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便血的時候並沒有任何的疼痛感,所以大傢對這個病並沒有重視,所以給身體帶來瞭很多危害,對於便血這個疾病的發生大傢還是應該重視起來的,便血給患者朋友們造成的危害比較可怕,為此我們對於這個疾病的發生是一定要重視起來,記得去正規的醫院進行檢查和治療的,那麼便血疾病的危害有哪些呢?拉肚子拉血怎麼回事?一起來看下。

拉肚子拉血怎麼回事

1.引起人們便血的原因有很多種,一般都是疾病引起的,像消化道的疾病就很普遍,有時候胃腸不好,胃腸炎癥就可能會因引起的潰瘍發生出血的情況,不過不是每天都有,也出血不多,但這時候大多都是黑便,像一些惡性腫瘤也會引起肛門出血,不最普遍的還是因痔瘡引起的帶血現象,再加上大便異常幹燥,就會讓大便帶血轉為便血瞭。

2.即使是便血也會有不同的癥狀,如果是肛門有鮮血便或者是便後直接流出,那這種急性的出血一般由下面這幾種原因引起的,首先要說的就是痔瘡引起的出血,這時候一般是大便帶血或者是便後滴血,不過外痔一般大便不出血。還有就是腸息肉引起的無痛性的大便出血。這時候排便一結束,出血也結束瞭。一般血是不與大便相混的。還有一種是肛裂後便血,癥狀是糞便表面一側有血跡,但是也不與糞便相混合。

3.便血不都是上面提到的一些消化系統或者是肛腸疾病引起的,還有一些嚴重的疾病也是引起便血的重要原因,那就是惡性腫瘤,就像直腸癌便血就是較新鮮的,不但便血糞便中還有黏液,不過血液和大便是相混合的,結腸癌還會因病程的慢慢發展而出現大便出血情況,不過情況卻是膿性的血便,血色也較暗。這些便血都會隨著病情嚴重而厲害的。

便血有哪些表現

下消化道少量出血(少於500ml)時,可很快被機體代償而不引起明顯癥狀;當出血量超過800~1000ml以上時,尤其是在較短期內丟失者,均可有頭昏、乏力、心悸、脈搏加快、血壓下降、皮膚蒼白等表現,更嚴重者可出現休克的表現。有上述表現時均提示為大出血。

大出血患者,當其頭昏、冷汗、心悸、皮膚蒼白等癥狀消失,脈搏及血壓維持在正常水平則提示出血已經停止。

1.臨床表現。

2.實驗室及其他輔助檢查。

3.出血量的判斷 血便的次數與量,根據血便的次數與數量來估計便血的失血量不甚準確,但血便次數多,每次的量也多,無疑是出血量大的指標。此外,如果患者排出鮮紅色或暗紅色血便,甚至排出凝血塊也是出血量大的佐證。患者每次血便量少、次數少,甚至數天才解1次者,提示出血量較小;若紅細胞在腸道內破壞,血紅蛋白與硫化物結合而形成硫化亞鐵時,糞便可呈黑色或稱柏油樣便。

4.出血是否停止的判斷 經積極治療後,患者血便的次數與量明顯減少,提示出血減輕,當患者數天不排便或排出黃色便時,常提示出血已經停止。

5.便血診斷的確立 診斷便血時應盡可能地排除上消化道出血。一般而言,根據病史、體征與出血的特點可作出初步判斷。有潰瘍病或肝硬化病史者提示上消化道出血可能性大,而有炎癥性腸病史者則提示便血可能性大。柏油樣便或黑便伴嘔血者,一般均為上消化道出血;而僅有便血者,便血的可能性稍大,但不少十二指腸潰瘍者可僅表現為便血,此時,需根據病史、癥狀及體征以及血便的特點等進行分析,以判斷是上消化道、抑或便血。雖然上消化道大出血時,因出血量大,血液在腸道停留時間短,也可經肛門排出暗紅或鮮紅色血便,但此時患者一般會有嘔血並存,故鑒別常無困難。有發熱、白細胞升高、血尿素氮顯著升高者,常提示出血部位較高,即上消化道出血的可能性較大。鑒別有困難時,可插入鼻胃管至胃內,如抽吸出含咖啡渣樣或暗紅色胃液,則提示為上消化道出血;如抽吸出無血液而含膽汁的胃液,則可排除上消化道出血;如抽吸出無膽汁、且清亮的胃液時,則隻能排除食管與胃出血,尚不能完全排除十二指腸出血。最可靠的鑒別方法是胃鏡檢查術,可立即確立或排除上消化道出血(胃鏡到達十二指腸降部仍未見有出血時,基本可排除上消化道病變)。

6.便血的病因診斷 根據患者的病史、癥狀與體征,部分便血患者,其病因可作出初步診斷,例如,患者有痔核史,每次都表現為大便後滴血或血與糞便不相混(血液附著於糞便外),血液呈鮮紅時,應考慮痔核出血。年輕患者,當血液附著在糞便的外面,與糞便不相混時,還應考慮有左半結腸息肉的可能;當患者有排出黏液、膿血便時應考慮腸道炎癥、潰瘍性病變,如同時還伴有裡急後重者,還應考慮有直腸癌的可能。但是確診仍需依靠實驗室檢查和特殊檢查。

