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冷冬季,氣溫下降,很多老人都穿上瞭厚厚的衣物,但仍難抵寒冷。其實,巧吃食物也可以幫你保暖禦寒。眾所周知,冬季多吃一些溫熱補益的食物,如羊肉、牛肉、雞肉、海參、蝦、鴿、麻雀、鵪鶉等,不僅能使身體更強壯,還可以起到很好的禦寒作用。老人怎麼吃好呢?一起看看。

老人秋冬季皮膚瘙癢怎麼辦

很多老年人都飽受皮膚瘙癢的困擾,尤其到瞭冬季,很多人因此徹夜難眠。老年瘙癢癥是一種很常見的皮膚病,在冬春季節常發。主要表現為皮膚外觀正常,但是反復出現瘙癢。病因誘發老年瘙癢癥最常見的原因是皮膚幹燥。在冬春季節,空氣幹燥,皮膚表面的水分過度蒸發,皮膚表層的含水量減少,皮膚的保護功能受損,對外界的各種刺激變得敏感,進而產生瘙癢等不適感覺。患者皮膚本身的問題也可引起瘙癢。正常人的皮膚表面有一層保護膜,可以阻擋外界環境因素對皮膚的刺激,減少瘙癢等不適的感覺。老年人皮膚的這種保護功能減弱,容易發生皮膚瘙癢癥。另外,生活中不少老年人喜歡用熱水燙腳或洗澡,或用搓澡毛巾用力搓擦皮膚,造成皮膚表面保護膜的破壞,從而引起或加重皮膚瘙癢癥。

還有些瘙癢由藥物引起,治療糖尿病、慢性腎病、慢性肝膽疾病以及一些血液疾病、惡性淋巴瘤等的藥物都可能引發瘙癢病。和皮膚疾病導致的瘙癢不同,老年瘙癢癥的特點是瘙癢前皮膚外觀沒有皮疹,也沒有紅腫,但皮膚幹燥、細薄脫屑。在排除瞭蕁麻疹、疥瘡、濕疹等其他疾病時,可以確診是瘙癢癥。老年瘙癢癥一般采用外用、內服等綜合性治療措施。

有部分患者,皮膚本身沒有太大問題,但有緊張、焦慮、疑病、神經官能癥等精神問題,對外界輕微刺激會產生過度的反應,或者說過度敏感,也會時常出現瘙癢癥的感覺。在實際生活中,除瞭上面提到的老年瘙癢癥以外,還會遇到很多其他瘙癢性皮膚病,這些疾病多是皮膚以外的原因,如某些藥物、糖尿病、慢性腎病、慢性肝膽疾病、一些血液疾病、惡性淋巴瘤等也會引起瘙癢性皮膚病。

老年皮膚瘙癢癥容易發生在中老年人群中,特別是60歲以上的老年人發生率更高,病情隨年齡增加逐漸加重,秋、冬、春季容易發病。多數患者首先發生在小腿部位,表現為小腿皮膚經常有瘙癢感覺,晚上瘙癢癥狀更明顯。部分患者瘙癢可以逐漸擴展到前胸、後背、腰部、大腿和上肢等部位。主要特點是瘙癢的皮膚外觀沒有異常,即沒有皮疹,沒有紅腫。可有皮膚幹燥、細薄脫屑。瘙癢感覺為陣發性,沒有固定的部位。瘙癢的程度因人而異,輕者數十分鐘可以自行緩解;嚴重者可持續數小時,甚至徹夜難眠。搔抓後局部可有紅色抓痕、脫皮,嚴重時可抓破出血。停止搔抓後,印記很快消退,沒有紅腫,沒有隆起皮膚的丘疹等,但可以留有幹燥性血痂。

冬季老年人的四大保健方法

1、頭部保健區

進入冬季人體散發的熱量,頭部要占50%以上。天氣越冷,頭部散發熱的比例還要加大。老年朋友千萬不要像年輕人那樣隨便不戴帽子。如何呵護頭部,提高其抗寒能力呢?

(1)抓梳頭

手指沿大腦中線,經過百會,再散開十指大面積抓梳整個頭部。順、逆時針各36次。讓頭皮有熱感。頭部有很多穴位,百會穴居中,百會穴是百穴之匯,激活百會,一通百通。大面積抓梳,疏通頭部經絡,氣血暢通,增強頭部禦寒功能。

(2)揉按面部

兩手搓熱,用手掌揉按面部。由下而上外旋36次,再從上到下內旋36次。眼、鼻、口整個面部都得到按摩,滿面紅光,精神煥發,抗寒功能大增。

(3)捏搓雙耳

雙耳有全息功能,捏搓雙耳在全身對應部分都有反映,搓雙耳相當於按摩全身。用拇指、食指沿耳廓從上到下捏搓,搓紅、搓熱為度:或用兩手掌按住兩耳把兩耳推過去,再拉回來。來回36次。

