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冷冬季,氣溫下降,很多老人都穿上瞭厚厚的衣物,但仍難抵寒冷。其實,巧吃食物也可以幫你保暖禦寒。眾所周知,冬季多吃一些溫熱補益的食物,如羊肉、牛肉、雞肉、海參、蝦、鴿、麻雀、鵪鶉等,不僅能使身體更強壯,還可以起到很好的禦寒作用。那麼,老人怕冷吃什麼暖身呢?下面為大傢帶來詳細的介紹!

人體最怕冷的7個器官

血管:遇冷收縮易變脆。

寒冷刺激會使人的交感神經異常興奮,造成心臟收縮力增強,周圍血管收縮,導致收縮壓及舒張壓上升。打個比方,血管就像一個橡皮水管,每到天冷時,橡膠就會變脆,如果水壓增大,就容易裂開,我們的血管也是如此。此外,就血管本身來說,也遵從“冷縮熱脹”的原理,夏季炎熱血管擴張,冬季寒冷血壓下降。解放軍總醫院心內科主任陳韻岱教授說:“氣候變化時,血壓波動性增大,導致腦出血、腦梗死等增多。尤其是中老年人,血管彈性本身就比年輕人差,所以出現腦出血等意外的幾率更高。”

美國心臟學會年會的研究人員提醒說,對高血壓患者來說,冬季比夏季更難將血壓控制在正常范圍之內。最好在入冬時做個血壓監測,根據情況調整用藥量。入冬後,晚上早點睡。因為熬夜時,不止你自己,心腦血管的生物鐘也會被打亂,導致體內過多地分泌腎上腺素和去甲腎上腺素,讓血管收縮、血液流動緩慢、黏稠度增加。吃點血管“清道夫”。山楂、燕麥、黑木耳、金橘、茄子、紅薯、大蒜、洋蔥這八大食物最能疏通血管,並保持血管壁的彈性。

心臟:最怕溫差大。

心臟就像人體的發電機,到瞭冬天,為給身體提供足夠的能量,它更得加倍努力工作。這也使得冬天成為心臟的“多事之秋”。中國醫學科學院阜外心血管病醫院教授王文說,在寒冬季節,室內外溫差大,加之氣候幹燥,人的生理機能反映比較遲緩,時常處於一種應激狀態,這樣就加大瞭心臟的負荷;更嚴重的時候,冠脈痙攣還會引發粥樣硬化斑塊破裂、血管堵塞,造成心絞痛或心肌梗死的發生。

因此,有心血管疾病的人一定要註意保暖,尤其要護好頭部、手部、腳部。外出時要戴手套、帽子、圍巾,穿大衣,睡前用熱水泡泡腳,夜間上衛生間時要穿上衣服,洗澡時先放熱水,等水溫合適後再脫衣服。刮大風時,最好不要迎風行走。

前列腺:也會得“感冒”。

前列腺是男性的“嬌嫩”器官,受涼是誘發前列腺炎最常見的原因。中國中醫科學院西苑醫院男科主任郭軍表示,前列腺中有豐富的腎上腺能受體,受涼時極易引起交感神經興奮,導致腺體收縮,局部血液循環不暢,造成慢性充血;同時使尿道內壓增加,容易出現尿頻、尿急、尿痛、排尿不盡、尿無力、會陰部及小腹疼痛不適等癥狀。

為瞭防止前列腺“感冒”,老人晨練後休息、上班族做公交車、地鐵時一定不要坐涼板凳,如果方便的話,可以隨身帶個棉坐墊,以防前列腺受涼。同時註意小腹部及後腰部的保暖。適當的溫熱可使前列腺局部肌肉松弛,血管擴張,加速血液循環,減少前列腺出口的阻力,使得前列腺液的排泄不受阻礙,因而緩解瞭前列腺的水腫與充血。日常生活中經常按摩腹部,也能提高前列腺的驅寒能力。每次按摩,以腹部感到微微發熱為宜。平常最好吃一些對前列腺有益處的食物,比如白瓜子、西紅柿、蘋果等。還要註意,有尿意就馬上排尿,不要憋著,平常多喝水,不僅有利於保持血流暢通,還可稀釋尿液,沖刷尿道,防止泌尿系統感染及結石形成。

肺:早晨霧氣最傷肺。

冬季寒冷、幹燥的空氣,都要經過“肺”這個氣體交換站進入體內。此時不加以保護,不僅會誘發咳嗽等一些呼吸道疾病,還非常容易落下病根,導致來年復發。中國中醫科學院楊力教授提醒,此時要格外要註意養肺,預防呼吸系統疾病發生。

