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肌痙攣的癥狀是什麼?病程初期多為一側眼輪匝肌陣發性不自主的抽搐,逐漸緩慢擴展至一側面部的其他面肌,口角肌肉的抽搐最易為人註意,嚴重者甚至可累及同側的頸闊肌,但額肌較少累及。下面由專傢分析面肌痙攣的主要癥狀有哪些。

面肌痙攣有哪些診斷檢查

本病根據臨床表現診斷不準。但需與以下疾病鑒別:

1、功能性瞼痙攣 多發生於老年婦女,常為雙側性,無下部面肌抽搐。

2、meige綜合征 也稱為瞼痙攣-口下頜肌張力障礙綜合征,表現兩側瞼痙攣,伴口舌、面肌、下頜、喉和頸肌肌張力障礙,老年婦女多發。

3、習慣性抽動癥 常為較明顯的肌肉收縮,與精神因素有關,多見於兒童及青年。

4、抗精神病藥物 引起面肌運動障礙患者最近服用奮乃靜、三氟拉嗪、氟哌啶醇或胃復安等,表現口強迫性張大或閉合,不隨意伸舌或卷縮等。

專傢分析面肌痙攣的主要癥狀有哪些

原發性面肌痙攣的病人多數在中年以後發病,女性較多。病程初期多為一側眼輪匝肌陣發性不自主的抽搐,逐漸緩慢擴展至一側面部的其他面肌,口角肌肉的抽搐最易為人註意,嚴重者甚至可累及同側的頸闊肌,但額肌較少累及。抽搐的程度輕重不等,為陣發性、快速、不規律的抽搐。初起抽搐較輕,持續僅幾秒,以後逐漸處長可灰數分鐘或更長,而間歇時間逐漸縮短,抽搐逐漸頻繁加重。嚴重者呈強直性,致同側眼不能睜開,口角向同側歪斜,無法說話,常因疲倦、精神緊張、自主運動而加劇,但不能自行模仿或控制其發作。

一次抽搐短則數秒,長至十餘分鐘,間歇期長短不定,病人感到心煩意亂,無法工作或學習,嚴重影響著病人的身心健康。入眠後多數抽搐停止。雙側面肌痙攣者甚少見。若有,往往是兩側先後起病,多一側抽搐停止後,另一側再發作,而且抽搐一側輕另一側輕重,雙側同時發病、同時抽搐者未見報道。少數病人於抽搐時伴有面部輕度疼痛,個別病例可伴有同側頭痛、耳鳴。

按cohen等制定的痙攣強度分級。0級:無痙攣;1級:外部刺激引起瞬目增多或面肌輕度顫動;2級:眼瞼、面肌自發輕微顫動,無功能障礙;3級:痙攣明顯,有輕微功能障礙;4級:嚴重痙攣和功能障礙,如病人因不能持續睜眼而無法看書,獨自行走困難。神經系統檢查除面部肌肉陣發性的抽搐外,無其他陽性體征。少數病人於病程晚期可伴有患側面肌輕度癱瘓。

面肌痙攣患者合理的飲食辦法

面肌痙攣中醫學認為系肝風內動或血虛生風,上犯清空,擾亂面部經脈,氣血流行失常所致。就其臨床特點而言,恰與面癱相反。治癱需振奮其氣機,而治痙攣則應以熄風鎮靜為主。故治療應從平肝熄風,滋腎養血,豁痰止痙,解熱除濕等方面考慮。

面肌痙攣患者面肌痙攣又叫做面肌抽搐,是一種面部肌肉呈現瞭陣發性抽搐的疾病,其發病根源於面部神經的受損,分為原發性面肌痙攣和面癱後遺癥導致的面肌痙攣,所以患者在日常飲食中也要多加註意。

多服用富含維生素B族的蔬菜水果,如蘋果、梨、橘子等等,以當季蔬菜為佳,這類物質是人體修復、再生面神經必不可少的物質,治療康復期間不可缺少,最後,患者在日常生活中,面部要遠離冷風、冷水,和紫外線、電視、電腦等等。

面肌痙攣患者要註意生活習慣

在生活中人們對於面肌痙攣的認識不是特別全面,這就容易導致產生對這種疾病的誤解,尤其是容易陷入治療誤區,那將造成不可挽回的後果。所以大傢在平時要積極瞭解關於面肌痙攣的常識,尤其要重點認識其癥狀和原因。

患者的面部形象受損是非常顯著的典型癥狀,這是面肌痙攣發病的主要特征。面神經研究治療中心專傢介紹,面肌痙攣又稱面肌抽搐,即面部一側抽搐(個別人出現雙側痙攣),為一種半側面部不自主抽搐的病癥,抽搐呈陣發性且不規則,程度不等,可因疲倦、精神緊張及自主運動等而加重。起病多從眼輪匝肌開始,然後涉及整個面部。

關於面肌痙攣的病因,西醫學沒有嚴格的定論。通常在臨床上一般認為,面肌痙攣可以分為兩種,一種是原發型面肌痙攣,一種是面癱後遺癥產生的面肌痙攣。原發型的面肌痙攣,在靜止狀態下也可發生,痙攣數分鐘後緩解,不受控制;面癱後遺癥產生的面肌痙攣,隻在做眨眼、抬眉等動作產生。有人推測面肌抽搐的異常神經沖動可能是面神經通路上某些部位受到病理性刺激的結果,目前尚難查明其確切的病因。其中部分患者可能是由於椎一基底動脈系統的動脈硬化性擴張或動脈瘤壓迫,面神經炎後脫髓鞘變性,以及橋小腦角腫瘤、炎癥所致。

大傢在生活中要積極認識關於面肌痙攣癥狀和原因的知識,通過全面瞭解這種疾病,可以最大限度的減小其危害。同時,大傢要重視預防和治療面肌痙攣,避免讓自己陷入這種疾病造成的健康危機。

面肌痙攣的按摩方法

1. 用雙手拇指橈側緣交替推印堂至神庭30遍。

2. 用雙手拇指螺紋面分推攢竹,至兩側太陽穴30遍。

3. 用拇指螺紋面按揉陽白、顴 、四白、地倉、大迎、下關、頰車、翳風、百會各100次。

4. 用雙手大魚際按揉太陽穴30次。

5. 以率谷為重點掃散頭側面左右各30遍。

6. 以大魚際部著力按揉患部約5分鐘,至局部產生溫熱感。

7. 按揉脾俞、腎俞各100次。

8. 拿捏風池、合谷、足三裡各10~30次,以局部有較強的酸脹感為宜。

9. 用拇指螺紋面向下直推橋弓,先左後右,每側10遍。

10. 由前向後用五指拿頭頂,至後頭部改為三指拿,順勢從上向下拿捏項肌3~5遍。

11. 用雙手大魚際從前額正中線抹向兩側,在太陽穴處按揉3~5次,再推向耳後,並順勢向下推至頸部。做3~5遍。

12. 重復6。

按摩每日可做1~2次,持續治療。康復後,可改為每日1次,續做1個月以鞏固療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