腎虛是不少人都會有的疾病,這不光是男性會有,女性同樣會如此,腎虛有兩種癥狀,腎陰虛和腎陽虛,或許大多數人都不知道,陰虛和陽虛怎麼辨別好呢?這兩種疾病辨別方法,其實很簡單,首先是因為表現的癥狀不同,可以從癥狀上辨別,陰虛和陽虛怎麼分辨呢?如何調理身體才是最正確的呢!

陰虛和陽虛怎麼分辨呢

腎虛分為腎陽虛和腎陰虛,治療的藥物也不同。對人體各個臟腑起滋補、潤澤作用的稱之為腎陰;對各個臟腑活動起溫煦、推動作用的稱之為腎陽

1.腎陰虛:常見有一些肺熱的癥狀,如咽幹、咽痛等,還有就是容易腰膝酸軟、頭暈耳鳴、舌苔偏紅等癥狀。

在日常生活中,可選用海參、枸杞、甲魚、銀耳等進行滋補。如果形體消瘦,潮熱盜汗,五心煩熱,咽幹顴紅,溲黃便幹,舌紅少津,脈細數,則為陰虛.建議吃六味地黃丸、左歸丸、大補陰丸;

2.陽虛者,常見有肢體畏寒、精神萎靡、腰酸耳鳴、舌淡、體胖等癥狀。腎陽虛的女人,在飲食方面則應選擇羊肉、鹿茸、補骨脂、肉蓯蓉、肉桂、益智仁等進行補益。

如果臨床表現為:腰膝酸軟,畏寒肢冷,尤以下肢為甚,頭目眩暈,精神萎靡,面色白,或黎黑,舌淡胖苔白,脈沉弱.或陽痿,婦女宮寒不孕,或大便久泄不止,完谷不化,五更泄瀉,或浮腫,腰以下為甚,按之凹陷不起,甚則腹部脹痛,心悸咳喘,則為陽虛.藥物則有腎寶、玉蓯蓉、金匱腎氣丸、右歸丸等。

中醫認為人得病的主要原因是生活偏造成的。大部分腎虛是不良的生活和飲食習慣造成的,所以除堅持吃藥外改掉不良的生活習慣才是治本之法,飲食上不要食用生冷、辛辣及大味的食物。註意保暖,不要熬夜,

關於陰虛和陽虛怎麼辨別呢?其實方法很簡單,陰虛的患者多數,容易患有咽喉炎,喉嚨腫痛,身體乏力,也可以從舌頭上辨別,陽虛的患者多數身形消瘦,身體容易出汗,身體乏力等等,這些都是所謂的辨別方法,在飲食上應該註意不要吃辛辣油炸,生冷食物。

怕熱是陰虛還是陽虛

陰虛,為中醫名詞術語。是指由於陰液不足,不能滋潤,不能制陽引起的一系列病理變化及證候。臨床可見低熱、手足心熱、午後潮熱、盜汗、口燥咽幹、心煩失眠、頭暈耳鳴、舌紅少苔,脈細數等癥,治以滋陰為主。若陰虛火旺者,宜養陰清熱。陰虛可見於多個臟器系統組織的病變,常見者有肺陰虛證、心陰虛證、胃陰虛證、脾陰虛證、肝陰虛證、腎陰虛證等,以並見各臟器的病狀為診斷依據。

陰虛嚴重者可導致亡陰證,癥狀為:汗熱而黏、呼吸短促、身畏熱、手足溫、躁妄不安、渴喜冷飲,或面色潮紅、舌紅而幹、脈細數無力。此屬體液大量消耗而表現出的陰津枯涸的病變,為危重證候,應及時予以滋陰補津。

陽虛是病證名,指陽氣不足或功能衰退的證候。陽氣有溫暖肢體.臟腑的作用,如陽虛則機體功能減退,容易出現虛寒的征象。常見的有胃陽虛.脾陽虛.腎陽虛等。陽虛主癥為畏寒肢冷、面色苔白、大便溏薄、小便清長、脈沉微無力等。

