鈣是構成人體骨骼的主要成分。據研究證實,人體中鈣的99%集中於骨骼和牙齒中,其餘的1%以遊離的或結合的離子態存在於軟骨組織細胞外液及血液中。骨骼鈣與血液中鈣維持著動態平衡,即骨中鈣不斷釋出,進入血液中,而血液中的鈣又不斷地沉積於成骨細胞中。鈣對小兒的體格發育是很重要的,嬰幼兒時期缺鈣或因長期慢性腹瀉而影響鈣的吸收,將直接影響骨骼的正常發育,導致佝僂病的發生。那麼嬰幼兒吃什麼鈣好?下面我們將做具體的介紹。

嬰幼兒吃什麼鈣好

嬰幼兒補鈣應註意的兩個問題

1鈣的吸收最重要

鈣的吸收並不是完全按照人們的意願:補多少,也吸收多少;補得越多,吸收也越多。鈣在胃腸吸收的多少,主要取決於寶寶當時的鈣營養狀況,受到寶寶體內活化維生素D激素、甲狀旁腺激素等物質的調節。

維生素D能促進腸道對鈣的吸收。當維生素D缺乏時,即使補再多的鈣,也不能很好地吸收。維生素D還能抑制腎臟對鈣的排泄和促進舊骨的脫鈣作用。

2食物補鈣最安全

一般說來,食物補鈣比藥物補鈣更安全,進食正常的食物,不會引起鈣過量。

母乳、配方奶應是嬰兒首選的補鈣食物。年齡較大一些的寶寶,除奶制品外,還可給予豆制品、蝦皮、魚肉等食物來補充。

寶貝補鈣提案

嬰兒是特殊人群,無論是母乳喂養還是混合或人工喂養,奶類應是飲食的主體。0——5個月的嬰兒每天對鈣的攝取量為300毫克,隻要每天飲母乳或配方奶600-800毫升,便可滿足身體對鈣的需要。

到瞭4——6月時,嬰兒開始添加輔食,每天的喝奶量逐漸減少。而5——11個月的嬰兒對鈣的攝取量每天增至400毫克,因此,從這時起應開始補充鈣劑。

1——3歲時,對鈣的攝取量每天增至600毫克。可他們的飲食是從以奶類為主,逐漸過度到以谷類為主的。調查顯示,我國1-3歲嬰幼兒飲食中的鈣仍達不到需要量。因此,每天還應為寶貝補鈣150——300毫克,奶及奶制品也仍是飲食中不可缺少的成分。每天最好飲奶400毫升左右,同時註意安排奶制品、骨頭湯、小蝦皮、魚類等富鈣食物。

早產兒及雙胞胎應在出生後1——2周開始補充VD,正常足月兒應在出生後2——4周開始補充。6個月以下嬰兒每天補充400國際單位,6個月以上嬰兒每天補充400——600國際單位。

補充VD和鈣劑應持續到2歲至2歲半。幼兒在2歲半後戶外活動增加,飲食種類逐漸多樣化,這時就不需要補充VD和鈣劑瞭。

多曬太陽是嬰幼兒補鈣的重要途徑。因為,引起他們缺鈣的主要原因是VD攝取不足,而VD在食物中含量很少,加之嬰幼兒食譜單調,所以隻能從食物中攝取到很少的VD。曬太陽可促使皮膚中的一種物質轉化為VD,這種補充途徑最安全,不會發生VD中毒。

寶寶六個月前千萬別亂補鈣

亂補鈣,可能影響發育

不像一些醫生所說,鈣補多瞭就會排泄出去,沒有不良影響。過量的鈣會減少鐵和鋅等營養素的吸收,增加缺鐵和缺鋅的風險;缺鋅可以導致生長遲緩,鐵吸收差,使本來鐵供給就不足的嬰兒更容易發生貧血。不當補鈣還會增加腎臟負擔,幹擾鈉等元素排泄的平衡,對腎功能及其發育不利。

此外,寶寶從出生到兩歲這個階段,不僅是身體生長發育的關鍵階段,也是寶寶的小身體學習調節營養均衡的重要階段。如果從小吃慣瞭“高鈣”,長大後,一旦鈣供給不上,可能比別人更容易缺鈣;或者依賴上“高鈣”,又增加瞭腎結石的風險。

也許,給寶寶補鈣的媽媽們並沒有發現什麼不好的情況。的確,醫學對寶寶過量補鈣的危害還沒有定論,因為世界上隻有中國出現瞭這種不該發生的情況,其影響恐怕還要過很多年才能看出來。估計對多數人的危害有限,但問題是有沒有必要讓寶寶冒未知傷害的風險?

