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革熱是登革病毒經蚊媒傳播引起的急性蟲媒傳染病。臨床表現為高熱、頭痛、肌肉、骨關節劇烈酸痛、皮疹、出血傾向、淋巴結腫大、白細胞計數減少、血小板減少等。是東南亞地區兒童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得登革熱吃什麼好?下面為大傢帶來一些相關介紹。

得瞭登革熱吃什麼好

尚無有效食療方。

二、登革熱吃哪些對身體好?

1、急性期臥床休息,給予流質或半流質飲食,如米湯,菜湯,藕粉,蛋花湯,面片等。

2、宜吃富含蛋白質的食品,如瘦肉、魚蝦、動物血、動物肝腎、蛋黃、豆制品以及大棗、綠葉菜、芝麻醬等。

3、給予高維生素、易消化吸收的食物,如新鮮蔬菜、牛奶、肉湯、雞湯等。

三、登革熱最好不要吃哪些食物?

1、忌辛辣刺激調味品,如辣椒、花椒粉、咖哩粉等。

2、忌煙、酒、咖啡,

3、產氣的食物如牛奶、豆漿以及含粗纖維多的食物,如芹菜、黃豆芽、洋蔥等均不宜食用。

感冒登革熱區別

感冒:癥狀及流行情況與登革熱相似。感冒的傳播與直接接觸病人有關,且無皮疹及出血情況。感冒的主要癥狀是發熱,流鼻水,喉嚨痛,頭痛、全身疼痛,過敏,炎癥。

登革熱:初期癥狀可能類似一般感冒,嬰幼兒會有1~5天的發燒、喉嚨發炎、輕微咳嗽等類似感冒的癥狀。典型的登革熱癥狀比較容易表現在較大孩子或成人身上。在疫區的病人有發燒38℃以上,加上1.激烈頭痛、後眼窩痛、骨頭關節或肌肉痛。2.發燒3~4 天後身上出現紅疹。3.發病期間全身發癢。有以上3項的其中一項癥狀,就算是疑似登革熱病例,也需在24小時內到醫院檢查。通常登革熱的臨床表現為發熱、長皮疹、淋巴結腫大、劇烈頭痛、眼球後窩疼痛、全身肌肉酸痛或關節痛,因此又稱“斷骨熱”。

第一次感染登革熱通常不會造成嚴重的後果,如果再次感染與上次不同的病毒時,則容易引起出血性登革熱,甚至登革休克癥候群。出血性登革熱以及登革休克癥候群,都是發生在感染後期,主要是血管內壁受到侵犯,造成血管通透性增加,血漿蛋白流失到血管外,造成水腫、紅血球濃縮、血小板受到破壞減少而有出血的現象。

如果病人躁動不安或嗜睡、體溫降低、臉色蒼白、四肢末端濕冷發紫、尿量減少、呼吸淺快、脈搏快而微弱、脈搏壓變窄(小於 20mmHg),要盡快實施大量輸液,維持血容量,矯正酸中毒,保持酸堿及水份的平衡。如果血小板太低引起大量出血,可輸血小板跟血漿,並且避免使用阿司匹林當退熱止痛劑。出血性登革熱發生血漿滲出的時間,大約是在將退燒時,或退燒後的24~48小時內,所以這段時間內,醫生與傢屬需仔細留意病情的變化,以免延誤治療時機。登革熱的主要特征是突發高熱,患兒在24小時內體溫可高達40℃。在高熱的同時,有頭痛、眼球後疼痛、全身肌肉疼痛、骨骼和關節疼痛等癥狀。有的患兒可伴有惡心、嘔吐、腹痛、腹瀉,並且可見顏面潮紅、結合膜充血和淺表淋巴結腫大。

登革熱的發熱特點是突然高熱,發熱持續5~7天後驟然退熱,熱退後1~2天體溫可再度升高,這種發熱稱為雙峰熱或馬鞍熱。除發熱的突出癥狀外,患兒在病程中可出現麻疹樣皮疹或猩紅熱樣皮疹。有的患兒可出現牙齦出血、鼻衄、咯血、尿血、消化道出血等表現。有的患兒會出現肝、脾和淋巴結腫大。重型登革熱甚至會發生消化道大出血和出血性休克。

