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的任何異常都讓父母們很揪心。那麼你知道日常生活中,居傢怎麼應對寶寶不適呢?又該怎麼護理呢?什麼情況下要送醫院呢?那麼究竟寶寶有哪些常見不適?我們看看下面的解析。

寶寶不舒服有哪些癥狀?

一、哭鬧不安

哭是新生兒的語言,寶寶會用以哭鬧的方式來表達自己的需求或是不舒服。所以寶寶的哭聲是判斷身體狀況的信號之一。如果寶寶總是哭鬧不安,或是持續不哭不鬧,媽媽就要警惕,寶寶是不是生病瞭。哭鬧分為生理性哭鬧和病理性哭鬧。當寶寶出現不明原因的啼哭時,媽媽應該先從生理性原因考慮,如果排除瞭,再考慮病理性因素,必要時就要及時上醫院就診瞭。

癥狀和可能發生的疾病

持續地哭鬧不安,並且精神較差發熱:如果寶寶持續地哭鬧不安,而且精神狀態萎靡不振,食欲不佳,有可能是發熱瞭。媽媽應該量一下寶寶的體溫,看看是否有發燒的現象。

哭鬧不安,精神萎靡,觸及某一部位後哭鬧加重皮膚問題:如果寶寶一直在哭,不發燒,碰到身體的局部哭得更厲害。可能是皮膚方面的問題。媽媽要細心查看身體各部位有沒有異常,像臀部、頸下、腋下皮膚皺褶處有沒有發生皮膚糜爛,耳朵、臍帶處是否流膿等。

突然哭鬧,哭聲高而尖,眼神呆滯腦部病變:這可能是寶寶腦部病變的信號。發現這個現象的話,媽媽應該馬上把寶寶送到醫院就診。

持續哭鬧,哭聲微弱,呼吸急促肺炎:寶寶的哭聲微弱,並在安靜時呼吸次數明顯增快,體溫也不升高反而身體發涼,就可能是肺炎瞭。應該及早就醫。需要註意的是,肺炎的寶寶還會表現出口吐白沫的癥狀。

陣發性劇烈哭鬧,哭聲響亮,後逐漸微弱變輕,面色發白、食欲不振、嘔吐,大便出血腸套疊:當寶寶幾個小時以上無原因的劇烈哭鬧,時哭時停,伴有嘔吐,隨即排出暗紅色血便時,寶寶可能是患瞭腸套疊。這種病非常危險,媽媽要立即把寶寶送到醫院就診。

二、大便異常

寶寶的便便也是反應身體健康的重要信號。尤其是消化系統的疾病,都會通過寶寶的排泄物顯現出來。所以每天觀察寶寶的便便也是非常重要的。

癥狀和可能發生的疾病

大便次數多,體重不增乳糖不耐受:如果寶寶大便次數多,體重不增,愛哭鬧,可能是先天性乳糖不耐受。母乳、配方奶粉均含有乳糖,乳糖的吸收需要有酶的幫助,這樣的寶寶體內缺乏這種酶,致使乳糖不能分解吸收,引起腹瀉。媽媽應該送寶寶到醫院去檢查。

大便氣味異常消化不良:如果寶寶的大便氣味酸臭,像臭皮蛋的味道。那麼大多數是因為寶寶蛋白質或碳水化合物攝入太多,消化不良。尤其是人工喂養的寶寶,應把奶粉稍微沖稀一點,不要加糖等附加物。

大便有血肛裂·腸炎·痢疾:如果寶寶大便出血。媽媽應該首先觀察顏色。如果顏色呈鮮紅色,那麼可以檢查一下寶寶有沒有肛裂或者息肉。如果顏色比較深,就要考慮是否是腸炎或者痢疾等疾病,要立即去醫院就醫。

