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處在生長發育時期,神經系統、內分泌系統及許多臟器發育尚不完善,肝、腎的解毒和排毒功能以及血腦屏障的作用也都不健全。所以,用藥一定要在醫師的指導下進行,特別是要註意下面“四忌”。

兒童用藥有哪些註意事項

一忌濫用維生素。不要以為孩子吃瞭維生素有益無害。其實吃多瞭並不好,如維生素A、維生素D,吃多瞭會出現厭食、發熱、煩躁、哭鬧、肝腫大及腎臟損害。維生素C用處雖多,但大量服用也會引起腹痛、腹瀉等癥狀,以及出現藥物中毒。

二忌濫用抗生素。不要孩子一生病,不管什麼原因就使用氯黴素、鏈黴素。如果長期使用鏈黴素、新黴素、慶大黴素、卡那黴素等抗生素,會對聽神經造成影響,引起眩暈、耳鳴,甚至耳聾。使用氯黴素可能引起再生障礙性貧血。8歲以內的孩子,特別是新生兒,服用四環素、土黴素容易引起牙齒變黃,並使牙釉質發育不良,所以小兒不用四環素、土黴素。

三忌濫用解熱止痛藥。兒童發熱的原因很復雜,也許是普通感冒、扁桃體發炎,也可能是麻疹、肺炎、腦膜炎等嚴重疾病。在沒有查出病因前,濫用解熱止痛藥,會掩蓋病情,妨礙正確診斷,耽誤治療。特別是幼兒高熱時,如果使用解熱止痛藥不當,還會引起出汗增多、體溫突然下降而發生虛脫。

四忌濫用丙種球蛋白。有人把丙種球蛋白當成補藥,其實丙種球蛋白主要作用是預防麻疹、甲型肝炎、腮腺炎和脊髓灰質炎。對其他傳染病的防治效果不可靠。由於丙種球蛋白是用人血或胎盤血制成,濫用可能出現蕁麻疹等副作用,所以不能把它當成補藥濫用。

傢庭必備的各種兒童常用藥

兒童的抵抗力比較弱,難免在天氣變化時容易生病,加上現在到醫院去排隊掛號什麼的也比較不容易,如果是一些比較常見的疾病,我們可以試著自己服用一些藥店能買得到的藥,這樣可以比較優先減輕孩子的痛苦,那麼我們一起來看看究竟是哪些藥吧。

感冒、發熱:雙黃連口服液、好娃娃感冒顆粒(小兒新)、牛磺酸顆粒、保嬰丹

輕微感冒(噴嚏、流涕):保嬰丹(風寒感冒)、牛磺酸顆粒(風熱感冒)、珠珀猴棗散、小兒寶泰康(風熱)、小兒感冒顆粒、馥感林口服液、小兒金丹

感冒、咳嗽:猴棗牛黃散、保嬰丹、小兒感冒顆粒、小兒清肺口服液(同仁堂)、小兒止咳糖漿(露)、清宣止咳露

咳嗽、多痰:小兒止咳糖漿(露)、清肺化痰顆粒、沐舒坦、小兒消積止咳口服液、保嬰丹、猴棗牛黃散、健兒清解液

嚴重鼻塞、膿涕:鼻淵舒、滴寧、0.5%麻黃素滴鼻(禁用滴鼻凈)

退燒:泰諾林、美林、臣功再欣、小兒退熱貼

發熱、扁桃體炎(咽炎):小兒咽扁沖劑

舌苔厚、內火盛:王氏保赤丸、小兒七星茶、小兒七珍丹

食欲不振、脾胃虛弱:嬰兒健脾散(嬰兒素)、醒脾養兒顆粒、脾可欣、小兒七星茶

積食(乳食疳積)、厭食、消化不良:四磨湯、小兒化食丸、小兒七星茶、王氏保赤丸、導赤丸、嬰兒健脾散

腹瀉:媽咪愛、金雙歧、思密達、乳酸菌素、麗珠腸樂

非感染性腹瀉:脾可欣、醒脾養兒、嬰兒健脾散、思密達、合生元受驚、夜啼:牛黃抱龍丸、珠珀猴棗散、珍珠粉、保嬰丹、嬰兒素、小兒至寶丸(含朱砂,慎用)