(4)冷水洗臉

要養成用冷水洗臉的習慣,不僅增強面部功能,也是抗寒妙法。

2、兩腎保健區

腎主水屬冬,每到寒冬臘月,冷氣襲人,寒風刺骨,這時護腎至關重要。

(1)推搓腎俞穴

腎俞穴位於第二腰椎棘突下旁開1.5寸。兩手搓熱,勞宮穴對準腎俞穴上下來回推搓,搓熱搓紅為度。腎氣充盈,煥發生命活力,增強免疫功能,抗寒能力特強。

(2)轉腰

腰腎之府,轉腰是強腰護腎妙法。俗話說:早起活活腰,一天精神好。兩手叉腰,拇指按在腰眼上,四指在前,順、逆時針各轉36次。旋轉時要到位,順時針從左後左前到右前右後,逆時針則由右後右前到左前左後。向左轉時左拇指用力按壓;向右轉時右拇指用力按壓。

3、肺部保健區

進入秋冬季節,呼吸道疾病大增。采用以下方法來鍛煉:

(1)搓鼻、按摩大椎

感冒大多流鼻涕,鼻塞不通。用拇指背沿鼻翼兩側來回搓鼻,搓得熱乎乎的,鼻塞立時暢通。再把兩手搓熱左右手互換搓熱大椎。大椎位於頸骨、脊柱之間,空隙較大,容易遭受風寒。風寒過甚,便引起感冒。冬季每天早起後都要搓熱大椎,較冷時出門前也要搓熱大椎。搓熱大椎防治感冒又方便又有效。

(2)吐故納新

預防感冒首先呼吸道要暢通。先用“泄”法:在空氣新鮮的地方,把嘴張開,用力大聲“哈”出去。把體內濁氣全部吐出。如果三次不夠,就再來三次。每次後都要緩一緩,自然呼吸一會兒,再做下一次。接著再用“補”法:就是用腹式呼吸補充大量氧氣。吸氣時把大自然新鮮氧氣吸入體內,腹部鼓起;呼氣時腹部再癟下。吸要吸滿,呼要呼盡,切忌憋氣。這樣,吐故納新,不僅增大肺活量,還增強抗寒能力。

4、兩足保健區

諺語雲:寒從底下來。又說:寒從腳生。可見兩足是冬季保健重點。

(1)熱水洗腳

熱水洗腳使腳溫暖,陽氣上升,暢通全身氣血,增強免疫功能,可防治外感風寒咳嗽。熱水洗腳,丹田溫暖,氣血充足,有利睡眠。

(2)按摩湧泉穴

洗好腳再用右手按摩左腳湧泉穴36次,換左手按摩右腳湧泉穴36次。湧泉穴通心連腎。按摩湧泉穴,心火下降,腎水上升,心腎相交,水火並濟,陰陽平衡。人體陰陽協調,增強免疫功能,抗寒能力倍增。

(3)睡前全身拍打一遍

疏通全身經絡,氣血通暢,不僅有利於睡眠,也有利於抗寒。

(4)步行

讓兩足動起來,最好的方法是步行。步行又方便又有效,而且是全身運動。步行促進全身氣血通暢,增強免疫力,協調全身各器官的功能,達到平衡。步行是抗寒最好的健身方法。

老人冬天怕冷吃什麼暖身

1、富含碘的食物

碘是合成甲狀腺素的重要原料。甲狀腺素能夠促進身體中的蛋白質、碳水化合物、脂肪轉化成能量,從而產生熱能,抵禦寒冷。如果體內長期缺碘,合成甲狀腺素的原料不足,身體的禦寒能力會因此降低。因此,可適當多吃點海帶、紫菜、發菜、海蜇、貝殼類等含碘豐富的食物。此外,黑芝麻、葵花子、乳制品、葉類蔬菜等富含氨基酸的食品也有助於提高人體抵禦寒冷的能力。

2、富含維生素的食物

低溫會加速體內維生素的代謝,飲食中應及時補充。如維生素A能增強人體耐寒能力;B族維生素有利於正常代謝;維生素C可提高人體對寒冷的適應能力;維生素E可以使血液循環順暢,調整體內激素平衡。因此,可增加動物肝臟、胡蘿卜、南瓜等富含維生素A的食物,新鮮的米面、粗雜糧等富含B族維生素的食物,新鮮蔬菜、水果等富含維生素C的食物,葵花子、核桃、黑芝麻等堅果以及海魚、豆制品等富含維生素E的食物的攝入量。

