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癌癥的發病率逐年升高,大傢對癌癥如何預防愈加關註,專傢表示,想要預防癌癥,需要有綜合措施,且需長期堅持並養成習慣,最好的方法是逐步做出小的改變,循序漸進,可以使患癌的風險大大減少。那麼,怎樣才不會得癌癥呢?我們來看一下

防止癌癥小竅門

每天走路1小時。

每天飯後散步30分鐘,或者每周散步四小時,能使患胰腺癌的風險減少一半。哈佛大學公共衛生學院針對7萬人的長期研究也發現,每天隻要走路一小時,就可以降低一半患大腸癌的幾率。

最少開窗半小時。

很少有人知道,裝修污染除瞭甲醛外,還有一種很強的致癌氣體——氡及其子體。它一般藏在花崗巖、水泥、瓷磚裡,沿著這些地方的裂隙擴散到室內,通過呼吸道進入人體,時間長瞭,就會誘發肺癌。

用幹毛巾擦背。

日本曾掀起過一股用幹毛巾擦背的熱潮。東京大學副校長水野教授研究指出,這可以起到防癌作用,因為摩擦受熱會激活背部皮下肌肉組織裡一種細胞,能起到吞蝕並破壞癌細胞的作用。

就著蔥蒜來吃飯。

有研究表明,多吃大蒜的人得胃癌的風險會降低60%。大蒜隻有被碾碎和氧氣充分結合後才會產生蒜素,而且非常不穩定,一旦遇熱很快會失去作用。因此最好將大蒜碾碎生吃,或剁成蒜泥放在涼拌菜中。

曬15分鐘太陽。

在最便宜的防癌處方裡,曬太陽算是做到瞭極致,不用任何花費,就能通過增加人體維生素D的含量起到防癌作用。維D不足會增加患乳腺癌、結腸癌、前列腺癌、卵巢癌及胃癌的風險。為避免暴曬增加皮膚癌風險,每天隻要曬15分鐘太陽就足夠瞭。

每天四杯綠茶。

愛喝茶的日本人曾花費9年的時間做過一項調查,發現每天隻要喝四五杯茶,就能將癌癥風險降低40%。不過,茶水最好不要喝太濃太燙的,否則會影響其防癌效果。最佳飲茶溫度應該是60攝氏度左右,茶水浸泡5分鐘後,其中有效成分才能溶在水裡。

一口嚼30次。

調查證明,吃飯老是囫圇吞棗的人,患胃癌的幾率比較高。而多咀嚼可以減少食物對消化道的負擔,降低患胃腸道癌癥風險。按照一秒鐘咀嚼一次來計算,一口飯最好嚼30次,才具有防癌作用。

睡夠7小時。

美國癌癥研究會調查發現,每晚睡眠時間少於7小時的女性,患乳腺癌的幾率高達47%。這是因為睡眠中會產生一種褪黑激素,它能減緩女性體內雌激素的產生,從而起到抑制乳腺癌的目的。

少吃點糖。

《美國臨床營養學雜志》指出,每天隻要喝兩杯甜飲料,患胰腺癌的風險就會比不喝的人高出90%。天津醫科大學附屬腫瘤醫院胰腺腫瘤科主任郝繼輝表示,最好少吃或不吃含糖食品。國際上一般認為,每人每天糖的攝入量應在50克內。

吃肉時喝杯紅酒。

美國癌癥研究協會對豬肉、牛肉、羊肉等紅肉的推薦食用量是每周500克左右,吃得過多,就會增加患結腸癌的風險。不過,一項研究發現,如果吃肉的時候喝杯紅酒,其中的多酚就可以防止肉在胃裡分解為有害物質。

得瞭腫瘤就是得瞭癌癥嗎

癌癥是由可無限增殖的癌細胞引起的,並不一定會產生腫瘤,如淋巴癌和白血病,這些癌細胞無法執行應有的職能卻當它們充滿一個器官時,這個器官的代謝也就徹底癱瘓瞭。腫瘤分惡性和良性。良性腫瘤隻是形態上的畸變,細胞並沒有癌變。

