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在人體起到生成血紅蛋白的作用,當寶寶從母體帶出來的鐵質以及母乳的鐵含量不足時,鐵元素的缺乏就會引起缺鐵性貧血,血紅蛋白數量和濃度會下降,隨著寶寶成長鐵的需求量增多,鐵的攝入不足從而進一步加重貧血。嬰兒缺鐵性貧血多數發病的原因是飲食不當,那麼寶寶缺鐵性貧血應該吃什麼呢,下面跟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寶寶缺鐵性貧血應該吃什麼

1、脾虛氣弱型表現為面色發白,唇舌色淡;疲乏無力,食欲不振,大便塘軟,脈虛而軟。常用方藥有炙黃芪、黨參、當歸、炒白術、茯苓、陳皮等。

2、心血虧虛型表現為面色蒼白,倦怠無力,皮膚幹燥,心謊氣短,睡眠不實,舌淡脈細。常用方藥有當歸、熟地、川芎、白芍、黨參、丹參、酸棗仁、龍眼肉等。

3、氣血兩虛型表現為上述兩型癥狀相兼。常用方藥有黃芪、黨參、白術、茯苓、當歸、熟地、川芎、雞血藤、阿膠、陳皮、炙甘草。

4、肝腎不足型多見貧血時間較長,影響患兒生長發育,其表情呆滯、智力低下,手足顫動,頭暈目眩,雙目幹澀,舌淡脈弦細。常用藥物有龜板、白芍、阿膠、制首烏、熟地,當歸、懷牛膝、枸杞子,紫河車粉(吞服)。

飲食療法是缺鐵性貧血綜合治療的重要組成部分。對輕癥患兒單用食療即可治,對重癥患兒采用食療既可加速康復,又能減少藥物治療的副作用。且所選食物大多味美可口,便於食用,易為患兒接受。

常用含鐵較多的食物有:動物肝臟、豬心、豬肚、瘦肉、黑豆、菠菜、油菜、芹菜、杏、桃、李、葡萄幹、紅棗、桔子、柚子、無花果等。其中桔子、廣柑、酸棗、獼猴桃、蕃茄、紅棗等幹鮮水果中含豐富的維生素C,可促進鐵的吸收,故應經常食用。

如何預防缺鐵性貧血

首先應做好嬰兒喂養指導。母乳中鐵雖不夠,但其吸收較好。如不能用母乳喂養時,應選用強化鐵配方奶喂養。或及早在食物中加鐵,

嬰兒出生4個月左右,不管是母乳喂養還是人工喂養都應該逐步添加蛋黃、肝泥、魚泥、菜泥及鐵強化食品。在給寶寶吃含鐵食物的同時,最好也補充富含維生素C、果膠的水果,提高鐵的吸收率。

關於加用強化鐵的飲食,足月兒從4—6個月開始(不晚於6個月),早產嬰及低體重兒從3個月開始。最簡單的方法即在奶方中或輔食中加硫酸亞鐵。對母乳喂養兒每日加1—2次含鐵谷類。

人工喂養兒在6個月以後,若喂不加鐵的牛奶,總量不可超過750ml,否則就擠掉瞭含鐵飲食的入量。

做好健康檢查工作,定期進行貧血普查,以便早期治療輕癥病兒。對於血紅蛋白在110g/L的正常低限的嬰兒,亦應給予鐵劑。實驗證明,其中部分嬰兒應用鐵劑後血紅蛋白輕度上升,說明這類嬰兒中亦有存在輕度缺鐵現象的,必須及糾正。阿膠是我國傳統的補血配方,乳酸亞鐵是很好的二價補鐵制劑,市場上很多補血產品將它們單獨作為配方來用。

嬰兒缺鐵性貧血的原因

1、初生時機體鐵的含量

新生兒體內鐵的含量主要取決於血容量和血紅蛋白的濃度。

影響因素:①血容量與體重成正比。因此小兒體內的鐵量與其體重成正比。所以出生體重越低,體內鐵的總量越少,發生貧血的可能性越大;早產兒及低出生體重兒都可存在這類因素。②胎兒與母體,或於雙胎中的另一胎兒進行輸血。③分娩中胎盤血管破裂和臍帶結紮是否延遲。

另外,母親妊娠期間有缺鐵性貧血,與嬰兒貧血並無肯定的關系。

2、飲食缺鐵

人乳的含鐵量、鐵的吸收率較高,生後6個月內的嬰兒若有足量的母乳喂養,可以維持血紅蛋白和儲存鐵在正常范圍內。在不能用母乳喂養時,應喂強化鐵的配方奶,並及時添加輔食。

3、生長速度與貧血的關系

嬰兒生長迅速,血容量增加很快。一般嬰兒會動用儲存的鐵維持,無需在食物中加鐵。但在體重增長1倍以前,出現明顯的缺鐵性貧血,一般不是由於飲食中缺鐵所致。早產兒需要量遠超過正常嬰兒,需要在食物中額外加鐵。

