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魚,我們知道有些人吃上魚就會出現過敏的現象,有些人吃上魚就平安無事。魚有很豐富的營養價值,可是並不是所有的人都能吃魚。像有的小孩子吃上魚就會出現渾身起小疙瘩的情況,像有的小孩子吃上魚也還會出現過敏性紫癜的癥狀出現。而且有的人吃魚也還會被魚翅卡住,等吃魚要註意的情況也很多。說起有些人不宜吃魚,就來給大傢說說哪幾種人不宜吃魚,如果吃過後會發生什麼樣的情況。

哪些人群最好不吃魚

1、結核患者

服用異煙肼時如果食用某些魚類容易發生過敏反應,輕者惡心、頭痛、皮膚潮紅、眼結膜充血等,重者會出現心悸、口唇及面部麻脹、皮疹、腹瀉、腹痛、呼吸困難、血壓升高,甚至發生高血壓危象和腦出血等。

2、肝硬化患者

肝硬化時機體難以產生凝血因子,加之血小板偏低,輕易引起出血,如果再食用富含20碳5烯酸的沙丁魚、青魚、金槍魚等,會使病情急劇惡化,猶如雪上加霜。

3、服用某些藥物者

用止咳藥者不要吃魚,尤其是深海魚更不要食用,以免引起組胺過敏反應,導致患者出現皮膚潮紅、結膜充血、頭暈、心跳加快、蕁麻疹等不適癥狀。不少深海魚都含有組胺物質,一旦人體內的組胺量超標,該物質就會進入人體血液循環中,導致組胺過敏反應。平時吃深海魚之所以沒有上述不適癥狀,是因為人體腸胃和肝臟中有一種抑制組胺活性的物質——單胺氧化酶,它可使組胺無法進入血液中。但是有些止咳藥卻存有單胺氧化酶抑制劑,會抑制人體腸胃和肝臟分泌出單胺氧化酶,此時再食用深海魚非常容易造成組胺物質快速在體內積蓄。

4、痛風患者

因為魚類含有嘌呤類物質,而痛風則是由於人體內的嘌呤代謝發生紊亂而引起的。

5、出血性疾病患者

如血小板減少、血友病、維生素K缺乏等出血性疾病患者要少吃或不吃魚,因為魚肉中所含的二十碳五烯酸(EPA),可抑制血小板凝集,從而加重出血性疾病患者的出血癥狀。

6、孕婦

孕婦不宜經常食用海魚,常食海產品,會過多攝入甲基汞,胎兒在宮內接觸的汞量越高,幼兒的註意力、記憶力、語言能力等其他機能發育輕微遲延的危險越大。

像過敏體質的人就不適合吃魚,還有就是我們上文中給大傢說的哪幾種人不宜吃魚中的這六種人最好不要吃魚,雖說魚有營養價值高但是它也有它的缺點,希望這篇文章能讓大傢得到更多的啟示。

感冒可以吃魚嗎

魚是我們最為常見的動物瞭,我們經常吃魚,魚裡面含有豐富的營養,魚的蛋白質含量很多而脂肪含量很少,感冒的時候雖然有很多飲食禁忌,但是吃魚是沒有問題的。

魚類是最古老的脊椎動物。部分不同染色體數目的雜交[1] 的後代依然有生育[2]

能力。它們幾乎棲居於地球上所有的水生環境━━從淡水的湖泊、河流到咸水的大海和大洋。魚類是終年生活在水中,用鰓呼吸,用鰭輔助身體平衡與運動的變溫脊椎動物。已探明的約20000餘種,是脊椎動物亞門中最原始最低級的一群。魚肉富含動物蛋白質和磷質等,營養豐富,滋味鮮美,易被人體消化吸收,對人類體力和智力的發展具有重大作用。魚體的其他部分可制成魚肝油、魚膠、魚粉等。

有些魚類如金魚、熱帶魚等體態多姿、色彩艷麗,具有較高的觀賞價值。我國有著漫長的海岸線、眾多的江河湖泊,魚的種類十分豐富。據調查,我國淡水魚有1000多種,著名的“四大傢魚”(青魚、草魚、鰱魚、鳙魚)和鯉魚、鯽魚等都是我國主要的優良淡水魚品種;我國的海洋魚已知的約有2000種,常見的有帶魚、大黃魚、大馬哈魚、等。

