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尿液中含有抗生素,一是因為攝入的食物中殘留抗生素,二是因為孩子生病時,傢長因愛子心切,為瞭讓孩子早日康復,濫用抗生素所致。《法制晚報》的一份微調查顯示,孩子生病時,6成傢長都會因需使用抗生素。寶寶感冒發燒或是其他疾病,很多媽媽們都愛給寶寶服用抗生素,認為是治療效果好的藥,其實,抗生素副作用大,給寶寶濫用抗生素會帶來一定的危害。那麼濫用抗生素對寶寶有什麼危害呢?下面為大傢詳細介紹。

抗生素濫用引起寶寶聽力下降

亂用抗生素輕則損健康,重則致耳聾。中國是抗生素生產、使用大國,年產20餘萬噸抗生素原料,醫院使用率更是高達70%,幾乎每個人都對抗生素有一些瞭解。抗生素的依靠其顯著作用被廣大人群所接受。

抗生素易導致藥物性耳聾

如今孩子感冒、發燒,退燒藥、抗生素成瞭傢長“對癥下藥”的不二法門。其實,小兒感冒、發燒,初期多是病毒感染引起的,無需用抗生素。如果一發燒,就用抗生素,不僅藥不對癥,還可引起菌群紊亂、耳聾。孩子的聽力是很脆弱的,內耳神經細胞非常嬌嫩,稍有不慎都會導致其受到損傷。抗生素中的一些種類如氨基糖甙類抗生素,對耳內神經細胞的損害尤其巨大,稍有不慎都會導致耳聾,被稱為耳毒性藥物。

到底有哪些藥物會損傷孩子聽力呢?

(一)抗生素類:鏈黴素,卡那黴素,丁胺卡那黴素,慶大黴素,新黴素,小諾黴素,紅黴素,氯黴素,四環素,多粘菌素,萬古黴素,利福平。

(二)其他類藥物:保泰松,阿斯匹林,消炎痛,滅滴靈,心得安,本巴比妥,乙胺碘呋酮等。

這些藥物均會導致小兒耳聾,為瞭避免或減少藥物中毒性小兒耳聾的發生,所以,要做到以下幾點:

1、醫生要瞭解藥物的性能,以及藥物的毒副作用,在給病人治病時要註意慎用或不用耳毒性藥物,尤其是面對幼小的兒童用藥需更加謹慎,以免給病人造成耳聾。

2、傢長要有自我保健意識,要瞭解耳毒性藥物的知識,特別是母親在孕期(懷孕3個月以內)就應當禁用一些損害胎兒內耳的藥物。如鏈黴素等。必須使用耳毒性藥物時,應密切觀察。特別是註意有無耳鳴、頭暈等現象。做到早期發現,早期采取措施。在給患兒看病用藥過程中,多問幾個為什麼,多請教有經驗的醫務人員,采取對自己負責的態度,當自己的小兒患病時,不要隨便用藥;小兒用藥,藥物的劑量、濃度都與成人有不同之處,不要將成人的劑量減半給兒童服用,當孩子病情嚴重時應及時送往醫院並按醫生的處方用藥。

通過上述介紹,相信各位父母已經瞭解瞭生活中常見的導耳聾的藥物瞭。兒童藥物性致聾是不可逆性耳聾,目前尚無特效藥物可以治療。所以多是采取預防的目的。尤其是當孩子發燒時,應當盡量避免抗生素的使用,防止藥物性耳聾的發生。

寶寶上呼吸道感染別濫用抗生素

飲食不註意傷害寶寶免疫力

這個季節交替時節為何寶寶們容易患呼吸道疾病?許華教授解釋說,一是因為兒童尤其是嬰幼兒免疫系統發育還不成熟,生理性免疫功能低下,更容易受到病毒、細菌的攻擊。而呼吸道感染等疾病長時間不愈也會造成孩子免疫力的下降,更易染病,如此而造成惡性循環。此外,胃腸功能紊亂也會影響孩子的免疫力。有些傢長不知道該怎樣疼愛孩子,不懂得合理喂養,不講究營養的合理搭配,尤其是在節日期間,孩子要什麼給什麼。飲食的不節與不潔,可引起孩子胃腸功能紊亂,造成孩子免疫力下降而容易患病。

上呼吸道感染90%以上為病毒

另外寶寶們易患呼吸道疾病也與他們呼吸系統生理特點密切相關。從呼吸道的解剖結構來看,嬰幼兒上呼吸道黏膜稚嫩、薄弱、管腔短小、狹窄、功能不健全,特別容易受到侵害。上呼吸道直接與外界相連,正常情況下,咽部都有病毒、細菌、微生物寄生。當寶寶突然受涼、情緒不好、抵抗力低下時,局部組織極易受到病毒、細菌的侵害,引起疾病。孩子上呼吸道感染的病原體90%以上為病毒感染,大量使用抗生素實際上是無效的,而且濫用抗生素很容易損傷孩子的免疫功能,反而使孩子更容易患病。