她建議,積極補充水分有助於養肺。補充水分的渠道既包括大量飲水,也包括從呼吸道“攝取”水分。具體做法是,將熱水倒入杯中,用鼻子從杯口緩緩深吸水蒸氣,每次可做十分鐘左右,早晚各一次。此外,自古有“秋冬毒霧殺人刀”的說法。秋冬早晨霧氣寒冷濃重,過量吸入會對肺造成很大的損傷。有晨練習慣的老人最好等9點之後,陽光明媚霧氣散去再鍛煉。

胃:冬季代謝會變慢。

俗話說,“小寒大寒,冷成冰團”,這時正是脾胃病的高發期。楊力說,天氣變冷,胃本身也會有些倦怠,如果食用過冷、過生、過硬的食物,會給胃帶來額外的負擔。此外,冬季人體的代謝變慢,如果此時過度進補,比如吃太多難以消化的大魚大肉和補品,也容易把胃累壞。

因此,從飲食上來說,冬季要多吃溫軟、易於消化的食物,並盡量做到少食多餐、睡前3小時內不吃東西,讓胃可以勞逸結合。廣東人常煲的豬肚雞湯,是冬季非常好的暖胃、養胃食物。用豬肚一個,土雞一隻,加入20粒胡椒燉煮1個半小時即可,有溫中、健脾、和胃、散寒的作用。

鼻子:防止病菌從鼻入。

鼻子是人體整個呼吸系統的“窗戶”和“換氣孔”。北京醫院耳鼻喉科主任醫師宋海濤說,冬天鼻黏膜直接接觸冷空氣,其黏液分泌減少,毛細血管變脆,鼻子的“屏風”作用也容易變差,從而導致有病菌的空氣直接進入肺內,增加瞭呼吸道感染的幾率。此外,冬天也是慢性鼻炎和過敏性鼻炎的高發期,讓許多老病號苦不堪言。

為瞭幫鼻子順利過冬,可每天堅持按摩鼻翼。方法是用兩手拇指外側相互摩擦,在有熱感時,拇指外側沿鼻梁、鼻翼兩側上下按摩30次左右。早晨起床前,晚間睡覺前各按摩一次,可增加鼻部血液循環,提高耐寒能力。為瞭防止鼻黏膜幹燥,還可以每天睡前用溫的淡鹽水清洗鼻腔,起到滋潤、清潔的雙重功效。在空氣質量較差的霧天,或從溫度較高的室內外出時,最好戴上口罩。

耳朵:抗凍能力最差。

人體中的耳朵、鼻子、手、腳都處於神經末梢,血流量少,因此到瞭冬天格外怕冷。但是,其中鼻子可以呼吸換氣,腳有鞋襪保護,手可以帶上手套或插進口袋保暖,唯有耳朵經常暴露在外。而耳朵除瞭耳垂部分有脂肪組織能保溫外,其餘部分隻有較薄的皮膚包著軟骨,所以是五官中最“怕冷”的器官。宋海濤說,耳朵容易長凍瘡,其實就是怕冷的表現。此外,很多人也有這樣的感覺,冬天如果耳朵暴露在外,甚至會有“凍得頭疼”的感覺。因此,給耳朵做好防凍工作也格外重要。

最好的方式,就是在外出時帶上耳罩,或用寬大的帽子、圍巾遮住耳朵。從室外進入溫暖的室內,可以迅速用手搓一下耳朵,讓其快速回暖。耳朵受凍後,不宜熱水熱物敷貼,這樣會導致癥狀加重。

老人怕冷吃什麼暖身

1、富含碘的食物

碘是合成甲狀腺素的重要原料。甲狀腺素能夠促進身體中的蛋白質、碳水化合物、脂肪轉化成能量,從而產生熱能,抵禦寒冷。如果體內長期缺碘,合成甲狀腺素的原料不足,身體的禦寒能力會因此降低。因此,可適當多吃點海帶、紫菜、發菜、海蜇、貝殼類等含碘豐富的食物。此外,黑芝麻、葵花子、乳制品、葉類蔬菜等富含氨基酸的食品也有助於提高人體抵禦寒冷的能力。