4、長期少量失血

急性失血不超過全血總量的1/3,可不額外補充鐵劑,不致發生貧血。但長期慢性失血時,鐵的消耗量超過正常的1倍以上,即可造成貧血。1歲以內嬰兒,儲存的鐵皆用於補充生長所致的血容量擴充,小量的慢性失血可以導致貧血。另外,小兒每日飲超過1L用未經煮沸的鮮牛乳,可出現慢性腸道失血,因此每日飲用的鮮牛乳最好不超過750ml,或應用蒸發奶。此外,胃腸道畸形、息肉、潰瘍病、鉤蟲病、肺含鐵血黃素沉著癥、少女月經量過多等也可導致缺鐵性貧血。

5、其他原因

急性和慢性感染時,患兒食欲減退,胃腸道吸收不好。長期嘔吐和腹瀉、腸炎、脂肪痢等,影響營養的吸收。

嬰兒缺鐵性貧血的癥狀

嬰兒缺鐵性貧血發病多在6個月至3歲,大多起病緩慢。嬰兒缺鐵性貧血的癥狀主要如下:

1、一般表現

出現煩躁不安或精神不振,不愛活動,食欲減退。皮膚及黏膜蒼白,最為明顯的是口唇、口腔黏膜、甲床和手掌。

2、造血器官的表現

常出現肝、脾和淋巴結輕度腫大。年齡越小,貧血越嚴重,病程越久,此癥狀越明顯,但很少出現超過中度的腫大。

3、神經精神變化

輕者出現煩躁不安,對周圍環境不感興趣。註意力不集中,理解力降低,反應慢。嬰幼兒可出現呼吸暫停現象。學齡兒童在課堂上表現行為異常如亂鬧、不停的小動作等。

4、對代謝的影響

出現代謝障礙,細胞色素酶系統缺乏,過氧化氫酶等酶的活力降低,以及影響DNA的合成。食欲不振、體重增長減慢,胃酸分泌減低,小腸黏膜功能紊亂,舌乳頭萎縮。小兒較少見異嗜癥。

5、心臟功能變化

血紅蛋白降低至70g/L以下,可出現心臟擴大和雜音,此為貧血的一般表現。血紅蛋白下降至50g/L以下,合並呼吸道感染後,可誘發心力衰竭。

寶寶缺鐵性貧血該如何治療

貧血患兒的癥狀通常表現為:皮膚粘膜蒼白,以口唇、指甲床及口腔粘膜最明顯;平易感疲乏、少動;有厭食,甚至出現異嗜癖(喜歡吃泥土、墻壁灰等)。嚴重的貧血會出現肝、脾、淋巴結腫大,心臟擴大等。而且患兒在出現貧血之前,已有煩躁不安、多動、註意力不集中、反應遲鈍、記憶差、智商低等表現,但這些表現往往未能引起傢長的註意及重視。

當血紅蛋白在100~110克/升之間可以通過飲食治療,即平時多吃些含鐵豐富而且鐵吸收率高的食物,如動物肝、瘦豬肉、大豆及大豆制品等。

動物肝每100克中含鐵25毫克,吸收率可達到22%左右;紅色的肉類,如瘦豬肉、瘦牛肉中每100克中含鐵量分別為2。4毫克和3。2毫克,吸收率也可達到22%;動物的血,每100克中含鐵3~4毫克,吸收率為12%。此外,大豆及大豆制品中含鐵量也不低,每100克大豆中含鐵11毫克,吸收率達到 7%,平時也應經常吃。特別需要指出的是,雖然蛋黃中的含鐵量較高,但吸收率僅3%,所以平時多吃蛋黃,不是預防及治療缺鐵性貧血的最佳食品。

當血紅蛋白在100~110克/升以下時則需要用鐵劑治療,常用的有硫酸亞鐵和富馬酸鐵。鐵劑會刺激胃腸道粘膜而引起惡心、嘔吐、腹瀉等不良反應,可導致患者不能耐受而中途停止治療,貧血不能糾正。近年來動物實驗研究認為,每隔3天或一個星期服2天鐵劑治療缺鐵性貧血,具有與每天服鐵劑同樣的療效。經臨床應用後的結果也證實瞭上述的效果,並且副反應少,能堅持治療,使血紅蛋白升至100克/升以上。

嬰幼兒每3天或每周服2天鐵劑治療的劑量,應按元素鐵每千克體重4~6毫克(與一般治療量相同)的標準進行。具體一點說,服硫酸亞鐵的劑量為,嬰幼兒每天 0。15~0。30克,兒童每天0。30~0。60克;服琥珀酸亞鐵的劑量為,嬰幼兒每天0。15~0。30克,兒童每天0。20~0。40克;服葡萄糖酸亞鐵的劑量為,嬰幼兒每天0。30~0。50克,兒童每天0。60~1。20克。

服鐵劑的同時服用維生素C,可以促進鐵劑的吸收,但應避免與牛奶、茶、咖啡同時服用,以免影響鐵的吸收。經治療約4~6周後,血紅蛋白達到正常值後仍需繼續服用4~6周,使鐵在體內儲存一部分,以防止因感染或胃腸道疾病而影響鐵的吸收,引發再度貧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