腦癱患兒一般新出生的嬰兒比較常見,傢長也擔心這種疾病會影響孩子的健康,因此生活中不得不做好腦癱的預防工作,減少腦癱的發生率。那麼,如何有效預防早產兒腦癱呢?針對這個問題,下面我們就來為大傢詳細的介紹一下吧。

什麼樣的因素引起瞭小兒腦癱

一、引發少兒腦癱的原因有妊娠期原因:妊娠期,母體在胚兒期遭受風疹、弓形體病、單純皰疹病毒、梅毒、巨細胞病毒等感染通過胎盤侵及胎兒,可產生先天性感染與畸形。

二、引發少兒腦癱的原因有物理化學因素:物理化學因素是小兒腦癱的常見因素,常見的物理性致畸因子有射線、微波、機械因素、高溫、嚴寒、缺氧等。引發少兒腦癱的原因有哪些?化學上有些化學物質,也會造成嬰兒腦癱。

三、引發少兒腦癱的原因有宮內慢性缺氧:孩子在胎兒期缺血、缺氧是引起腦癱患兒兒童的病因。在胎兒期,胎兒通過胎盤與母體子宮血流進行氣體交換以獲得氧氣和排除二氧化碳,凡影響母體和胎兒間血液循環和氣體交換的原因,均可造成胎兒缺氧,而胎兒長時間的缺氧,就會引起腦損傷,進而會造成小兒腦癱。

四、引發少兒腦癱的原因有遺傳因素:某些患兒可追溯出傢族遺傳病史。引發少兒腦癱的原因有哪些?當染色體出現數目畸變或結構畸變、基因突變或先天性代謝缺陷時就可產生先天性畸形,表現出個體的發育異常。

五、除瞭以上外界因素外,後天因素也是引發腦癱的因素之一:新生兒外傷、低血糖、顱內出血、缺氧缺血性腦病、驚厥、吸入性肺炎、敗血癥、腦膜炎等感染性疾病,以及胎兒的心肺發育異常,所致的新生兒期呼吸障礙等,都會造成腦性癱瘓。

如何有效預防早產兒腦癱

1、強化的主動運動訓練法:0-2個月俯臥抬頭。早產兒滿40周開始俯臥練習,吃奶前1小時,空腹覺醒時,俯臥位用語言和玩具引導小兒抬頭。每次訓練10分鐘,每日訓練4-6次。

2、母子面對面訓練法。小兒俯臥於母親身上,母親可與小兒對話鼓勵小兒抬頭。側臥對稱性姿勢。使小兒側臥於床上,雙上肢及雙手保持在軀幹的正中位,此姿勢可控制異常性非對稱性姿勢及異常性的伸肌緊張。

3、俯臥抬頭訓練3-4個月繼續讓小兒進行俯臥位抬頭訓練。翻身。用玩具誘導小兒翻身,幫助小兒翻身時可一手握位小兒的手,另一手在其肩部輕輕地向對側翻身,每日至少練習7-8次。

4、平衡訓練。將小兒仰臥位放置在被單上,兩位傢長分別抓住被單兩頭進行左右搖蕩。每日2-4次。手口協調性訓練。仰臥位,讓小兒兩手抓雙足放至口,練習手口眼協調性動作。抓握訓練。將玩具放在中線的位置,誘發小兒的上肢向前伸出、手指分開進行抓握。每日進行7-8次。

三級預防措施減少腦癱發生

一級預防是腦癱最重要的預防階段,主要目的是防止腦癱的發生,預防可能導致腦癱發生的各種因素,促進孕婦與嬰幼兒的健康。這些措施包括出生前、出生過程中和出生後的各種醫療、教育、環境保護、生活習慣、衛生管理和營養指導等方面的要求。

二級預防是對已經造成損害的腦癱患者,采取積極的預防措施防止進一步發生各種疾病。早期發現、早期康復使得腦癱患者功能障礙有所減輕。二級預防的措施包括恢復或改善已經存在的功能障礙,改善運動功能,糾正異常姿勢,促進智力發展,改善視力、聽力水平,發展語言交流能力。

