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由於一些抵抗力漸漸地衰弱,因此特別容易生病。可是生病的時候,一些藥物的副作用之大,也是老人所不能夠承受的,因此老人們吃藥的時候要註意很多的方面。不少老人要長期服用藥物來控制病情,吃藥是一件需要認真對待的事情,吃藥順序和禁忌都要註意。那麼老人用藥要註意什麼呢?吃藥正確的順序又是什麼呢?下面我們一起來看看。

老年人不合理用藥的四種表現

一、超劑量用藥。許多人患病之後,都希望在一二天之內就能把病治好,所以就盡量多吃藥,甚至超量服藥,或同時吃多種具有同樣作用的藥,以為這樣做可以把病壓下去。結果往往非但治不好病,反而造成瞭藥物中毒。有時自己中毒瞭還不知道,還以為是原來的病加重瞭,於是繼續增加用藥劑量。這必將給老年人的身體帶來嚴重的威脅。事實上,老年人對藥物的承受能力已比青壯年人低瞭許多,老年人若服用成年人的常規劑量往往即可出現中毒反應。所以一般老年人的用藥劑量應為成年人用藥量的1/2或3/4。若醫生對此未予重視,老年人自己則不能掉以輕心,絕不可以超劑量服藥。再說,吃藥治病,尤其是治療慢性病都要有個過程。不可以求之過急,過急就難免導致藥物中毒。

二、吃錯瞭藥。有些藥片的顏色一樣,大小也差不多。有些老年人有時為瞭使用方便就用紙包藥,但用紙包完藥後卻不寫是什麼藥。老年人又健忘,開始服藥時還記得,不久便忘瞭。憑印象服藥,常常吃錯瞭藥。有的老年人用完的藥瓶,舍不得丟掉,便用該藥瓶裝進另一種藥,使用時按藥瓶上原有的標簽用藥,結果 “張冠李戴”,服錯瞭藥。有些老年人自信心很強,在兒女不在傢時自己到藥箱裡找藥吃,結果吃錯瞭藥,或吃瞭過量的藥。這種情況的存在極易導致老年人藥物中毒。

三、成把吃藥。許多老年人集數病於一身。有時一種病就要吃幾種藥。那麼,幾種病一起治,一次就要吃很多種藥,所以常常是一小把或一小捧地吃藥,於是便養成瞭“撮堆吃藥”的習慣。他們以為這幾種或十幾種藥到瞭肚裡會“各管各的病,不要緊的”。豈不知,這些藥到瞭胃裡有的會發生化學反應生成新的物質。這些新的物質有的可使吃進的藥物失效,有的可使人中毒。這種吃藥的方法有時不但不能治病,還可能使患者增添新病或使原病情加重。據統計,同時使用5種以下的藥物,不良反應的發生率為5%以下;同時使用6~10種藥物,不良反應的發生率為10%;同時使用11~15種藥物,不良反應的發生率為25%;同時使用16~20種藥物,不良反應的發生率54%。所以,老年人應盡量避免同時使用多種藥物。

四、忽視自己的過敏體質和藥物的致敏作用。臨床實踐證實,許多藥物都有致敏作用。這對於有過敏體質的人來說,幾乎是防不勝防的。因此,具有過敏體質的人,首先要想到自己用藥時容易過敏,同時無論用什麼藥,都要弄清楚該藥是否有致敏作用,它有哪些毒性,而絕不可盲目地自行用藥。如果自己對某種藥物搞不清楚,還是到醫院去請教醫生為好。

老人用藥要註意些什麼

多數老人愛囤藥

老年人大多患有慢性病,體質衰弱,本著有備無患的心態,常常會去藥店或醫院買一些感冒藥、消炎藥、止痛藥、降壓藥、降糖藥等。據調查,90%以上有老人的傢庭都有備藥。通常這些藥是整盒、整瓶買回來的,有時候一個月甚至幾個月都用不上一次,這些藥就一直存放在藥箱裡,甚至過期瞭也沒開封。

由於藥品外包裝上印的生產日期和有效期的字體相對較小,很多老人很難看清楚,因而無法及時發現藥品過期。服用過期的藥物非但不能治病,還有可能損害健康甚至危及生命。

除瞭自己每天必須服用的藥物(像降壓藥、降糖藥等)外,一些不常使用的藥物不必大量囤在傢裡。現在小區裡基本都有藥店,有的甚至是24小時營業的,可以說用藥也是“隨手可得”的,在傢中大量囤藥實在沒有必要。除瞭急救藥以外,退燒藥、止瀉藥、消炎藥、抗過敏藥,以及創可貼、碘酒等外用藥,少量備用即可。