大便顏色呈灰白色膽道阻塞:如果寶寶的大便看上去灰灰白白,像白色陶土一樣的,那麼說明寶寶的膽道阻塞,膽汁不能流入腸道,要立即就醫。

大便呈水樣、蛋花湯樣,有粘液質,次數和數量增加病理性腹瀉:腹瀉是新生兒的常見疾病。表現為大便次數增多,糞便稀薄或混有膿血或粘液。如果還伴有精神萎靡,咳嗽、流鼻涕、發燒等癥狀,就說明寶寶體內還有感染。就比較嚴重瞭。應該立即就醫。

三、食欲不佳

健康的寶寶能按時喝奶,食量正常。如果寶寶突然吃奶次數減少甚至不吃奶,奶量也有所下降,並伴有精神不佳、惡心、嘔吐或其它情況,多半是在告訴媽媽“我生病瞭“。因為一般新生兒患病時,常常首先出現食欲下降,不想吃飯、惡心及嘔吐等癥狀。吃奶時表現出吸吮無力或閉嘴搖頭。這個時候,新媽媽們就要註意瞭。

癥狀和可能發生的疾病

食欲下降,伴有打嗝、嘔吐或不斷放屁胃腸道疾病:如果寶寶不肯好好吃飯,不斷打嗝或放屁,且散發濃烈的酸臭味,那麼應該是因為食物積滯導致的消化不良。其它的消化道疾病,如便秘、腹瀉等也會引起寶寶食欲不振。最好結合寶寶的大便來判斷。

拒食、吃飯以後哭泣,流口水口腔感染:如果寶寶不肯吃奶,或者吃奶以後就不斷哭泣,並且伴有流口水。媽媽就要註意觀察寶寶的嘴巴裡面,是不是有破損,或口腔感染,比較常見的是鵝口瘡。 ·什麼是鵝口瘡

食欲不佳,精神萎靡、不哭不鬧感染癥:比如上呼吸道感染、全身性感染癥等都會引起寶寶食欲下降,通常還會伴有全身性的癥狀,如咳嗽、精神不振等。

拒食或食欲下降,伴有哭鬧鼻塞·紅臀:如果寶寶不肯吃飯,還大聲地哭鬧、張著嘴巴呼吸。就可能是因為鼻腔裡面有污物堵住,沒辦法順暢的呼吸。媽媽可以檢查一下寶寶的鼻子,把裡面的臟東西清理出來。

還有一種可能性,是寶寶得瞭紅屁股,覺得難受而不想吃飯。這個媽媽也要註意。

吃奶次數減少,甚至不想吃奶,並且精神萎靡發熱:如果寶寶食欲下降,吃奶次數減少,奶量減少,而且沒什麼精神,媽媽要量一下體溫,看看有沒有發熱的現象。

四、精神不振

正常的新生寶寶應該是神志清楚,情緒正常,愛笑,不哭鬧,兩眼靈活、有神。並且對周遭的刺激能很快地做出反應,如微笑、註視、驚醒等。如果生病瞭,寶寶會表現得反應力低下,昏昏欲睡,精神差。

癥狀和可能發生的疾病

兩眼直視,目光呆滯驚厥:如果寶寶突然兩眼直愣愣地,目光呆滯,表現異常,就可能是驚厥的先兆。

嗜睡,囟門突出,頸項強直腦部病變:寶寶總是睡不醒,囟門部位突出,頭頸變硬,這就可能是腦部疾病的先兆。

少動或不動、精神萎靡、不哭鬧嚴重疾病:如果寶寶精神非常差,基本動瞭,抓他的手也變得很無力,不哭不鬧。那麼情況就比較嚴重,可能是非常危險的疾病,如顱內出血等,應該馬上就醫。

五、體重不增

新生兒出生後最初半年體重增長非常快,一般半歲內的寶寶,平均每個月要增長700克。如果寶寶的體重不增或下降,或者增重不達標,就有可能是喂養不當或患瞭胃腸道疾病。

癥狀和可能發生的疾病

喂養不當比較常見的原因是寶寶的奶量不夠或者無法吸收。一般而言,一個月之內的寶寶,一天至少要攝入110~120kcal/kg的熱量,而奶量一般在150ml/kg,水分1000ml/kg。這也是因人而異。但是如果體重增長不夠,媽媽就要考慮是否是寶寶吃得不夠。母乳喂養的媽媽多喂一些,而人工喂養的話,奶粉不要沖得太稀。

