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一生從懵懂不知的嬰兒到行動遲緩的老年,都要經歷不同的階段,體悟不同的人生。當人到老年,不管是人生的閱歷以及大腦的衰老,都會使老人出現一種與年輕人不同的心理狀態,從而導致很多年輕人的不理解,誤會,甚至可能導致傢庭的不和諧。作為年輕人的我們,應該多點關心,理解,畢竟老人們都是我們的長輩,於情於理我們都要讓老人們健康幸福的生活。那麼,我們如何走進老人的心裡呢?老人不喜歡幹什麼呢?下面,為大傢帶來相關介紹。

如何走進老人的心理呢

1、有耐心:老人傢一般都比較嘮叨,一點點事可以說很久,你不要表現出任何的不耐煩,要耐心地去傾聽老人的話。

2、用心交流:你的眼睛要註視對方眼睛,你的視線不要遊走不定,讓老人覺得你不關註他,同性間可以摸著對方的手交談。

3、態度:要和藹可親,平易近人,臉上常帶微笑,讓老人能感受到你的親切感。

4、位置:不要讓老人抬起頭或遠距離跟你說話,那樣老人會感覺你高高在上和難以親近的,應該近距離彎下腰去與老人交談,老人才會覺得與你平等和覺得你重視他。

5、瞭解情況:要瞭解老人的脾氣、喜好,可以事先打聽或在日後的相互接觸中進一步慢慢瞭解。

6、話題選擇:要選擇老人喜愛的話題,如傢鄉、親人、年青時的事、電視節目等,避免提及老人不喜歡的話題,也可以先多說一下自己,讓老人信任你後再展開別的話題。

7、應變能力:萬一有事談得不如意或老人情緒有變時,盡量不要勸說,先用手輕拍對方的手或肩膀作安慰,穩定情緒,然後盡快扯開話題。

8、真誠的贊賞:人都渴望自己被肯定,老人傢就象小朋友一樣,喜歡表揚、誇獎,所以,你要真誠、慷慨地多贊美他,他就高興,那談話的氣氛就會活躍很多。

9、語言:說話的速度要相對慢些,語調要適中,有些老人撞聾(弱聽),則須大聲點,但還要看對方表情和反應,去判斷對方需要。

老人不喜歡幹什麼呢

1、不喜歡封閉

老人對社會的認知度會隨著年齡的增長而退化,老人不願接受新事物。事實證明,越封閉的老人衰老得越快,越認為自己與這個社會不協調,因而讓老人從封閉的環境中走出來會更有利於老人的健康,如果老年人也能像年輕人那樣熱忠於上網、旅遊,那麼老人就會身心愉悅,減少疾病的發生。

2、不喜歡孤單

老人最怕的就是孤單,沒人陪。但當今社會年輕人都在外邊打拼,很少有時間陪陪父母,這時老人應該走出來,多參加一些集體活動,多結交一些自己的朋友,找幾個能說心裡話兒的人,遠離孤單,樂觀向上的情緒會讓老人受益匪淺。

3、不喜歡賦閑

人在年輕時,經常希望老年時會衣食無憂,不用再勞作。但是真正老來閑下來就會發現,精神無以寄托,每天打不起精神來,因而老瞭就更應該有點事兒做,哪怕幫人送送報、收收水電費,都可以讓他們的生活充實一些,減少抑鬱癥的發生。

4、不喜歡變故

有一句話叫做安度晚年,老年人年齡越大,心理承受能力越小,最受不瞭生活中的變故,哪怕隻是小小的失意也足以讓老年人茶不思飯不想好幾天。因而一旦遇有變故,傢人就要給予老年人更多的關註和心理開解。

5、不喜歡疾病

人老體弱,一些疾病經常會侵襲老年人的身體,患瞭疾病的老年人心理會變得越發脆弱,對生活失去信心,這樣壞的心情極易引起疾病的惡化,如此反復,對老年人的健康極為不利。這樣的老人,需要經常看心理醫生,對其進行心理疏導,這樣才有利於他保持樂觀的情緒,戰勝疾病,健康長壽。

原來老年人有這麼多不喜歡的東西,年輕人要多多瞭解老人的心理,從日常生活中幫助老人避免以上提到的“五個不喜歡”,這樣才有利於保持老年人的心理健康。

老人如何進行自我調節呢

一、做情緒的主人

心理學傢的大量觀察的研究已經證實良好的情緒和精神狀態對健康長壽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生理學傢觀察也表明良好的精神狀態和情緒對人的衰老起著延緩作用。中國長壽學研究者胡夫蘭指出: 一切對人不利的影響中,最能使人短命早亡的就是不健康的情緒和糟糕的心情瞭。

情緒一般可分為兩大類,一類是不愉快 的情緒如憤怒、焦慮、恐懼、沮喪、悲傷、不滿、煩惱、嫉妒等,這類屬於負情緒或稱為消極情緒,可刺激人體的器官,肌肉或內分泌腺,這類不愉快的情緒對健康和長壽非常不利。另一類是愉快的情緒如快樂、舒暢、開朗、恬靜、和悅、好感、豪爽等。這類屬於正情緒或積極情緒,給人體以適度的良性心理按摩,這類愉快的情緒有利於健康和長壽。 不愉快的情緒可引起人體許多生理變化,主要有:

