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革熱是登革病毒經蚊媒傳播引起的急性蟲媒傳染病。臨床表現為高熱、頭痛、肌肉、骨關節劇烈酸痛、皮疹、出血傾向、淋巴結腫大、白細胞計數減少、血小板減少等。是東南亞地區兒童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登革熱是怎麼回事?登革熱有哪些表現?一起來看下。

登革熱是怎麼回事

傳染源:患者和隱性感染者為主要傳染源,未發現健康帶病毒者。患者在發病前6~8小時至病程第6天,具有明顯的病毒血癥,可使叮咬伊蚊受染。流行期間,輕型患者數量為典型患者的10倍,隱性感染者為人群的1/3,可能是重要傳染源,叢林山區的猴子和城市中某些傢畜雖然有感染登革病毒的血清學證據,但作為傳染源,尚未能確定。

傳播媒介:伊蚊,已知12種伊蚊可傳播本病,但最主要的是埃及伊蚊和白伊蚊。廣東、廣西多為白紋伊蚊傳播,而雷州半島、廣西沿海、海南省和東南亞地區以埃及伊蚊為主。伊蚊隻要與有傳染性的液體接觸一次,即可獲得感染,病毒在蚊體內復制8--14天後即具有傳染性,傳染期長者可達174日。具有傳染性的伊蚊叮咬人體時,即將病毒傳播給人。因在捕獲伊蚊的卵巢中檢出登革病毒顆粒,推測伊蚊可能是病毒的儲存宿主。

易感人群:在新疫區普遍易感。1980年在廣東流行中,最小年齡3個月,最大86歲,但以青壯年發病率最高。在地方性流行區,20歲以上的居民,100%在血清中能檢出抗登革病毒的中和抗體,因而發病者多為兒童。

你瞭解登革熱嗎

登革熱是自限性疾病

登革熱是由登革熱病毒引起,通過蚊子傳播的急性熱帶傳染病,其癥狀是:突起高熱伴畏寒,骨關節和肌肉疼痛,還可能伴有顏面潮紅、皮疹、淺表淋巴結腫大、眼結膜出血、肝脾腫大等。登革熱分為普通登革熱和出血性登革熱,後者可導致患者死亡。“登革熱”和其他由病毒引起的疾病一樣,目前尚無特效藥,但屬於自限性疾病,輕的1至2天可自愈,重的7至10天也能全部恢復,癥型嚴重導致死亡的發生幾率在萬分之一以下。臨床上一般都采取對癥療法和支持療法,等待病毒“自生自滅”。

兩種“伊蚊”傳播登革熱

登革熱之所以在最近幾年有擴大流行的趨勢,其原因主要有兩個。一是全球氣候變暖。這造成該病流行范圍從熱帶、亞熱帶向溫帶地區擴展,並使蚊子活動季節延長,活動區域擴大,病毒在蚊體內增殖活躍,病毒的毒力增強。二是人口的大量流動。國際商貿、勞務、漁業及旅遊、探親等活動,都可能使處於病毒血癥期的人輸入其他地區,在一定條件下就會造成流行。現代化交通更促成登革熱的遠距離擴散。

登革熱的傳播媒介有埃及伊蚊和白紋伊蚊,埃及伊蚊在傳播過程中起主要作用,其禍害比白紋伊蚊大得多。我市沒有埃及伊蚊但有白紋伊蚊,所以對此不能掉以輕心,所幸的是,“登革熱”不會在人與人之間傳播,市民們也無須過分緊張。

預防關鍵是消滅花斑蚊

人體對登革熱病毒普遍易感,尤其是從非地方性流行地區進入地方性流行地區的人。那麼,該如何預防登革熱呢?

由於“登革熱”病人在發病前3至5日傳染性最強,且沒有預防用的疫苗。所以,最好的預防措施就是避免前往“登革熱”疫區,前往疫區者要註意采取有效的防蚊措施。

預防登革熱的關鍵是消滅花斑蚊(即白紋伊蚊)。花斑蚊喜歡在小面積的積水上產卵,室內盆罐、花瓶、廚房及浴室的積水裡,室外的坑窪、水氹、樹穴、樹洞、竹筒和葉腋等積水處,都是它繁衍孳生的優良環境。翻盆倒罐,填平坑窪、水氹、樹洞,鏟除雜草和疏通下水道是消滅蚊子、預防登革熱等傳染病的根本辦法。另外,由於花斑蚊善飛,必須全民動手,群防群治,才能達到預期目的。使用高效低毒的化學殺蟲劑滯留噴灑、空間噴灑、熏蒸和煙熏等消滅成蚊及安裝紗窗紗門防蚊,都是治標的有效辦法。

