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珍海味雖然可口,卻不一定健康。在中國上千年的飲食傳統中,老祖宗們留下瞭一些本土食物,它們雖然看似不起眼,卻有助健康長壽。 在營養學專傢看來,食用多品種的蔬菜,少食肉類多吃粗糧,是個非常好的飲食習慣,那麼生活中怎麼吃才能更長壽呢?哪些食物有利於健康呢?下面為大傢詳細說明。

看看“長壽地區”怎麼吃

地中海人:喜歡吃蔬菜

傳統地中海飲食的代表是古希臘人和古羅馬人的飲食:大量的深海魚、橄欖油和新鮮蔬菜,以及豆類、全谷類和肉類。地中海人喜歡的蔬菜中有番茄、洋蔥和大蒜等。

番茄含番茄紅素,是一種強抗氧化劑,可以預防前列腺癌。洋蔥含硫化合物,可抑制硝酸鹽轉變為亞硝酸鹽,從而阻斷致癌物亞硝胺的形成。大蒜中的大蒜素含有豐富的生物類黃酮、維生素和礦物質(如硒和鋅),可以抗癌和保護心臟。

日本人:每天吃超過36種食物

日本人是世界上最長壽的民族,尤其是日本女人。日本人喜歡吃深海魚、蝦、海藻、牛肉、雞蛋、大豆、豆腐和蔬菜。

他們每天吃超過36種不同的食物,口味清淡,用檸檬多於用鹽。這些膳食提供瞭豐富的必需脂肪酸、氨基酸、維生素、礦物質和抗氧化劑。許多日本女人有意識控制糖和淀粉的膳入。

冰島人:以深海魚、蝦類為主

冰島人的飲食以深海魚、蝦類和牡蠣為主。我們知道,魚蛋白結構與人的蛋白結構很相似,深海魚脂肪與人腦的脂肪很接近。深海魚含有大量的DHA和EPA,人腦的60%是脂肪,大部分是DHA脂肪酸。蝦蛋白是蛋白質中的極品。牡蠣是含鋅最豐富的食物,而鋅參與人體200多種酶的合成。

怎麼吃更有利於長壽

如今長壽養生概念受到社會大眾的熱衷推崇,長壽食品已成為不少“中國長壽之鄉”重點打造的新興產業,當前長壽食品市場比較混亂,產品魚目混珠,濫用“長壽”名義的現象較為突出,所以我們要多聽取專傢的意見,尋找生活中的長壽食品。

吃肉類“腿”越少越好

“吃四條腿的不如兩條腿的,吃兩條腿的不如沒有腿的。”很多年前,我國營養專傢就對人類食肉方式給出以上說法。意思是說,吃四條腿的牛、羊、豬的肉不如吃雞、鴨等禽類的肉,吃禽類的肉不如吃魚肉。

專傢指出,食用過多的肉類會造成體內脂肪和蛋白質等營養超標,從營養角度來說,天上飛的和水裡遊的屬於白肉,自然比在地上跑的紅肉營養均衡。不過,飲食講究的是少食多餐的原則,隻有當食物種類夠雜,才能使營養均衡。而不是因為某一種食物營養好而盲目攝入很多。

吃粗糧類越雜越好

記者發現,報道中提到的領導食譜,不像一般人想像的滿是山珍海味,恰恰相反,他們吃更多的粗糧,更少的肉類;他們一系列飲食方法,絕大部分普通老百姓也可以如法炮制。

專傢指出,現在飲食單一,白面、大米,很少食用雜糧,使得人體熱量增加,也是癌的發生誘因之一。現代人吃飯不註重糧食而攝入的菜類和脂肪太多。其實一個人每天需要攝入4兩米飯,如果能增加一些粗糧的攝入,對身體會更好。盲目的光吃菜少吃或不吃飯也是違背營養學原理的。