對登革熱的治療首先應該設法降低體溫。在高熱時應先采用物理降溫,可以用溫水擦浴、酒精擦浴、冰袋冷敷、冷鹽水灌腸等方法。由於退熱藥物對有些患兒可能誘發溶血,所以應該謹慎使用。對於高熱和中毒癥狀嚴重的患兒可以短期使用小劑量腎上腺皮質激素。對高熱大量出汗或腹瀉而導致脫水的患兒,應該及時補充液體。有出血傾向者要給予安絡血、止血敏等止血藥物。

三大方法預防登革熱

世界各地都在爆發登革熱,登革熱導致無數人死傷,那麼怎麼來預防登革熱呢?

1.控制傳染源: 在地方性流行區或可能流行地區要做好登革熱疫情監測預報工作,早發現、早診斷、及時隔離與治療患者。同時,對可疑病例應盡快進行特異性實驗室檢查,識別輕型患者。加強國境衛生檢疫。

2.切斷傳播途徑:防蚊、滅蚊是預防本病的根本措施。改善衛生環境,消滅伊蚊滋生地,清理積水。噴灑殺蚊劑消滅成蚊。

3.提高人群抗病力: 註意飲食均衡營養,勞逸結合,適當鍛煉,增強體質。登革疫苗仍處於研制、試驗階段,已研制出登革病毒1型和2型的蛋白和DNA基因疫苗,正在進行動物試驗,但尚未能在人群中推廣應用。由於低滴度的抗登革病毒1型抗體有可能成為促進型抗體,誘發登革出血熱的發生,因而增加瞭疫苗研制、應用的難度。

登革熱需要做哪些化驗檢查

臨床方面

發燒:急性發作,連續高燒二到七天。出血:一定要血壓帶試驗(tourniquet test)陽性,或至少下列一種出血:點狀出血、紫斑、瘀斑、鼻出血、牙齦出血、吐血或血便。肝腫大:在泰國90%到96%的小孩子,在疾病的某一時期,會發現有肝腫大。休克:頻脈、脈搏弱、脈搏壓變窄(小於20毫米水銀柱)或者血壓變低,伴隨有皮膚濕冷,坐立不安。

檢驗方面

血小板下降(10萬以下)

血液濃縮(血球比容增加≧ 20% 以上)

血常規檢查:病後白細胞即減少,第4~5d降至低點(2×109/L),退熱之一周恢復正常,分類中性粒細胞減少,淋巴細胞相對增高。可見中毒顆粒及核左移。1/4~3/4病例血小板減少,最低可達13×109/L。部分病例尿及腦脊液可輕度異常。血清學檢查 常用者有補體結合試驗、紅細胞凝集抑制試驗和中和試驗。單份血清補體結合試驗效價超過1:32,紅細胞凝集抑制試驗效價超過1:1280者有診斷意義。雙份血清恢復期抗體效價比急性期高4倍以上者可以確診。中和試驗特異性高,但操作困難,中和指數超過50者為陽性。

登革熱易導致什麼並發癥

登革熱可引起的並發癥:

心肌炎 :嚴重病例可發生心肌炎,主要表現為心跳、氣促、心率增快,可出現心律失常。

尿毒癥 :多見於登革出血熱患者,大量出血或急性血管內溶血可促進尿毒癥的發生。

顱內高壓癥、急性播散性腦脊髓炎、感染性多發性神經根炎和眼葡萄膜炎。

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 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ARDS)可見於重型及登革出血熱患者,表現為呼吸急促、窘迫,煩躁,發紺,雙肺可聞幹、濕性囉音。動脈血氣分析,動脈血氧分壓(Pa02)<8.0kPa(60mmHg),早期動脈血二氧化碳分壓(PaC02)常<4.7kPa(35mmHg),晚期PaCO2則可>6.0kPa(45mmHg)。

急性血管內溶血,發生於紅細胞內葡萄糖-6-磷酸脫氫酶(glucose-6-phosphatase dehydrogenase,G6PD)缺陷的患者。主要表現為排醬油樣小便、氣促、心率加快、貧血,標本檢查無或僅有少量紅細胞而潛血試驗呈強陽性。值得註意的是當發生急性血管內溶血時,血液中G6PD含量可在正常范圍,而於1個月後才出現含量缺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