《素問·調經論篇》:“陽虛則外寒。”通常多指氣虛或命門火衰,因氣與命門均屬陽,故名。肺主氣,氣虛多屬肺氣虛或中氣不足,因而衛表不固,故外寒;陽虛則陰盛,故命門火衰亦多見功能衰憊,濁陰積瀦的病證。此外,陽虛亦可見於心陽虛或脾陽虛。癥見面色白、手足不溫、怕冷、易出汗、大便稀、小便清長、口唇色淡、口淡無味、食欲不振、舌質淡、苔白而潤、脈虛弱等。治宜溫補陽氣。

在上面的文章裡面我們提出瞭一個問題,那就是怕熱是陰虛還是陽虛,我們介紹瞭什麼是陰虛以及什麼是陽虛,相信看瞭上文的介紹,我們都知道怕熱是陰虛的表現。

哪些東西主要是補陽虛陰虛的

01

治療腎陽虛的中藥有菟絲子,黑附片,白芍,黃芪,法半夏等藥物。陽虛患者會有全身酸痛,容易畏寒怕冷。在工作勞累時經常出現頭暈目眩,精神萎靡不振的情況的發生。在平時熬粥時可以適當加些中藥。

02

治療腎陰虛的中草藥有首烏,熟地黃,五味子,黃精,墨旱蓮還有石斛等中藥,這些藥物都是性溫和或者是性甘寒的藥物,可以用來滋陰補腎,維持患者內部精氣的平穩增長,起到補腎益精的效果。

03

對於想要補腎或者是有補腎需求的人來說,一定要明白一個道理,補腎護腎都要看自己在日常方面的維護。平時在進行夫妻生活的時候一定要註意適時適量,不能過度,過度的話會影響自己精氣神的保持。

正確解析中醫的陽虛陰虛

陰虛

含義:人體體液虧損。人體內的體液不足,機體就失去相應的濡潤滋養,所以陰虛體質的人表現出一派幹燥不潤的癥象,比如消瘦,面色偏紅,口幹舌燥,喝水多而不止渴等職癥狀都是因為體內陰液不足出現的燥象。

癥狀:人體陰陽失衡,體內的陰氣不能制約陽熱,導致陽熱之氣相對偏旺而產生內熱,所以出現虛火產生造擾不寧的癥候。因此具有陰虛體質傾向的人大多表現為性格外向,動作敏捷,反因快。但自制力較差,有亢奮,喜動,多動,而且急躁怒等體質特點。

具有這類體質傾向的人大多平時畏熱喜冷,耐寒力較強,並且容易被暑熱陽邪損傷,皮膚易生瘡瘍,患病也容易發熱,不管被外界的風、寒、暑、濕等那一邪氣所傷導致生病,到最終都轉化為熱癥,出現口幹口渴,心煩氣躁等陰虛火旺的癥狀。若出現這一系列陰虛火旺的初期癥狀時調理不當,或仍舊恣意食用生痰上火或利水的飲食,如蔥、薑、蒜、辣椒,或誤用茶葉降火,或誤食紅小豆、薏苡仁等利水食物,都會加重體內陰液的耗傷。

燥傷不同的臟腑也會有不同的表現:

如果損傷腎陰時,會出現腰膝酸軟、頭暈耳鳴或耳聾,遺精,形體消瘦,五心煩熱、潮熱或低熱,盜汗、顴紅,尿黃便結等癥狀反應。

若損傷肺陰,證狀較輕時反應為唇幹、咽燥、口若,聲音嘶啞,若調制不及時就會出現幹咳無痰或痰少,嚴重時出現痰中帶血的癥狀。

若傷及心陰:就會心煩、心悸、失眠;

若傷及脾陰則不思食,或者是食後腹脹難耐;

