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兒膽紅素腦病是指出生一周內的新生兒由於膽紅素毒性作用所致的急性腦損傷。由於膽紅素的毒性作用導致的慢性和永久性的腦損傷稱之為核黃疸。

新生兒膽紅素腦病

膽紅素的腦損害:

膽紅素抑制神經細胞膜生物功能,減低細胞內核酸與核蛋白的合成,阻止線粒體氧化磷酸化過程(脫耦聯),膽紅素腦病的起因包括抑制神經細胞突觸Na+,K+ -ATP酶、Ca2,Mg2+ -ATP酶、蛋白輔酶A和C,同時也阻滯腦細胞膜電位傳導(如聽覺傳導和視覺傳導)。這些神經毒性也與接觸膽紅素的時間相關,時間短可被等量的清蛋白糾正,時間太長,將發生不可逆的損害.

最近研究發現膽紅素對神經元的毒性影響,膽紅素腦病的過程可分三階段:

早期聚集:暫時性的“亞臨床型膽紅素神經中毒癥”,為單價膽紅素離子在神經細胞膜上聚集,對神經元的損害是可逆的。

中期聚集:“膽紅素腦病”。膽紅素不斷聚集與神經細胞膜上的極性基團結合,這種結合對神經元有損害,若及時給予清蛋白治療,這種損害也是可逆的。

晚期沉積:即“核黃疸”。當胞膜被膽紅素聚集。結合達飽和狀態後,沉著於線粒體部位,引起細胞腫脹,固縮、崩解及被吞噬,神經膠質增生,這種沉積是不可逆的。

可見高膽發展到核黃疸與時程有關,在一定時程裡,神經毒性屬早期,損傷輕,是可逆的,這時候給予治療,效果是理想的。

膽紅素腦病日常保健

對新生兒高膽紅素血癥,必須及早處理,以免發展成膽紅素腦病。

1、產前做好產前檢查和健康教育,盡量預防早產,難產及感染,對擬有溶血病者,做好臨產準備工作。

2、產後對新生兒特別是早產兒不可常規使用維生素K3,磺胺類,苯甲酸鈉咖啡因及水楊酸類藥物,黃疸檢測必須重視,有經驗者目測誤差一般不超過85.5μmol/L(5mg/dl),上海新生兒醫學工程專業委員會正在研究黃疸比色板,有五種不同深淺的黃色樣條固定於一塊有機玻璃板上,隻需在新生兒鼻尖上輕壓就可看出黃到什麼程度,使基層醫,護人員能及早發現新生兒黃疸和大約估計血清膽紅素的含量,並可做為高膽紅素血癥的清膽紅素的含量,並可做為高膽紅素血癥的篩選診斷和監測其消長情況,在沒有專用工具前也可根據黃疸遍及體表部位來粗略估計,一般面部黃得極輕約85.5μmol/L(5mg/dl),軀幹亦黃約171μmol/L(10mg/dl),四肢見黃約256.5μmol/L(15mg/dl),手,足掌見黃約高於256.5μmol,如由杏黃轉成金黃則常超過342μmol/L(20mg/dl),經皮膽紅素測定儀有利於新生兒黃疸的動態觀察和篩選高膽紅素血癥,但價格昂貴,對有經驗的醫務人員來說價值不大,因為決定換血還是需要微量血清膽紅素測定為依據。

新生兒膽紅素腦病能治好嗎

新生兒膽紅素腦病又稱之為核黃疸,是常見的新生兒疾病之一,新生兒膽紅素腦病雖然發病時情況比較相對比較嚴重,在治療上也有一定的難度,下面我們就來瞭解下,新生兒膽紅素腦病怎麼治療。

一、對新生兒高膽紅素血癥,必須及早采取綜合措施,以防止其發展為膽紅素腦病。如註意保暖、糾正缺氧及酸中毒、供給足夠的營養。

二、避免輸註高滲藥物、不使用能引起溶血或抑制肝酶的藥物等。

三、在警告期根據病情及時采用換血、光療、輸註白蛋白等各種措施,盡快降低血中膽紅素濃度。

四、藥物治療:苯巴比妥5mg/(kgod),分3次口服。大劑量丙種球蛋白,用於重癥溶血癥的早期,用量為1g/kg,4~6h內靜脈滴註。重癥高膽紅素血癥,用量1g/kg加葡萄糖液10~20ml靜脈滴註;也可用血漿25ml/次靜脈滴註,每日1~2次;在換血前1~2h應輸註1次白蛋白。

新生兒膽紅素腦病的後遺癥

一、運動障礙

表現相對持久或持續終身,主要表現為手足徐動。嚴重受累的兒童可有發音困難、表情怪異、流涎以及咀嚼和吞咽困難。

二、眼球運動障礙

表現為眼球轉動困難,特別是向上凝視受限,常呈“娃娃眼”。

三、聽力異常

聽力損害是膽紅素神經毒性的一個突出表現

四、牙釉質發育異常

有綠色牙或棕褐色牙,門齒有彎月形缺陷,由於釉質發育不全。

五、腦癱

病情嚴重時可導致腦癱。

新生兒膽紅素腦病的後遺癥程度輕重會有所不同,若寶寶患有這種疾病,那麼傢長們應該及時並積極配合治療,將傷害降到最小!

如何預防新生兒膽紅素腦病

1.預防:

1)產前做好產前檢查和健康教育,盡量預防早產、難產及感染。對擬有溶血病者,做好臨產準備工作。

2)產後 對新生兒特別是早產兒不可常規使用維生素K3、磺胺類、苯甲酸鈉咖啡因及水楊酸類藥物。黃疸檢測必須重視,有經驗者目測誤差一般不超過85.5μmol/L(5mg/dl)。

2.其他註意事項:

後遺癥期 常出現於生後2個月或更晚。表現為手足徐動、眼球運動障礙、耳聾、智力障礙或牙釉質發育不良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