消化系統疾病如果不是喂養的問題,就可能是寶寶本身有疾病,身體無法吸收熱量,或者排泄太多,而使得體重無法增長,最大的可能性是消化系統的毛病。媽媽可以結合其它方面的癥狀來判斷寶寶的疾病。總之,寶寶體重不增,媽媽就要引起重視瞭。

小寶寶有哪些常見不適

割傷:在蹦蹦跳跳的童年,幾乎沒有幾個孩子沒遭遇過小的割傷或者是劃傷。對付這樣的傷口,你首先要做的是用溫和的肥皂水清潔受傷的部位。然後,找一隻洋蔥,輕輕剝下它那薄薄的一層透明的表皮,用它來敷在傷處並輕輕按壓。對於這種做法的原理,專傢們也無法做出確切的解釋。不過,專傢告訴我們,洋蔥皮有類似凝血劑的功效,可以幫助傷口止血。等血止住瞭,你就可以把洋蔥皮拿走,將傷口包紮好。

胃痛:可以給孩子喝一點淡茶水來讓他的肚子感覺舒服一些。在這方面,甘菊花茶裡含有抗菌的成分。如果孩子不停地打嗝,可以給他喝少量蘇打水或者汽水。這些飲料中用來產生氣泡的重碳酸鈉可以緩解打嗝。同時,你也要小心觀察,如果孩子抱怨肚子不舒服的同時還伴有其他癥狀———發燒、嘔吐、腹瀉或者便秘,你就需要馬上帶他去看醫生。這些情況有可能隻是普通的胃病,但也可能非常嚴重,比如腸梗阻等。

嗓子疼:孩子可能會因為食物的問題引起嗓子疼痛。如果孩子可以自己用漱口水漱口瞭(通常要6歲左右的孩子才能這樣做),你可以讓他用溫熱的淡鹽水漱口。溫水有緩解疼痛的作用,而鹽可以幫助殺菌。另外一個緩解喉痛的方法是在溫水中加一小勺蜂蜜和半個檸檬擠出的汁。兒科醫生解釋說:“隻要很少劑量的檸檬就有很好的止痛作用。而蜂蜜則可以刺激免疫系統。”但有一點你要小心:蜂蜜對嬰兒會有毒副作用,所以,這個方法不適合1歲以下的孩子。

流鼻血:讓孩子將頭向前傾,然後用你的手指捏住他的鼻孔並稍稍用力,將這種壓力保持10分鐘左右,這種做法就像你試圖將一根破裂的水管系住。按捏流血的鼻孔實際上是在對破裂的血管施加壓力,有助於止血。記住不要讓孩子頭朝後仰,這樣做可能使他吞咽流出的血,從而導致嘔吐,也不要往孩子的鼻孔裡塞紙巾和棉球。也許你會說看過五官科大夫就是這麼做的,但不要忘瞭,大夫有各種方法和工具將塞進去的紙巾和棉球取出來,你也許不能。

寶寶常見不適小妙招

1.針對寶寶拉肚子的,初級階段發現時,我們不用吃藥,用媽媽的大拇指順著寶寶的小屁屁開始沿著脊椎一線的位置向上推,推到寶寶腰間位置就是肚臍眼一平就好,隻可以向上,不可以上下反復推哦,力度要適中,不要用力過猛,寶寶的皮膚很嫩,別傷瞭,這樣持續10分鐘,間歇著來做,寶寶就不會一遍一遍的拉瞭,如果嚴重的話,還是盡快去醫院啦!反之,如果寶寶大便幹燥的話,這個方法正好相反的做,用大拇指從肚臍眼一平 的後背開始向下推,手法一樣,會有利於排便,我們大人也適用的哦!

