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癌癥想要得,也是很麻煩的,尤其是現行的條件下,由於這個癌癥與基因的關系是很密切的,所以從某種程度上說,得癌癥也是要靠運氣的,也許你會說,讓那些輻射照照自己不久可以得癌癥瞭麼?很可惜的說,這個似乎也是要靠運氣的,不是一蹴而就的。怎樣才能快速得癌癥?我們來看一下

怎樣才能快速得癌癥

癌癥到底是怎樣得來的?

1、得癌癥的原因不是單一的

也就是說多數情況下不是某一個原因就會導致癌癥的發生,而一般是內因和外因共同作用的結果,也就是所謂的機體自身的因素與外在的環境因素一起作用的結果。外在的環境因素可以歸結為三大類,即化學方面的因素、生物方面的因素、物理方面的因素。內因機體自身的因素則包括機體的遺傳特性、性別年齡、性格心理、免疫狀況等。

2、癌癥是身心疾病

現代醫學不再隻限於肉體的生物因素,而是強調身心合一,強調生物、心理和社會因素的綜合作用。說得簡單一點,也就是說,病是“身病”,也是“心病”,看病不能隻看病本身,也要看心。癌癥的發生與生物因素、心理因素和社會因素都密切相關,從這個意義看,癌癥可以說是一種身心社會疾病。生物因素也就是機體的肉體因素,就是組織器官等可見的肉體生理出瞭問題;精神因素也就是諸如情神、情緒和心理甚至是性格等,人是有精神情緒的,不良和負面的精神情緒會削弱機體免疫力,最終會損害肉體生理機能,產生疾病,樂觀快樂的人總是比較少得病;而社會因素是從更大的方面著手,人不隻是有精神的人,也是社會的人,生活在傢庭和社會環境中,人與人之間是相互影響的,這種相互影響也是發病的重要因素,一個好的傢庭環境和良好的社會大環境對人的精神和肉體均會產生正面的影響,反之則會導致不良後果而發生疾病。

3、癌癥是生活方式病

多數癌癥的病因是外源性的,而不是先天的或遺傳的,所謂外源性的,也就是外在環境的,包括客觀的大小環境,比如空氣、水、食品等,也包括機體自身的一些生活方式和習慣,如吸煙、飲酒、不當飲食等,而這些外在環境和不良生活方式是可以通過努力進行改變的,正因為如此,盡管癌癥真正的病因並沒有弄明白,但多數癌癥仍是有可能預防的。有的人認為得不得癌是命中註定好的,其實是他的生活方式註定好瞭的,有些人長期吸煙、長期有不良的生活方式,他就註定容易得癌,特別是肺癌,這也是一種“註定”。

4、癌癥是某種意義上的現代病

盡管癌癥古代就有,但那個時候還是相當少見的,隻是到瞭近現代,癌癥的發生率才大幅上升,這顯然與近現代的工業化發展、人口老齡化、環境受到污染、煙草消費、以及現代生活方式有密切關系。從某種意義上說,癌癥也算是一種現代病,更具體地說是現代環境病、現代生活方式病,認清這一點,也有助於我們更有效進行癌癥防治。

5、癌癥是基因病

現代醫學已經深入到分子基因水平,癌癥的研究也不例外,研究表明,多數的環境致癌因素最終都可能是通過影響基因而起作用的,基因與環境的相互作用是癌癥發生發展的基本原因。外在的環境因素或機體內在因素,導致基因發生突變、變異,細胞生長失控、異常分裂增生,最終形成癌癥。癌癥從根上說是人體的基因發生瞭問題,是基因病。

盤點容易招來癌癥的飲食習慣

1.喜歡吃滾燙的食物

臨床中,醫生發現很多消化系統癌癥患者,特別是食管癌、胃癌患者,他們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喜歡吃非常熱的食物,每頓飯都恨不得吃那些剛出鍋的東西。咨詢一位被確診為食管癌的患者飲食情況,發現他平日不但喜歡吃燙嘴的飯菜,還非常喜歡喝熱茶,就是這些不良的飲食習慣,造成他中年發病。

