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肌痙攣手術治療方式有幾種?面肌痙攣也稱為半面痙攣、面肌抽搐,該疾病主要以中年女性多見,主要表現為一側面部不規則的肌肉抽搐。目前治療面肌痙攣的方法有很多,其中比較常見的就是手術治療。那麼,面肌痙攣的診斷依據是什麼?下面一起瞭解一下。

面肌痙攣的診斷依據

1、診斷面肌痙攣要分清患者的發病類型,這樣才能做好對癥治療的工作。一般在臨床上,面肌痙攣可以分為兩種,一種是原發型面肌痙攣,一種是面癱後遺癥產生的面肌痙攣。兩種類型可以從癥狀表現上區分出來。原發型的面肌痙攣,在靜止狀態下也可發生,痙攣數分鐘後緩解,不受控制;面癱後遺癥產生的面肌痙攣,隻在做眨眼、抬眉等動作產生。

2、要取得可靠的診斷結果,患者必須要采用一些臨床上常用的常規檢查方法。醫生稱,該病主要依靠典型的臨床表現做出癥狀學診斷。並且依靠神經系統檢查和相關影像學檢查做鑒別診斷。

面肌痙攣怎麼辦

1、面神經幹壓榨和分支切斷術治療面肌痙攣

在局麻下,於莖乳孔下切口,找出神經主幹,用血管鉗壓榨神經幹,壓榨力量應適當控制,輕則將於短期內復發,重則遺留永久性面癱。如將遠側分支找出,在電刺激下找出主要產生痙攣的責任神經支,進行選擇性切斷,效果雖較壓榨術好,但術後仍要發生輕度面癱,1~2年後面肌痙攣亦有復發。

2、面神經減壓術治療面肌痙攣

即將面神經出顱之骨管磨開減壓,系1953年首先由Proud所采用。在局麻下鑿開乳突,用電鉆將面神經的水平垂直段骨管完全磨去,縱行切開神經鞘膜,使神經纖維得以減壓。1972年Pulec認為,單純乳突內減壓范圍太小,應同時將內聽道頂部和迷路段全部磨開減壓。手術中也曾發現神經有病理改變如神經水腫、彌漫性肥厚和神經鞘纖維性收縮等與病因相矛盾的現象,但手術後確實有面肌痙攣病人得到治愈。1965年Cawthorne曾報告13例手術並未發現任何異常。

3、顱內面神經幹梳理術治療面肌痙攣

按血管減壓術操作,進入橋小腦角,找到Ⅶ、Ⅷ顱神經,遊離出面神經幹,於腦幹根部與內聽道口之間,用纖刀順其長軸進行多層次劈開,按痙攣的程度確定劈開的層次,一般劈開10~20次,多者可劈開數十次,將原來壓迫的血管梳理後,恢復原位。經2~5年隨訪,面肌痙攣手術有效率可提高到98%以上,而復發率減低到6%.本法主要優點是適應癥比血管減壓術廣,復發率少而治愈率高,特別是減少瞭耳聾並發癥,現已取代瞭血管減壓術。

面肌痙攣治療要註意什麼

1、患者要註重避免藥物的負面影響,通過自我調養減小藥物副作用的不良影響。西醫通常主張在面部痙攣早期治療中使用抗病毒、營養神經、改善血循環等藥物,但是使用過多的藥物,會降低患者的免疫力,且換膚緩慢,還會導致患者出現肥腫難分、水鈉瀦留等癥狀。

2、對於不同的患者應該給以有針對性的治療,這樣才能取得最佳的療效。對於晚期面部痙攣患者,可以采用外科治療。外科治療一般分為動力性治療和靜態治療,靜態治療通過把闊筋膜成條狀移植於面部進行治療。但是手術風險很大,而且很容易引起面部的損傷,留下疤痕。

3、患者要重視促使自己的面肌的恢復,最重要的方法就功能鍛煉。面部痙攣的治療也可以采用自我功能鍛煉的方法,用中藥浸濕的毛巾進行熱敷,同時最一些最基本的表情動作,以助於面神經功能的恢復。

穴位按摩除面肌痙攣

1. 用雙手拇指橈側緣交替推印堂至神庭30遍。

2. 用雙手拇指螺紋面分推攢竹,至兩側太陽穴30遍。

3. 用拇指螺紋面按揉陽白、顴 、四白、地倉、大迎、下關、頰車、翳風、百會各100次。

4. 用雙手大魚際按揉太陽穴30次。

5. 以率谷為重點掃散頭側面左右各30遍。

6. 以大魚際部著力按揉患部約5分鐘,至局部產生溫熱感。

7. 按揉脾俞、腎俞各100次。

8. 拿捏風池、合谷、足三裡各10~30次,以局部有較強的酸脹感為宜。

9. 用拇指螺紋面向下直推橋弓,先左後右,每側10遍。

10. 由前向後用五指拿頭頂,至後頭部改為三指拿,順勢從上向下拿捏項肌3~5遍。

面肌痙攣的原因

血管因素

1875年schulitze等報道瞭一例hfs病人行屍檢時,發現其面神經部位存在有" 櫻桃"大小的基底動脈瘤。目前已知大約有80%~90%的hfs是由於面神經出腦幹區存在血管壓迫所致。臨床資料表明:在導致hfs的血管因素中以小腦前下動脈(aica)及小腦後下動脈(pica)為主,而小腦上動脈sca)次之。已知sca發自於基底動脈與大腦後動脈交界處,走行最為恒定,而pica和aica則相對變異較大,因而易形成血管襻或異位壓迫到面神經;另外迷路上動脈及其他變異的大動脈如椎動脈、基底動脈亦可能對面神經形成壓迫導致 hfs。以往認為:hfs是由於動脈的搏動性壓迫所致,近幾年研究表明:單一靜脈血管壓迫面神經時亦可導致hfs,且上述血管可兩者或多者對面神經形成聯合壓迫,這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到hfs手術的預後。

非血管因素

橋腦小腦角(cpa)的非血管占位性病變,如肉芽腫、腫瘤和囊腫等因素亦可產生hfs。其原因可能是由於:①占位導致正常血管移位。singh等報道瞭一例cpa表皮樣囊腫使aica移位壓迫到面神經導致hfs;②占位對面神經的直接壓迫;③占位本身異常血管的影響如動靜脈畸形、腦膜瘤、動脈瘤等。另外後顱窩的一些占位性病變也可導致hfs。如罕見的中間神經的雪旺氏細胞瘤壓迫面神經導致的hfs。hirano報道一例小腦血腫的患者其首發癥狀為hfs。在年輕患者中,局部的蛛網膜增厚可能是產生hfs的主要原因之一,而一些先天性疾病如arnold-chiari畸形及先天性蛛網膜囊腫偶可發生hfs。

其他因素

面神經的出腦幹區存在壓迫因素是hfs產生的主要原因,且大多數學者在進行橋腦小腦角手術時觀察到:面神經出腦幹區以外區域存在血管壓迫並不產生hfs。而kuroki等在動物模型中觀察到:面神經出腦幹區以外區域的面神經脫髓鞘病變,其肌電圖可表現為類似 hfs的改變。mar-tinelli也報道瞭一例面神經周圍支損傷後可出現hfs。關於面神經出腦幹區以外的部位存在壓迫因素是否導致hfs,尚需進一步的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