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活中患上面肌痙攣後一定要及時到醫院進行檢查,配合醫生進行治療,不然隨著病情持續加重惡化,患者會受到持續的傷害,嚴重者還會導致一系列的消極情緒,如自卑、膽小、孤獨和輕生等。那麼有效治療面肌痙攣的方法有什麼呢?接下來就跟一起去瞭解一下吧。

面肌痙攣中西醫治療

一、微血管減壓術

微血管減壓術治療面肌痙攣是全身麻醉下,采用耳後發際內直切口,術中在顯微鏡下觀察橋小腦角區面聽神經與周圍血管的解剖關系,仔細尋找壓迫面神 經的血管袢,確認責任血管(即壓迫面神經致臨床癥狀的血管)後松解此處的蛛網膜小梁與神經、血管的粘連,確認血管與面神經根部之間充分遊離後插入合適大小的Teflon墊片。如果術中發現明確責任血管,則對可能壓迫神經的血管進行處理,實行減壓術,這是面肌痙攣的治療方法之一。

二、飲食治療

1、面肌痙攣患者要及時補充維生素B,因為維生素B1能促進血液循環,以緩解面肌痙攣癥狀。維生素B2可以防止神經損傷,維生素D可以補充鈣,食物有蛋類、魚、海帶、雞肝、羊腎、豆類、蔬菜等。

2、面肌痙攣患者應少吃或不吃辛辣刺激性食物,如韭菜、辣椒、香菜、洋蔥等。做飯過程中盡量不添加刺激性的調味品,如大蔥、蒜、生薑、花椒、胡椒、八角、茴香、桂皮、芥末等。

3、面肌痙攣患者應防止過酸、過甜及生寒食物,如山楂、白糖制成的甜點、楊梅、橘子、獼猴桃、冷凍食品等,防止誘發肌肉痙攣。

面肌痙攣不及時治療都有哪些危害

用藥過多,產生藥副作用:

面肌痙攣患者長期用藥也會出現很多癥狀,我們都知道是藥三分毒,臨床治療面肌痙攣時常用到卡馬西平、苯妥英鈉等藥物,使用過程中,偶爾會出現藥物不良反應。變態反應引起的藥疹較為常見,可在用藥後數日至十數日內發生,表現為由輕微的紅斑及丘疹發展到嚴重的剝脫性皮炎、大皰性紅斑、中毒性表皮松解等,常伴有發熱、心率加快、淋巴結腫大、水腫等全身癥狀。

影響形象,產生心理障礙:

長期面肌痙攣可導致患者精神萎靡、自卑自閉面肌痙攣會使患者精神萎靡、情緒低落,甚至對任何事情毫無興趣,對人生失去信心。長期的面肌痙攣、面肌痙攣後遺癥、面肌萎縮,會讓患者越來越自卑,越來越自閉,不願與任何人交往,進而產生一些心理疾病。

傷害身體,產生並發癥:

長期面肌痙攣容易引發並發癥面肌痙攣患者如長期得不到治療,會導致身體出現其他病變,肝、腎、臟腑功能、微血循環系統都因此而受到影響,久而久之,會引起腦、腎等臟腑功能衰竭、氣血虛弱、陰陽失調、貧血、失眠、憂鬱、肌肉萎縮、聯帶運動、上瞼下垂、精神病等病癥的發生,危害患者的人身健康,嚴重者危及生命。

穴位按摩除面肌痙攣

神庭、攢竹、陽白、顴 、四白、地倉、下關、頰車、大迎、翳風、百會、率谷、風池、太陽、印堂、橋弓、合谷、脾俞、腎俞、足三裡等。

【按摩方法】

1. 用雙手拇指橈側緣交替推印堂至神庭30遍。

2. 用雙手拇指螺紋面分推攢竹,至兩側太陽穴30遍。

3. 用拇指螺紋面按揉陽白、顴 、四白、地倉、大迎、下關、頰車、翳風、百會各100次。

4. 用雙手大魚際按揉太陽穴30次。

5. 以率谷為重點掃散頭側面左右各30遍。

6. 以大魚際部著力按揉患部約5分鐘,至局部產生溫熱感。

面肌痙攣治療誤區

面肌痙攣又稱面肌抽搐、半面痙攣,是指一側面部陣發性、不自主、不規則的肌肉抽搐,無神經系統損害的其他陽性體征。

治療方面,病情輕時,可試用藥物如:卡馬西平,每天600mg左右,分3次口服,或苯妥英鈉,每天300mg左右,分3次口服,或氯硝安定,0.5-1mg,每日3次,對部分病人可能有效,但需持續用藥,停藥後可以復發。

目前國內許多地方還在用封閉與藥物註射法來治面抽。就是通過藥物對神經的毒性作用來阻斷神經傳導,在阻斷異常傳導的同時也破壞瞭正常的神經傳導,而出現治療後面癱,面癱恢復後面抽又會出現,根本不可能徹底治愈。很多患者由於反復註射藥物造成面神經不可恢復的損害而出現永久性面癱。另外要註意將面肌痙攣與其它原因引起的面部抽動進行鑒別,如單純眼瞼痙攣癥、面神經麻痹後陣攣等這些情況不屬於血管壓迫造成的抽動,手術治療無效。

面肌痙攣的原因

血管因素

1875年schulitze等報道瞭一例hfs病人行屍檢時,發現其面神經部位存在有" 櫻桃"大小的基底動脈瘤。目前已知大約有80%~90%的hfs是由於面神經出腦幹區存在血管壓迫所致。臨床資料表明:在導致hfs的血管因素中以小腦前下動脈(aica)及小腦後下動脈(pica)為主,而小腦上動脈sca)次之。已知sca發自於基底動脈與大腦後動脈交界處,走行最為恒定,而pica和aica則相對變異較大,因而易形成血管襻或異位壓迫到面神經;另外迷路上動脈及其他變異的大動脈如椎動脈、基底動脈亦可能對面神經形成壓迫導致 hfs。以往認為:hfs是由於動脈的搏動性壓迫所致,近幾年研究表明:單一靜脈血管壓迫面神經時亦可導致hfs,且上述血管可兩者或多者對面神經形成聯合壓迫,這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到hfs手術的預後。

非血管因素

橋腦小腦角(cpa)的非血管占位性病變,如肉芽腫、腫瘤和囊腫等因素亦可產生hfs。其原因可能是由於:①占位導致正常血管移位。singh等報道瞭一例cpa表皮樣囊腫使aica移位壓迫到面神經導致hfs;②占位對面神經的直接壓迫;③占位本身異常血管的影響如動靜脈畸形、腦膜瘤、動脈瘤等。另外後顱窩的一些占位性病變也可導致hfs。如罕見的中間神經的雪旺氏細胞瘤壓迫面神經導致的hfs。hirano報道一例小腦血腫的患者其首發癥狀為hfs。在年輕患者中,局部的蛛網膜增厚可能是產生hfs的主要原因之一,而一些先天性疾病如arnold-chiari畸形及先天性蛛網膜囊腫偶可發生hfs。

其他因素

面神經的出腦幹區存在壓迫因素是hfs產生的主要原因,且大多數學者在進行橋腦小腦角手術時觀察到:面神經出腦幹區以外區域存在血管壓迫並不產生hfs。而kuroki等在動物模型中觀察到:面神經出腦幹區以外區域的面神經脫髓鞘病變,其肌電圖可表現為類似 hfs的改變。mar-tinelli也報道瞭一例面神經周圍支損傷後可出現hfs。關於面神經出腦幹區以外的部位存在壓迫因素是否導致hfs,尚需進一步的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