2.針對寶寶拉肚子後小屁屁會紅腫,疼痛,怎麼辦,土方有一個,就是用香油燒熱後適當溫度給塗抹在小屁屁上,每次大便都要用開水涼到適當溫度給洗,反復塗抹幾次,就會痊愈的,不要用兩摻的氺給洗,因為那樣細菌滋生的較快,會發炎,寶寶的小屁屁就會繼續紅腫咯!為瞭我們寶寶的健康,寶媽要有耐心啊!即使是平時給寶寶洗屁屁時也要註意啊!

3.寶寶感冒時,首先是剛開始時,我們盡量給寶寶物理療法哦,就是多給寶寶喝開水,多給寶寶用濕毛巾給寶寶降溫,能物理療法就別吃藥,因為吃藥瞭寶寶對藥物就有瞭抵抗力瞭,以後再感冒就必須吃藥瞭,甚至還的打滴流呢,為瞭寶寶不遭罪,我們做媽媽的每天都要觀察寶寶的所有反應表現!早發現早預防!

註意事項:

這些小妙方都適用於寶寶發病初期階段,如果用過沒效果一定要及時就醫,以免耽誤病情。

寶寶打預防針,那些情況不適宜

1、一般來說,正患傳染病;傳染病恢復期;兒童接觸急性傳染病如麻疹、水痘、猩紅熱而未過檢疫期者;發熱;正在患感冒的小兒即使沒有發熱;化膿性皮膚病;嚴重營養不良,尤其是1歲以下的嬰兒具有嚴重營養不良、消化功能紊亂或障礙者應延緩接種。因為這些孩子此時抵抗力較弱,接種疫苗後會加重原有疾病。既往有過敏史的嬰幼兒,應瞭解過敏原,屬於含有該過敏源的疫苗不予接種。

2、患神經系統疾病者,如患有癲癇、癔病、腦炎後遺癥、抽搐、高熱驚厥史等疾病或有既往病史者,接種疫苗時應持慎重態度,尤其是接種乙型腦炎疫苗、百白破混合疫苗和流腦多糖疫苗時更應慎重。

3、患嚴重的慢性疾病如心臟病、肝臟病、腎臟病、糖尿病、活動性結核病、血液系統疾患、活動性風濕病、嚴重化膿性皮膚的兒童不宜進行接種。待疾病恢復正常半年以上進行補種。

新生兒有哪些常見病

生理性黃疸

寶寶出生後一切正常。可是3-5天後,寶寶的臉卻黃瞭,而且有越來越黃的趨勢。這就是新生兒的生理性黃疸。這是由於,胎兒在子宮內靠媽媽供給營養,他生長發育代謝後產生的廢物也由媽媽的臟器幫助排泄出來,胎兒體內衰老的紅細胞“壽終正寢”後,產生的膽紅素就是這樣由媽媽的肝臟幫助轉化排泄的。所以寶寶出生時並沒有黃疸。嬰兒出生後,與母親脫離瞭聯系,他的一切新陳代謝產物也就由自己來處理瞭。紅細胞破壞後產生的膽紅素要經過肝臟轉化一下,才能從體內排泄出去。而這時新生兒的肝臟處理膽紅素的能力是很弱的。膽紅素就不能從正常的渠道排泄到體外,多餘的沒有經過肝臟處理的間接膽紅素蓄積在體內。到瞭一定的程度,孩子就表現出黃疸。隨著肝臟功能的逐漸成熟,新生兒黃疸會逐漸消退。一般在一周到半個月的時間黃疸就會退盡。

便秘

新生兒每天應該有四至五次大便,但新生兒如吃母乳或特別配制的奶粉,可能次數會略少,要註意大便的形狀,正常大便應是軟性的。便秘是指沒有大便,或次數忽然減少很多。同時,大便變得很硬,排便時困難,以致嬰兒哭啼。這時不妨先給些果汁或者把奶調得稀些,如果便秘情況不改,應該帶嬰兒去看醫生。灌腸次數太多是危險的,會讓嬰兒養成依賴性,非要灌腸才排便,所以這方面還是聽醫生的指示去做較安全。