寶寶何時該補鈣?

6個月以內需要多少鈣,是根據寶寶吃多少母乳、其中的含鈣量多少決定的。所以寶寶喝飽母乳,鈣也就夠瞭。現代技術制造的配方奶粉,成分模仿母乳,按其說明吃,不需要額外補鈣。媽媽奶水不足,應該用配方粉補足,也不需補鈣。

枕禿、多汗、夜驚都不是判斷寶寶缺鈣的決定性依據。奕奕一直吃母乳,有時加一點配方奶粉,回國後補瞭兩個月的鈣,腦後的頭發稀疏依舊,因為她不缺鈣,枕禿也不是缺鈣引起的。

6個月以後,保證300克牛奶,或相當量的奶制品;1-3歲,保證300-400克牛奶,或相當量奶制品,再配合均衡的飲食,都不需要補鈣。寶寶奶制品吃得少、太偏食等情況下,才考慮使用鈣劑。補鈣量一般每天200-400毫克;鈣劑勿選含香精的品種,以免寶寶養成口味偏好香精的不良習慣。

兒補鈣的時候應該註意什麼問題

1、鈣劑不可與植物性的食物同吃——植物性的食物比如蔬菜中多數含有草酸鹽、磷酸鹽等鹽類,它們可以和鈣相結合生成多聚體而沉定,從而妨礙鈣劑的吸收,所以豆腐和豆制品不宜與蔬菜一起烹制。

2、鈣劑不可與油脂類食物同吃——油脂分解之後生成的脂肪酸與鈣結合形成奶塊,這不容易被腸道吸收,最終隨大便排出體外。

3、補鈣時間應適當掌握——由於奶制品當中的脂肪酸影響鈣劑的吸收,因此補鈣最好安排在兩次喂奶之間。

4、補鈣應註意的適當劑量——通常2歲以下的小兒每天需要400—600毫克,3—12歲每天需800—1000毫克。按照正常的飲食,兒童每天從食物中攝取的鈣劑隻有需要量的三分之二,所以每天必須再額外補鈣,以填補欠缺的三分之一的鈣劑。此外,人體內有一系列調節機制可以控制鈣劑的攝入量,如果體內鈣劑充足,腸道吸收鈣劑就會少一些,反之就會多一些,多餘的鈣也會隨大小便排出體外。

所以鈣劑口服過多也不會發生中毒,傢長可以放心地讓小兒服用。需要強調指出的是,鈣劑的吸收必須有維生素D的參與,如果體內缺乏維生素D,腸道吸收鈣劑的活動就會大打折扣瞭。如果鈣吸收良好,磷的吸收也就同時增加瞭,並在生長的骨骼部位形成鈣磷的沉積,使新骨不斷生長壯大。臨床上使用最普遍的維生素D制劑就是魚肝油,如果在補鈣的同時不補充魚肝油的話,平時小兒又不曬太陽,就會發生維生素D缺乏癥而導致佝僂病。維生素D的預防劑量為每天400個國際單位,不可過量,否則會引起中毒。另外,學齡兒童也同樣需要補充鈣劑,但不是服藥,而是通過一日三餐的食物補給。食物當中鈣的來源很多,例如乳類、乳制品、藕粉、綠葉蔬菜、根莖類的植物、黃豆等等,尤其是豆腐和豆漿,經常食用,鈣劑就不會缺乏瞭。