零食選擇越健康越好

油炸類、硼化類、酸辣類……現代人茶餘飯後的小零食越來越多,但對身體健康的危害卻不容小覷。據報道,領導們的零食多為酸奶、堅果、水果、銀耳蓮子羹或麥麩等。因為這些食物可以健腦、養心,尤其是有宴請時,吃些含維生素B群的食物,會避免胃黏膜損傷,所以需要在喝酒前用粗糧、雜糧、瘦肉、花生等 “打底”。

健康膳食的一二三四五

一指每天喝一袋牛奶,可以有效改善我國膳食中鈣攝入量普遍偏低現象。如有牛奶不耐癥,可用酸奶,低乳糖奶或兩倍豆漿代替。

二指每日攝入碳水化合物250-350克,即相當於主食6-8兩,可依個人胖瘦情況而增減,如為超重者,應減少主食攝入量。

三指每日進食三到四份高蛋白食物,每份指:瘦肉1兩,或雞蛋1個,或豆腐2兩,或雞鴨2兩,或魚蝦2兩。以魚類、豆類蛋白較好。

四指四句話:有粗有細(粗細糧搭配);不甜不咸(廣東型膳食每日攝鹽6-7克,上海型8-9克,北京型14-15克,東北型18-19克。以廣東型最佳,上海型次之);三四五頓(指在總量控制下,分餐次數多,有利於防治糖尿病、高血脂);七八分飽。

五指每天吃500克新鮮蔬菜及水果,是預防多種疾病的有效措施。當然配餐時可再用適量烹調油、幹果及調味品等。

“趁熱吃”最不利於長壽

近日,據調查指出,吃得過冷過熱都會有損腸道和身體機能,平時多吃和體溫相近的食物,可以延緩腸胃老化,助人延年益壽。

中國人的飲食一直離不開“熱”字

從冒著熱氣的面條,到餡料熱乎的包子餃子,以及滾燙的火鍋,中國人的飲食一直離不開“熱”這個字。專傢表示,這是因為,亞洲人體質相對較弱,吃熱食可以為身體提供更多的能量,幫助人們禦寒保持體溫。相比之下,歐美等地的人體格更壯,平時吃得食物本身熱量更高,因此對食物溫度沒有特別的要求,所以他們的飲食結構中冷食較多。

中國人愛吃熱還有一個原因是,許多食物的美味需要溫度來‘激發’,而中國人的味覺和嗅覺早已適應瞭這種被溫度激發出的香味,所以熱食成為國人千百年來不變的飲食習慣。

盡管如此,現在卻有越來越多的研究顯示,飲食過熱和食道癌等多種消化道疾病息息相關。這是因為人的食道壁是由黏膜組成的,非常嬌嫩,隻能耐受50—60℃的食物,超過這個溫度,食道的黏膜就會被燙傷。過燙的食物溫度在70—80℃左右,像剛沏好的茶水,溫度可達80—90℃,很容易燙傷食道壁。如果經常吃燙的食物,黏膜損傷尚未修復又受到燙傷,可形成淺表潰瘍。反復地燙傷、修復,就會引起黏膜質的變化,進一步發展變成腫瘤。

中醫也不主張飲食過熱

中醫專傢強調,在消化道內,食物的消化過程適宜在接近體溫的溫度下進行。過熱的食物會導致氣血過度活躍,胃腸道血管擴張,對腸胃產生刺激。

因此,最合適的食物溫度是“不涼也不熱”。“許多傢長在給小寶寶喂飯時,都會吹至微溫後再喂,其實,這個溫度對成人來說同樣是最合適的。用嘴唇感覺有一點點溫,也不燙口,就是最適宜的。

同樣,人們在飲水時也應該講究溫度。日常最好飲用溫水,水溫在18—45℃之間。過燙的水不僅會損傷牙齒的琺瑯質,還會強烈刺激咽喉、消化道和胃黏膜。即使在冬天,喝的水也不宜超過50℃。如果實在怕冷,可以多吃些薑、胡椒、肉桂、辣椒等有“產熱”作用的食物,既不會損傷食道,還有額外的保健功效。

