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壓腦病是指血壓急劇升高(一般舒張壓在17 3kPa)所引起的急性腦功能紊亂綜合征。常見於急進性高血壓或緩進性高血壓伴有明顯動脈硬化的人。也可見於急性腎小球腎炎、妊娠高血壓綜合征、慢性腎盂腎炎、嗜鉻細胞等。

高血壓腦病治療原則

1.首先在於積極治療各種原發病,並及時給予降壓藥物。

2.對癥治療則可使用除嗎啡類以外的止痛藥物,如各種解熱止痛劑,可根據病情頓服或短期2-3次/d服用,嚴重者可少量服用可待因,顱痛定或二氫埃托啡等,可酌情加用各種鎮靜劑或安定劑,對焦慮煩躁者尤宜,有抑鬱表現者,加用抗抑鬱劑。

3.在頭痛的治療上,也可針對頭痛發生的機理進行。例如:①糾正顱內壓:如顱內壓高者給以脫水,利尿劑;低顱壓者,靜脈給以低滲液等,②收縮擴張的血管:如偏頭痛發作時,及早使用麥角制劑,對非偏頭痛類血管性頭痛,則常用含有咖啡因的復方解熱止痛藥,如apc,索密痛,米格來寧等以改善血管張力,③松弛收縮的肌肉:適用於肌收縮性頭痛,如按摩,熱療,痛點奴佛卡因封閉等,或服用弱效安定劑如安定,安寧等,既有助松弛肌肉,也有助於解除精神緊張。

針灸治療高血壓腦病

治療

(一)刺血加拔罐

1、取穴

主穴:大椎、百會、十宣、委中、太陽,耳尖、耳背降壓溝。降壓溝(耳穴)。

2.治法:

將三棱針和欲刺部位常規消毒,押手按壓欲刺部位兩旁,使皮膚繃緊,刺手拇食中三指持針,呈握筆狀,露出針尖,刺手用腕力迅速、平穩、準確地點刺穴位,深度 1~2分。先取大椎穴,三棱針迅速點刺出血,用大號罐拔大椎穴,以力大抽緊為度,出血量10~20ml。繼點刺太陽出血加拔小號罐。再用三棱針點刺耳尖、耳背降壓溝,出血數滴。十宣、降壓溝點刺擠壓出血,委中點刺靜脈緩慢放血,放血量10~15ml。隔日1次,3次為一療程。

配合藥物治療,硝普鈉60mg加入5%gs1000ml避光、靜脈緩註,滴速為每分鐘1ml,同時作血壓監護;20%甘露醇250ml靜脈快速滴註以降低顱內壓改善腦水腫;安定10~20mg靜脈推註以抗驚厥,必要時可重復使用。

3.療效評價:

療效評定標準:顯效:無意識障礙,精神癥狀及神經系統異常癥狀、體征消失,平均動脈壓20kpa以下。有效:意識清楚,精神癥狀及神經系統異常癥狀。體征好轉,平均動脈壓接近正常。無效:意識障礙,精神癥狀及神經系統癥狀、體征無改善,加重或病情惡化甚至死亡。

共治65例。按上述標準評定30例,結果:顯效22例,有效5例,無效3例,總有效率90.0%[2]。

其餘35例中有13例治療1次後舒張壓降至11.8kpa以下,有8例降至12.4kpa以下;有9例降至13.2kpa以下。[3]。

(二)穴位註射

1.取穴:

曲池穴。

2.治法:

以2ml或5ml註射器抽取安痛定2ml,選準雙側曲池穴,常規消毒,以7號註射針頭刺入穴位,得氣後抽吸無回血,每穴以中速註入安痛定1ml。

3.療效評價:

共治6例,穴位註射後情緒趨向穩定,復測血壓,收縮壓下降2.0~5.0kpa 5例,未降1例;舒張壓下降1.0~2.0kpa 4例,未降2例。註射後半小時內血壓均接近腦病前水平,腦病癥狀基本解除[4]。

(三)頭皮針

1.取穴:

主穴:血管舒縮區、暈聽區。

血管舒縮區:即運動區向向前3cm作一平行運動區的線段,上自正中線下至發際。

暈聽區:在耳尖直上1.5cm處平行眉枕線向前後各伸延1.5cm共3cm的線段,由後向前沿皮下進針1寸。

2.治法:

用28號2寸毫針在雙側血管舒縮區的中點,由上到下沿皮下進針1寸,然後針刺雙側暈聽區,沿皮下由後向前進針1寸,以200次/分交替捻轉各針(最低不低於120次/分),同時測血壓,待血壓降至理想水平時停止捻轉,留針20分鐘,血壓如有回升時再次行針,無回升可出針。

