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年紀的增長,身體的各器官功能也在隨之衰竭,身體是越來越差,特別是冬季,老人傢要特別的註意,中醫認為胃寒的形成原因主要有:脾胃陽氣虛衰;腹部受涼;過食生冷;勞倦傷中,復感寒邪,導致陰寒凝滯胃腑。那麼哪些食物讓老人冬天不再怕冷?下面我們將做具體的介紹。

哪些食物讓老人冬天不再怕冷

四類食物讓老人冬天不再怕冷

1、富含碘的食物

碘是合成甲狀腺素的重要原料。甲狀腺素能夠促進身體中的蛋白質、碳水化合物、脂肪轉化成能量,從而產生熱能,抵禦寒冷。如果體內長期缺碘,合成甲狀腺素的原料不足,身體的禦寒能力會因此降低。因此,可適當多吃點海帶、紫菜、發菜、海蜇、貝殼類等含碘豐富的食物。此外,黑芝麻、葵花子、乳制品、葉類蔬菜等富含氨基酸的食品也有助於提高人體抵禦寒冷的能力。

2、富含礦物質的食物

怕冷與飲食中礦物質缺乏有關。胡蘿卜、山芋、青菜、大白菜、藕、菜花、大蔥、土豆等根莖類蔬菜中含有大量的礦物質,可將它們與肉類禦寒食物摻雜食用;可多吃點牛奶、豆制品、蝦皮、牡蠣、沙丁魚、蝦等富含鈣的食物,經常食用對增強人體的抗寒能力也大有裨益。

3、富含維生素的食物

低溫會加速體內維生素的代謝,飲食中應及時補充。如維生素A能增強人體耐寒能力;B族維生素有利於正常代謝;維生素C可提高人體對寒冷的適應能力;維生素E可以使血液循環順暢,調整體內激素平衡。因此,可增加動物肝臟、胡蘿卜、南瓜等富含維生素A的食物,新鮮的米面、粗雜糧等富含B族維生素的食物,新鮮蔬菜、水果等富含維生素C的食物,葵花子、核桃、黑芝麻等堅果以及海魚、豆制品等富含維生素E的食物的攝入量。

4、富含鐵的食物

鐵是參與造血的重要原料,血液中的紅細胞擔負著機體中氧的運輸和代謝的重任。要把蛋白質、碳水化合物和脂肪變成熱量,就需要充足的氧氣來“燃燒”它們。如果機體缺鐵,就容易患缺鐵性貧血;而缺少運輸氧的“工具”,最終的結果就是產熱不夠,容易感到寒冷。許多年輕女性特別怕冷,一到冬天,即使在有暖氣的房間裡,也常常手腳冰涼,鐵的攝入量不足是重要原因之一。所以,怕冷的女性冬天應多吃富含鐵質的食品,如動物肝臟、牛肉、魚、蛋、黑木耳、大棗、乳類、豆制品等,能提高對寒冷的抵抗力。

冬季禦寒食譜

1、燒海參

養生功效:冬季吃海參,可以提高人的免疫力,幫助身體抵禦寒冷帶來的身體不適。海參還可以延遲衰老。海參富含蛋白質、礦物質、維生素等五十多種天然珍貴活性物質,其中酸性粘多糖和軟骨素可明顯降低心臟組織中脂褐素和皮膚脯氨酸的數量,起到延續衰老的作用。海參不僅是美味佳肴,而且是良好的滋補藥品。海參中的牛磺酸、賴氨酸等在植物性食品中幾乎沒有,海參中含有兩種ω-多不飽和脂肪酸(EPA和DHA),因此海參還可以益智健腦。

制作方法:海參坡刀切成一字條,大蔥切成5厘米長的段,在沸水中氽透,撈起控去水。湯勺上火,放入油燒熱,下蔥段煸成金黃色,烹入料酒、醬油,加高湯、糖、鹽及海參燒開,撇去浮沫,移小火煨燒10分鐘,轉中火用水淀粉勾芡,淋入蔥油出勺即成。

2、香燒羊腩

養生功效:羊肉的味道甘而不膩,性溫而不燥,能夠暖中祛寒、溫補氣血、開胃健脾,所以冬天吃羊肉,既能抵禦風寒,又可滋補身體,可謂是一舉兩得!羊肉性溫熱,常吃容易上火。中醫講究“熱則寒之”的食療方法。因此,吃羊肉時要搭配涼性和甘平性的蔬菜,能起到清涼、解毒、去火的作用。