若是傷及胃陰則表現為腹中饑餓但沒有食欲,這一現象古人稱之為饑不欲食。有時也表現為幹嘔呃逆。

若是肝陰受損,就會出現兩眼幹澀、視物模糊的癥狀反應。

若陰液損傷過重不能制約陽氣,這時就會出現上火的表現,進一步出現炎癥,如火氣在肺會出現咽炎、扁桃體炎、甚至肺炎,若火氣在肝就會出現結膜炎等等。

補陰類藥物與食物

在衛生部頒佈的藥食兼用動植物名單中出現的補陰類藥食兼用動植物有枸杞子。我們日常生活中常吃的食物黑芝麻、桑椹在藥理學中也歸於補陰藥。其它常見的沙參、玉竹、百合、黃精、女貞子、龜甲、鱉甲等也都是補陰類的中藥。另外,我們常吃的銀耳、海參、豬皮也具有很好的滋陰效果,由其在秋季氣候幹燥時節,多吃一些這類食物能防止體內陰液耗傷,增強對外界燥邪的抵抗能力。

陰虛體質的註意事項

陰虛體質的人本身就容易上火生燥,所以不宜吃溫燥,辛辣,濃香發散的食物:例如紅參、鹿茸、桂圓、核桃等。辣椒,花椒,胡椒,八角,茴香,韭菜,香菜,蔥,薑,蒜,酒,咖啡,狗肉,羊肉,油炸,煎炒等食品正常人吃多瞭都容易生痰上火,陰虛火旺的人吃它更是火上澆油。

陽虛

含義:陽氣虛衰的病理現象。陽氣有溫暖肢體.臟腑的作用,如陽虛則機體功能減退,容易出現虛寒的征象。常見的有衛陽虛.脾陽虛.腎陽虛等。陽虛主癥為畏寒肢冷.面色苔白.大便溏薄.小便清長.脈沉微無力等。

陽虛5大癥狀

畏寒怕冷,四肢不溫 陽氣猶如自然界的太陽,陽氣不足,則內環境就會處於一種“寒冷”狀態。

完谷不化 古人對此現象的產生有一個形象的比喻,食物的消化就好比要把生米煮成熟飯,胃就好比是煮飯的鍋子,而陽氣就好比是煮飯用的火,沒有“火”,米就無法煮成“飯”。所以當陽氣不足時,則進入胃中的食物也就無法很好地“腐熟”(消化),而直接從腸道排出。

精神不振,陽氣不足 細胞的生命活動衰退,所以表現為萎靡懶動。

舌淡而胖,或有齒痕 體內水分的消耗與代謝,取決於陽氣的蒸騰作用。如果陽氣衰微,對水液蒸騰消耗不足,則多餘水分蓄積體內,導致舌體胖大。舌體胖大,受牙齒擠壓而出現齒痕。

脈象沉細,陽氣不足 不能鼓動脈管,所以脈象沉細無力。

陽虛體質的發病趨勢

“陽氣”能抵禦惡劣氣候對人體的影響。陽虛體質易受寒冷、潮濕傷害,引起關節、肌肉等組織的疾病;

陽虛體質免疫功能低下,容易感冒,或發生其他疾病,病情反復不愈;

陽虛體質產熱不足,引起血管收縮,循環受阻,大腦長期供血不足,易導致腦功能減退,進而造成腦萎縮;體質消化功能減退,易導致慢性腹瀉,消化不良,營養不良,貧血,或水腫等;體質生殖系統功能減退,易導致不孕、不育。

宜忌原則

陽虛體質宜吃性屬溫熱的食物,宜吃具有溫陽散寒作用的食品,宜溫補忌清補,宜食熱量較高而富有營養的食品。忌吃性寒生冷之物,忌吃各種冷飲,忌吃各種生冷瓜果。

陽虛體質的食物調養

陽虛體質應當重點補陽氣。下列食物適宜陽虛體質的調養。例如:鹿肉、羊肉、狗肉、牛肉、牛奶、羊奶、童子雞、鵝肉,麻雀、蝦、鰻魚、魚鰾、辣椒、韭菜、大蒜、生薑、糯米、黑米、薏米、甘薯、山藥、芡實、扁豆、麥芽糖、桂圓、紅棗、栗子、銀杏、胡桃、荔枝、菠蘿、桃、杏、櫻桃、楊梅、黑砂糖、桂皮、胡椒等。