“分享”藥物危害大

有的慢性病患者為瞭最大限度使用醫保統籌,往往會一開就是一個月的藥,傢裡的藥越囤越多,有的老年人幹脆就把自己的藥分給同樣有高血壓的老伴吃。

治療高血壓病的藥物種類繁多,每種藥物的降壓機制各不相同,都有其適應癥,也有一定的副作用,一定要先經醫生做必要的檢查,兼顧到患者的血壓水平、並存的其他危險因素、伴隨的靶器官損害等情況,選擇能有效降壓、且能保護靶器官的藥物,千萬別以為“別人吃瞭好,我也能吃”。

另外,有一些人生病後,藥沒吃完,病已經痊愈瞭,剩下的藥大多會存在傢庭藥箱裡,以備傢人“不時之需”。專傢指出,藥物不能隨意分享,使用不當會給健康帶來損害,尤其是成年人的藥物不能隨便給孩子吃。例如,感冒常用的噴鼻藥水——麻黃素,成人用量是不能供小孩使用的。醫生說起曾在門診遇過一個病例,外婆用醫生開的麻黃素噴鼻後,感冒鼻塞很快好瞭,於是把剩餘的藥存在傢裡,結果小外孫感冒鼻塞時,外婆想到這個藥效果明顯,就給小外孫用瞭。結果造成瞭小孩鼻黏膜的損害,引起瞭藥物性鼻炎。

“救命藥”需要常備

有老年人的傢庭,最需要“備”的是急救藥,例如心血管疾病、高血壓等方面的救命藥都應該在傢裡儲備一些。

有冠心病和心絞痛的老年人,應常備硝酸甘油、消心痛等急救藥,並放在床頭等伸手可得的地方。病情發作時,迅速取1片放在舌下含服。有哮喘的老人,則應備好預防哮喘急性發作的氣管擴張氣霧劑。

急救用藥更要定期檢查,過期的要及時處理並更新,還要檢查藥物的性狀有沒有發生變化。比如硝酸甘油,其揮發性強,若把該藥放在過熱、見光的地方,會使其分解失效。而該藥一旦失效就不能再用,否則會誤事。因此,在保存該藥時應把它放在有色的玻璃瓶內,擰緊瓶蓋,密閉保存。硝酸甘油的有效期一般為一年,但如果患者反復開蓋取藥,藥物受溫度、濕度和光線的影響,其有效期會縮短至3-6個月。因此,使用硝酸甘油時要註意其失效期,及時更換。

老人由於是很特殊的人群,因此很多事情不能夠再像年輕的時候一樣魯莽處理,特別是用藥方面,一定要多註意以上文章提到的這些點,遵守瞭這些註意事項才能夠讓自己更加地健康。

老年人安全用藥的幾個方法

1、避免不必要的用藥

老年人應盡量少用藥物,切忌不明病因就隨意濫用藥物,以免發生不良反應或延誤疾病治療。老年人因衰老產生的改變和疾病之苦,有些可以通過飲食(低脂、少鹽、少糖、必要的維生素和礦物質)和生活方式(起居有序、心情愉快、適當體力和腦力活動)的調整,以及不良習慣或危險因素(吸煙、酗酒、偏食、肥胖等)的糾正,達到身體健康、減少病痛、延緩衰老的目的。堅持適當的戶外活動,保持樂觀心態,防病於未然往往勝過吃藥。

2、選用藥物忌品種過多

老年人因多病,治療時用藥的品種也較多,約1/4老年人同時服用4~6種藥,因此藥物副作用發生率也較大,約15%,且發生率與用藥種數成正比。多種慢性病綜合治療時,用藥品種應少而精,一般不超過5種。盡管老年人患病時可並發多種病癥,但應根據病情的輕重緩急合理用藥。一般先服用急重病癥的治療藥物,待病情基本控制後,再適當兼顧其他方面的藥物。謹防出現服藥一大把,樣樣病都一起治的現象。

3、掌握最低有效用藥劑量

老年人的用藥劑量應根據年齡、體重和體質情況而定。由於老年人對藥物耐受力差、個體差異大、半衰期延長,對老年人用藥劑量必須十分慎重。60歲以上老年人的用藥劑量為成年人的3/4,而中樞神經系統抑制藥,應當是成年人劑量的1/2或3/4作為起始劑量。為慎重起見,對老年人的用藥最好從小劑量開始,如能進行血藥濃度監測,則可更準確地根據個體差異調整用藥劑量。

4、選擇適宜的用藥時間

掌握好用藥的最佳時間可以提高藥物療效,減少不良反應。老年人一般都患有健忘癥,常常忘瞭服藥或不按時服藥,為防止這一情況,老年人應當在傢屬、親友的協助和監護下用藥。按醫囑服藥是提高療效和避免意外事故發生的重要保證。