老人冬天怕冷怎麼辦?開窗透氣可禦寒

人每天都在呼吸,如果長時間關閉窗戶,會使屋內二氧化碳增多,影響人的健康,嚴重的還會導致呼吸困難。另一方面,做飯時難免會有油煙進入到屋內,油煙會隨著空氣被人體所吸收,藏於體內,造成中毒,所以在平時用廚房燒水時,也一定要用油煙機,能把有害氣體轉換掉。平時也要適當開窗透氣,新鮮的空氣中不但富含氧氣,還含有大量的負離子,它能調節大腦皮層的功能,消除疲勞,提高工作效率,降低血壓,改善睡眠,治療神經衰弱,對人的身體都有一定的好處。

開窗透氣是很多人都知道的防病的方法,但是面對如此寒冷的天氣,真的適合開窗嗎?當然啦,冬天是不能隨便開窗的,有幾點要特別註意。

一、不要在大風時開窗

其實老人沒必要時刻開窗,可以看天氣而定。冬天風不會很大,老人可以看風小或者無風時開窗,這樣就不會覺得寒冷,每次開窗20分鐘左右,讓屋裡的空氣轉換,能有效減少致病菌。

二、開窗時間有講究

開窗也有時間講究的。一般一天開窗三次為好,時間定在早、中、晚,具體時間以9到11點、下午2點到4點為好,這裡人流少,車少,能使新鮮的空氣流入房間。

三、開窗可引感冒

冬天寒冷,屋內被烤爐烤得溫熱的,突然開窗,可能會讓老人感冒。所以老人開窗時要依自身情況而定,如感覺到冷,可暫時離開房間,或者多披件外套。

四、有霧霾時勿開窗

當空氣中有霧霾時寧願不開窗,霧霾中的顆粒物進行屋子,肯定會被人體所吸收,顆粒物黏在呼吸道上,會引起肺部的炎癥。雨雪天污染物得到清洗,這種天氣下的空氣質量較高,可以適當多開窗。

五、傢裡有重癥病人勿開窗

開窗透氣是在對自身健康的情況下才做的事,如果傢裡有重癥病人,自然就不能開窗瞭,冷空氣可能會加重病情。

盡管冬季的氣候是十分寒冷的,但依然要堅持每天開窗通風,尤其是老人,在這個時候也可以利用天時地利來提升自己的免疫力。

10種食物暖胃暖身體,這個冬天不再怕冷

1.飲食

胃寒患者多由於生冷食物或者水的刺激,造成黏膜的刺激。

2.生活習慣

常常不按時吃飯,冷熱交替進食,飽一頓餓一頓,久而久之會造成胃寒。

3.精神因素

生活節奏快,精神緊張,飲食不規律也是促進胃寒癥狀加劇的重要原因。

4.天氣原因

胃寒患者多怕天冷,常常由於天氣變冷而經常性的胃痛、腹痛、腹瀉等。

以下是幾種健脾暖胃的食物和藥材,適合在寒冷的季節進行脾胃保健。可以將其烹飪成美味菜肴,也可以個人喜好熬粥或者煲湯,效果俱佳。

1、羊肉

味甘,性溫。能補血益氣,溫中暖腎。既能禦風寒,又可補身體,用於脾胃虛弱,食欲不振,或虛寒嘔逆。吃法上可煮湯,入菜肴等。

2、薑

性溫,其特有的“薑辣素”能刺激胃腸黏膜,擴張血管,促使血液循環加快,消化能力增強,能有效地緩解吃寒涼食物過多而引起的腹脹、腹痛、腹瀉、嘔吐等。

當吃瞭寒涼之物,受瞭雨淋或在空調房間裡呆久後,將生薑切碎與紅糖煎湯服用,就能及時驅散寒氣,消除胃寒引起的各種不適。

3、小米

《名醫別錄》曾這樣描述小米的功效:益腎氣,去脾胃中熱,益氣。小米粥色澤金黃,有“黃金粥”的美稱。小米不需經過精制,其營養素種類及含量均高於大米。小米含有一般糧食所沒有的胡蘿卜素,除瞭維生素B1的含量居所有糧食之首外,小米中調節睡眠的色氨酸含量也是谷類之最,故又有“安神粥”之稱。此外,小米的鐵質含量比大米高出一倍,對於氣血不足的老人,小米不但可滋陰補血,還可潤秋燥,通大便。小米的硒含量也非常豐富,有助防癌和抗衰老。小米最適合熬粥,淀粉經過糊化後,綿軟柔滑,本身就有健胃和中的作用。小米可降胃火,開腸胃,清熱解毒。食用多為熬粥,如二米粥、小米南瓜粥等,都為常見做法。小米粥容易配搭,加蜂蜜調和,可加強潤腸通便的功效;放入紅棗、桂圓肉可補養心血;加入銀耳、百合可潤燥除煩;血脂偏高,可適當加入燕麥片同吃。