近年來,國內外的報道也不斷證明著,飲熱茶會破壞食管的“黏膜屏障”。據我國食管癌高發地區的流行病學調查,食管癌患者中有很大比例的人,喜好熱飲、硬食、快食或飲酒。

動物實驗也證明:飲酒、吃滾燙的食物、吃飯狼吞虎咽等都對食道黏膜有一定的灼傷和腐蝕作用,當黏膜細胞出現增生性病變後,就有可能進一步發生癌變。

2.吃東西狼吞虎咽

吃東西狼吞虎咽仿佛成為這個時代上班族的一個通病,工作和生活的壓力讓上班族處於一個高度緊張的狀態中,吃飯好像隻是為瞭簡單的身體需要,所以,吃飯速度非常快。實際上這樣對身體健康非常不利。

吃飯快,食物的咀嚼不細,易損傷消化道黏膜,產生慢性炎癥;另外,吃飯快,食物團塊的體積大,易對食道和賁門等消化道產生較強的機械刺激,久之會引起消化道損傷甚至癌變。

3.吃得過飽

我們的先輩在很早以前就認識到吃得過飽會對身體造成危害,《黃帝內經》裡面說瞭句非常經典的話:“飲食自倍,腸胃乃傷。”說明一次吃很多東西,首先損傷的是我們自己的腸胃。

中醫古書《濟生方》也指出:“過餐五味,魚腥乳酪,強食生冷果菜停蓄胃脘……久則積結為癥瘕。”從古人的經驗看,飲食過量就會使腸胃功能失調,時間久瞭,生病得癌也無法避免。

4.經常在外面吃飯

當今是經濟快速發展的時代,生活水平的迅猛提高,也改變瞭人們居傢飲食的良好習慣。許多人由於工作的原因,不得不經常在外應酬,其實,這樣的飲食方式對身體健康是非常不利的。

一方面,由於經常在外吃飯,造成瞭飲食無定時,時間一久必然使自身的脾胃功能受到損害,進入一種“癌狀態”中。另一方面,外面售賣的食物,為瞭追求色香味,通常會使用高溫油炸的方法,或者加入大量調味劑,比起傢庭烹飪的食物,它們含有更多的致癌物質。

同時,大傢在聚會中大量飲酒,這些無疑都加重瞭胃腸負擔,為癌癥的發生提供瞭條件。

5.經常飲酒過量

從保健方面講,適量飲酒能興奮神經,讓人產生愉悅的感覺,有提神醒腦、舒筋活血的生理功能,可以松弛血管,改善血液循環,提高人體免疫力,增進食欲,有利於睡眠。最近,國外的研究分析顯示,每日飲酒少於20克,可使冠心病風險降低20%,在糖尿病、高血壓、陳舊性心肌梗死病人中,也得到同樣結果。

適量飲酒對人體有益處,與酒精能升高高密度脂蛋白(可防治動脈粥樣硬化發生、發展)、抗血小板血栓形成和提高人體對胰島素的敏感性有關,對防治冠心病、糖尿病有一定效果。但是,任何事情都要適可而止,過量飲酒則對健康有害無益。酒的主要成分乙醇,是一種對人體各種組織細胞都有損害的有毒物質,能損害全身各個系統。

研究表明:直接喝烈性酒,或一天喝4兩以上白酒,大口喝啤酒等,都是容易招致癌癥的飲酒方式。值得提出的是,要避免空腹飲酒。空腹飲酒時,由於胃中沒有食物,酒精經胃黏膜快速吸收,直接導致血液中酒精濃度急劇升高,對人體的危害較大,因此在飲酒前應先吃些食物,尤以碳水化合物為佳,因其分解時產生的能量可供肝臟“燃燒”酒精之用。