常見的藥用動物有海馬、海龍、黃鱔、鯉魚、鯽魚、鱘魚(鰾為魚鰾膠)、大黃魚(耳石為魚腦石)、鯊魚等等。另外,還常用作醫藥工業的原料,例如鱈魚、鯊魚或鰩的肝是提取魚肝油(維生素A和維生素D)的主要原料。從各種魚肉裡可提取水解蛋白、細胞色素C、卵磷脂、腦磷脂等。河魨的肝臟和卵巢裡含有大量的河豚毒素,可以提取出來治療神經病、痙攣、腫瘤等病癥。大型魚類的膽汁可以提制“膽色素鈣鹽”,為人工制造牛黃的原料。

上文我們介紹瞭感冒帶給我們的影響,我們要積極的去預防感冒才行,我們一旦患上瞭感冒就要懂得如何做好自己的飲食護理工作,提高身體的免疫力和抗病能力,魚是我們經常吃到的食物,感冒期間當然是可以吃魚的瞭。

常吃魚有九大好處

逢年過節,人們的餐桌上總少不瞭魚。除瞭圖喜慶、吉利外,魚還有很多健康優勢。近日,美國《赫芬頓郵報》給出瞭立刻吃魚的九個理由,並建議每周吃一兩次更好。

1.促進發育。

富含歐米伽—3脂肪酸的飲食對孕婦格外重要,可以促進胎兒大腦和神經系統的發育。2007年,發表在英國醫學雜志《柳葉刀》上的研究發現,每周食用3~4份包括魚類在內的海鮮食品(約340克),可以顯著提高出生後嬰兒的智力水平、語言表達能力以及運動能力。

2.延長壽命。

一項經過16年觀察的新研究發現,吃魚的確可以助人長壽。研究人員發現,攝取魚肉中的有益脂肪酸,可以使死亡率降低27%,堅持吃魚的人會比不吃的人多活兩年。

3.預防哮喘。

兒童時期多吃魚可以有效預防哮喘。荷蘭一項針對7210名兒童的研究顯示,在6~12個月內開始吃魚的孩子,到4歲時,患哮喘的風險可降低36%。研究人員推論,這可能和多吃魚有助抗炎有關。

4.保護皮膚。

魚油對皮膚有很多好處,可以調節油脂分泌、有助保濕。另外,研究表明,多吃魚可以保護皮膚免受紫外線的傷害,利於保護皮膚膠原蛋白,從而防止皮膚松弛,出現皺紋或下垂。

5.提高精子數量。

飲食習慣對想要懷孕的朋友相當重要。美國馬薩諸塞州總醫院生育中心發現,喜歡吃鮭魚、青魚和金槍魚等的男性,精子數量比其他人多出34%。

6.保護視力。

中央視網膜退化是老年人視力下降的常見原因。而法國大規模研究發現,富含歐米伽—3脂肪酸的魚可以降低因衰老導致眼睛黃斑變性的風險。

7.降低心臟病風險。

在美國,心臟病仍是導致成年人死亡的首要原因。不過,哈佛大學公共衛生學院通過觀察發現,每周通過吃一兩次魚攝取2克左右的歐米伽—3脂肪酸,能使心源性猝死的風險降低36%,並減少17%的死亡可能。

8.提升腦力。

“如果即將面臨一個重要任務或考試,建議你多吃點魚。”一項刊登在美國《公共科學圖書館—綜合》雜志上的研究指出,將富含歐米伽—3脂肪酸的魚油作為膳食補充劑提供給一組18~25歲的年輕人,6個月後,他們的腦力得到瞭穩步提高。究其原因,研究人員認為,歐米伽—3脂肪酸可以影響記憶的存儲功能。

9.預防類風濕性關節炎。

瑞典卡羅林斯卡醫學院針對3.2萬名婦女的研究顯示,每天攝取210毫克歐米伽—3脂肪酸,相當於每周吃1條多脂魚或4條瘦肉魚,可以使類風濕性關節炎的患病風險降低52%。

小孩子適合吃什麼魚

小孩子吃魚聰明,這句話隨處可見。確實,吃魚會聰明,這是因為魚類含有豐富的DHA和多不飽和脂肪酸EPA,這兩種營養素能夠促進兒童智力發展和大腦發育,而且魚肉在肉類的營養排行榜可謂是最高,所謂4條腿不如2條腿,2條腿比不上沒有腿,魚肉是孩子吃肉首選。那麼小孩子適合吃什麼魚呢?