腎陰虛腎陽虛 用藥各不同

中醫認為,任何事物都分為陰陽兩個方面,人的腎也有腎陰和腎陽之分,腎功能障礙產生的原因可能是腎陰虛造成的,也可能是腎陽虛造成的,所以,補腎要查明原因,分型而補。

延伸小知識:陰虛和陽虛的主要表現

1、腎陰虛的臨床表現:1.腰酸腿軟。2.口幹、煩躁。3.手心發熱。4.愛出汗。

2、腎陽虛的臨床表現:1.腰痛而且發涼。2.手腳冰涼、尿頻。

由腎陰虛導致性功能障礙的男性,平常可以多吃一些六味地黃丸類的補腎陰的藥物,另外食補也是很好的辦法,例如,用桑葚子、枸杞煮粥,也有不錯的效果。

腎陽虛首先會出現腰痛,因為腰為腎之府,這種痛一般會有冷的感覺。病人痛的同時,覺得腰裡面發涼,這是腎陽虛的一個典型表現。另外,它擴展到全身,會出現全身也怕冷。因為腎陽是一身陽氣的根本,如果根虛弱瞭,整個身體的陽氣的溫煦作用就會下降。

腎虛如何補?

腎虛,當然要補腎,除瞭飲食調理或藥膳滋補外,最主要也最常用的方法是用補腎中成藥。服藥關鍵是掌握其適應證,細辨證候才有針對性。如腎陰不足,則要補益腎陰,常用六味地黃丸;但如果癥狀未變,且舌苔黃膩,則不再適用六味地黃丸,而應改服知柏地黃丸;如腎虛兼有兩眼昏花、視物不明或眼睛幹澀,則應服杞菊地黃丸,如此等等。此外,不能一味地隻辨證,仍須明確西醫病名的診斷,尤其是掌握疾病的演變和預後,這樣兩條腿走路,才會收到預期的效果。

中成藥多為丸藥或膠囊,作用緩和,須較長時間服用才能起到良好效果,尤其是腎虛這種慢性病證,更要長期治療才行。對於部分虛不受補者,不宜隻用補腎劑,可以先調理脾胃。《黃帝內經》指出,“有胃氣則生,無胃氣則死”。在服用補腎劑之前,先將消化功能調好,以便有能力消化吸收;或者在服補腎劑同時,加用健脾和胃、理氣消導之品,以資助運化。各種壯陽藥、補腎藥、補腎保健品,一定要在執業中醫師的指導下使用,才能使藥物適合病證,起到補腎保健的作用。

常用補腎藥物

腎陰虛

六味地黃丸 滋陰補腎。用於腎陰虧損,頭暈耳鳴,腰膝酸軟,骨蒸潮熱,盜汗遺精,消渴。 口服,水蜜丸1次6克;小蜜丸1次9克,大蜜丸1次1丸,1日2次。 是治療腎陰虛的經典名方。服後無腹脹便溏為合適。臨床尚有六味地黃軟膠囊,1次2粒,1日2次。

左歸丸 滋陰補腎,填精益髓。用於真陰不足,頭暈目眩,腰酸腿軟,遺精滑泄,自汗盜汗,口燥咽幹。 同上 是治療腎陰虛的常用方。因是純補之劑,久服常用易滯脾礙胃,影響食欲。