(一) 情緒波動可使心跳 加快,血壓上升,紅細胞增加、血粘度變濃。有的 老年人在盛怒下要發生腦血管破裂,或致命性的心肌梗死。值得註意的是情緒波動導致的疾病,大多不是由於情緒的一次大波動而引起,通常都是一些似乎無關緊要的情緒波動如日常生活工作中的煩惱、憂慮、失望、不安、渴望等日積月累造成的結果。

(二)發怒時可使胃出口處的肌肉驟然緊縮,消化道痙攣。有的胃肌緊縮時會感到腹部有一塊 " 石頭 " ,甚至誤認為是闌尾炎或膽囊炎。情緒過度激動還可能引起結腸痙攣和結腸過敏。有人稱為 " 情緒結腸癥 " 。

(三)不良情緒也可對免疫功能造成影響,削弱人體的 " 免疫監視作用 " ,容易引起癌癥或其他疾病。焦慮及緊張還可使癌癥擴散。

老人心理變化的五大因素是哪些呢

1. 生理功能衰退

隨著年齡的增長 ,老年人的生理機能出現明顯的衰退 ,特別是大腦功能的衰退 、感官系統功能的下降 ,對老年人的心理會產生很大的影響 。由於身體功能的衰退 ,如牙齒的脫落 、頭發變白 、性功能減退 、行動遲緩 、生活不能完全自理等 ,使老年人產生瞭消極心理 ,加上周圍人也把其當作“老人”來看待 ,更加重瞭這種心理 。 老年人一旦強烈地意識到自己已經“老”瞭後 ,便會對一般日常生活失去積極性 ,對平時的生活不再感到滿足 ,喪失對未來的憧憬和希望 ,從而加速身體的衰退 ,反過來又進一步影響心理狀況 ,進入惡性循環 。

2. 離退休

老人因離退休從緊張而有規律的工作狀態變為自由的賦閑狀態 ,人際交往的范圍大大縮小 ,來自單位同事 、上下級之間的關心和幫助也隨之減少 ,同時也因身體或疾病原因而遠離社會 ,容易使老年人心理變得不穩定 ,如果不能很好地調節和適應 ,就會導致如離退休綜合征 、焦慮 、抑鬱等心理問題 。

3. 傢庭矛盾

離退休後 ,經濟收入減少 ,傢庭重心發生改變 ,老年人的傢庭角色隨之轉換 ,原有的傢庭關系會有所改變 ,傢庭中會出現新的矛盾 ,傢庭矛盾對老年人的心理健康將產生較大的影響 。

4. 喪偶

喪偶是重大的生活事件 ,對老年人的生活破壞最大 ,所帶來的心理問題也最不易克服 。 “少年夫妻老來伴” ,幾十年的夫妻生活 ,一種相互關愛 、相互支持的平衡狀態突然被打破 ,會使老年人感到生活無望 、乏味 ,甚至一蹶不振 、積鬱成疾 。

5. 其他

如社會文化因素和死亡的威脅 。 老年人受到社會的尊重 ,這是使老年人人格穩定的重要因素 。 但如果老年人得不到社會 、傢庭應有的尊敬 ,被周圍人所冷落 ,會使老年人喪失自信心 ,變得意志消沉 。 此外 ,由於同齡人的相繼去世 ,再加上自身又患各種疾病 ,老年人會從心理上感到自己正在與死亡接近 ,從而導致心理問題的產生 。

如何對老人進行心理梳理呢

1、要註意傾聽老年人的心聲,聽聽老人的心聲,如老人退休前後的適應或居住、經濟生活、人際關系……的情形,以及老人對其生活的滿意度等。從這些方面可以瞭解老年人的心理狀況。另外,傾聽本身就是一個幫助老年人進行心理疏導的過程。有時候,老年人通過一番絮絮叨叨的述說之後,心情就變的格外的愉快瞭。

2、要註意觀察老人的神態要註意觀察老人的不安神態,瞭解是什麼原因導致老人不安的。一般可以從下列因素找到原因:老人的文化背景,老人的價值判斷與態度,社會對老人的看法與偏見,老人對社會的反應以及老人適應社會環境的情形。

3、瞭解老人的交往,通過瞭解老人的親友交往狀況來瞭解老人的心理。瞭解老人結交朋友的狀況,老人對友誼,尤其是異性友伴的需求,與人相處或學習、做事情形以及老人是否會關懷別人,是否喜歡與人接觸,是否喜歡運動散步,生活是否充滿瞭生氣等。

5、創造輕松的環境,越為拘束所困,對其潛在心理活動的發掘影響越大。對老人敘述的問題和看法,要註意傾聽,不要立即評論,更不要表現出漠不關心,應盡量創造出一種輕松的氛圍。

6、做到正確認識,提高心理素質的有效途徑。這樣既可以引起老人的信任,又可以解決其心理上的實際問題,不讓他們產生渺茫的感覺,要讓他們從親身的經歷中嘗到甜頭。對他們取得的每一點進步,都給予肯定、鼓勵和支持,以增強其必勝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