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肌缺血是指心臟的血液灌註減少,導致心臟的供氧減少,心肌能量代謝不正常,不能支持心臟正常工作的一種病理狀態。冠狀動脈粥樣硬化導致的冠脈狹窄或閉塞是引起心肌缺血最主要、最常見的疾病,那麼精神壓力大可引起心肌缺血?心肌缺血的5種類型是什麼?下面為大傢帶來介紹。

心肌缺血病人的飲食宜忌

1.控制熱量,保持理想體重。

2.控制脂肪攝入的質與量。許多研究證明,長期食用大量脂肪是引起動物動脈硬化的主要因素。而且還證明脂肪的質對血脂的影響更大,飽和脂肪酸能升高血膽固醇,多不飽和脂肪酸則能降低血膽固醇,一般認為膳食中多不飽和脂肪酸、飽和脂肪酸、單不飽和脂肪酸之比以1∶1∶1為宜。膳食膽固醇含量對體內脂質代謝會產生一定影響,應適當加以控制。

3.控制食糖攝入。碳水化合物是機體熱能的主要來源,碳水化合物攝入過多(在我國人民膳食結構中就是主食量過多),可造成熱量入超,在體內同樣可轉化生成脂肪,引起肥胖,並使血脂升高。經研究證明,在碳水化合物中升高血脂的作用,果糖高於蔗糖,蔗糖高於淀粉。美國、加拿大等國,人們的食糖量可占一日熱能的15~20%,其冠心病發病率遠高於其它國傢和地區。因此,要嚴格控制碳水化合物攝入總量,尤其是控制食糖攝入量,一般以不超過總熱量的10%為宜。

4.適當增加膳食纖維攝入。膳食纖維能吸附膽固醇,阻止膽固醇被人體吸收,並能促進膽酸從糞便中排出,減少膽固醇的體內生成,故能降低血膽固醇。故在防治心肌缺血的膳食中,應有充足的膳食纖維。

5.提供豐富的維生素。維生素C能促進膽固醇生成膽酸,從而有降低血膽固醇作用;還能改善冠狀循環,保護血管壁。尼克酸能擴張末梢血管,防止血栓形成;還能降低血中甘油三酯的水平。維生素E具有抗氧化作用,能阻止不飽和脂肪酸過氧化,保護心肌並改善心肌缺氧,預防血栓發生。

6.保證必需的無機鹽及微量元素供給。碘能抑制膽固醇被腸道吸收,降低膽固醇在血管壁上的沉著,故能減緩或阻止動脈粥樣硬化的發展,常食海帶、紫菜等含碘豐富的海產品,可降低冠心病發病率。膳食中鈣、鎂、鉀、鈉、銅、鉻等也同心肌缺血發病有關。

7.少量多餐,切忌暴飲暴食。晚餐也不宜吃得過飽,否則易誘發急性心肌梗塞。

8.禁飲烈性酒。酒精能使心率加快,能加重心肌缺氧,故應禁酒。

精神壓力大可引起心肌缺血

心血管疾病是由多因素導致的一組疾病,主要包括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缺血性心臟病、心絞痛、心肌梗死)、心肌病、腦血管疾病、高血壓病、風濕性心臟病、主動脈瘤和其他外周血管病變。此類疾病受心理因素影響較明顯,患者中多數存在負性心理,尤其是抑鬱和焦慮障礙占很大一部分,發病率呈逐年上升趨勢。近年來,國外的很多橫向和縱向研究都提示,心血管疾病可以引起和加重抑鬱和焦慮癥,而抑鬱和焦慮癥也可以誘發和加重心血管疾病,並對心血管疾病的預後有顯著影響。重度抑鬱與心血管疾病的患病率及病死率有關。

精神壓力可導致穩定型冠心病患者出現心肌缺血,即精神壓力誘發的心肌缺血(mental stress inducedmyocardialischemia,MSIMI)。這種缺血在臨床上並不少見,盡管其發生機制尚不完全清楚,但根據目前研究可以肯定的是,MSIMI可使穩定型冠心病患者發生致死性和非致死性事件的風險升高3倍以上。