1、從安全性方面來說,媽咪應該選擇魚刺少的魚肉給孩子吃。比如黃花魚、三文魚、帶魚、鱸魚、羅非魚、銀魚、鱈魚、青魚、鯰魚、比目魚、馬面魚等無肌間刺的魚。

2、從污染源來說,深海魚比淡水魚好,當然淡水魚又比人工養殖的魚更好。深海魚的污染相對來說最少,人工養殖的魚類在飼養上添加瞭很多東西,所以多給孩子吃深海魚,少吃淡水魚和人工養殖的魚。

3、從魚類含重金屬的情況來說,食物鏈等級越高,所含重金屬越多,所以魚生長期越長個頭越大,體內所含的重金屬就越多,這種情況下,傢長應該給孩子挑選個頭小的魚,更不應該挑選名貴的魚,價格相對便宜實惠的魚才更適合孩子,比如青鯰魚、鮁魚、沙丁魚等,這些魚肉物美價廉,肉類鮮嫩,含有的DHA和蛋白質相對來說也非常高。

小編提醒,媽媽們在給寶寶吃魚不必長時間隻吃一種魚,魚類的種類很多,孩子應該多吃不同種類的魚,這樣不會讓寶寶造成偏食挑食的情況,也能夠從不同種類的魚身上吸取不同的營養。

看瞭以上幾點,媽媽們應該懂得選擇什麼樣的魚適合孩子。那麼關於魚肉身上什麼部位適合孩子,小編再具體介紹下。

孩子吃魚身上哪個部位最好?魚頭,魚肚子,還是魚子?很多媽媽會給孩子吃魚頭豆腐湯,認為魚頭才孩子最好。其實,魚身上各個部位的營養價值差不多,相對來說,魚頭其實污染更嚴重,因為魚類的大腦組織新陳代謝慢,腦內污染物不易排出。不過魚臉和魚肚子挺適合孩子吃的,魚臉肉嫩沒有刺污染也比較少,而且這一部位的肉與魚鰓緊密相連,一直不停的運動所以肉特別好吃。魚肚子軟軟的那塊肉富含卵磷脂,軟嫩鮮美,也非常適合孩子吃。至於魚籽,其實是不適合孩子吃的,魚籽雖然污染少,但是魚籽外面有一層膜,不容易被孩子消化,而且魚籽的膽固醇含量很高,孩子不適合多吃。

在給孩子烹飪魚的方法上,清蒸魚是最適合孩子吃的,不僅保留瞭魚的味道,營養價值也不會流失,紅燒魚、煎魚、炸魚都不太適合幼兒。最後給孩子吃魚並不是多多益善的,不要因為吃魚好每餐都給孩子吃魚,一周吃個1-2次,每次吃魚100克以內就差不多瞭,不能讓孩子把魚當主食。

夏季常吃魚 提高身體免疫力

這是刊載於《美國臨床營養》的一項最新研究得出的結果。該研究跟蹤調查瞭1100名澳大利亞成年人,發現每周吃三兩魚(尤其是三文魚和金槍魚) 的人,五年後有皮膚癌前期皮膚損傷的人減少瞭30%。這種皮膚損傷又叫做光化角化病,是慢性日曬損傷的最普通癥狀,如果不加治療的話,很容易就會發展為皮膚癌。流行病學傢阿黛爾·格林博士說,這是因為魚類中豐富的歐米伽3脂肪酸起瞭防護作用,能保護細胞膜不受自由基的損害。

在我們常吃的魚中,歐米伽3脂肪酸含量最高的是鱸魚,三文魚和金槍魚也不錯。所以,下次去海灘或遠足的時候,記得帶上你的太陽帽和防曬霜,晚飯時候,再點份鱸魚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