寶寶痰多要勤拍背多喝水

許華教授還提醒,春天乍暖還寒,還是兒童肺炎的好發季節。肺炎好發於0-5歲的低齡兒童,大多是由受涼後感冒(上呼吸道感染)發展而成。傢長們應特別關註:小兒肺炎大多數先有輕度上呼吸道病毒感染史或者受涼,此病起病多急驟,有高熱,體溫在數小時內可以升高到39~40℃,可伴有寒戰,嚴重者還會出現驚厥。如果2個月~4歲兒童不吃奶、不飲水,或者出現紫紺,吸氣性胸凹陷,這些表明有重度肺炎,應立即入院治療。

孩子得肺炎後,應繼續喂奶、喂食,多進食易於消化的流質、半流質食物,如果患兒食欲減退,應少量多餐,哺乳嬰兒應增加每天的喂奶次數,以增強營養與體力,但建議傢長不要強迫孩子吃東西。傢長要細心觀察病孩的精神、面色、以及鼻腔是否通暢等,痰多要給患兒勤拍背。

此外,註意居室空氣的流通。不要整日緊閉門窗,要適度開窗通風換氣,必要時可用食醋閉窗薰蒸消毒空氣。

兒童濫用頭孢類抗生素會導致結石

揚子晚報訊 記者昨日從南京大學醫學院附屬鼓樓醫院獲悉,濫用抗生素會導致結石,很多兒童在感冒發燒後掛水,引發腹痛,甚至引起腎衰竭,臨床醫生對此原因卻根本不知曉,其實這是結石在作怪!這樣的國內首例抗生素結石病例已被該院教授孫西釗檢測證實,實驗室數據表明,現在應用極廣的頭孢類藥物曲松鈉濫用是造成抗生素結石的罪魁禍首。

孫教授最早分析的抗生素結石病例來自南京市兒童醫院,今年3月底,傢住興化農村的6歲男孩斌斌發燒咳嗽,鄉衛生院的醫生每晚到斌斌傢裡為他掛頭孢輸液治療。連續掛水到第五天時,斌斌喊肚子疼,吃什麼都吐。在縣醫院抽血、B超等一系列檢查後,醫生懷疑可能是結石,當天轉院到南京市兒童醫院。4月6 日,斌斌在兒童醫院確診為“右側輸尿管中上段結石”。在住院治療5天後,斌斌終於排出兩顆魚眼睛大小的石頭。傢人和接診醫生都很奇怪,6歲的孩子怎麼會有這麼大的結石?結石送到孫西釗教授實驗室後,檢測結果令人大吃一驚,他們曾分析過8970多例結石,這竟然是從未見過的一種新結石,成份是頭孢曲松鈣,是藥物性結石的一種,是使用頭孢曲松鈉所致。頭孢曲松鈉是第三代頭孢菌素類抗生素,如羅氏芬、菌必治等,約有30餘種名稱,臨床應用極廣。

孫西釗專門研究各種結石的形成特點,他曾最先用科學方法證明瞭三鹿奶粉引發嬰幼兒結石的因果關系。有瞭三鹿奶粉結石的經驗,他敏銳意識到,抗生素濫用可能會導致結石,而這此前國內醫生根本不知道!

為瞭進一步驗證,孫西釗又研究瞭新收到的山西省醫科大學附屬醫院送檢的結石,樣本來自當地一名年僅一歲的孩子,孩子此前也應用瞭多天的抗生素,其體內結石也是頭孢曲松鈉結石。

孫西釗教授分析說,實驗研究發現,在尿液生理條件下,治療劑量的頭孢曲松鈉在尿中解離後可與遊離的鈣離子發生置換,結合成為頭孢曲松鈣,進而形成針尖狀晶體。這種晶體相互聚集後體積增大,足以堵塞腎小管,造成晶體附著和滯留,爾後逐步形成臨床結石,由於兒童的腎小管比成人細,所以更易導致結石。

孫西釗教授說,以上病例都表明治療中有濫用抗生素的現象,而國內新發現的藥物性結石就是濫用抗生素的又一惡果。他說,醫生在使用抗生素時必須按規范,限時限量。這種結石病例也提示臨床醫生,要禁將頭孢曲松鈉和含鈣制劑聯合使用;頭孢曲松鈉治療過程中,應定期B超監測泌尿系統和膽道的結石。

寶寶使用抗生素的三大誤區

一、感冒離不開抗生素

“哎呀,寶寶好像感冒瞭,快拿點消炎藥來。”這樣的場景在很多傢庭中都不陌生。很多傢長,當孩子稍有點流清鼻涕、咳嗽癥狀時,就憑經驗趕緊給孩子服藥,幾種抗生素同時服用或頻繁換藥,一種藥服用瞭2天不見效馬上給孩子換另一種藥。抗生素好像已經成瞭傢庭的萬金油。有些父母就診時也強調,孩子發熱一定要用抗生素病才能好。