三級預防是指當腦癱的殘疾癥狀明顯出現後,應該及早采取一切預防措施,避免嚴重殘疾的發生,盡力保存身體機能,以減少殘障給個人、傢庭、社會造成的不利影響。

治療混合型腦癱,預防腦癱疾病的方法也並不是單一的,但一定要註意掌握預防的重點,事實上,很多情況下的腦癱疾病,都是因為遺傳方面的因素而導致,但也要註意警惕諸如早產,高產次引起腦癱疾病的可能。

腦癱患兒日常生活護理

1、腦癱的康復治療

腦癱治療是以運動康復為中心的綜合康復治療,采用綜合治療是唯一有效的途徑,任何單一康復治療方法,都不能解決腦癱患兒所有問題。藥物隻起輔助治療作用,目前全世界沒有說吃藥可以治愈腦癱,傢長不要輕信藥物廣告,把孩子康復期望寄托在某種特效藥物上面,以免花冤枉錢並且耽誤孩子病情。醫院康復訓練配和傢庭康復訓練,才能起到較好療效。

由於患兒的病情千差萬別,對治療的敏感程度也相差較大,因此,療效的差別也較大,並不是每位患者都能取得速效,在臨床中,療程達半年甚至一年之久或更長時間也是常有的事,那種急於求成的做法是不可取的,傢長必須看到這個現實。

康復治療方案是在康復醫生詳細康復評定的基礎之上制定,而且不同階段治療方法需要做出調整。因此康復治療師必須與康復醫生經常交流溝通,準確瞭解患兒病情,以便制定有針對性的康復治療計劃。

2、腦癱患兒傢庭康復訓練與護理

腦癱患兒康復是一個長期過程,因此加強傢庭康復訓練和傢庭護理非常重要。首先傢長要正視現實,樹立信心多與醫生、治療師、護士進行溝通與交流,在醫生、治療師、護士的指導下為患兒進行傢庭康復訓練。

多與孩子交流,多鼓勵孩子積極主動的參與康復訓練,保持良好的肢體姿勢對患兒康復很重要。

抱姿:患兒面向護理者,把患兒的雙腿先分開再彎起來,雙手分開,頭略下垂或枕在護理者肩上,亦可讓患兒的雙手伸過護理者肩膀圍住頸部,如果患兒身體較重,可將患兒移向髖骨一側,這種位置不僅省力而且可以糾正患兒的雙腿僵直,並強化患兒對頭部的控制能力。

睡姿:腦性癱瘓患兒不宜長期仰臥,因長期仰臥會導致患兒運動不對稱,加重肌肉痙攣。側臥位不僅有利於痙攣的肌肉張力得到改善,亦有利於動作對稱,但雙腿之間要夾一小軟枕頭,以免雙下肢過緊引起內收肌張力過高。如肌張力亢進患兒,常常出現角弓反張及身體各部位姿勢不對稱的現象,可將床墊的上下部分墊高,兩側亦墊起,形成一凹窩,使患兒臥於中間,要確保仰臥位時,頭部在中線位,雙手放到胸前。

更衣訓練指導:穿脫衣應選擇穿脫方便的衣服,動作要輕柔。常用俯臥位和仰臥位,如果體位不當,會加劇全身僵直反應。患兒仰臥在床上,或趴在傢長腿上,患兒雙腿分開,膝關節屈曲,傢長用手抓住位於患側的肘關節附近部位,慢慢把患兒手臂拉直,再慢慢地把衣服袖子套在患兒手臂上,然後穿健側。穿脫褲子時,患兒雙腿應屈曲,腳尖轉向外側,穿完一側,再穿另一側。盡量使患兒姿勢保持左右對稱,避免強拉硬拽。

大小便動作指導:大小便應定期、有規律,傢長應對患兒進行監督,選擇合適的馬桶和患兒大小便姿勢。較小患兒可放在護理者膝上,一方面可支持背部並稍向前傾,腿彎曲、分開;稍大患兒,選擇合適的馬桶,置於木箱中,前面放一橫木以便於患兒扶持,或將板凳倒置,將便盆放於其中。