睡眠不寧:嬰兒素、保嬰丹、猴棗散、醒脾養兒

濕疹:尤卓爾、綠藥膏、膚樂霜、舒膚特、爐甘石洗劑、紫草油

磕碰擦外傷:萬花油、好得快噴劑、完美蘆薈膠

燙傷:京萬紅

常用抗病毒藥:板藍根(中)、新博林(西)

常用消炎藥(抗生素):希刻勞、阿奇黴素、阿莫仙等。

兒童用藥的誤區分析

一、濫用退熱藥

發熱是人體必要的保護機制。有些年輕的媽媽認為孩子發瞭熱一吃退熱藥病就好瞭。因此,她們動不動就給孩子吃退熱藥。實際上,這樣做很容易造成假象,掩蓋癥狀,使疾病難以診斷。一般健康人的體溫約為37℃,高於37℃則為發熱。幼兒大腦發育尚未完善,體溫調節中樞功能薄弱,因此,孩子一有病就發熱,而其它癥狀不顯,如感冒、麻疹、肺炎、局部感染、藥物反應、風濕熱等。發熱成瞭孩子有病的信號。因此,發熱是診斷疾病的重要體征,如果熱一上來就用退熱藥把它壓下去,常常掩蓋瞭病情,給診斷事業困難,甚至到瞭疾病危急時才被確診。另外,有些退熱藥,如阿司匹林影響小兒凝血機制,導致皮膚、肺、腦等臟器出血;又如非那西丁可使新生兒血液中的低血紅蛋白變成高血紅蛋白,使紅細胞攜帶氧的能力下降,導致組織缺氧,嚴重的還會引起腦水腫、抽搐、昏迷等。因此,動不動就給退熱藥對孩子的健康是不利的。小兒發熱時應查明原因,再作對癥治療或病因治療。如果小兒體溫不超過38℃,一般不需要用退熱藥,在治療中密切觀察就行。當然,小兒體溫過高,如達39℃或以上就會嚴重影響孩子健康,且可發生驚厥、抽搐等。這種情況下,在積極治療的基礎上可用退熱藥,同時采用物理降溫法,如酒精擦澡、冰袋鎮頭等。

二、濫用抗生素

流行病學調查證明,90%以上的上呼吸道感染是由於病毒感染引起的。因此上呼吸道感染時常規應用抗菌素是不合適的,而且還會造成病原體對抗菌素產生抗藥性及其不良反應的威脅以及藥物的浪費。不要孩子一生病,就不管什麼原因便使用氯黴素、鏈黴素。如果長期使用鏈黴素、新黴素、慶大黴素、卡那黴素等抗生素,會對聽神經造成影響,引起眩暈、耳鳴,甚至耳聾。使用氯黴素可能引起再生障礙性貧血。8歲以內的孩子,特別是新生兒,服用四環素、土黴素容易引起牙齒變黃,並使牙釉質發育不良,所以小兒不用四環素、土黴素。

三、一病多藥

孩子患一種病,傢長往往多種藥物齊頭並進。殊不知,藥物過雜,互相之間作用可抵消,而毒性反應卻相加,不僅療效不好,而且會出現不良反應。如將磺胺與Vc聯用,可加重腎臟中毒;青黴素與阿司匹林同用,可降低青黴素的抗菌功效。至於青黴素、氯黴素、磺胺藥一齊上,或青黴素、頭孢菌素與慶大黴素為伍,同樣有上述危險。