吐奶

吐奶(吞風造成的吐奶),新生兒吃完奶後,常常會吐出一些奶,他並不是生病,隻是在吸奶時連帶吸入瞭空氣,在吃完奶後把空氣吐出來,使得奶也跟著吐出。預防方法是,不要讓寶寶吸奶吸得太快,而且在吃奶後中途讓寶寶有機會排出胃內的空氣。當他吃完奶後,不要馬上將他放回小床,而應該抱起他,讓他把頭伏在你的肩或膝上一會兒,輕輕由下向上撫掃他的背部,使空氣排出。(應可聽到明顯的打嗝聲)。如果發現大量嘔吐,下次到診所時應請教醫生。

嘔吐

當嬰兒吃得過量,可能將部份或全部的奶都吐出來,這是無礙的。如果發生嘔吐現象,應立即停止喂奶。每天給他喂幾次少量的溫開水。若嘔吐不止,就該去看醫生。註意,生病的嬰兒必須在安靜的房間休息,同時給以充分的飲料,因為嬰兒對缺乏水分特別敏感。

腹瀉

腹瀉是新生兒常見疾病之一,尤其在天氣炎熱,或受其它疾病影響時,都會腹瀉。如果發現嬰兒腹瀉及發熱,應立即去看醫生,不可拖延。腹瀉很容易辨認,大便次數忽然增多,而且稀燜和有臭味。在看醫生之前,應讓嬰兒多喝流質(不是食物),如溫開水或粥水,讓嬰兒多飲流質是很重要的,因為嬰兒已失去大量水分,這種情形很危險。應註意保持嬰兒的清潔衛生,也要在替嬰兒處理完糞便後洗凈雙手,以防病菌傳染。

臍炎

臍炎是新生兒常遇到的一個問題。寶寶出生之後,臍帶也就完成瞭它的歷史使命。醫生將臍帶結紮後,5-7天後臍帶殘端幹枯脫落,脫落後的部位即為肚臍。問題就發生在臍帶還沒脫落的這段時間內。如果在這段時間內護理不當,容易感染細菌而發炎,這就是臍炎。預防臍炎的發生,方法很簡單:保持臍部的清潔幹燥。臍帶未脫落時,給寶寶洗澡要分成上、下兩部分洗,不要讓臍帶及包紮臍帶的敷料沾上水。如果臍帶上的敷料濕瞭,要及時更換。一旦發現寶寶的臍部有滲出液,一定要找醫生看。爸爸媽媽要按無菌操作的程序給寶寶清洗臍帶。必要時還要給寶寶用些抗菌素。

濕疹

濕疹是一種過敏性疾病有遺傳傾向。多見於對牛奶過敏的嬰兒。人工喂養的嬰兒患濕疹的就比母乳喂養兒多。常見的濕疹是以2-3個月的寶寶最嚴重。主要分佈在面部、額部眉毛、耳廓周圍,面頰部也有。嚴重的可蔓延到全身,尤以皮膚皺折處多,如肘窩、腋下等處。初起時為紅色的小丘疹,有滲液,最後可結痂、脫屑。反反復復,長期不愈。孩子會感到搔癢難受。

一般不嚴重的濕疹,可不作特別的治療,隻是要註意保持皮膚的清潔,不要用香皂、浴液等給寶寶洗臉、洗澡,隻用清水洗就行瞭。到瞭寶寶4個月以後,開始逐步給寶寶添加輔食,減少牛奶的攝入量,直到寶寶完全脫離以牛奶為主食;代之以飯食後,皮膚濕疹常常會不治自愈。全身治療可口服抗過敏的藥物如撲爾敏、維生素C。同時吃一些鈣劑,較重的濕疹,可用硼酸水濕敷。患濕疹的孩子,長大後可能對某些食物過敏,如魚、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