3.療效評價:

治療評定標準:癥狀消失,血壓恢復到發作前的水平時為治愈;血壓有所降低,癥狀消失或減輕為好轉;血壓和癥狀均無明顯改善者為無效。

共治療38例,結果:一次治愈36例,好轉2例,有效率為100%[5]。

高血壓腦病患者常用藥物

高血壓腦病是指血壓急劇升高導致腦水腫,老年患者易出現腦血管病變,疾病比較嚴重,產生昏迷,本病及時處理預後良好,處理不當可導致死亡,因此應力爭早期確診,臥床休息,盡快降血壓,降低顱內壓及減輕腦水腫,控制癲癇發作,預防心力衰竭等。

高血壓腦病臨床常用藥物

1、硝普鈉(Sodiumnitroprusside)

可同時使小動脈、毛細血管及小靜脈擴張,靜脈回心血量減少,左心室前後負荷均降低,適於伴左心衰或急性冠狀動脈功能不全患者,50mg加入5% 葡萄糖液500ml靜脈滴註,滴速1ml/min,每2~3min測1次血壓,調整滴速及用量使血壓維持在適宜水平;此藥降壓迅速穩定,無不良反應,但理化性質不穩定,配制後須在12h內使用。

2、硝酸甘油(Glyceryltrinitrate)

25mg加於5%葡萄糖500ml靜脈滴註,根據血壓調節滴速,降壓作用迅速,監護較硝普鈉簡單,副作用較少,有人主張用它代替硝普鈉,尤適宜合並冠心病、心肌供血不足和心功能不全者。

3、利舍平(Reserpine)

可耗竭交感神經末梢兒茶酚胺貯存,擴張血管及降低血管周圍阻力。1mg肌內註射,1.5~3h起效,必要時每6~12h可重復註射,適於快速降壓後維持用藥。副作用為鼻塞、口幹、心動過緩、嗜睡和帕金森病樣表現。

4、卡托普利(captopil)

主要作用於腎素-血管緊張素-醛固酮系統(RAA系統)的特異性競爭型抑制劑,抑制RAA系統血管緊張素轉換酶(ACE),阻止血管緊張素-Ⅰ 轉換為血管緊張素-Ⅱ,抑制醛固酮分泌,減少水鈉瀦留。12.5~25mg口服,3次/d,60~90min顯效。可見胃腸道反應、失眠、口幹及中性粒細胞減少,心衰患者不宜使用。

5、降壓後可用硝苯地平(nifedipine)

10~20mg舌下含服或咬碎咽下或直腸給藥,3次/d,也可用氣霧劑噴入口咽部,每次0.5mg,連用6次;本藥為鈣通道拮抗藥,20~30min起效,1.5~2h降壓明顯,1次用藥後奏效達80%,可使平均動脈壓下降25%。對高血壓腦病合並冠心病,病情不太嚴重患者最理想,是較安全、迅速的降壓藥。

癲癇頻繁發作或癲癇持續狀態首選安定10~20mg緩慢靜脈註射。若不能控制可用安定40~50mg加於10%葡萄糖溶液500ml中靜脈滴註,應註意呼吸情況。也可用苯妥英(苯妥英鈉),常與安定合用作為維持用藥或用於出現呼吸抑制者,首劑500mg加入5%葡萄糖500ml中,靜脈滴註,300~500mg/d維持療效。隨後成人可用苯巴比妥0.2g肌內註射,與10%水合氯醛30ml灌腸,6h交替使用;控制發作1~2天後改用苯妥英(苯妥英鈉)或卡馬西平口服,維持2~3個月以防復發。

溫馨提示:高血壓腦病發作時應在數分鐘至1h內使舒張壓迅速降至110mmHg(高血壓患者)或 80mmHg以下(血壓正常者),恢復腦血管自動調節機制,但降壓不要過快、過低,以防發生腦血流灌註不足,誘發腦梗死;老年人個體差異大,血壓易波動,用藥應從小量開始,逐漸加量,以免血壓降得過快、過低,引起心肌梗死等不良後果。

高血壓腦病的診斷與鑒別

高血壓患者突發急驟的血壓與顱內壓升高的癥狀,臨床上稱之為高血壓腦病,患者出現以顱內壓增高和局限性腦組織損害為主的神經精神系統異常的表現,如突然劇烈的頭痛,常伴有嘔吐、黑蒙、抽搐和意識障礙,一般在血壓顯著升高後12~48h內發生。檢查要突出重點即根據問診材料考慮到最大可能的某種或某幾種疾病後,首先加以檢查以求盡快肯定或否定某些診斷,在明確頭痛病因後,有時還需要進一步的檢查。