3、腦癱患兒飲食護理

腦癱患兒的飲食應該具備四大特點:爛、細、鮮、軟,易於消化。應以細、軟、嫩、爛、鮮為主。細:將提子、西紅柿、蘋果榨成果汁飲用。軟:將肉、魚做成肉松、魚松等保持食物松軟。嫩:將雞蛋和水各一半攪拌均勻蒸成蛋羹。爛:菜心、菠菜、芹菜煮熟後,搗爛研碎與米同煮。鮮:各種食物保持新鮮,不吃隔夜食。

不宜用刺激性和過於油膩的食物;食物的烹調還應做到調味可口、外觀美觀、香味撲鼻,以興奮食物中樞、引起胃液分泌、增強食欲。

還可根據其病因多選用補腎益腦、益肝健脾、補心養血、強筋壯骨的食品,如多食龍眼肉、花生、芝麻、黑豆、構祀、栗子、胡桃仁、豬腎、牛脊髓等,平素宜少量多餐。根據患兒的病情輕重及年齡選用合理而正確的抱姿或坐姿以保持進餐的舒適。進餐時用塑料的圓形調羹。此外保持進食環境空氣新鮮、環境安靜、愉悅,使患兒註意力集中。避免進餐前做治療,減少患兒的痛苦和緊張情緒,尤其是痙攣型、手足徐動型腦癱患兒。

4、醫院護理

與患兒交流要耐心、細心、語調輕柔、語速放慢、使用簡單明確的語言及耐心、充分地傾聽,盡量解答患兒提出的問題。多安慰和鼓勵患兒,少批評,患兒有瞭某些進步,護士要及時給予表揚和鼓勵。

指導傢長幫助患兒克服依賴心理,不要什麼事都替患兒去做,能自己做的盡量讓患兒自己去做,培養其獨立意識,使其生活能夠自理,減輕傢長負擔。協助傢長正確地教育和引導患兒,盡量克服心理障礙,使患兒的身心都向健康的方向發展。

指導傢長多與患兒交流、溝通,告訴傢長腦癱患兒的康復是一個長期乃至終生的過程,光靠訓練人員的訓練是遠遠不夠的,傢長的幫助在腦癱患兒的康復中起瞭非常重要的作用,特別是認知功能差的患兒一定要指導傢長配合訓練人員在業餘時間對患兒進行教育和訓練,這樣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傢長的心理護理 如傢長存在心理問題,應及時對傢長進行心理護理。

5、社會宣傳 向公眾宣傳腦癱的基本知識,消除社會上對腦癱患者存在的恐懼、誤解甚至歧視。

6、腦癱兒屬於神經系統方面的疾病,有些預防針是不能接種的。打預防針前要先向醫生說清楚,以便醫生進行合理的安排。首先要明白,脊髓灰質炎,麻疹,流腦,乙腦等疫苗是禁忌接種的,需要特別註意。接種疫苗後要在接種點觀察半小時,給孩子多喝水,讓孩子多休息。對孩子康復後,可以補種疫苗。

小兒腦癱的推拿療法

腦癱患兒越早發現根治治療效果傲慢好,如果超過五歲,一樣治療效果醫院就不太十分好瞭,所以盡可能癥狀早發現對患兒的治療口服效果暫時是很關鍵的。

推拿與按摩療法是治療小兒腦癱的重要療法之一,是經絡調節的主要內容,也是祖國醫學對小兒腦癱的主要康復治療手段之一。推拿與按摩手法熟練與否將直接影響著治療效果的好壞,也是治病成敗的關鍵。

小兒與成人不同,皮膚嬌嫩,肢端位小,又不配合,所以隻有熟練掌握操作手法,才能收到滿意的效果。熟練手法除著重練用力均勻,穩妥著實,持久有力,使之達到輕而不浮,重而不滯,剛中有柔,柔中有剛,剛柔相兼的程度以外,還必須註意手勢得當,否則也會影響施術。

小兒具有臟腑嬌嫩,形氣未充,生機蓬勃,生長發育迅速的生理特點和免疫力低下,容易發病,傳變較快,易趨康復的病理特點,手法宜輕快柔和,平穩著實,切勿因粗暴對患兒造成傷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