6.偶爾才吃蔬菜和水果

膳食講究平衡,蔬菜水果是我們日常膳食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所以,如果平時隻愛吃肉,不愛吃蔬菜和水果,就增加瞭患癌的風險性。研究表明:長期大量攝入紅肉和熟肉制品分別使結腸癌危險增加29%和50%。臨床醫生說,有一對孿生兄弟,他們共同的飲食習慣就是吃肉喝酒,不吃蔬菜和水果,結果非常不幸,弟弟得瞭結腸癌,一年後哥哥也被確診為晚期胃癌。

蔬菜和水果是維生素C與纖維素的最好供給源,一直被認為具有很好的抗癌作用。研究顯示:胡蘿卜、西紅柿、蔥、大蒜、蘿卜、橘類水果等具有較強的抗癌作用,尤其是對口腔、食道、胃、結腸、肺等部位的腫瘤作用更強。所以,建議大傢平時多註意吃蔬菜和水果。

7.吃飯不規律

吃飯經常不準時仿佛成為現代人的一個通病,其實,這樣對身體非常不利。研究表明,不規律的飲食習慣會導致肥胖與胃癌。

臨床中,問及癌癥患者時,很多人都有這樣的問題,或者是不吃早飯,或者是中午吃得很晚,或者是深更半夜吃零食。

傳統中醫認為,按時吃飯有利於脾胃功能的正常運行,才能保證人體氣血的補充和協調,避免五臟功能的失調,預防癌癥的發生。從另一方面講,飲食有利於唾液分泌,而唾液定時分泌對於致癌物質有消解的作用。

癌癥疼痛吃什麼好

1、土茯苓鬱金蜜飲

[原料]土茯苓60克,鬱金30克,蜂蜜30克。

[制法]先將土茯苓、鬱金分別揀雜,洗凈,曬幹或烘幹,切成片,同放入沙鍋,加水浸泡片刻,濃煎30分鐘,用潔凈紗佈過濾,去渣,收取濾汁放入容器,溫熱時調入蜂蜜,拌和均勻,即成。

[吃法]早晚2次分服。

[功效]行氣活血,抗癌止痛。

[評價]土茯苓性味甘淡,平,有解毒、除濕等功效;鬱金味辛、苦,性寒,為中醫傳統活血行氣之要藥,本品味辛而散,既能活血,又能行氣,與土茯苓、蜂蜜配伍的本食療方,對肺癌所致血瘀氣滯之胸脘脅肋疼痛有較好的輔助治療作用。現代藥理研究表明,土茯苓對肉瘤180有抑制作用。以JTC26作體外篩選試驗,土茯苓熱水浸出物在500μg/ml(即500微克每毫升)濃度,對JTC26抑制率達100%;而博來黴素(5μg/ml)抑制率才66%。從鬱金中分離出的β-谷甾醇對WM和MS腫瘤細胞株有明顯抑制作用。上述現代研究結果為本食療方用於肺癌行氣活血、抗癌止痛提供瞭科學依據。

2、三七元胡大蒜糊

[原料]三七粉10克,元胡粉10克,紫皮大蒜50克。

[制法]先將三七、元胡分別揀雜,洗凈,曬幹或烘幹,研成細末後,充分拌和均勻,備用;上述二味,亦可從中藥店購買,混勻使用。將紫皮大蒜剝去外膜,洗凈,切碎,剁成大蒜茸糊,盛入碗中,拌入三七、元原細末,視需要可酌加溫開水適量,攪拌成糊狀,即成。

[吃法]早晚2次分服。[功效]活血行氣,抗癌止痛。

[評價]三七甘苦微溫,功專散血定痛;元胡味辛、苦,性溫,擅長行氣、活血、止痛,上二味與具消癰腫、破積功效的大蒜配伍組成的本食療方對肺癌氣滯血瘀所致的胸痛、脅肋脘腹疼痛有較好的輔助治療效果。有資料報道,以三七為主要成分的雲南白藥,早期的動物實驗已證明其對小鼠肉瘤180有抑制作用。現代藥理研究結果表明,大蒜有效成分對體外培養的JTC26癌瘤細胞株抑制率為70%~90%。臨床應用中還以口服大蒜壓榨取汁,每日2次,每次10~30毫升,治療各類型肺癌。臨床觀察中發現,64.8%的病人淋巴細胞轉化率提高。由此可見,本食療方對中老年尤其老年肺癌患者氣滯血瘀所致的胸脅脘腹疼痛,不僅有行氣止痛效果,而且還可提高免疫功能,發揮抗癌作用。