四、體弱與補藥

時下給孩子服補藥的現象比比皆是。父母此舉的初衷不外乎是增強孩子的體質,促進其發育,但因缺乏醫學知識,結果事與願違,補出瞭毛病。一位醫生報告,9名嬰幼兒服用人參後都出現瞭神經系統癥狀,另一名兒童服用大劑量人參後發生抽風、昏迷,最後喪命。專傢的建議是:健康孩子最好不服補品,5歲以上的體弱兒可酌服,但應在醫生指導下進行,傢長不 可自作主張,以防意外。

五、濫用維生素

維生素在兒童的生長發育中確實起著重要作用,但不可盲目地認為多多益善。不少藥用維生素有一定的不良作用甚至毒性反應,尤其是脂溶性維生素,用量過大或過久可能造成體內蓄積而中毒。如魚肝油(含Va與Vd)吃多瞭可引起發燒、厭食、煩躁、肝與腎臟功能受損。水溶性維生素雖較安全些,但也不可疏忽。如Vc服用過多可誘發尿路結石、脆骨癥等。為此,營養學傢強調,應以食物中的天然維生素為最佳選擇。

六、忌濫用丙種球蛋白

冬春季節易患感冒,一些傢長把預防的希望寄托在丙種球蛋白上,這可靠嗎?丙球是以混合健康人血漿為原料制成的,主要含免疫球蛋白G(簡寫為 IgG)。從理論上講,血液中IgG的濃度高低在一定程度上與人體抵禦感染的能力有關,但註射丙球後並不能降低感冒的發病率。癥結在於兩點:一是感冒的病原體主要是病毒,種類多且經常變化,而丙球所含的抗體不僅有限,而且缺乏特異性;二是健康兒童及大多數體弱兒的血中IgG水平正常。 由此看來,減少兒童罹患感冒的關鍵之舉應從增強體質出發,具體措施應從堅持母乳喂養,合理安排食譜,從小堅持三浴鍛煉(陽光浴、空氣浴及水浴),按時進行預防接種等方面著手,絕不能依靠丙球。

七、中草藥安全

一般而言,中草藥的安全性比西藥大一些。但隻是相對而言,如果隨便服用同樣可導致嬰幼兒健康的損害。據國內醫藥期刊報道,夏枯草、菊花、梔子、魚腥草、淡竹葉、蘆根、生地等中藥中含有鞣質、生物堿、揮發油、甙類以及無機鹽成分,可能加重嬰幼兒的肝臟負擔,損害肝功能;六神丸含有蟾酥,可能引起惡心、嘔吐、驚厥等癥狀;珍珠丸含有朱砂,可能誘發齒齦腫脹、咽喉疼痛、記憶衰退、興奮失眠等不適感;牛黃解毒片長時間服用可導致白細胞減少。因此,中草藥也不能濫用。

八、小病貴藥

孩子患瞭病,傢長恨不得藥到病除,因此常常用新藥、貴藥。比如感冒發燒,動輒就上抗生素,而且嫌青黴素過時而動用先鋒黴素。再如腹瀉,不問青紅皂白,吡哌酸、氟哌酸一擁而上。其實,感冒發燒多由病毒引起,有其自然病程,抗生素無效,先鋒黴素不但不能改變這種狀況,還會造成耐藥性,一旦以後真患上瞭嚴重感染反而用之不靈;腹瀉同樣如此,70%的水瀉樣便為病毒與產毒性大腸肝菌所致,隻需多喝水、調整飲食、適當服一些消化酶類藥物以及B族維生素即可解決,不必動用抗菌藥。而抗菌藥還可殺傷腸道中的有益菌,造成腸道菌群失調,黴菌趁機興風作浪,醫學上稱為二重感染,治起來也相當麻煩。

