原因會導致早產呢?下面,為大傢帶來相關介紹。

哪些原因會導致早產呢

從孕媽媽方面看:

1、多見於子宮畸形,如雙角子宮、單角子宮、雙子宮,這些子宮的肌層發育不完善,當胎兒長到一定月份時,子宮不能隨著孩子的生長共同長大,而出現早產。

2、子宮頸機能不全,這往往是多次人工流產或者是因為未孕時宮頸疾病,做瞭子宮頸的錐切手術,使子宮頸的肌層受損變松弛。當懷孕後隨著胎兒變大,宮腔壓力增加,使宮頸口過早地開張,胎兒尚未足月而發生早產。

3、母親因為妊娠期並發癥,為搶救母親不能讓胎兒到足月,發生醫源性早產。這往往是母親患有嚴重的妊娠期高血壓綜合癥、妊娠期糖尿病、先天性心臟病合並妊娠、前置胎盤發生出血等等。

4、孕婦自身情緒不好,因為種種原因抑鬱,或總懷疑胎兒有問題,也會發生早產。因為人的情緒與大腦皮層、邊緣系統和植物神經關系密切。情緒的變化會引起生理上的變化,醫學臨床研究表明,許多疾病都與患者的情緒有關,而孕婦的心理狀態對胎兒的影響更為敏感。當孕婦的精神愉快、情緒和諧時,血液中有利於胎兒健康發育的激素和化學物質增加,胎兒的活動便更加有規律性,促進胎兒神經系統發育。相反,孕婦的情緒悲傷或恐懼,會使血液中增加有害神經系統和心血管系統的化學物質,引起腎上腺激素分泌過多,造成胎兒早產,甚至胎死宮內。

5、孕婦由於勞累或腹部直接撞擊、創傷、性交等,引發宮縮、破水、出血而造成早產。

6、由於陰道炎等上行感染,造成絨毛膜炎引發羊水過多,或造成羊膜脆性 增加而提前破膜,造成早產。

從胎兒方面看:由於多胎妊娠,還沒有到足月,子宮的張力就很大,往往造成早破水引發宮縮,保胎不成功而早產。

孕婦怎樣預防早產呢

感染是早產第一大隱患

“妊娠晚期,準媽媽最擔心的就是早產,而感染特別是生殖道感染是引發早產的第一因素。”孫利環解釋,不管呼吸系統、腸道等全身性感染,還是陰道炎、宮頸炎等生殖道感染,一旦波及羊膜,很容易引起胎膜早破,導致早產。

所以說,預防早產,首要是防感染。準媽媽一要少吃生冷食物、隔夜飯或外出就餐,避免急性腸胃炎和腹瀉;二要多喝水,防感冒;三要穿棉質、寬松內衣褲,一天一換,每天用溫開水清洗外陰。

“一旦準媽媽出現外陰瘙癢、白帶增多等問題,及早到醫院做婦科檢查,查白帶常規。確診後選擇相應的陰道栓劑。”孫利環提醒說,切莫因為害怕藥物影響胎兒而放棄用藥,否則,陰道炎癥可能上行感染宮內,反倒容易導致早產甚至流產。

不過,孕晚期使用陰道栓劑治療婦科炎癥時,放藥不能放得過深,動作也要輕一點。

雙胎、多胎、胎位不正防早產

懷雙胞胎、多胞胎的準媽媽,同樣10月懷胎,孕育風險更大,她們都是早產的高危人群。除瞭註意休息、避免劇烈活動以外,這類準媽媽即便沒有什麼不舒服的,也最好提前到妊娠36周入院。而一旦出現持續性子宮收縮,肚子出現密集的緊繃感,或下腹有下墜感、持續性後背酸痛、陰道出血等問題,很可能是早產征兆,須隨時發現隨時就診。

除瞭懷雙胞、多胞胎的準媽媽,胎位不正的媽媽也要當心早產,建議無不適癥狀者妊娠38周入院待產。

不過,臀位、橫位這兩種胎位不正的媽媽,如果不存在臍繞頸的問題,妊娠30周左右可以在醫生指導下試試“膝胸臥位”,或許能糾正你的胎位不正。

胎位不正這樣糾正:準媽媽穿著寬松、純棉衣服,采取跪伏的姿勢,雙膝彎曲跪在床上,大腿與床保持垂直;同時,臀部高舉,胸與肩膀盡量貼近床面。維持此姿勢2~10分鐘,慢慢適應後可逐漸增加至15分鐘,每日早晚做一次,連做1周後復查胎位。

羊水過多也易早產

一聽說羊水過少,準媽媽都會擔心,怕胎兒宮內發育遲緩,怕超期妊娠、更怕胎兒畸形。其實,羊水太多瞭,也不是啥好事。胡孟彩說,羊水過多,導致子宮張力過大,也容易早產。

除瞭妊娠糖尿病、中度貧血以及愛吃甜食、不愛活動的準媽媽可能羊水過多外,胎兒神經管缺陷以及有溶血問題的準媽媽,也容易發生這一問題,因此,很難預防。這可怎麼辦?