登革熱有哪些表現

登革熱臨床表現主要以出血傾向和皮疹為其特點,除此之外,還有全身疼痛、發熱、乏力癥狀。根據臨床癥狀體征的嚴重程度不同,一般分為登革熱、登革出血熱和登革休克綜合征三型。臨床上將登革熱分為典型、輕型與重型。登革出血熱分為無休克的登革出血熱(dengue hemorrhagic fever,DHF)和登革休克綜合征(dengue shock syndrome,DSS)。潛伏期通常為5~8天。

1.典型(普通型)登革熱

(1)發熱:通常起病迅速,患者有畏寒或寒戰癥狀,高熱,24~36h內體溫升高達39~40℃,多數患者表現為稽留熱或弛張熱。大部分患者經治療5~7天後,體溫逐漸恢復至正常水平。少數患者於發熱3~5天後體溫降至正常,1天後再度上升,稱為雙峰熱或馬鞍熱(saddle fever)。發熱時常伴較劇烈眼眶痛,肌肉、頭痛、骨及關節疼痛,極度乏力,可有惡心、嘔吐、腹痛、腹瀉或便秘等胃腸道癥狀。患者於發熱期的呼吸、脈搏加快。早期體征有顏面、頸、胸皮膚潮紅,眼結合膜充血及淺表淋巴結腫大。恢復期常因顯著衰弱而需數周後才能完全恢復正常。兒童病例起病可較緩慢,毒血癥狀較輕,恢復亦常較快。

(2)出血:出血多發生於病程的第5~8天。25%~50%的患者有不同程度的出血現象,如牙齦出血、皮下出血、鼻出血等。皮膚、黏膜下出血等,出血范圍的大小與疾病的嚴重程度成正相關關系。皮膚或黏膜下出血范圍的直徑不超過2mm者稱為出血點,直徑為3~5mm者稱為紫癜,直徑為5mm以上者稱為瘀斑。當出血灶的皮膚明顯隆起時稱為血腫,可見於嚴重出血的病例。束臂試驗亦稱毛細血管脆性試驗可用於疑似本病病例檢查。檢查方法是在前臂屈側面肘彎下4cm處畫一直徑為5cm的圓圈,仔細觀察圓圈皮膚有無出血點,如果發現出血點則用墨水筆標出。然後用血壓計的袖帶束於該側上臂,先測定血壓,再使其保持於收縮壓與舒張壓之間維持8min後解除壓力。待皮膚顏色恢復正常(約2min)後,計算圓圈內皮膚出血點的數目,減去原有出血點的數目。若兩者之差大於10則為陽性。登革熱患者的束臂試驗常呈陽性。由於束臂試驗有可能使存在嚴重出血傾向患者的試驗前臂出現瘀斑的可能性。因此,本試驗不宜過多施行。

(3)皮疹:常於病程的第3~6天出現,多為斑丘疹,可呈麻疹樣皮疹,也有猩紅熱樣皮疹、紅斑疹及出血性皮疹(瘀點)等。在同一患者身上可同時出現兩種或多種皮疹。皮疹多先見於軀幹,然後逐漸向四肢、頭面部蔓延,最後分佈於全身皮膚。皮疹多有癢感,大部分不脫屑,持續3~5天後逐漸消退。

(4)其他:約1/4病例有輕度肝大,個別病例可有黃疸,但脾大少見。

2.輕型登革熱 癥狀和體征較典型登革熱輕,表現為發熱較低,全身疼痛較輕,皮疹稀少或不出疹,無出血傾向,但淺表淋巴結亦常腫大,病程常短於5天。流行期間輕型病例較多,由於其臨床表現類似流行性感冒與急性上呼吸道炎,癥狀較輕,故較易被忽視而漏診。

3.重型登革熱 早期臨床表現類似典型登革熱,但發熱3~5天後病情突然加重。表現為腦膜腦炎,出現劇烈頭痛、嘔吐、譫妄、狂躁、昏迷、抽搐、大量出汗、血壓驟降、頸強直、瞳孔縮小等。此型病情兇險,進展迅速,可於24h內死於中樞性呼吸衰竭。

4.登革出血熱

分為兩型即較輕的登革出血熱和較重的登革休克綜合征 。

1)登革出血熱

開始表現為典型登革熱。但其肌痛、腰痛、發熱、但骨、關節痛不明顯,而鼻衄、嘔血、咯血、尿血、便血等癥狀嚴重。常有兩個以上器官大量出血,出血量大於100ml、血濃縮,紅細胞壓積增加20%以上,血小板計數<100×109/L。有的病例出血量雖小,但出血部位位於腦、心臟、腎上腺等重要臟器而危及生命。