九、小兒用成人藥

相當多的傢長不懂得用藥之道,不瞭解兒童與成人的差別,誤認為隻要減少一點用量就行,此種做法十分有害。必須弄清楚,小兒與成人不僅是體重不一樣,更有諸多生理、病理方面的差別,尤其是小兒肝、腎等臟器發育不完善,酶系統未建立。藥物代謝產生不反應,重者可致殘甚至喪命。如四環素可影響小兒骨骼生長,並使牙齒變黃,形成四環素牙,故8歲以下兒童不能用;抗菌藥氟喹諾酮可引起關節病變,妨礙軟骨的正常發育,18歲以下未成年人皆用不得。再如常見的解熱止痛藥因含有非那西丁,易使小兒血紅蛋白變為高鐵血紅蛋白,降低攜氧能力,造成全身組織器官缺氧;安痛定、去痛片含有氨基比林,此種成分易使小兒白細胞數量迅速下降,有致命之險;感冒通含有雙氯滅痛,既抑制血小板凝集,又可損害肝功能,皆在禁用之列。

十、糖水服藥

中藥其味苦澀,小兒不願服,父母便用糖水矯正口味。殊不知,糖中有較多的鈣、鐵等礦物元素,可與中藥中的蛋白質起化學反應,並在胃液中凝固變性,繼而混濁沉淀,致使療效大打折扣。有些藥物恰恰是利用苦味來刺激消化液的分泌而發揮療效的,若在藥中加糖,效果不佳。此外,糖還可幹擾微量元素與維生素的吸收,抑制某些退燒藥的作用,降解某些藥物的有效成分。總之,糖水服藥不利於治病,最好用白開水送服。

兒童用藥如何更準更安全

進入初冬季節,因為抵抗力較成人弱些,患感冒、腹瀉等疾病的兒童驟然增加。很多傢長發現,許多藥品都標註著適合各種人群服用的字樣,而對兒童服用的劑量往往隻標以“兒童酌量”,很難掌握其實際用量。在醫院情況也好不瞭多少,兒童專用藥還是屬於少數派。由於兒童體質較弱,肝腎等臟器發育不全,解毒排泄功能較弱,對藥物的敏感性明顯高於成人。國傢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的一項統計表明,國內市場90%的藥物都沒有兒童劑型,兒童專用藥缺乏的現狀讓人憂慮。

“兒童酌減”減多少?

11月13日,西門一傢藥店消化系統藥品櫃臺前,記者隻找到一種用於治療腹瀉的兒童專用藥。在文藝路一傢小型藥店,記者還沒找到兒童專用藥。 14日,在東大街一傢大型藥店內,也僅僅找到三四種兒童專用藥。在小寨一傢大型藥房,記者拿起一種使用比較廣泛的感冒藥品,外包裝上清晰註明:“口服,一次2至3粒,一日三次,兒童酌減。”咨詢店員,酌減是什麼意思,三四歲的兒童和十歲左右的兒童在酌減上有區別沒有?胖大兒童和瘦小兒童在用量上有沒有區別?該店員顯得很迷茫:“這得問廠傢吧,或者咨詢醫生。”

記者聯系到在外地的產品廠傢,工作人員介紹,對兒童來說酌減就是減半的意思,對於兒童個體差異大該如何調控的疑問,工作人員語焉不詳。

省婦幼保健院兒科李主任告訴記者,小兒用藥的劑量一般可按照小兒的年齡、體重、體表面積三種方法計算,按年齡比較簡單,但應註意計算聯合用藥時同一類藥物的總用量,因此,最好使用兒童專用藥。

成人藥易致安全隱患

一位等候就診的患者告訴記者:“孩子太小,兒童要減半的藥品,到瞭幼兒這裡是不是得再減少用量?有時候沒辦法,隻能將片劑用碗沿碾成粉末,然後用尺子劃分成三四份,再分次喂給孩子,這樣就能確保安全嗎?”