嬰兒補鈣容易犯的幾種錯誤

1.讓寶寶隔著玻璃曬太陽

陽光中的紫外線很少能穿透玻璃,因此隔著玻璃曬太陽等於沒有曬太陽,讓寶寶曬太陽一定要去戶外。

2.把寶寶遮掩得太嚴實

媽媽雖然把寶寶帶到瞭戶外,但總擔心寶寶受涼,給他穿上厚厚的衣服,或遮掩得嚴嚴實實不露出一點皮膚。這樣,皮膚中的物質不能轉化為VD,這個太陽也是白曬瞭。帶寶寶外出曬太陽時,應盡量多露出皮膚讓紫外線照射,陽光照射皮膚合成的VD,對於寶寶是最安全的,不會發生VD中毒。

3.1歲後不再給吃鈣劑

很多媽媽認為1歲後,寶寶什麼都能吃,飲食已經很豐富瞭,不再需要補充鈣劑。根據我國兒童膳食調查,我國兒童飲食中的鈣根本滿足不瞭他們生長的需要。因此,過1歲後,寶寶還應每天繼續服用鈣劑,一直到2歲,服用量大約為150-300毫克。

4.化驗檢查就可以確定缺鈣

寶寶究竟是否缺鈣,不能僅憑做一項化驗如末梢血血鈣濃度測定就隨便確定,必須由醫生根椐寶寶病史、癥狀、體征及輔助檢查綜合分析後才能確定。

5.過於心切給寶寶攝入大劑量VA

雖然VA是人體必需的營養素,但並不是攝入得越多越好。因為,VA是一種脂溶性維生素,它可以儲存於體內,逐漸消耗、利用,儲存過度或口服過量時都會引起中毒。較為多見的是,短期內過量使用VA引起的急性中毒和長期藥量積累所致的慢性中毒。因此,給寶寶服用VA時,一定要在醫生的指導下正確使用。否則,嬰兒每天服用VA5-10萬國際單位時,一般在半年內就可出現骨痛、脫發、厭食等慢性中毒表現。補充VA最安全的方法是,在日常飲食中註意給寶寶提供富含VA的食物,盡量母乳喂養,及時按月齡添加輔食。

6.把鈣劑放在食物中喂食

很多媽媽擔心寶寶不願吃鈣劑,經常把鈣劑悄悄地放到牛奶、米湯或稀粥裡給寶寶食用。這種方法看起來似乎很巧妙,但實際上並不利於鈣劑的吸收。因為很多食物中含有植酸,這種物質會影響鈣在腸道的吸收,並且,當脂肪過多時還會形成皂鈣,不僅對補鈣作用不大,甚至還會導致鈣吸收量進一步下降。

如何判斷寶寶是否缺鈣

缺鈣癥狀:

·出汗

缺少維生素D 會使寶寶出現與室溫、季節無關的多汗,出汗又多在入睡後的後半夜,多為頭部出汗。寶寶因汗多而頭癢,躺著時喜歡磨頭止癢,時間久瞭,後腦勺處的頭發被磨光瞭,就形成枕禿圈(醫學上稱環形脫發)。

·精神煩躁

·精神煩躁·精神煩躁寶寶煩躁磨人、不聽話、愛哭鬧、對周圍環境不感興趣、不如以往活潑、脾氣怪等。

·睡眠不安

寶寶不易入睡,易驚醒、夜驚、早醒,醒後哭鬧難止。

·出牙晚

正常寶寶4~8個月開始出牙,而有的“缺鈣”寶寶到1歲半時仍未出牙。

·前囟門閉合晚

正常寶寶1歲半前囟門閉合,“缺鈣”寶寶則前囟門寬大,閉合延遲。

·其他骨骼異常表現

方顱;肋緣外翻;胸部肋骨上有像算盤珠子一樣的隆起,醫學上稱作“肋骨串珠”;胸骨前凸或下緣內陷,醫學上稱作“雞胸”和“漏鬥胸”;當寶寶站立或行走時,由於骨頭較軟,身體的重力使寶寶的兩腿向內或向外淝?X”形腿或“O”形腿。

·免疫功能差

寶寶容易發生上呼吸道感染、肺炎、腹瀉等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