(1)實驗室檢查:大便檢查如發現阿米巴滋養體或血吸蟲卵,則有利於阿米巴痢疾或血吸蟲病的診斷;大便常規發現有紅細胞、膿細胞時,則提示腸道有炎癥性病變,大便培養有利於發現致病菌;如考慮系血液病導致的便血,則應作血小板計數、出凝血時間、凝血酶原時間及凝血因子等檢查,必要時應作骨髓象檢查。

(2)肛門指檢:對便血患者應作為常規檢查。肛診可發現內痔、息肉或直腸癌及狹窄等病灶。

便血患者不要吃什麼

1、忌飲酒

認為痔瘡多屬濕熱,飲酒可助其濕熱,而且酒(特別是烈性酒)可使直腸靜脈充血,誘發或加重痔瘡。

2、忌食味濃及香料多的食物

容易令腸道不適,同時令肝臟充血、下腹腔壓力加大,可導致痔瘡發生或使痔瘡加重。

3、忌食肥甘厚味、炙烤食物

這些食品可刺激直腸肛門部的黏膜皮膚,使充血明顯,導致痔瘡發生。

4、忌食壯陽火的水果

如芒果、榴蓮、荔枝、龍眼等。

5、忌食難於消化、堅硬的食物

食物難以消化會導致便秘,從而使直腸血管曲張。

6、忌食辛辣刺激性食物

辛辣刺激性食物,如辣椒、胡椒、生蔥、生蒜、芥末、薑等,能刺激直腸肛門部位血管充血和擴張,造成排便時刺痛和墜脹感,從而誘發痔瘡。

如何防治便血

1、保持大便通暢,防止和治療便秘適量吃些含纖維素較多的蔬菜,如韭菜、芹菜、白菜、菠菜等,以促進腸蠕動。水果以香蕉為最佳。每天早晨飲適量涼開水,吃好早餐,有助於排便。

2、生活有規律,每日定時排便,保持肛門周圍清潔,排便時不要久蹲不起或過分用力。

3、適當參加一些體力活動,促進胃腸蠕動和血液循環。

4、要心情開朗,勿鬱怒動火,心境不寬,煩躁憂鬱會使腸粘膜收縮,血行不暢。

5、勞逸結合,切忌勞累過度或者久坐、久立、久行等,長時間的一個姿勢不利於血液循環,容易造成肛門附近痔靜脈受壓過大曲張而成痔。

6、加強肛門鍛煉,主動收縮肛門,放松後再收縮,連續3次,每日3-7次。如出現痔瘡腫痛、出血較多等情況時,應及時就診治療。

7、減少對直腸、肛門的良刺激,少吃辣椒等刺激性食物,手紙宜柔軟、清潔。

便血也許是痔瘡的前兆,如果有便血的情況要及時治療,不要耽誤瞭大事。尤其值得重視的是:人們在發現自己大便形狀、次數改變時並不在意,或發現大便有血以為是痔瘡,其實有出血疼痛現象並不是痔瘡特有的,出血性直腸炎、克隆氏病,甚至肛管的良、惡性腫瘤及直腸癌都會表現為便血。

便血疾病的危害有哪些

1、腹痛:(1)下腹痛時排血便或膿血便,便後腹痛減輕者,多見於細菌性痢疾、潰瘍性結腸炎、阿米巴性痢疾等疾病。(2)若為老年人,有高血壓、冠狀動脈粥樣硬化、糖尿病病史,於腹痛後出現便血,應考慮缺血性腸病的可能。(3)慢性反復上腹痛、且呈周期性與節律性,出血後疼痛減輕者,見於消化性潰瘍。(4)上腹絞痛或有黃疸伴便血者,應考慮肝、膽道出血。(5)腹痛伴便血還見於急性出血壞死性腸炎、腸套疊、腸系膜血栓形成或栓塞。

2、裡急後重:肛門重墜感,似為排便未凈,排便頻繁,但每次排血便量甚少,且排便後未見輕松,提示為肛門、直腸疾病,見於痢疾、潰瘍性結腸炎及直腸癌等。

3、發熱:便血伴發熱常見於傳染性疾病或惡性腫瘤,如敗血癥、流行性出血熱、鉤端螺旋體病、胃癌、結腸癌等。

4、全身出血傾向:便血伴皮膚黏膜出血者,可見於急性傳染性疾病及血液疾病,如白血病、血小板減少性紫癜或過敏性紫癜、血友病等。

5、皮膚改變:皮膚有蜘蛛痣及肝掌者,便血可能與門脈高壓有關。皮膚與黏膜出現成簇的、細小的呈紫紅色或鮮紅色的毛細血管擴張,提示便血可能由遺傳性出血性毛細血管擴張癥所致。

6、腹部腫塊、便血伴腹部腫塊:應考慮結腸癌、腸結核、腸套疊、crohn病及小腸良、惡性腫瘤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