3、蜈蚣全蠍乳沒粉

[原料]炙蜈蚣10克,全蠍10克,乳香15克,沒藥150克。

[制法]先將炙蜈蚣、全蠍、乳香、沒藥分別揀雜,洗凈,曬幹或烘幹,炙蜈蚣、全蠍切碎,乳香、沒藥敲碎,共研成細末,分成9包,瓶裝,防潮,備用。

[吃法]每日3次,每次1包,溫開水送服。

哪些飲食原因容易導致癌癥

目前癌癥已經成為男女居民死因的第一位。2007年的統計數據表明,在當年死亡的城市居民中,癌癥造成的死亡占28.53%。資料表明,盡管癌癥的治療效果得到瞭提高,但近20年,一些主要癌癥的5年生存率卻沒有明顯改善。

癌癥的發生與飲食有密切關系。有研究(《科學》雜志1997年1月)表明,30%的癌癥死亡是有飲食不當造成的。飲食中動物脂肪(以飽和脂肪為主)過多、蔬菜水果過少、烹調方法不科學、進食方式不合理、某些食物過多等是最主要的致癌因素。飲食主要與結腸癌、直腸癌、乳腺癌、前列腺癌、胃癌、鼻煙癌、食管癌、肺癌等的發生有關。

與致癌有關的飲食因素有一些目前已經基本確認:(受研究方法所限,比如不可能像動物實驗那樣,用人做癌癥發生實驗,有些致癌因素對人類的致癌作用還沒有最後肯定,但它們對實驗動物的致癌作用是已經被證實的)

1.農藥殘留

常見農藥有有機磷、有機氯和氨基甲酸酯類殺蟲劑等。有機氯農藥主要有滴滴涕(DDT)和六六六(HCH),其致癌性比較肯定,並已被證實可在人體內蓄積。所以,我國及大部分國傢已禁止使用。不過,有調查顯示,2000年我國居民每人每天膳食中DDT攝入量極少,但HCH攝入量為3.11ug,與1990年相比反倒有所增加,主要來自水產類林丹的污染。

由於目前廣泛使用的有機磷農藥殘留在食品及環境的時間明顯地少於有機氯,所以與人類腫瘤關系較少。

2.多環芳烴類化合物

多環芳烴類化合物的生成主要與有機物的不完全燃燒有關。目前已發現的多環芳烴類化合物共有400餘種,其中約20種對實驗動物有致癌作用,苯並(a)芘是最重要且最常見的一種。食品中苯並(a)芘主要來自燒烤類食物、食品加工及包裝污染等。燒烤類食物中苯並(a)芘的含量見下表:

3.有害金屬

鉛、砷、鎘三種金屬元素可能對人體有致癌作用。它們主要來自空氣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食品加工過程污染等,是食品中最難控制的一類環境污染物。一般地,魚類、海鮮、水產品、高脂肪的肉類、某些被工廠廢水、廢氣和廢渣污染的蔬菜、糧食等。

4.環境雌激素類

環境雌激素類主要包括已烯雌酚、多氯聯苯、二噁英等物質。已烯雌酚是常用於動物飼料中的促生長激素之一,也是一種性激素。多氯聯苯和二噁英都是最常見的環境污染物,主要集中(富集作用)於動物的脂肪組織。故應少吃富含脂肪的肉類,如肥肉、五花肉、肥瘦肉、排骨、高脂肪牛排、肥鴨、肥鵝等。

