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革熱一般起病比較急,登革熱的臨床表現有多種,對癥治療才能達到更好地效果,對於常見的登革熱癥狀和特點的瞭解很重要,避免造成不必要的損失,那麼登革熱是什麼,下面來瞭解一下。

登革熱是什麼

1.什麼是登革熱?

登革熱是由登革熱病毒引起的急性傳染病,通過蚊蟲叮咬在人群中傳播。主要傳播媒介是伊蚊(俗稱花斑蚊)。人與人之間不會直接經過呼吸道、消化道或接觸等傳播。夏秋季節由於高溫多雨,蚊蟲容易孳生,因此是登革熱的高發季節。

2.登革熱主要癥狀和體征?

起病急,高熱(39攝氏度以上),發熱時伴有較劇烈的頭痛、眼眶痛、骨關節肌肉痛,早期臉、頸、胸皮膚潮紅,極度乏力,可有惡心、嘔吐、腹痛、腹瀉等胃腸道癥狀;病程5至7天出現皮疹,可有皮膚黏膜出血等。少數患者會進展為登革出血熱或登革休克綜合征。

3.登革熱有沒有疫苗可以預防?或者有特效藥治療嗎?

目前,無有效疫苗可以預防,隻能對癥治療。因此,最根本措施是防蚊滅蚊,避免被蚊子叮咬,發病時及時就醫。

4.傳播登革熱的蚊子有什麼習性?哪些地方容易受到這種蚊子叮咬?

伊蚊主要孳生在各種人工和植物容器積水中,如:室內外積水缸罐、竹林中的竹筒、樹洞、椰子殼、廢舊輪胎、醃菜陶瓷器皿等。多在戶外侵襲人體,吸血高峰在下午4至5點,次高峰在上午9至10點。

登革熱的新型疫苗

登革熱I型病毒的抗原植入麻疹疫苗的變異體中,並以此作為疫苗註射到老鼠體內,同時再給老鼠註射登革熱病毒。結果顯示,這種新疫苗能夠長時間、有效地促成老鼠體內抗體的生成,從而破壞登革熱病毒。這一研究成果已發表在新一期的美國《公共科學圖書館·被忽視的熱帶病》雜志上。

公報說,麻疹疫苗是目前世界上公認的最為安全有效的疫苗,世界衛生組織正向各國推廣這種疫苗,如果以它為直接載體研制登革熱疫苗,將有望開發出能夠同時預防麻疹和登革熱的“雙效疫苗”。 據參與這項研究的弗雷德裡克·唐吉介紹,登革熱共有四種類型,科研人員的最終目標是研制出對這四種類型都長期有效的疫苗,而且它的生產成本必須低廉,能夠使所有的人都負擔得起。

登革熱是一種由蚊子傳播的急性病毒性傳染病,多在熱帶地區傳播,其典型癥狀是發燒、頭痛、全身肌肉及關節痛。全球每年大約有6000萬到1億人感染這種疾病,目前尚無有效的疫苗預防登革熱。登革熱是由伊蚊傳播登革病毒引起的急性傳染病埃及伊蚊或白紋伊蚊為媒介進行傳播。

感冒與登革熱的區別

的區別?感冒:癥狀及流行情況與登革熱相似。感冒的傳播與直接接觸病人有關,且無皮疹及出血情況。感冒的主要癥狀是發熱,流鼻水,喉嚨痛,頭痛、全身疼痛,過敏,炎癥。

登革熱:

1.初期癥狀可能類似一般感冒,嬰幼兒會有1~5天的發燒、喉嚨發炎、輕微咳嗽等類似感冒的癥狀。典型的登革熱癥狀比較容易表現在較大孩子或成人身上。在疫區的病人有發燒38℃以上,加上1.激烈頭痛、後眼窩痛、骨頭關節或肌肉痛。

2.發燒3~4天後身上出現紅疹。

3.發病期間全身發癢。有以上3項的其中一項癥狀,就算是疑似登革熱病例,也需在24小時內到醫院檢查。通常登革熱的臨床表現為發熱、長皮疹、淋巴結腫大、劇烈頭痛、眼球後窩疼痛、全身肌肉酸痛或關節痛,因此又稱“斷骨熱”。