5、選擇簡便、有效的給藥途徑

口服給藥是一種簡便、安全的給藥方法,應盡量采用。急性疾患可選擇註射、舌下含服、霧化吸入等給藥途徑。根據老年人的特點適當選擇劑型與包裝,從各方面註意,便於給藥方案的落實,必要時給予指導或監督。選擇便於老年人服用的劑型。有些老年人吞服片劑或膠囊有困難,尤其是劑量較大或藥物種類較多時更難吞服,可能時選用顆粒劑。

6、遵從醫囑 忌有病亂投醫

有些老人憑借自己“久病成醫”的經驗,不經確診就隨便用藥或加大用藥劑量,這種做法對體質較差或患多種慢性病的老人尤為危險。有的老年人看別人用某種藥治好瞭某種病便效仿之,忽視瞭自己的體質及病癥的差異。老年人得病,長期、慢性是其特點之一,因此易出現亂投醫現象。那些未經驗證的秘方、單方,無法科學地判定療效,憑運氣治病,常會延誤病情甚至釀成藥物中毒,添病加害。建議大傢一旦身體出現不適,盡量去醫院看醫生,先弄清楚病情,再對癥下藥。

7、不要輕信廣告宣傳 忌濫用補藥

體弱的老年人可適當辨證用些補虛益氣之品,但若為補而補,盲目濫用,很可能適得其反。還有的老年人聽信廣告用藥,今天見廣告說這種藥如何如何好,便去藥店買來這種藥吃,明天又聽說那種藥如何如何,便又改用另外一種藥,藥品種不定,多藥雜用,不但治不好病,反而容易引起毒副作用。

老年人同時用藥不能超過5種

調查顯示,目前老年人日常用藥少則3—5種,多則7—9種。老年人生活中的大部分時間似乎都是在嚴格遵守每幾小時需服藥一次的等待中度過的。

然而,醫生卻指出,由於大部分老年人缺乏對藥物的性能、藥理常識的基本瞭解,對老年人的生理特點也缺乏足夠的認識,盲目吃藥往往會適得其反。

專傢張亞同說,隨年齡的增加,人體各系統、器官、組織的結構和功能都在發生變化。如心臟指數每年下降0.8%左右,腎血流量每年減少1.9%,肝血流量減少1.5%,腦血流量減少0.4%。

70歲左右的老人,平均胃酸缺乏20%—30%,老年人體內總水分減少10%—15%。這些機體臟器、組織結構和功能的減退,尤其是心、腎功能的減退直接影響瞭藥物的吸收、分佈、代謝及清除。

另有統計資料表明,使用1—5種藥物時,不良反應發生率為3.4%,使用6種以上藥物時,不良反應發生率為4.7%,可見同時服用大量藥物或長期不規范用藥會給老年人帶來很大的危害。

“老年人同時用藥不能超過5種。”張亞同強調,要明確治療目標,抓住主要矛盾、選擇主要藥物治療。

凡是療效不確切、耐受性差、未按醫囑服用的藥物都可考慮停止使用,以減少用藥數目。如果病情危重需要使用多種藥物時,在病情穩定後仍應遵守5種藥物原則。

老人吃藥正確順序及註意事項

1、先明確診斷,後確定治療

當發現身體不適時應及時找醫生明確診斷,而後根據病情參考醫生建議,確定治療方案。不可自己想當然亂用藥,否則易導致藥不對癥及引起藥物不良反應。

2、先食療,後藥療

俗話說,是藥三分毒。所以,能用食療的先用食療。食療後仍不見效可考慮用理療、按摩、針灸等方法,最後選擇用藥物治療。

3、先外用,後內服

為減少藥物對機體的毒害,能用外用藥治療的疾病,比如皮膚病、牙齦炎、扭傷等可先用外用藥解毒、消腫,萬不得已再內服消炎藥。

4、先用口服藥,後用註射藥

有些中老年人一有病就想註射針劑,以為用註射劑病好得快,其實不然。註射針劑時藥物會直接通過血液流向全身,進入心臟,危及血管壁和心臟。

5、先用中藥,後用西藥

中藥多屬於天然藥物,其毒性及副作用一般要比西藥小,除非是使用西藥確有特效。老年人多患慢性病或有老病根兒,一般情況下,最好是先服中藥進行調理。

6、先用老藥,後用新藥

近年來,新藥、特藥不斷湧現,一般來說它們在某一方面有獨特療效,但由於應用時間較短,其缺點和毒副作用尤其是遠期副作用還沒有被人們認識,經不起時間考驗而最終被淘汰的新藥屢見不鮮。因此,老年人患病時最好先用中西老藥,確實需要使用新藥、特藥時也要慎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