“除瞭定期圍產保健外,一旦準媽媽感覺呼吸困難、乏力、心慌時,要及早到醫院做B超查查羊水多少。”胡孟彩說,在排除胎兒畸形等問題後,一旦準媽媽羊水過多,準媽媽除瞭積極治療原發病,多臥床休息以外,必要時可以在妊娠中晚期時采取抽羊水治療,減少羊水量,以免造成準媽媽長期呼吸不適,甚至引起胎兒宮內缺氧、早產等。

宮頸口太松孕14~16周縫合手術防早產

對於宮頸口松弛的準媽媽來說,隨著妊娠月份增大,胎囊重量可能超過宮頸口的承受力,易導致頸管擴張、胎囊破水,這是反復早產甚至自然流產的較常見的原因之一。

為什麼會宮頸口松弛呢?除瞭刮宮、分娩或手術所致的宮頸損傷外,有些人是先天性發育異常。不過,即便發現宮頸口松弛,也不用太擔心。

“妊娠14~16周進行宮頸口縫合手術,即能解除這一早產、流產的隱患,而一旦到瞭孕晚期,就不建議做瞭,否則,反倒容易刺激引起早產或流產。”孫利環特提醒準媽媽們:如果曾發生過反復流產等,最好在孕前檢查時進行常規超聲檢查或宮頸擴張試驗,孕中期溢液特別多的準媽媽也要及時行超聲檢查,測定宮頸長度及內口寬度,以便及時發現宮頸口松弛,及早治療。

避免早產,32周後禁性生活、防便秘

妊娠早、中及晚期的前幾周,健康的準媽媽還是有權享受性趣的,但到達32周後,請切記禁止性生活。胡孟彩說,這既是為瞭防止感染婦科炎癥,也是避免腹壓過大或刺激太強引起宮縮,進而引發早產。除此以外,準媽媽特別是妊娠高血壓、糖尿病、雙胎、多胎等早產高危人群更要註意以下方面:

1.營養全面,多喝牛奶,吃動物肝臟等,必要時補充鐵、鈣等制劑,防止鐵、銅等微量元素缺乏引起早產。

2.避免劇烈活動,特別是要少做彎腰等會增加腹部壓力的動作。

3.防止便秘,喝蜂蜜水,吃膳食纖維豐富的新鮮蔬菜、水果等,以免排便困難誘發早產。

4.左側臥位,避免宮縮。

有瞭早產兒之後如何養育寶寶呢

由於早產兒各器官系統尚未發育成熟,生活能力差,容易導致疾病,如肺部疾病、顱內出血、感染、硬腫癥等,可留有智力障礙或神經系統的後遺癥,並且早產兒中約有15%在出生後一個月內死亡,孕周越小死亡率越高,因此早產是圍產兒死亡的重要原因。

1、早產兒出生後,要立即清理幹凈呼吸道,盡快建立正常的呼吸,呼吸越不好的孩子,對大腦及神經系統影響越大;積極保暖,以免過多的散熱;迅速斷臍,以免過多的血液流向孩子體內,發生高膽紅素血癥增加肝臟的負擔。

2、早產兒出生後經過搶救治療,體重低(小於2000克),孕周小、呼吸不好的都要進入暖箱進行孵育,體重1501~2000克的早產兒暖箱溫度應在30~32℃;體重1001~1500克者,暖箱溫度應為32~34℃。平時室溫保持在24~26℃,相對濕度保持在55%~65%。體重越輕,周圍環境溫度應該越接近早產兒體溫。

3、早產兒盡量減少搬動,進行保靜。日常的護理應該在短時間內完成,應該註意體溫的變化,開始每2小時測腋下體溫一次,當體溫恒定後每4~6小時測體溫一次。體溫應保持在皮溫36~37℃。

4、註意氧氣的供給,當出現口周青紫及呼吸困難時給予吸氧,但不宜長期使用。氧濃度以30%~40%較為適宜,濃度過高吸氧時間過長,易引起眼睛晶體後纖維組織增生,導致視力障礙,視神經萎縮。

5、還要註意入量,防止低血糖,一般早產兒生後1天內,大約50%早產兒會出現低血糖。發生低血糖可以靜脈推註葡萄糖1g/kg,以後以每分鐘 10mg/kg的速度持續滴入待血糖穩定後再繼續24小時,以後根據喂養情況逐漸減量。尤其要註意早產兒發生低血糖後會持續入睡加重低血糖的程度,因此要細心觀察,仔細喂養。