一、實驗室檢查

1、除非伴腎病或尿毒癥,尿常規通常無蛋白、紅細胞、白細胞及管型等,血尿素氮正常。

2、CSF壓力多數增高,偶可正常,細胞數正常,極少數患者有少量紅細胞,蛋白輕微增高。

二、影像學檢查

頭顱的影像學檢查對診斷具有重要意義。

1、腦部CT

出現局限或廣泛的低密度灶腦水腫表現,主要累及皮質下白質,偶爾累及皮質。Schwartz等發現,在高血壓並發的高血壓腦病,腦水腫常為雙側性,主要位於枕葉,也有位於頂葉、後額葉、小腦胼胝體的帶狀結構等處。頸動脈內膜剝離術後的高血壓腦病,腦水腫位於手術同側的大腦前、中動脈供血區域。高血壓腦病緩解後,CT異常所見消失。

2、MRI

腦部MRI與CT改變相似,MRI上T1下降、T2上升。

3、SPECT

在CT或MRI顯示異常的部位,可見血流灌註增加。

4、眼底檢查

視網膜動脈呈彌漫性或局限性強烈的痙攣、硬化或有出血、滲出和視盤水腫。

5、腦電圖

出現局限性異常或雙側同步銳性慢波,有時表現為節律性差。

三、高血壓腦病應與下列疾病鑒別

1、出血性卒中

腦出血或蛛網膜下腔出血(SAH)均可出現腦水腫及顱內壓增高癥狀,如高血壓、劇烈頭痛、嘔吐、癲癇發作,甚至昏迷等。高血壓腦病以舒張壓升高為主,神經功能缺失癥狀體征為一過性,腦出血神經功能缺失體征固定並可加重,SAH可見腦膜刺激征,CT檢查有肯定的鑒別價值,高血壓腦病顯示彌漫性腦水腫,腦卒中可見高密度或低密度病灶證據。

2、尿毒癥性腦病

尿毒癥合並高血壓並出現腦部癥狀時,須鑒別為高血壓腦病或尿毒癥腦病引起。高血壓腦病常伴癲癇發作和黑矇,降壓後癥狀迅速好轉;尿毒癥腎功能障礙嚴重,常伴撲翼樣震顫或肌陣攣,血尿素氮或肌酐增高,透析治療後癥狀可緩解;尿毒癥患者很少發生癲癇樣發作和黑矇,有助於鑒別。

3、高血壓性心臟病引起的肺水腫需與高血壓腦病鑒別

前者有明顯肺水腫癥狀體征,糾正肺水腫後血壓下降,可資鑒別。

4、顱內占位性病變

雖有嚴重頭痛,但為緩慢出現,非突然發生,其他顱內壓增高癥狀和局灶性神經體征亦是進行性加重。血壓雖可升高,但不及高血壓腦病的顯著增高。

溫馨提示:高血壓腦病與高血壓危象都是高血壓的特殊臨床表現,共同特點均表現血壓急劇升高,但發病機制及臨床表現不同。可通過腦超聲波,腦血管造影或CT等檢查加以確診。

高血壓腦病與高血壓危象

高血壓患者,由於動脈太突發急驟升高,導致腦小動脈痙攣或腦血管調節功能失控,產生嚴重腦水腫的一種急性腦血管疾病.

高血壓腦病亦為內科較為常見的急癥,是指腦細小動脈發生持久而嚴重的痙攣或廣泛微血管栓塞,腦供血發生急性障礙,也可能腦內小動脈因血壓極度升高而被迫擴張,從而使大腦過度灌註,導致腦水腫和顱內壓增高,引起的一系列臨床表現.

可發生於急進型或嚴重緩進型高血壓病患者,尤其是伴有明顯腦動脈硬化者;在妊娠中毒癥,腎小球腎炎,腎血管性高血壓和嗜鉻細胞瘤等繼發性癥狀性高血壓患者中亦時有發生.發病常先有血壓突然升高,頭痛,惡心,煩燥不安等癥狀,然後發生劇烈頭痛,嘔吐,心動過緩(個別亦可心動過快),脈搏有力,呼吸困難,視力障礙,黑蒙,抽搐,意識模糊甚至昏迷.也可有暫時性偏癱,半身感覺障礙,失語等.