市中心醫院兒科主任黃嘉莉介紹,一些藥品有著明確的使用規定,劑量正負誤差不能超過5%,有些傢長簡單的分劃藥劑,很難保證正確。

市兒童醫院兒保科王敏醫師說:“兒童的器官較稚嫩、易損傷、藥物代謝機能低下,因此用藥需十分謹慎。有些抗生素雖有抑制細菌的作用,但兒童根本不適宜服用這類成人藥品,超量或過長時間給孩子用一些成人所用的氨基糖甙類藥物和解熱鎮痛藥,可導致兒童聽力、註意力和生長受影響。”

利潤低成生產瓶頸

記者在醫藥超市發現,在兒童藥品使用較多的領域,產品僅有“好娃娃”等少數品牌,人們不禁要問,生產廠傢能否多為患者考慮一下,多為兒童“量身定制”專用藥呢?雙鶴大藥房賀銘副總經理分析,兒童藥品少有很多原因,其開發周期長,而且生產工藝復雜,研發成本也高,因此導致企業生產積極性不高,另外,兒童用藥不如各個年齡階段的人都可以服用的藥好銷。太陽石藥業負責人告訴記者,兒童藥品不僅原料選取、生產工藝上要求高,還要口感更好,所以生產難度大。省藥監局市場處工作人員表示,兒童用藥僅局限於兒童,且兒童患病多集中於呼吸和消化系統,這些藥物都是按季節生產的,生產淡季時,容易造成生產能力放空的現象,這也導致一些企業不願意生產兒童用藥。

兒童用藥容易出錯的8個環節

全球兒童安全組織最新發佈的數據顯示,自2007年以來,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兒童醫院、首都兒科研究所、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上海兒童醫學中心、上海交通大學附屬第六人民醫院南院等4傢醫院的兒童藥物中毒案例中,兒童誤服占79.2%,傢長給孩子用錯的占18.5%。北京兒童醫院急診科主任高恒淼、北京朝陽醫院主管藥師張征針對兒童用藥容易出錯的八個環節進行指導。

1.仔細閱讀說明書

藥品說明書是用藥的向導。然而,調查顯示,13%的傢長在給孩子服藥前從不看藥品說明書;25%的傢長偶爾或從不關註服藥的禁忌,如不應與哪些食物或藥物一起吃;還有38%的傢長在孩子服藥後,很少仔細觀察其是否出現說明書中描述的不良反應。

有些藥物最好在特定時間服用,如抗過敏藥應在睡前服,如果不閱讀說明書,可能讓孩子出現白天嗜睡等癥狀,影響學習。服用某些藥物後可能出現腹瀉等副作用,如果傢長給孩子用藥前沒有閱讀說明書,可能以為是“吃壞瞭肚子”,此時擅自給其加用止瀉藥,很可能引起其他問題。

閱讀說明書還要理解其中詞語的意思。例如某些藥需要“空腹服用”,這是指腹中沒有食物,處於空的狀態,如早上起床時和睡前。具體來說,飯前1~2小時和飯後2~3小時都屬於空腹。

2.瞭解藥物主要成分

大傢到超市買食品時,都會留意成分表,但給孩子用藥前,很多傢長卻不註意藥物成分。感冒藥和退燒藥是最容易被傢長忽視成分而用錯的藥。

退燒藥的主要成分多為佈洛芬、對乙酰氨基酚等非甾體抗炎藥,很多感冒藥也含有這些成分。如果孩子感冒發燒,需要同時服兩種或兩種以上藥物,應先看是否都含有類似成分,不要自行疊加用,以免出現過量。肝腎功能不全者用前應咨詢醫生。

如果孩子以前服用過某種藥物,且發生瞭過敏反應,再次服用很可能過敏,這時應及時咨詢醫生,選用合適的藥物。傢長帶孩子看病時,一定要將孩子的用藥過敏史、正在使用哪些藥物等信息詳細地告訴醫生,便於其選擇合適的治療方案。

3.選對品種和用量

在藥店,你可能因為發現治療同一疾病的藥物有多種,不知道如何給孩子選擇。其實,同類藥分成人藥和兒童藥,兒童藥還應根據年齡和體重有所區別。建議選擇針對相應疾病的兒童藥,並嚴格按照說明書上的提示使用。