4、帶魚

帶魚肉嫩體肥、味道鮮美,隻有中間一條大骨,無其他細刺,食用方便,是人們比較喜歡食用一種海洋魚類,具有很高營養價值,對病後體虛和外傷出血等癥具有益作用。

帶魚肉厚刺少,營養豐富。有補脾、益氣、暖胃、養肝、澤膚、補氣、養血、健美的作用。對脾胃虛弱、消化不良尤為適宜。常見做法有清燉、清蒸、油炸、清蒸、紅燒等。

中醫認為它能和中開胃、暖胃補虛,還有潤澤肌膚、美容功效。

5、辣椒

老人冬天怕冷吃什麼暖身

1、富含碘的食物

碘是合成甲狀腺素的重要原料。甲狀腺素能夠促進身體中的蛋白質、碳水化合物、脂肪轉化成能量,從而產生熱能,抵禦寒冷。如果體內長期缺碘,合成甲狀腺素的原料不足,身體的禦寒能力會因此降低。因此,可適當多吃點海帶、紫菜、發菜、海蜇、貝殼類等含碘豐富的食物。此外,黑芝麻、葵花子、乳制品、葉類蔬菜等富含氨基酸的食品也有助於提高人體抵禦寒冷的能力。

2、富含維生素的食物

低溫會加速體內維生素的代謝,飲食中應及時補充。如維生素A能增強人體耐寒能力;B族維生素有利於正常代謝;維生素C可提高人體對寒冷的適應能力;維生素E可以使血液循環順暢,調整體內激素平衡。因此,可增加動物肝臟、胡蘿卜、南瓜等富含維生素A的食物,新鮮的米面、粗雜糧等富含B族維生素的食物,新鮮蔬菜、水果等富含維生素C的食物,葵花子、核桃、黑芝麻等堅果以及海魚、豆制品等富含維生素E的食物的攝入量。

3、富含礦物質的食物

怕冷與飲食中礦物質缺乏有關。胡蘿卜、山芋、青菜、大白菜、藕、菜花、大蔥、土豆等根莖類蔬菜中含有大量的礦物質,可將它們與肉類禦寒食物摻雜食用;可多吃點牛奶、豆制品、蝦皮、牡蠣、沙丁魚、蝦等富含鈣的食物,經常食用對增強人體的抗寒能力也大有裨益。

4、富含鐵的食物

鐵是參與造血的重要原料,血液中的紅細胞擔負著機體中氧的運輸和代謝的重任。要把蛋白質、碳水化合物和脂肪變成熱量,就需要充足的氧氣來“燃燒”它們。如果機體缺鐵,就容易患缺鐵性貧血;而缺少運輸氧的“工具”,最終的結果就是產熱不夠,容易感到寒冷。許多年輕女性特別怕冷,一到冬天,即使在有暖氣的房間裡,也常常手腳冰涼,鐵的攝入量不足是重要原因之一。所以,怕冷的女性冬天應多吃富含鐵質的食品,如動物肝臟、牛肉、魚、蛋、黑木耳、大棗、乳類、豆制品等,能提高對寒冷的抵抗力。

掌握四大要領讓冬天不再怕冷

【穿】多穿衣未必好,薄衣更禦寒

過度保暖反而會降低身體的免疫力,讓人長期處於“溫室花朵”的狀態,變得脆弱而易病。“薄衣禦寒”也屬於養生之道,體質熱者、小兒可適當挨凍,但要註意耐寒的同時別受風寒。

日子一天天流逝,眼見已悄悄跨過農歷“大雪”,朝著“冬至”一步步邁進。防寒保暖,這是西醫尤其是心血管科、急診科、兒科、呼吸科醫生們每年冬季必要跟病患們反復念叨的四字箴言。然而也有專傢提出,對於體質偏熱者,或是沒有心血管問題在身的老年人,以及青少年兒童,冬天循序漸進地適當“凍一凍”反而有助於增強免疫力。

寒冷並不可怕,對環境的適應是人類的本能。挨凍和保暖並非完全的醫學歧義,而是針對不同體質、年齡、身體條件的人群,提出的具體個性化要求,‘凍’並非人人能接受,相應的,‘暖’也不見得對每個人都有好處。過度保暖反而會降低身體的免疫力,讓人長期處於‘溫室花朵’的狀態,變得脆弱而易病。“薄衣禦寒”也屬於養生之道,但如何在鍛煉耐寒的同時別受風寒,確實是門技術活。

【行】出點“汗”才能強身健體

戶外活動可調節新陳代謝機能,增強大腦皮層興奮和體溫調節功能。適當動動筋骨,出點汗,這樣才能強身健體。

“鍛煉身體要動靜結合,練習瑜伽以發熱或微汗為本,也可以堅持用溫熱水泡腳,到微微出汗。但也不能出汗太多,一方面汗多泄氣,有悖於冬季陽氣伏藏之道,另一方面,容易受涼感冒。”專傢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