腫瘤是一種細胞異常增生而形成的新生物。換句話說,腫瘤細胞在結構和功能上與正常細胞不同,它們具有超過正常的增生能力,形成多餘的組織。這種多餘組織不是人體生存和維持生命所必需的,而且常常會對人體產生各種危害。

惡性腫瘤又分為癌瘤、肉瘤。癌來源於上皮組織,而肉瘤則來源於間葉組織(包括結締組織和肌肉)。它是當前嚴重影響人類健康、威脅人類生命的主要疾病之一。癌癥與心腦血管疾病和意外事故一起,構成當今世界所有國傢三大死亡原因。因此,世界衛生組織和各國政府衛生部門都把攻克癌癥列為一項首要任務。

癌與癌癥是不同的概念,後者是所有惡性腫瘤的俗稱。真正的癌是起源於上皮組織的惡性腫瘤。上皮組織覆蓋於身體表面和中空器官,如皮膚和胃、食管、腸、子宮、氣管、支氣管等的內表面都屬於上皮組織。來源於結締組織(包括軟骨、骨、固有結締組織、血液和淋巴四大類)和肌肉組織的惡性腫瘤稱為肉瘤。來源於神經組織和未成熟組織的惡性腫瘤稱為母細胞瘤。有時腫瘤內既有良性部分,也有惡性部分,此時即在良性腫瘤名前面再冠以“惡性”兩字,如惡性畸胎瘤、惡性混合瘤等。

癌癥是一組疾病,其病變的最基本單位是癌細胞,癌細胞的特征有三點:

1、癌細胞都是喪失原有的功能和形態特征,細胞的大小、形態很不一致,奇形怪狀,五花八門;

2、癌細胞還具有向周圍組織侵襲和向遠處組織轉移的能力,並在這些臟器繼續生長繁殖,癌細胞的生長與播散如果得不到控制,破壞機體很重要臟器的功能,引起衰竭,最後導致死亡。

3、癌細胞本身無休上升無秩序的分裂和繁殖,過度增生,形成腫塊。它的增生既不在機體的控制之下進行,又不按機體的需要進行,機體對它無能為力,它還消耗機體的營養,產生有害物質;

概括地講,惡性腫瘤是一種細胞性疾病,其主要特點是遺傳基因突發變異,致使細胞持續性異常過度增生形成腫塊。向周圍組織侵犯和向其他臟器轉移是它危害人體的主要形式。它的臨床表現是以局部腫塊為特征的一組全身性疾病。

為何癌癥被發現時都已是晚期

癌癥在目前的醫學水平下,確實是一種比較難治的疾病,難的原因在於,癌癥早期沒有征兆,80%的病人發現時已經是晚期。

但是,難治≠治不好,治療癌癥的醫學研究也在不斷進步,手術、放療、化療、生物治療等多種治療方式,使癌癥被治愈的幾率大大提高。

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對癌癥患者至關重要。為此,專傢特將癌癥早期報警信號總結成容易記憶的“癌癥信號五字訣”,即:血、塊、痛、燒、減。

血(出血)

除瞭女性正常月經以外,任何一個臟器不明原因出血,並且遷延不愈,都有可能是癌癥的早期報警信號。

1、不明原因鼻出血

專傢介紹,排除外傷、外力、天氣幹燥或高血壓所造成的一次性鼻出血,可能是鼻咽癌、血液病等。

2、咳血、痰中帶血

排除天幹或過勞引起的暫時性出血,可能是肺癌表現。

3、尿血

出現血尿,特別是無痛性血尿,可能是膀胱癌、腎癌。

4、大便帶血

如果同時伴有排便習慣改變,裡急後重(腹痛窘迫,時時欲便,肛門重墜,便出不爽),可能是結直腸癌的早期表現。

5、乳頭出血

女性乳頭出現血性分泌物,可能是乳腺癌或乳腺導管腫瘤。

6、絕經後陰道出血

女性絕經後陰道出血,可能是宮頸癌的表現。

塊(異常腫塊)