5.氯乙烯

日常生活中,氯乙烯主要來自包裝食品的塑料袋——聚氯乙烯。聚氯乙烯因含有未聚合的單體——氯乙烯和添加劑而具有一定毒性,不應該用於包裝食品,國傢亦有規定限制其使用,但在農貿市場仍然大量使用該種塑料包裝食品。比較而言,聚乙烯則安全無毒,可以用於包裝食品。目前在規模大一些的超市都使用該種塑料包裝食品。其特點是表面有一種蠟樣的光澤,用手撫摸有一種滑潤稍硬的感覺,用力搓有響聲。

6.硝酸鹽和亞硝酸鹽

硝酸鹽和亞硝酸鹽作為一種發色劑,常以混合鹽的形式加入肉類制品中,如各種火腿腸、午餐肉。亞硝酸鹽在食品中或胃中均可用以合成N-亞硝基化合物,大部分(80%) N-亞硝基化合物,如亞硝胺等都是比較明確的致癌物質。

除肉類制品外,醃制蔬菜(如酸菜)、不新鮮的蔬菜也是亞硝酸鹽的重要來源。

另外,有些加工食品,如熏魚、醃肉、醬油、啤酒、油煎咸肉等都含有較多N-亞硝基化合物。

研究發現,食入維生素C、E以及新鮮的蔬菜水果、大蒜、洋蔥、茶、獼猴桃汁、檸檬汁等可以阻斷致癌物質N-亞硝基化合物的合成。

7.人工合成色素

人工合成色素多數用煤焦油或以苯、甲苯、萘等芳香烴化合物為原料合成,大部分有害,各國都對其加以嚴格限制。我國目前允許使用的合成色素主要有莧菜紅、檸檬黃、靛藍等。鑒於合成色素對人體可能有致癌作用,應盡量少用或不用。

8.吊白塊

吊白塊的化學名為甲醛次硫酸氫鈉,屬於工業用漂白劑,不屬於允許使用的食品添加劑。但有不法者把它添加於腐竹、米線等加工食品中。吊白塊已被國傢癌癥研究機構(IARC)列為人體可能致癌物。

9.蘇丹紅

蘇丹紅是化工染色劑,也不屬於允許使用的食品添加劑。但許多商傢把它用於紅心鴨蛋、辣椒醬、調味品、咸菜、辣味方便面等需要紅色的食品中。2005年曝光的“紅心鴨蛋”事件之後,已禁止在食品中使用蘇丹紅。蘇丹紅也是IARC確定的人體可能致癌物。

10.孔雀石綠

孔雀石綠是一種帶有金屬光澤的綠色結晶體,易溶於水,溶液呈藍綠色,具有相當好的殺菌效果。一些不法商販濫用孔雀石綠消毒養魚池、運送魚類的車廂或容器等,以防止魚鱗脫落而引起的真菌感染。曾引起“著名”的多寶魚藥物殘留超標事件。

11.黃曲黴毒素

黃曲黴毒素是黃曲黴和寄生曲黴的代謝產物,是最強的致癌物質之一,可引起肝癌、食管癌等。黃曲黴主要污染花生、玉米、花生油、大米等。購買、儲存糧食、花生、大豆等食物時要註意避免發黴。購買花生油時要選擇信譽可靠、不含黃曲黴毒素的產品。

12.雜環胺

雜環胺化合物具有較強的致癌性和致基因突變作用。它們主要產生於高溫烹調富含蛋白質的魚類、肉類食品。燒烤、煎炸魚類或肉類中含有較多的雜環胺。一般地,加熱溫度越高、時間越長、水分含量越少,產生的雜環胺越多。因此,要少吃,最好不吃燒烤、煎炸的魚類或肉類。

13.丙烯酰胺

淀粉類食品在高溫(》120℃)烹調下容易產生丙烯酰胺。動物試驗結果顯示,丙烯酰胺是一種可能致癌物。根據衛生部2005年發佈的第4號公告,炸薯條、炸薯片、方便面、油條等油炸食品,以及速溶咖啡、早餐谷物等焙烤食品都含有較多的丙烯酰胺。因此,應盡可能用蒸、煮等不超過120℃的方法來烹飪淀粉類食品,改變喜吃油炸和高脂肪食品的飲食習慣。