6、不進暖箱的早產兒尤其要註意觀察,爭取母乳喂養,按需哺乳。如果體重過低或一般情況較弱的孩子適當推遲喂奶,給予靜脈補液。吮吸力差的孩子可以用胃管喂養。

7、早產兒免疫力、抵抗力都低,因此要預防感染,要加強早產兒室內日常清潔消毒,嚴格執行隔離制度。當發現早產兒有感染跡象時要及時治療,以免夭折。

早產兒易出現哪些問題呢

1、感染問題

早產兒因免疫系統尚未發育完全,較沒有對抗病毒的能力,非常容易受感染,而且一旦感染很容易造成敗血癥,甚至於腦膜炎,需要特別註意。

2、心血管疾病

若早產兒肺部問題逐漸好轉時,會因動脈導管尚未關閉,而有多的血量自主動脈經由動脈導管流至肺,造成心臟衰竭及肺功能變差。

3、呼吸系統疾病

因早產兒的肺部發育不全,因此會造成呼吸困難,甚至呼吸衰竭。部分體重極低的寶寶也會有呼吸窘迫癥候群,而有呼吸急促、發紺的現象。

4、腸胃系統疾病

早產兒容易有營養吸收不良的毛病,因此最好喂以母奶;即使不得已要以配方奶替代,也最好采取少量漸近式的喂食方式。此外,有極少部份的早產兒會發生壞死性腸炎,需要特殊的治療。

5、視網膜病變

早產可能導致視網膜新生血管的正常發育受阻,而造成眼部發育不良,較易有近視等問題,應至兒童眼科追蹤檢查。

6、周腦室及腦室內出血

因早產兒腦室構造不成熟,血管構造相當脆弱,很容易易因腦壓升高,而破裂出血。一般可分為四級,若是輕微出血,且未造成腦室擴大,多半會由腦自行吸收。但是若因大量出血,造成腦室擴大或擴及腦組織,就有可能影響神經功能,造成動作發展遲緩或行為障礙。應於出生後,作腦部超音波,若有問題則需定期追蹤檢查。

引起新生兒便血的原因有哪些呢

1.媽媽(媽媽食品)乳頭破潰出血

母乳喂養期間,特別是初期,媽媽的乳頭很容易破潰,如果孩子吞咽瞭媽媽乳頭破潰處的血液,大便就會帶有少許粉色或紅色物質,大便檢測查不到紅細胞,卻能查出潛血。這種情況孩子通常進食正常,生長正常,傢長不必緊張。

2.小腸黏膜受損

如果小腸黏膜受到損傷,大便也會帶有紅色物質,大便檢測潛血呈陽性。誤服藥物或異物會造成腸道黏膜受損,但對於小寶寶(寶寶食品)來說,這種可能性很小。大多數造成腸道損傷的原因是食物,其中最常見的是牛奶。腸道不能耐受某種食物,使小腸黏膜受到損傷,血液進入腸腔,由於這些血液在腸道存留一段時間才會隨大便排出,此間會被腸液破壞,因此大便檢測隻能查到便潛血,並沒有紅細胞。但是,這種小腸損傷在不改變飲食的情況下會持續存在,造成孩子生長發育遲緩。第二個例子中的強強就是這種情況。強強出生後主要以嬰兒(嬰兒食品)配方奶喂養為主,出現瞭對牛奶蛋白的不耐受。經過轉換氨基酸(氨基酸食品)和深度水解的特殊配方粉後,強強大便恢復正常,生長也很快恢復正常。

3.寶寶大便帶血的可能—肛裂

如果大便中可見鮮血,而且血液附著於大便表面,檢查提示有紅細胞,多半是由於肛裂所致,就像第四個例子提及的那樣,孩子會伴有哭鬧、排便費勁,但大便不一定幹結。因為嬰兒肛門括約肌發育不夠成熟,收縮和舒展調解不夠完善,經常出現排便過程造成的小裂口,導致大便帶有少量鮮血。這時在肛門處塗上少許含有抗生素的軟膏,很快就會好轉。

專傢警惕:大便帶血,聽起來挺嚴重的,其實,大便中帶有紅色物質或少許鮮血,隻要沒有影響孩子的生長,多半隻是小問題,並不可怕。不過,隻要發現孩子大便有紅色物質,都要去醫院咨詢,咨詢前要先去化驗一下大便。孩子排便後,要馬上將一些大便取出,放入幹凈的小瓶子或保鮮膜內,在1個小時內送到醫院檢查,而且要反復查2~3次。拿著結果再去咨詢,這樣才能得到滿意的答案。

4.寶寶大便帶血的可能—服用瞭補鐵(鐵食品)制劑

如果孩子服用瞭含鐵的多種維生素制劑或補鐵的藥物,其中的鐵不可能全部被吸收,會有少量經腸道排出。這時大便中可能含有黑褐色點狀物,大便潛血會呈現陽性,第一個例子中的球球就是這種情況,因為醫生經詢問得知,球球從出生後6個月開始,每天服用含鐵的多種維生素(維生素食品)。這種情況與孩子腸道發育或疾病無關,隻要孩子生長正常,就不必擔憂。

5.消毒劑損傷腸道

一些化學物質,特別是消毒劑,也會對腸黏膜造成損傷,第三個例子中的小東就是這樣。傢長認為消毒能使孩子遠離病菌侵襲,但是孩子無形中接觸消毒劑的機會也明顯增多,長久下來,慢性消毒劑食入成瞭損傷腸道的元兇。此後,父母改用清水擦洗代替消毒紙巾,孩子的大便不久就恢復瞭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