3、富含礦物質的食物

怕冷與飲食中礦物質缺乏有關。胡蘿卜、山芋、青菜、大白菜、藕、菜花、大蔥、土豆等根莖類蔬菜中含有大量的礦物質,可將它們與肉類禦寒食物摻雜食用;可多吃點牛奶、豆制品、蝦皮、牡蠣、沙丁魚、蝦等富含鈣的食物,經常食用對增強人體的抗寒能力也大有裨益。

4、富含鐵的食物

鐵是參與造血的重要原料,血液中的紅細胞擔負著機體中氧的運輸和代謝的重任。要把蛋白質、碳水化合物和脂肪變成熱量,就需要充足的氧氣來“燃燒”它們。如果機體缺鐵,就容易患缺鐵性貧血;而缺少運輸氧的“工具”,最終的結果就是產熱不夠,容易感到寒冷。許多年輕女性特別怕冷,一到冬天,即使在有暖氣的房間裡,也常常手腳冰涼,鐵的攝入量不足是重要原因之一。所以,怕冷的女性冬天應多吃富含鐵質的食品,如動物肝臟、牛肉、魚、蛋、黑木耳、大棗、乳類、豆制品等,能提高對寒冷的抵抗力。

老人突然消瘦要警惕六種疾病

惡性腫瘤

大多數惡性腫瘤都會先有消瘦的特征。因此,原來不瘦而近期內明顯消瘦者應提高警惕。如以隱約上腹痛為主要表現的胰腺癌,常被誤認為是胃病。這種病的突出癥狀就是體重明顯減輕,甚至能在一個月內體重減輕10公斤以上。

甲狀腺機能亢進

老年人甲狀腺機能亢進不如年輕人的甲亢容易識別,這種病大約有1/3的病人無甲狀腺腫大,1/2以上的病人無明顯癥狀,其主要表現就是越來越瘦。

慢性傳染病老年結核病、慢性肝病等

許多慢性傳染病也是造成老年人消瘦的常見原因。由於機體分解代謝加強,消化吸收功能減弱及繼發感染,致使體內營養物質消耗過多,造成體重明顯減輕。

腎上腺皮質功能減退

有些患此病的老人早期隻有瘦的表現,以後才逐漸出現皮膚粘膜色素沉著等典型癥狀和體征。

胃腸道系統疾病

如慢性胃炎、消化道潰瘍、慢性非特異性結腸炎等胃腸道疾病,均可造成老人不能正常進食,消化和吸收功能比較差,導致老年人營養不良而消瘦。

藥源性消瘦

這種消瘦往往是由於服用一些增強人體代謝的藥物所引起的,如二硝基酚、甲狀腺素等。由此可見,老年人如果發現自己的體重在一段時間內持續性的減輕現象,應該提高警惕並及時找醫生咨詢。

老人過冬要註意什麼

●體溫不能過低

老年人的新陳代謝速度較慢,所以體溫會相對年輕人低些。在天寒地凍的環境中待太久,會令身體迅速損失熱量,造成體溫過低。當屋外溫度降到零下10攝氏度以下時,最好不要外出,尤其刮風時盡量不外出;如必須外出,一定不要待太久;戴條圍巾或口罩護住嘴和鼻子,以防止寒冷的空氣侵入肺裡;由於潮濕的衣服會很快讓身體打冷戰,所以盡量保持幹爽。如果已經開始打冷戰瞭,就趕緊回到屋裡,因為這是體熱正在損失的信號。

冬季老人鍛煉的時間也不宜過長,尤其患有冠心病、肺心病的老年人,最好選擇在室內鍛煉,鍛煉的時間以半個小時至40分鐘之間為宜。

●防凍傷

鼻子、耳朵、臉頰、下巴、手指和腳趾都是容易凍傷的部位,要註意平時對這些部位的保暖。其中,患有心臟病及其他循環系統疾病的人尤其要註意。老年人出門的時候,要把身體所有部位裹嚴;如果皮膚凍得發紅、發暗或開始疼瞭,就要立刻回到屋裡;瞭解凍傷的征兆:皮膚凍得變白或變淺黃色,皮膚摸起來變硬或麻木瞭,體溫降低等。如果出現上述癥狀,最好去看醫生。

●防摔跤

摔跤對老年人來說,常常是致命的,在冬天尤其如此。為瞭降低滑倒的風險,一旦下雪,老年人要做到不在結冰或有雪的路上行走,最好不要出門,出門時必須有人陪同;要穿有防滑底的鞋;用拐杖的老人,確認拐杖的橡膠底完好,如果已經磨平,趕緊換一個,以防止在外行走時滑倒。

●鏟雪時防受傷

天氣寒冷時,為保持體溫,老人的心臟負荷會加重,所以在戶外勞動時一定要多加註意。另外,鏟雪用的鐵鏟可能會對老人造成傷害,所以如果老人的平衡能力不太好,或者患有骨質疏松癥,類似的工作最好不要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