其實這樣做是不對的,人體內的細菌是普遍存在的,而有些細菌是不致病的。當人體免疫力下降,失去屏障保護的時候,體內的細菌才會失衡,外界細菌也更容易侵入,這個時候才需要使用抗生素。

二、抗生素也能殺病毒

有些傢長隻要小孩一感冒就想到要吃藥,想到抗生素,其實這個時候抗生素是不管用的,一般情況下,傷風感冒是由於病毒感染引起的,主要起消滅病毒作用的是人體內的免疫細胞。不過傢長經常會發現小孩服藥一個星期左右癥狀減輕瞭,於是有種錯覺,以為是藥物起瞭作用,其實不然,孩子體內的免疫機制都有一個反應的時間,當免疫系統開始工作到把病毒抑制住,有一個過程,就算不服用抗生素,10天左右癥狀也會減輕,稱為“自愈性”,這是很多病毒性感冒都有的特性,所以有時醫生會建議傢長不到萬不得已,不要輕易給孩子服用抗生素。

三、寶寶腹瀉時濫用抗菌素

寶寶的消化功能尚未發育完善,加之從4個月起要添加離乳食品,因此,免不瞭會出現腹瀉,而且寶寶往往表現得又吐又瀉,使得父母顧不上找出腹瀉的原因,就急著給寶寶用抗菌素。有時,為求快速止瀉,甚至好多種同時一起用,而且一用就是好長時間,這樣做父母才認為保險,包括不應該給寶寶使用的吡哌酸。然而腹瀉卻是越來越重,即使三天兩頭地帶寶寶往醫院跑,可仍舊是遷延不愈。其實,這正是由於媽媽濫用抗菌素所致。

抗生素的居傢使用

1.傢庭常備的抗生素藥物要遵循常用、少量、毒小、價低的原則。需要備用的抗生素比如喹喏酮類,它主要針對胃腸道的一些細菌感染,比如腹瀉。但是對於小孩和老人來說要慎用,因為它們屬於免疫力比較弱的群體。此外還可備青黴素、阿莫西林,服用時一定要註意看說明書,註意孩子的用量。

2.如果在傢自行服用瞭幾天抗生素後沒有效果,需要帶寶寶去醫院的話,傢長一定要註意告訴醫生給寶寶吃的什麼藥,服用的量等等,這樣醫生才能根據寶寶的情況合理的開出適合寶寶的抗生素。一般抗生素殺死細菌都有一個周期,如果這個周期還沒有過去就換瞭另外一種抗生素,經常如此的話容易導致機體對兩種抗生素都產生耐藥性。

濫用抗生素對寶寶有什麼危害

1.易致肝腎受損

因為很多抗生素都是通過肝臟和腎臟代謝的,在其代謝過程中已經對肝、腎器官產生損害,而孩子體內的各種器官尚未發育成熟,更容易遭到抗生素的殘害或潛在地殘害,首當其沖就是肝、腎兩個器官。

2.造成二重感染

如果在病毒感染早期,大量應用抗生素也可使體內菌群失調,有利於病毒繁殖,出現抗生素相關性腹瀉,加重患兒病情;還會增加小孩對藥物的過敏反應,導致小孩二重感染、真菌感染以及濕疹、哮喘等疾病。

3.出現耐藥性

大量使用抗生素無疑是對致病菌抗藥能力的“鍛煉”,在絕大多數普通細菌被殺滅的同時,原先並不占優勢的具有抗藥性的致病菌卻存留瞭下來,並大量繁衍。而且由於藥物長期刺激,使一部分致病菌產生變異、成為耐藥菌株。如果細菌出現耐藥性,一旦生病,就會用更多的抗生素對抗致病菌,致病菌為瞭抵抗抗生素就會加速基因變異。

4.可致營養不良

抗生素會影響腸道菌群,導致腸道內益生菌減少,會導致一些腸道疾病,影響營養的吸收,導致營養不良。

5. 缺乏維生素K

因為維生素K是人體腸道益生菌合成,受抗生素的影響腸道內益生菌減少,所以維生素K也就隨之減少。維生素K是凝血因子,其缺乏會導致易出血以及出血不止情況出現。

6.破壞兒童免疫力

抗生素殺死細菌的原理主要是通過模仿細菌所需營養成分的結構,讓細菌“吃掉”抗生素,使其不能再獲得其他營養,最後把細菌“餓死”。長期使用抗生素對抗細菌,身體就會對抗生素產生依懶性,兒童體內的免疫力變得越來越“懶”,不會主動的對抗細菌,致使免疫力低下,抵抗力會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