登革熱的表現

1.典型(普通型)登革熱

(1)發熱:通常起病急驟,畏寒或寒戰,高熱,24~36h內體溫升高達39~40℃,多數患者表現為稽留熱或弛張熱,大部分患者經治療5~7天後,體溫逐漸恢復至正常水平,少數患者於發熱3~5天後體溫降至正常,1天後再度上升,稱為雙峰熱或馬鞍熱(saddle fever),發熱時常伴較劇烈頭痛,眼眶痛,肌肉,骨及關節疼痛,極度乏力,可有惡心,嘔吐,腹痛,腹瀉或便秘等胃腸道癥狀,患者於發熱期的呼吸,脈搏加快,早期體征有顏面,頸,胸皮膚潮紅,眼結合膜充血及淺表淋巴結腫大,恢復期常因顯著衰弱而需數周後才能完全恢復正常,兒童病例起病可較緩慢,毒血癥狀較輕,恢復亦常較快。

(2)皮疹:常於病程的第3~6天出現,多為斑丘疹,可呈麻疹樣皮疹,也有猩紅熱樣皮疹,紅斑疹及出血性皮疹(瘀點)等,在同一患者身上可同時出現兩種或多種皮疹,皮疹多先見於軀幹,然後逐漸向四肢,頭面部蔓延,最後分佈於全身皮膚,皮疹多有癢感,大部分不脫屑,持續3~5天後逐漸消退。

(3)出血:出血多發生於病程的第5~8天,25%~50%的典型病例有不同程度的出血現象,如皮下出血,牙齦出血,鼻出血等,皮膚,黏膜下出血等,出血范圍的大小與疾病的嚴重程度成正相關關系,皮膚或黏膜下出血范圍的直徑不超過2mm者稱為出血點,直徑為3~5mm者稱為紫癜,直徑為5mm以上者稱為瘀斑,當出血灶的皮膚明顯隆起時稱為血腫,可見於嚴重出血的病例,束臂試驗亦稱毛細血管脆性試驗可用於疑似本病病例檢查,檢查方法是在前臂屈側面肘彎下4cm處畫一直徑為5cm的圓圈,仔細觀察圓圈皮膚有無出血點,如果發現出血點則用墨水筆標出,然後用血壓計的袖帶束於該側上臂,先測定血壓,再使其保持於收縮壓與舒張壓之間維持8min後解除壓力,待皮膚顏色恢復正常(約2min)後,計算圓圈內皮膚出血點的數目,減去原有出血點的數目,若兩者之差大於10則為陽性,登革熱患者的束臂試驗常呈陽性,由於束臂試驗有可能使存在嚴重出血傾向患者的試驗前臂出現瘀斑的可能性,因此,本試驗不宜過多施行。

(4)其他:約1/4病例有輕度肝大,個別病例可有黃疸,但脾大少見。

2.輕型登革熱 癥狀和體征較典型登革熱輕,表現為發熱較低,全身疼痛較輕,皮疹稀少或不出疹,無出血傾向,但淺表淋巴結亦常腫大,病程常短於5天,流行期間輕型病例較多,由於其臨床表現類似流行性感冒與急性上呼吸道炎,癥狀較輕,故較易被忽視而漏診。

3.重型登革熱 早期臨床表現類似典型登革熱,但發熱3~5天後病情突然加重,表現為腦膜腦炎,出現劇烈頭痛,嘔吐,譫妄,狂躁,昏迷,抽搐,大量出汗,血壓驟降,頸強直,瞳孔縮小等,此型病情兇險,進展迅速,可於24h內死於中樞性呼吸衰竭。

登革熱的發熱特點

登革熱的發熱特點

登革熱的發熱特點是突然高熱,發熱持續5-7天後驟然退熱,熱退後1-2天體溫可再度升高,這種發熱稱為雙峰熱或馬鞍熱。除發熱的突出癥狀外,患兒在病程中可出現麻疹樣皮疹或猩紅熱樣皮疹。有的患兒可出現牙齦出血、鼻衄、咯血、尿血、消化道出血等表現。有的患兒會出現肝、脾和淋巴結腫大。重型登革熱甚至會發生消化道大出血和出血性休克。

登革熱的治療

對登革熱的治療首先應該設法降低體溫。在高熱時應先采用物理降溫,可以用溫水擦浴、酒精擦浴、冰袋冷敷、冷鹽水灌腸等方法。由於退熱藥物對有些患兒可能誘發溶血,所以應該謹慎使用。對於高熱和中毒癥狀嚴重的患兒可以短期使用小劑量腎上腺皮質激素。對高熱大量出汗或腹瀉而導致脫水的患兒,應該及時補充液體。有出血傾向者要給予安絡血、止血敏等止血藥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