不可把同樣的成人藥自行減半給孩子服用。你可能認為把藥片一分為二就是減半,但這種做法並不能精確地將藥物的有效成分減半。建議選擇兒童專用的劑型,如懸濁液等,並按說明書的指導給孩子使用。如果某類藥物沒有兒童劑型,必須用成人劑型時,要聽取醫生的意見。

4.關註孩子的體重

傢長往往會忽視體重對孩子服藥劑量的影響。通常情況下,兒童口服藥會在說明書上註明兩個參照標準,一是年齡,一是體重。標註的體重是這一年齡段的平均值。

如果孩子明顯超過平均體重,吃藥時一般參照年齡標準。比如一個6歲的孩子體重為30公斤,已經達到10歲孩子的水平,但他的肝、腎功能還是6歲孩子的水平,如果超量用藥,很容易使孩子肝、腎功能受損。這時應咨詢兒科醫生或藥師,選擇合適的用量。

即使是對同一個孩子,用藥量也不是一成不變的。如果醫生給孩子開過需要長期服用的藥物,而發育期的孩子體重發生瞭明顯變化,建議及時咨詢醫生,調整劑量,保證達到預期的治療效果。

5.使用藥品附帶的量器

服液體藥物時,需要對劑量做比較準確的量取。如果使用日常用的湯匙給孩子喂藥,很難估算到位。建議使用藥品附帶的量器,可將其平放在桌面,按說明書或醫囑指定的量取用。

給年齡較小的孩子喂藥時,還可能出現一部分藥沒有喂進去的情況。一般認為,1/5以內的藥物損失不會影響治療。但如果是需要長期服用的藥物,服用的量總是不足可能影響治療,應及時和醫生溝通。如果孩子在服藥1小時內大量嘔吐出藥物,理論上應該補用一次,但如果是因為藥物刺激性引起的,貿然再喂服並不可取。建議用藥前咨詢醫生或藥師,如果是有刺激性的藥物,選擇合適的喂服方式。

6.瞭解食物對藥物的影響

服藥前一定要瞭解其禁忌,如這種藥能否和孩子常吃的食物同時服,在不確定時應咨詢醫生。大部分藥物不建議用牛奶、果汁等飲品送服,以免影響藥效,或出現其他難以預測的後果。

如果用牛奶送服四環素、土黴素等抗生素,牛奶中的鈣可與它們結合成不溶性螯合物而影響吸收,進而降低藥效。

近日,一則新聞引起大傢關註。一位男性因小時候患病,父母常喂紅色藥劑,且總騙他說是西瓜汁,導致他現在看到西瓜就害怕。很多傢長在喂藥時都會騙孩子說藥是糖果或果汁,這種做法很不可取,不僅可能讓孩子從此害怕吃藥,還可能對孩子今後的心理造成影響。

7.選擇不易開蓋的藥瓶

現在很多兒科的專科藥使用瞭安全瓶蓋,需要用力按一下才能擰開,這種包裝能很大程度地減少孩子誤服藥物。但還有更多藥物沒有采取這種包裝。因此,傢長應把藥放置在遠離孩子的地方,如較高的櫃子,或他們不易打開的抽屜裡。一旦發現孩子誤服藥物,要及時就診,情況嚴重時要撥打急救電話。

8.做好三大檢查

專傢還建議傢長在給孩子選用藥物時做好三大檢查:

購買時,檢查藥品的包裝是否完好,有沒有被打開的痕跡或標簽不清的情況。如果藥品包裝鼓脹,可能是變質瞭,不宜再用。

回傢後,仔細閱讀盒內的說明書,再次確定這是你要買的藥。有些藥物的名稱容易讓人混淆。如“小兒安”並不能用於治療夜驚啼哭,而主要用於治療兒童上呼吸道感染、腸炎、耳炎、結膜炎、瘡癤、膿腫等。如果擅自給孩子用,很可能延誤治療,甚至出現嚴重的不良反應。

打開藥瓶,檢查顏色、形狀、大小和味道。如果覺得和之前的不同,應立即詢問藥師或醫生,確認正常後再給孩子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