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處在生長發育時期,神經系統、內分泌系統及許多臟器發育尚不完善,肝、腎的解毒和排毒功能以及血腦屏障作用也都不健全示。所以兒童用藥應該更加註意安全。兒童處在生長發育時期,神經系統、內分泌系統及許多臟器發育尚不完善,肝、腎的解毒和排毒功能以及血腦屏障作用也都不健全。兒童用藥要註意以下幾點。

兒童用藥指南

感冒

常伴有頭痛、發熱、鼻塞、喉痛及全身疼痛等癥狀。兒童感冒多由病毒感染所致,一般情況下用些抗病毒的藥就可以,如雙黃連、小兒速效感冒顆粒、板藍根沖劑等。隻要不合並細菌感染,就不要用抗菌素。需要註意的是感冒藥中某些成分如麻黃素、偽麻黃片、抗敏安等,對兒童心血管系統、神經系統發育等會有傷害,使用時需謹慎。

咳嗽

若有咳嗽癥狀,因為呼吸道粘膜發炎腫脹,滲出物較多,兒童呼吸道較窄,容易出現呼吸道梗阻,發生呼吸困難,這時咳嗽卻具有清除分泌物的作用,因此宜用祛痰藥,少用鎮咳藥。尤其要慎用含有中樞神經抑制劑類成分(如磷酸可待因等)的鎮咳藥。

胃腸道疾病

便秘、腹瀉等是兒童常見病。兒童便秘應先調整飲食,可吃些蜂蜜、水果、蔬菜等,在十分必要的時候才使用緩瀉劑。兒童腹瀉發病率較高,治療時也應該先調整飲食,控制感染,補充液體。一般不主張使用止瀉藥,因為使用止瀉藥後雖然腹瀉可以得到緩解,但是可以加重腸道毒素吸收甚至發生全身中毒現象。謹記腹瀉不可亂用抗生素。

兒童用藥應該註意的幾大事項

一、給藥途徑的選擇

我們提倡“能口服給藥治療的不肌註,能肌註治療的不靜點給藥”。雖然註射法給藥劑量準確、起效快、不受消化液影響,但也有其不足,除註射部位消毒外,藥物的質量、藥物的刺激性、藥物本身的毒性、輸液中的微粒和熱原等都可引起嚴重的不良反應甚至死亡。病情不嚴重時,請選擇口服或肌註給藥,病情嚴重時才選擇靜脈給藥。

二、給藥劑量要準確

兒童給藥物量一定要根據日齡或體重計算給藥量。因給藥量大或靜點速度過快,超過兒童的承受能力或耐受性,就有可能發生藥物不良反應。

三、藥物的選擇要合適

兒童一些重要器官,如肝、腎均未發育成熟,肝酶的分泌不足或缺乏,腎清除功能較差,應避免使用毒性大的、不良反應較嚴重的藥物。

1、抗菌藥物的選擇:一般的感冒發燒不要隨便使用抗生素,非用不可時,也應選毒副反應小的藥物,如青黴素類抗菌藥物。禁止或避免使用毒性大的抗菌藥物,如氨基糖苷類、萬古黴素、去甲萬古黴素等可引腎及耳毒性。氯黴素可引起灰嬰綜合征。如確有應用指征時,必須進行血藥濃度監測,據此調整個體化給藥方案,以確保治療安全有效。不能進行血藥濃度監測者,不可選用上述藥物。四環素類可引起齒及骨骼發育不良,牙齒黃染。喹諾酮類可引起軟骨損害,避免用於18歲以下未成年人禁用。磺胺類藥和呋喃類藥可導致腦性核黃疸及溶血性貧血,兒童應避免使用。阿奇黴素、克拉黴素缺乏安全性資料,建議2歲以下的兒童避免使用或謹慎使用。兒童由於腎功能尚不完善,主要經腎排出的青黴素類、頭孢菌素類等β內酰胺類藥物需減量應用,以防止藥物在體內蓄積導致嚴重中樞神經系統毒性反應的發生。

2、瀉藥與止瀉藥的應用:兒童便秘應先調整飲食,可吃些蜂蜜、水果、蔬菜等,在十分必要的時候才使用緩瀉劑。兒童腹瀉時也應該先調整飲食,控制感染補充液體,一般不主張使用止瀉藥,因使用止瀉藥後腹瀉雖可得到緩解,但可加重腸道毒素吸收甚至發生全身中毒現象。