14.高鹽膳食

流行病學調查發現,食鹽攝入量高可增加患胃癌的危險性。食鹽本身並非致癌物,但高鹽飲食可導致胃粘膜保護層受損,引起慢性炎癥反應及癌前病變,不促進幽門螺桿菌感染等。控制飲食中食鹽攝入量有助於預防胃癌。

15.高蛋白膳食

一些人群調查和動物實驗研究顯示,過量攝入動物性蛋白質可明顯增加乳腺癌、結腸癌、直腸癌、胰腺癌、子宮內膜癌、前列腺癌的危險性。但隻有“紅肉”即牛肉、豬肉、羊肉及其制品有明顯作用,而魚、雞、鴨等“白肉”並無這種危險性。故應該限制紅肉攝入量。調查表明,加工肉制品增加癌癥風險的作用較肉類原料更強。

16.高脂肪膳食

一般認為脂肪,尤其是來自肉類的飽和脂肪是癌癥的主要膳食危險因素,與乳腺癌、結腸癌等關系密切。控制脂肪攝入量,尤其是控制來自紅肉的脂肪,對減少癌癥風險具有重要作用。

17.飲酒

長期飲酒可能是食管癌及賁門癌的重要病因。一般認為,飲酒和八個部位的腫瘤發生有密切關系,即舌癌、口腔癌、咽喉癌、食管癌、胃癌、胰腺癌、肺癌和腎癌。有研究指出,飲酒和吸煙之間有協同誘癌作用。

18.喜食過燙的食物

一些不良飲食習慣,如常吃很熱(燙)的食物、進食過快等都可損傷食管粘膜,產生慢性炎癥,並增加患食管癌和胃癌的風險。

公司體檢可以檢查出癌癥嗎

公司和學校每年都會組織一次體檢,很多人以為隻要體檢無礙就代表身體健康,從而可以任意揮霍自己的身體,其實這個觀點是錯誤的。癌癥很多時候是並不能被常規體檢檢查出來的。

為啥體檢查不出腫瘤?

數據顯示,33%的癌癥可以通過早期發現得到治愈。很多註重健康的人也都知道,定期體檢是預防癌癥的主要途徑。然而,即使經常體檢,還是會有些人在體檢不到半年就發現是癌癥晚期。為什麼體檢時沒有發現呢?我們平常所做的健康體檢和防癌體檢是兩回事。

90%的早期癌癥是沒有明顯癥狀的。腫瘤蟄伏在人體內,一直在默默“發芽”“開花”“結果”。普通的健康體檢一般不包括腫瘤篩查,很難發現腫瘤的蹤跡,而防癌體檢才是一種針對癌癥檢查的更加專業的體檢方式,可以有針對性地發現較常見的腫瘤病變。

現代生活方式“調整”高危人群

隨著時代的進步,電視、電腦、手機等傢電走進我們的生活。根據電子監測部門工作人員的經驗,電磁輻射最大的幾種電器分別是電腦、手機、微波爐、電磁爐、電冰箱、電吹風等,這些基本都是我們工作和生活不可或缺的物品。

那麼,電磁輻射究竟會對健康影響多大?各界人士對這個問題一直爭議不斷。一般來講,電磁輻射致癌是一個量變到質變的過程,一部手機的輻射量很小,但長時間、低劑量的輻射,勢必會造成理化因素改變基因,從而可能致癌。

除瞭電子產品,另一種時代進步的產物——心理問題,也是導致癌癥患者增多的原因。當前社會競爭激烈,人們生活節奏快、工作壓力大,常導致心理和精神上的問題,而這些都與癌癥的發生有關。心理學研究早已證實,癌癥是一種身心疾病,多數研究也認為癌癥的發生與某些特定的人格特征有關,即所謂的“癌癥人格”。經常處於緊張、焦慮、浮躁、心理失衡及抑鬱狀態下的人群是癌癥發生的高危人群。

癌癥查出來都是晚期

現在很多人都說,癌癥要麼檢查不出來,要檢查出來都是晚期,怎麼看這個問題?