花生怎麼吃才能更長壽

花生營養豐富,是價廉易得的保健佳品。據科學傢研究,花生含大量的植物固醇,對人的健康十分有益。尤其是β-谷固醇有預防大腸癌、前列腺癌、乳腺癌及心血管病的作用。美國科學傢進一步研究發現,花生中還含有“白藜蘆醇”。這種物質有很強的生物活性,不僅能抵禦癌癥,還能抑制血小板凝聚,防止心肌梗死與腦梗塞。每100克花生還含有鋅8.48毫克,能增強免疫功能,延緩衰老。因此,花生被人們稱譽為“長生果”。

然而,花生是最容易感染黃曲黴菌的農作物。據中國農科院油料所博士生導師李培武教授研究,花生在生長的全過程中,都有可能感染黃曲黴菌,包括在地裡生長期間。花生收獲後受氣溫、氣濕及儲存條件的影響,更容易招致黃曲黴菌感染。黃曲黴菌在繁殖和新陳代謝過程中,產生大量的毒素(主要是黃曲菌毒 B1),污染花生及其制品。現已查明,在保管不當的花生與花生油、花生飲料、花生醬中,都有可能存在此毒素。

世界各國科學傢公認,黃曲黴菌毒素是迄今為止所發現的最強的致癌物,尤其是黃曲黴菌毒素B1,其毒性相當氰化鉀的10倍、砒霜的68倍。它的理化性質相當穩定,在人體內不能降解,隻能沉積在肝細胞中。當黃曲黴菌毒素沉積量超過人體的耐受力,便引起肝臟的損傷、炎性變,甚至誘發肝癌。

怎樣吃花生才安全有益呢?

花生不宜生吃:

花生含脂肪較多,人體對其消化吸收緩慢,大量生吃可以引起消化不良。另外,花生在泥土裡生長,常被寄生蟲卵污染,生吃容易引起寄生蟲病。同時,花生常被鼠類污染,易傳播自然疫源性疾病,特別是流行性出血熱。因此,花生不宜生吃,最好是煮熟後食用。

水煮花生營養高:

有些人習慣吃炒花仁或用油炸後吃,這樣會使花生紅衣中所合甘油脂和塞醇酯成分被大量破壞,因此花生仁連紅衣一起煮著吃營養價值更高。另外,花生容易感染黃曲黴菌毒素,水煮後,花生所污染的黃曲黴菌毒素基本上能溶到水裡去,這樣吃更安全。

可以長壽的7種廉價食物

1、蘋果

每日吃一個蘋果可以大幅降低患老年癡呆癥的風險。蘋果含有的櫟精不僅具有消炎作用,還能阻止癌細胞發展。蘋果同時富含維生素和礦物質,能夠提高人體免疫力,改善心血管功能。

2、香蕉

香蕉是碳水化合物含量最高的水果,還含有各種各樣的微量元素,能阻止糖迅速進入血液,其中鎂含量豐富,吃上1根香蕉就能滿足人體24小時所需鎂元素的1/6。

3、大蒜

大蒜不僅能夠防治感冒,還能降低胃癌、腸癌風險,增強消化功能。另外大蒜還能很好地凈化血管,防止血管堵塞,有效預防血管疾病。

4、草莓

隻要多吃草莓就能充分補充維生素C,草莓同時富含鐵,可以提高機體免疫能力。草莓中的染色物質和香精油,能形成特別酶,預防癌癥。

5、胡蘿卜

大蒜不僅能夠防治感冒,還能降低胃癌、腸癌風險,增強消化功能。另外大蒜還能很好地凈化血管,防止血管堵塞,有效預防血管疾病。

6、魚

關心心臟健康的人應當多吃魚,每周做三頓魚菜或每天吃30克魚肉,能夠使中風風險降低50%.醫學研究證明,經常吃魚的日本人和愛斯基摩人與很少吃魚的民族相比,患心血管疾病的比例要小得多。

7、豆腐

豆腐主要成分是蛋白質和異黃酮,豆腐具有益氣、補虛、降低血鉛濃度,保護肝臟,促使機體代謝的功效,常吃豆腐有利於健康美和智力發育。常吃豆腐對於血管硬化、骨質疏松等癥有良好的食療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