2、富含維生素的食物

低溫會加速體內維生素的代謝,飲食中應及時補充。如維生素A能增強人體耐寒能力;B族維生素有利於正常代謝;維生素C可提高人體對寒冷的適應能力;維生素E可以使血液循環順暢,調整體內激素平衡。因此,可增加動物肝臟、胡蘿卜、南瓜等富含維生素A的食物,新鮮的米面、粗雜糧等富含B族維生素的食物,新鮮蔬菜、水果等富含維生素C的食物,葵花子、核桃、黑芝麻等堅果以及海魚、豆制品等富含維生素E的食物的攝入量。

3、富含礦物質的食物

怕冷與飲食中礦物質缺乏有關。胡蘿卜、山芋、青菜、大白菜、藕、菜花、大蔥、土豆等根莖類蔬菜中含有大量的礦物質,可將它們與肉類禦寒食物摻雜食用;可多吃點牛奶、豆制品、蝦皮、牡蠣、沙丁魚、蝦等富含鈣的食物,經常食用對增強人體的抗寒能力也大有裨益。

4、富含鐵的食物

鐵是參與造血的重要原料,血液中的紅細胞擔負著機體中氧的運輸和代謝的重任。要把蛋白質、碳水化合物和脂肪變成熱量,就需要充足的氧氣來“燃燒”它們。如果機體缺鐵,就容易患缺鐵性貧血;而缺少運輸氧的“工具”,最終的結果就是產熱不夠,容易感到寒冷。許多年輕女性特別怕冷,一到冬天,即使在有暖氣的房間裡,也常常手腳冰涼,鐵的攝入量不足是重要原因之一。所以,怕冷的女性冬天應多吃富含鐵質的食品,如動物肝臟、牛肉、魚、蛋、黑木耳、大棗、乳類、豆制品等,能提高對寒冷的抵抗力。

懷孕初期為什麼怕冷

懷孕初期怕冷正常嗎?懷孕初期是會怕冷的。前三個月胎盤發育完成以前,孕婦體溫稍高,表現為怕冷,胎盤發育完成後,體溫逐漸趨於正常,又由於血液量增多導致身體比較熱氣,表現為後期不怕冷。

懷孕初期怕冷的原因還可能是本身體質較差,或是營養沒跟上,比如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質攝入不夠,還有一種可能就是甲狀腺功能低下(甲減)。為瞭防止懷孕期間感冒,影響胎兒發育,所以建議孕婦要註意衣服添減,註意休息,多飲水。此外在準備懷孕或懷孕早期(最好在懷孕前8周)最好檢查甲狀腺功能,這可預防甲減對寶寶的智力傷害。

懷孕初期除瞭怕冷,孕婦還會出現停經、頭昏、四肢無力、貪睡、沒有食欲、經常性惡心、挑食、喜吃酸食或討厭油膩和特殊氣味等癥狀。此外會出現乳房發育,乳頭增大,乳頭,乳暈顏色加深,乳頭周圍出現些小結節,甚至乳房刺痛,脹痛。還會出現尿頻現象,因為在懷孕前3個月,子宮在骨盆腔中漸漸長大,壓迫到膀胱,從而使孕婦一直產生尿意。到瞭懷孕中期,子宮會往上抬到腹腔,尿頻的現象就會得到改善。但到瞭懷孕末期,尿頻現象會再度出現。

女性怕冷的原因

貧血

特別是缺鐵性貧血更會導致女性怕冷。按照營養學觀點每天需要攝入18豪克鐵。而女性由於特殊的生理關系,在經期容易失血,因而更容易引起貧血。

不愛運動

絕大多數的女性都不愛運動,且由於其體內的雌激素含量相對較高,新陳代謝率較低。簡而言之就是熱量的合成要遠遠大於分解這樣一來體內的熱量就會越來越少,從而進一步影響血液的循環,這樣一來就很容易引起手腳發冷的感覺。

長期吃空調

空調成為現代人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而長期的冷氣房對機體的健康也會產生一定的幹擾作用。如此之外時下的冰咖啡、冰淇淋等各種食物誘惑且大多數女性都喜歡吃這類食物。因而機體就會受到進一步的影響。