兒童用藥容易犯的三大錯誤

■用藥不準

比如在感冒初期,沒有出現細菌感染時使用抗生素;有的孩子已經發生肺部感染,傢長卻光給孩子吃感冒藥。

■劑量不對

如果傢長給3-4歲的兒童,按照嬰兒期的劑量服用,就無法發揮療效。而用到瞭七八歲兒童的劑量,有可能出現明顯的副作用。

■重復用藥

幾種作用相似的藥物疊加使用,如同時服用多種感冒藥、止咳藥、化痰藥,會引起多汗、腹瀉等癥狀,有的會引起肝腎功能異常。

孩子身體不舒服時,傢長在用藥前首先要觀察孩子的病情變化,如果出現持續高熱、劇烈咳嗽、頻繁嘔吐、頻繁腹瀉、尿量減少、神志改變、食欲下降、面色改變、呼吸加快或呼吸困難、手足冰涼等情況,應及時到醫院就診。

兒童用藥把握五大原則

原則1:用法用量要精準

不論是藥品的使用時間、頻率,還是次數、用量等,都需要父母嚴密管控。一旦超出劑量,就容易引發中毒,而劑量過少則不易達到療效。因此,針對小兒用藥,要達到用量精準的目的,還要考慮劑型與小兒服用的方便性、接受度等問題。

原則2:早預防、早治療

媽媽要成為孩子的第二個醫生,多瞭解孩子的生理特性,有針對性地對小孩易患的疾病做到早預防,早治療。小兒上火,是年輕父母經常忽視的常見疾病,它一般表現為大便幹結,小便黃赤,口舌長瘡或者愛哭鬧等癥,很多傢長往往會忽視治療,殊不知兒童上火不加以控制治療,往往會引發扁桃體炎、咽炎、肺炎、感冒發燒等癥。治療兒童上火,市面上有很多小兒七星茶等專門針對兒童上火的中成藥,藥材大多選用藥食同源的材料,藥性安全溫和。

原則3:盡量不混合用藥

某些藥物與乳制品相結合後會導致藥效降低,因此不建議把藥物加入牛奶中食用,此外,葡萄柚汁會讓藥物的劑量相對變高,也建議避免並用。

原則4:推薦使用中藥

嬰幼兒臟器嬌嫩,發育不完全,適合使用藥性溫和、刺激少、副作用小的藥物。大多中藥都具備這個特性。並且隨著中藥技術的發展,在服用方法、口感、劑型上都比較適合小兒使用。如小兒經常感冒發燒,可使用感冒靈沖劑、小柴胡等;拉肚子,可使用保濟口服液;上火瞭,可考慮使用小兒七星茶等。

原則5:必要檢查避免誤吃

(1)藥物種類是否正確。(2)是否標示有特殊註意事項。(3)是否仍在保質期。(4)藥量是否正確無誤。(5)大人雙手是否清洗幹凈。

四種藥物兒童要謹慎使用

維生素

都知道孩子不能缺乏維生素,但父母不要因此步入另一個極端——過量補充維生素。因為維生素補多瞭也會出問題,例如:維生素D(魚肝油),服用過多會導致中毒;而維生素C大量服用也會引起腹痛、腹瀉等癥狀。

抗生素

每當孩子生病的時候,一些父母總會自做主張地憑經驗給孩子用藥,而專傢表示這樣做帶有很大的危險性和盲目性,並不利於孩子病情恢復,甚至可能帶來其他的不可意料的負面後果,如長期使用鏈黴素、慶大黴素、卡那黴素等抗生素,會對聽神經造成影響,引起眩暈、耳鳴,甚至耳聾。

解熱止痛藥

發燒,是兒童常見病,但能引起發燒的原因很復雜,例如:普通感冒、扁桃體發炎,也可能是麻疹、肺炎、腦膜炎等嚴重疾病。但許多父母在沒有弄清孩子為何發燒之前便給孩子服用解熱止痛藥,再帶孩子上醫院就診,但他們卻沒想過在沒有查出病因前,濫用解熱止痛藥,會掩蓋病情,對醫生正確診斷造成妨礙,最終苦的還是孩子。

丙種球蛋白

有些父母為瞭提高孩子的免疫力,采用瞭註射丙種球蛋白的方法,但專傢表示:丙種球蛋白是血液制品(用人血或胎盤血制成),濫用可能發生蕁麻疹等負面影響。提升孩子的免疫力是一項“綜合治理”,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做到的事,但父母可以從母乳喂養、合理運動、及時疫苗接種、充足睡眠等多方面入手,幫助他們盡快完善自己的免疫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