1、身體淺表部位出現經久不消或短時間內迅速增大的腫塊,癌腫往往是不規則的腫塊,有瘙癢、潰爛、滲出等。

2、乳房雙側不對稱,不規則腫塊,出現橘皮樣改變,可能是乳腺癌;甲狀腺腫、突然發不出聲音或者聲音突然變得嘶啞,除瞭看甲狀腺外,還要到腫瘤科看一下,以免甲狀腺癌、喉癌漏診。

痛(疼痛)

長期持續加重的疼痛,都可能是癌癥的早期信號:

1、頭痛進行性加劇,伴惡心、嘔吐(噴射狀嘔吐更為危重),視物不清,這可能是腦瘤的表現,也可能是肺癌的腦轉移造成的。專傢提醒:出現上述癥狀,一些患者往往隻是去神經內科就醫,但是,一定要看過神經內科之後再到腫瘤科咨詢一下,排查一下是否有腦部腫瘤,以免延誤治療時機。

2、頸部疼痛、壓迫感,緊縮感,發硬,出現顏面部水腫,這可能是腫瘤壓迫上腔靜脈造成血液回流受阻導致的。

3、胸骨後灼燒感,咽東西不順,疼痛,這些可能是食管癌和賁門癌,胃癌的表現。

燒(發燒)

專傢介紹,持續發燒,尤其是低熱,兒童要警惕血液系統腫瘤,成人要警惕肝癌、腎癌等腫瘤的可能。

減(體重減輕)

短期內體重不明原因減輕,並且呈進行性下降(排除甲亢、糖尿病),有可能是腫瘤;如果體重減輕伴膚色發黃和疼痛,要積極檢查,排除胰腺癌等腫瘤的可能。

患上癌癥疾病會遺傳嗎

研究人員發現,與對照組相比,取自3種不同實體腫瘤的數據顯示在特別遺傳標記處的生殖系純合性高發率與這些癌癥具有相關性。同時,重要的是,他們在另外一種不同類型的實體腫瘤(即肺癌)中獨立地驗證瞭自己的結論。

研究人員表示,所觀測到的結果應該在這些實體腫瘤中進行驗證,並且應該在其它類型惡性腫瘤中進行探索。如果觀測數據能夠被充分獨立地重復的話,那麼在除瞭高外顯率癌癥易感性基因之外,在未來的癌癥風險評估及處理中,應考慮生殖系雜合性以低外顯率等位基因方式存在於某些特定位點會增加罹患癌癥的可能性。另外,如果知道那些相同位點的生殖系純合性/雜合性的相對發生頻率的話,通過進一步的研究及精細的結構分析,研究人員就有可能利用這些數據來預測在某一腫瘤的特定基因位點失去雜合性的可能性。

通過研究發現,癌癥也有一定的遺傳性。不過這種情況發生率極低,因此希望大傢在平時不要過於擔憂,隻要大傢能夠註意身體健康,養成合理的生活習慣,那麼就會避免癌癥發生。

怎麼知道得瞭癌癥

具體的癌癥的自我診斷的辦法如下:

1、每月一次自行觸摸頸部、腋窩、腹股溝等處,檢查是否有腫大的淋巴結(一般認為,小於花生米大小的淋巴結以屬於正常),腫大淋巴結質地如何,是否固定,有無壓痛。

2、長期咳嗽者應註意咳出的痰中是否有血絲摻雜,咳嗽的時間、胸痛的部位、血量的多少、血絲的顏色等。

3、食欲不振並出現消瘦、上腹痛時,若伴有惡心嘔吐,要觀察嘔吐物中是否帶有黑褐色內容,註意觀察大便是否呈柏油樣或帶血,大便的形狀是否有改變。

4、女性每天或每周觀察白帶是否混有血性分泌物,是否帶有腥臭味。

如果上述的這些事情身體出現異樣瞭,一定不要遲疑,趕緊上醫院檢查,如果真是向癌癥那邊發生的話,這樣的情況下是很容易治愈的,所以說想讓自己活的更長久一些,就一定要認真的做好這些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