穿得過少

為瞭呈現出凹凸有致的身材,生活中絕大多數女性日常都不特別註意保暖。因而可以說穿得過少也是引起女性怕冷的一個最大的原因之一。

甲狀腺分泌

當女性體內的甲狀腺分泌過少時,所產生的熱也會相對較少。這樣一來對於那些本身就怕冷或者對冷的感覺較為強烈的女性就會感到全身冰涼。

荷爾蒙分泌失調

女性日常如果不註意保養,很容易引起荷爾蒙失調,從而影響自律神經、新陳代謝的正常運行,特別是在手部、腰部等部位血液不循環更會進一步加重怕冷之感。

氣血不足

氣血不足、陽氣衰弱也是引起女性怕冷的罪魁禍首之一。其主要以日常飲食習慣不當、夜生活過於頻繁有關。

總而言之,引起女性怕冷的因素是多方面的,而要改變這一問題就需要女性們加強日常保健。

具體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第一:適當運動。平常要加強運動,特別 要中強室外運動。

第二:適當補充鐵質。比如多吃黑木耳 、動物肝臟、豬瘦肉等等。

第三:適當補充碘含量較為豐富的食物。從而機體的禦寒能力。比如牡蠣、食用鹽等等。

第四:多穿衣服。日常一定要註意合理穿衣,尤其是要避免要風度不要溫度。

第六:少吹空調、少吃冷飲、少吃涼性食物。

第七:睡前泡腳。泡腳有利於促進血液循環。

第八:日常要盡可能的減少夜生活的次數,盡量不要熬夜,多養成良好的作息習慣。

日常怕冷6點助暖身防疾病

Point1:暖暖包隨身帶!

中醫說,風邪會造成體內陽氣的耗損,人就容易生病,尤其常從喉嚨、氣管等呼吸道及皮膚毛細孔進入體內,所以一定要做好萬全的保暖措施。毛帽、圍巾、手套、口罩等,都是很好的禦寒小幫手。

冬天戴帽應特別註意帽子能護住耳朵;圍巾則是保護脖頸避免寒邪的最佳方法,但要避免連脖子帶嘴一塊捂起來,因為圍巾在接觸口鼻時,脫落的纖維、灰塵、病菌很容易隨呼吸進入體內。

冬天的鞋襪尺寸要大一些,腳與鞋間應有空隙,也就是用空氣的隔熱作用增強保暖。另外,也可帶暖暖包放在外套裡,或手套、厚襪子中,效果都很不錯喔!

Point2:註重皮膚黏膜的保濕

冬天氣候幹燥,會讓鼻腔、嘴唇、口腔黏膜和皮膚在這個時節顯得太幹燥,而頻頻出狀況。例如有人因為鼻黏膜太幹燥而常流鼻血,或鼻腔附著很多鼻屎導致鼻塞。

冬天燥咳的人也特別多,主要的癥狀是喉嚨很幹燥,怎麼喝水都解不瞭渴,氣管裡的痰黏得像膠水,有時候喉嚨氣管一癢起來會引發一陣劇烈的咳嗽。因此,要特別註意黏膜皮膚的保濕,除瞭多喝水外,咖啡、茶葉等利尿的食物,盡量少吃。

此外,滋陰類的中藥,或是帶有酸味的蔬菜水果,也可以達到身體保濕的效果,如百香果汁、檸檬汁、桑椹汁、酸梅汁等,都是很不錯的選擇。

Point3:堅持要運動!

虛性體質的人,代謝緩慢,如不加緊運動,隻是努力進補,整個冬天過後,包準肥瞭一大圈!運動能幫助代謝、排除廢物,不過體質虛弱的人無法做太激烈的運動,也要避免流太多汗,以免耗損元氣。

1星期運動2-3次,微微出汗即可,例如瑜珈、伸展、皮拉提斯、走路、氣功等,都能改善氣虛體質。

Point4:勤泡澡暖身

冬天在傢泡個暖暖的澡,趁著周末出外泡溫泉、做SPA,不僅調劑身心,更是中醫師相當推薦的日常調養法。泡澡能促進血液循環,改善手腳冰冷。建議虛性體質的人采隻泡到心臟以下的半身浴,就不會造成身體太大負擔。

Point5:冬天可延長睡眠時間1-2小時!

虛弱的你要有充足的休息時間,否則已經很容易沒精神、疲倦,因為過度勞累、壓力,癥狀會更明顯。晚上如果頭皮發麻、口幹舌燥、全身發抖,就是身體發出警訊,告訴你該睡覺囉!

Point6:天氣再冷,空氣也要流通!

冬天和春天一樣,是各種病毒、細菌繁殖傳播的季節,因此雖然氣溫很低,但也別整天緊閉門窗,最好能開一點氣窗保持空氣流通,降低傳染病媒的濃度和數目,可以減少被傳染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