麥味地黃丸 滋腎養肺。用於肺腎陰虧,潮熱盜汗,咽幹咳血,眩暈耳鳴,腰膝酸軟,消渴。 同上 用於腎陰虛兼肺陰虛者,兼有潮熱盜汗、咽幹咳血癥狀。

河車大造丸 滋陰清熱,補腎益肺。用於肺腎兩虧,虛勞咳嗽,骨蒸潮熱,盜汗遺精,腰膝酸軟。 同上 用於腎陰虛兼肺陰虛者,但補力較麥味地黃丸強。

杞菊地黃丸 滋腎養肝。用於肝腎陰虧,眩暈耳鳴,羞明畏光,迎風流淚,視物昏花。 同上 用於腎陰虛兼肝陰虛者。高血壓有陰虛陽亢時較常用。相同功效的還有明目地黃丸、石斛夜光丸。

知柏地黃丸 滋陰降火。用於陰虛火旺,潮熱盜汗,口幹咽痛,耳鳴遺精,小便短赤。 同上 適用於腎陰不足兼舌苔黃膩或小便短赤等下焦濕熱者。

七味都氣丸 補腎納氣,澀精止遺。用於腎虛不能納氣,呼多吸少,喘促胸悶,久咳咽幹氣短,遺精盜汗,小便頻數。 口服,1次9克,1日2次。 腎陰虛引起的氣喘、咳嗽、呃逆等。外感咳嗽引起的氣喘忌服。

大補陰丸 滋陰降火。用於陰虛火旺,潮熱盜汗,咳嗽咯血,耳鳴遺精。 口服,1次6克,1日2~3次。 針對陰虛火旺者而設,滋陰降火並用,而以滋陰為主。

歸芍地黃丸 滋肝腎,補陰血,清虛熱。用於肝腎兩虧,陰虛血少,頭暈目眩,耳鳴咽幹,午後潮熱,腰腿酸痛,腳跟疼痛。 口服,水蜜丸1次6克;小蜜丸1次9克,大蜜丸1次1丸,1日2~3次。 臨床常用於肝腎陰虛之月經不調等病。

二至丸 補益肝腎,滋陰止血。用於肝腎陰虛,眩暈耳鳴,咽幹鼻燥,腰膝酸痛,月經量多。 口服,1次9克,1日2次。 臨床常用於婦科血虛證病人。便溏者忌用。

腎陽虛

金匱腎氣丸 溫補腎陽。用於腎陽不足諸證,腰痛腳軟,下半身常有冷感,小腹拘急,小便不利,或小便繁多,以及腳氣、痰飲、消渴等。 口服,水蜜丸1次6克;小蜜丸1次9克,大蜜丸1次1丸,1日2~3次。 本方為治療腎陽虛的千年名方。後世的系列“地黃丸”都是在此方基礎上衍生出來的。服後無口幹、大便幹結者為合適。

右歸丸 溫補腎陽,填精補血。用於年老或久病氣衰神疲,畏寒肢冷,腰膝軟弱,陽痿遺精,或陽衰無子,或飲食減少,大便不實,或小便自遺。 口服,水蜜丸1次6克;小蜜丸1次9克,大蜜丸1次1丸,1日2~3次。 本方溫補腎陽之力較金匱腎氣丸更強。高血壓患者慎用。

濟生腎氣丸 溫腎化氣,利水消腫。用於腎虛水腫,腰膝酸重,小便不利,痰飲喘咳。 口服,水蜜丸1次6克;小蜜丸1次9克,大蜜丸1次1丸,1日2~3次。 適用於腎之陽氣不足而兼有水腫癥狀者。

四神丸 溫腎暖脾,澀腸止瀉。用於命門火衰,脾腎虛寒,五更泄瀉或便溏腹痛,腰酸肢冷。 口服,1次9克,1日1~2次。 五更泄瀉名方。以腎陽虛衰(命門火衰),凌晨即瀉為特點。

青娥丸 補腎強腰。用於腎虛腰痛,起坐不利,膝軟乏力。 口服,水蜜丸1次6~9克,大蜜丸1次1丸,1日2~3次。 針對腎虧而偏陽虛的腰痛病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