2)登革休克綜合征

具有典型登革熱癥狀;在病程中或退熱後,病情會突然加重,有明顯出血傾向伴周圍循環衰竭。表現皮膚濕冷,脈快而弱,脈壓差進行性縮小,血壓下降甚至測不到,煩燥、昏睡、昏迷等。病情兇險,如不及時搶險,可於4~6小時內死亡。

得瞭登革熱怎麼辦

治療:

登革熱的治療尚無特效藥物,主要采取支持和對癥治療。

1.一般治療:

(1)急性期應臥床休息,在有防蚊設備的病室中隔離至完全退熱為止。

(2)進清淡、易消化飲食。

(3)加強護理,註意口腔和皮膚清潔,保持大便通暢。

2.對癥治療:高熱時先采用物理降溫,高熱不退或中毒癥狀嚴重時可短期使用小劑量激素,如口服強地松5毫克,每日3次,也可使用冬眠療法,慎用止痛退熱藥,忌用水楊酸鈉。劇烈肌肉或關節疼痛時,可用醋柳酸0.3~0.5克或可待因0.03克口服。必要時也可用嗎啡0.01克肌內註射。嘔吐時可用硫酸阿托品0.5mg皮下註射。有高熱並大量出汗,極度乏力、食欲不振、嘔吐頻繁者,先給口服補液,若不能耐受,再靜脈補液。

3.病原治療:目前尚無特效藥物治療,但有報道早期可用利巴韋林,每日10~15mg/kg靜脈註射或靜脈滴註,4天後改半量,6天為一療程。

4.有出血者:給予安洛血、止血敏、維生素K、維生素C、鈣劑等止血藥物。嚴重上消化道出血者,可用冰鹽水或去甲腎上腺素稀釋後灌胃,同時口服甲氰咪胍等。

5.腦型病例應及時使用20%甘露醇250~500ml快速靜脈註入脫水,同時靜脈滴註地塞米松。也可靜脈滴註低分子右旋糖酐及速尿(呋塞米),與甘露醇交替使用。對呼吸中樞受抑制者應及時使用人工呼吸器。

6.登革出血熱的治療:無休克者的處理與登革熱同。伴有休克的登革出血熱除上述處理外,應用乳酸鈉及林格液、生理鹽水、低分子右旋糖酐、血漿或代血漿迅速擴充血容量以糾正休克。同時吸氧,糾正酸中毒,維持水與電解質平衡。擴容時要註意滴速,防止心力衰竭和肺水腫。—般不要輸全血,以免加重血濃縮的程度。可用血管活性藥物,如多巴胺、阿拉明、腎上腺皮質激素或異丙腎上腺素。有DIG時可用肝素等治療。

登革熱吃什麼好

1,柿餅藕節薺菜蜜:

[原料]柿餅30 g。藕節30 g,薺菜花15 g,蜂蜜10 g。

[制法]柿餅、藕節切碎,與薺菜花同置於鍋內,加水適量同煮取汁去渣,加入蜂蜜。

[功效]清熱涼血,和營止血。用於登革熱發熱期。

[服法]1劑/d,連服1周。

2,黃瓜番茄汁:

[原料]黃瓜250 g,番茄250 g。

[制法]黃瓜取瓤,去籽。切碎,用紗佈絞汁;番茄先用沸水燙,剝去皮,去籽,用紗佈絞汁。2汁相合即成。

[功效]清熱,透邪,利尿。用於登革出血熱發熱期。

[服法]代荼飲用,2次/d。

3,參附湯加味飲:

[原料]人參15 g,附片10 g,丹參12 g,川芎12 g,甘草10 g,冰糖適量。

[制法]諸味加水適量濃煎,取汁加入冰糖即可。

[功效]溫通血脈,回陽救逆。用於登革出血熱低血壓休克期。

[服法]口服或鼻飼。

4,薏苡仁米粥:

[原料]薏苡仁30 g,粳米60 g,砂糖、桂花適量。

[制法]薏苡仁與粳米加水適量同煮成粥,加入砂糖和桂花即成。

[功效]清熱生津。利尿消腫。用於登革出血熱少尿期。

[服法]1劑/d,分2次服食,連服3~4日。

5,西瓜皮茅根飲:

[原料]西瓜皮75 g,白茅根100 g。

[制法]加水適量同煎煮即可。

[功效]清熱生津,利尿消腫。用於登革出血熱少尿期。

[服法]分3次飲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