這還是一個意識問題。以腸癌為例,很多人在要不要看病這個問題上,就能耽擱3-6個月。特別是年紀大的人,有點不舒服也不一定看醫生,忍一忍,過瞭那陣也就算瞭。等到忍不過瞭,到瞭醫院。看病和診斷之間又要耽擱一點時間,比如要不要做腸鏡也能考慮一陣。一來一回,半年多沒瞭。

簡單來說,就是需要大傢都有一個篩查的意識。有人問我,大便有血是不是腸癌,這個誰都沒辦法告訴你是不是。

的確,腸癌早期可以沒有任何癥狀,隨著疾病的發展,會出現便血、大便形狀改變、大便習慣改變、腹痛和腹部不適、腹部腫塊、急慢性腸梗阻癥狀(腹脹、腹痛、肛門停止排氣、排便等)、慢性消耗性表現(消瘦、乏力、貧血等)以及腫瘤浸潤、轉移引起的癥狀。

便血是大腸癌最常見的臨床表現。但有瞭便血也不能說一定是腸癌,也有可能是痔瘡、腸炎等。這個時候,你就需要去醫院做檢查來明確結果,而不是自己上網查,到處打聽,時間不等人。

根據上海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的報告,大腸癌已經成為上海市第二位常見惡性腫瘤。一般認為,以下人群屬於大腸癌的高發人群:大腸癌高發區40歲以上有消化道癥狀者(便血、腹瀉、便秘、大便變細及腹痛);有大腸癌病史者;有大腸癌癌前病變者;有大腸癌傢族史的直系親屬;有大腸息肉傢族史的直系親屬;有盆腔放療史者。現在大傢聽到“癌前病變”也很恐慌,應該如何預防?

大腸癌的癌前病變包括:腺瘤、炎癥性腸病(潰瘍性結直腸炎、克隆氏病、血吸蟲病)。大腸癌是可以預防的,它的預防策略包括三級預防。

一級預防包括:改變生活方式,改變高脂肪、高蛋白質、低纖維素的飲食習慣,戒煙和增加體力活動等;化學預防。

二級預防主要是早期發現、早期診斷、早期治療,大腸癌的篩查是最主要的方法。

三級預防則是指合理規范的多學科綜合治療。

世界癌癥研究基金會提出瞭十四條防癌生活方式建議:

1.合理安排飲食。在每天的飲食中植物性食物,如蔬菜、水果、谷類和豆類應占2/3以上。

2.控制體重。成年後體重增幅不應超過5千克。

3.堅持體育鍛煉。如果工作時很少活動,應有約1小時/天的類似快走的運動量。至少還要進行1小時/周出汗的劇烈運動。

4.多吃蔬菜、水果。每天應吃400-800克果蔬。每天要吃5種以上果蔬,且常年堅持,才有持續防癌的作用。

5.每天吃600-800克各種谷物、豆類、植物類根莖,加工越少的食物越好。少吃精制糖。

6.不提倡飲酒。即使要飲,男性一天也不應超過兩杯,女性一天不應超過一杯。

7.每天吃紅肉(即牛、羊、豬肉)不應超過90克。最好是吃魚和傢禽以替代紅肉。

8.少吃高脂食物,特別是動物性脂肪。選擇恰當的植物油並節制用量。

9.少吃鹽。少吃醃制食物,鹽的每日消耗量應少於6克。

10.不要食用在常溫下存放時間過長、可能受真菌毒素污染的食物。

11.用冷藏或其他適宜的方法保存易腐爛的食物。

12.食品中的添加劑、污染物及殘留物的水平低於國傢規定的限量是安全的,但使用不當可能影響健康。

13.不吃燒焦的食物、直接在火上燒烤的魚和肉或醃肉、熏肉偶爾食用。

14.對於飲食基本遵循以上建議的人來說,一般不必食用營養補充劑,營養補充劑對減少癌癥的危險可能沒什麼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