血壓升高時收縮壓和舒張壓均升高,而以舒張壓升高為主.腰穿腦脊液壓力增高,其蛋白含量增高,視神經乳頭水腫.發作短暫者歷時數分鐘,長者可達數小時甚至數日之久,高血壓腦病可以看作是發生在腦部的高血壓危象.祖國醫學認為這一情況是陰虛陽亢,肝風內動所致.指導意見:高血壓腦病,是一種非常危險的疾病,以腦部損害最為突出,必須及時搶救治療.凡高血壓者有血壓急劇升高伴劇烈頭痛,甚至有意識和神志改變者,均應立即到醫院急救治療.迅速將血壓控制在安全范圍,防止或減輕腦組織水腫與損傷是治療的關鍵.此外在治療過程中應避免血壓下降過度而使腦,心,腎的血液灌註發生障礙.系統治療高血壓和原發病,避免過度勞累和精神刺激將有助於降低高血壓腦病的發生.病情穩定後應逐步向常規抗高血壓治療過渡並堅持長期,正規治療.

治療高血壓,預防腦中風:

高血壓病很容易引起中風, 這並非危言聳聽.中風包括腦出血和腦梗塞.而在腦出血患者中,發病前有高血壓病史的占93%;腦梗塞患者中,發病前有高血壓病史的占86%.可見,出現中風的危險程度與血壓的高低有很大的關系.

高血壓引起中風的主要原因是其容易引起心,腦血管結構的改變.當血壓升高時,會引起全身的細小動脈痙攣,如果血壓長時間升高,動脈也會長時間痙攣,血管壁因缺氧而發生變形,管壁增厚,管腔變窄,彈性減退,從而形成或加重動脈硬化的形成;再加上高血脂,高血糖,血粘度增高等因素更易加速血栓的形成.

如果降壓效果不好,或患者不按醫囑服藥,使血壓波動幅度過大,引起動脈反復痙攣,引起腦組織出血,水腫或動脈壁透明變性,形成夾層動脈瘤,引發腦出血.

就高血壓病患者而言,並不是血壓高就會引起中風.相反,未按醫生囑咐服藥,以及不正確的飲食,生活習慣等,才是致病的根源.比如:長時間的高血壓,未作適當的降壓治療;雖然按時服藥,血壓仍長期在較高的水平;或間斷降壓治療,血壓時常突然增高;不註意氣候情緒變化及身體過度疲勞等誘發因素的影響;過分降壓往往因夜間血壓過低而引起缺血性中風;此外,合並有糖尿病,高脂血癥,肥胖等病更易引起中風的發生.

事實上無論是輕型或中重型高血壓患者,無論預防腦中風的首次發生還是再發生,也無論在緩解中風病程或減少致病性中風上,嚴格的降壓治療都是非常有益的.降壓方法並不難掌握,隻需耐心,認真和持之以恒.不妨把降壓的註意事項抄錄在顯而易見的位置,遵照執行.

1,嚴格控制血壓在140/90毫米汞柱以下,年齡越小,控制越嚴,最好每天監測血壓變化,至少每周測一次血壓.

2,堅持服用降壓藥物,不可隨意停藥,應按醫囑增減降壓藥物.

3,24小時穩定控制血壓,使血壓波動較小,不可將血壓降得過低.

4,控制血糖,血脂,血粘度.

5,減輕體重,達到正常標準.

6,戒煙酒,要低鹽低脂飲食.

7, 堅持有氧體育鍛煉,如慢跑,遊泳,騎車,練太極拳等.每天30分鐘以上,每周至少5次.

[1]高血壓腦病飲食治療原則

急性腦血管疾病又名腦卒中, 中風,是腦部血管疾病的總稱.好發於中老年人,常見病因為高血壓動脈硬化.由於腦血管破裂,血液流入蛛網膜下腔者,稱為蛛網膜下腔出血;血液流入腦實質內,則為腦出血.由於腦血管狹窄,閉塞而致相應供給腦組織缺血,梗阻,癥狀持續不超過24h者,稱為短暫腦缺血性發作;癥狀重持續24h以上者,稱為腦梗死,包括腦血栓形成和腦栓塞.臨床表現有一定局限性神經癥狀,發生在一側大腦半球者,有對側三癱,即對側的偏癱,偏身感覺障礙,偏盲癥狀,或同時有失語. 發生在腦幹,小腦者則有同側腦神經麻痹,對側偏癱或偏身感覺障礙,同側肢體共濟失調.嚴重病例有頭痛,嘔吐,意識障礙,甚至發生腦疝或死亡.

我國急性腦血管疾病的發病率,死亡率明顯高於冠心病,其中腦出血發生比例較高;而西方國傢則相反,冠心病的發病率高.究其原因,除種族,遺傳,環境等因素外,飲食結構和營養因素的不同,是很重要的原因.因此,糾正營養失調和進行飲食營養治療是防治急性腦血管疾病的重要途徑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