國外文獻報道,就診急診科的胸痛患者超過50%是非心源性的,其中16%~25%是驚恐發作。驚恐發作患者常主訴胸痛,有冠心病高危因素的驚恐患者中,約有38%主訴胸痛,易被心臟科醫師誤診為冠心病、心絞痛。國外研究發現,超過60%反復主訴心悸的患者均有焦慮癥表現,且夜間陣發性呼吸困難和焦慮的發生率高,軀體化癥狀顯著,經動態心電圖監測,除竇性心動過速外,未發現其他心律失常和缺血改變,且對抗焦慮治療有效。

近年來,人們對冠心病的傳統危險因素如吸煙、高血壓、血脂異常、肥胖等日益重視,但冠心病患者的心理問題卻成為“被現代醫學遺忘的角落”。隨著生物醫學模式向生物-心理-社會醫學模式的轉換,人們逐漸認識到單純的藥物等治療措施並不能完全有效地防治冠心病,而解除患者心理壓力、調節行為方式、提高社會支持對冠心病的防治有確切作用,采用心身協同已成為當前冠心病防治的公認原則。為此,人民開始註重在醫療過程中向患者提供身心兼顧的全面服務,解決心血管患者的精神心理創傷。雙心診療模式的提出,就是要求在重大心血管疾病診治過程中,心血管專業醫師與精神、心理醫師一起面對患者,一起解決患者同時存在的軀體疾患和精神、心理痛苦。

心肌缺血的5種類型

1、 心絞痛型

其臨床表現為心口出現壓榨般的疼痛感覺,可延伸到左上肢,持續3-5分鐘,休息下或口含硝酸甘油即自行緩解。主要是因為冠狀動脈供血不足,心肌急劇暫時缺血、缺氧引發的綜合癥。

2、 心肌梗死型

往往出現於冠狀動脈粥樣硬化的病變基礎上,冠狀動脈供血長時間急劇減少,致使心肌嚴重長時間缺血,造成心肌急性壞死。

3、 無癥狀型

無臨床癥狀但有心肌缺血的客觀證據 ,常見於隱性冠心病。近年來研究發現,有將近25%-50%急性猝死死者中,生前並未發生過心絞痛,但是屍檢發現90%的人都出現瞭嚴重的冠狀動脈粥樣硬化。無癥狀型心肌缺血患者也可能突然轉為心肌梗死,嚴重者引起猝死。因此,出現心悸、胸悶等不適時要及時到醫院進行檢查。

4、 缺血性心肌病

動脈粥樣硬化導致心肌氧氣供需不平衡,造成心肌細胞的大量減少、壞死、心肌纖維化、心肌瘢痕形成,引起缺血性心肌病。表現為心臟擴大、僵硬化,心律失常和心力衰竭。

5、 猝死型

冠狀動脈發生痙攣或栓塞,造成心肌缺血,發生局部電生理紊亂,引起暫時的嚴重心律失常,發生猝死。

心肌缺血的危害

心肌缺血如果不及時治療的話,可能會危及生命。很多人都因為不知道心肌缺血的危害,導致身體出現瞭較嚴重的傷害。所以對心肌缺血的危害及治療,大傢需要及時的瞭解。

心肌缺血相信很多人對此不是很瞭解,心肌缺血是一種嚴重的疾病,如果不及時的治療的話,可能會導致心肌缺氧,危及生命。很多人都因為不知道心肌缺血的危害,沒有及時的去治療,對心肌缺血的重視不夠,導致身體出現瞭較為嚴重的傷害。所以對心肌缺血的危害及治療,大傢需要及時的瞭解。下面給大傢簡單介紹下心肌缺血的危害及治療。

每一種疾病都有不止一種的治療方法,心肌缺血的治療也不例外,其治療方法有很多,心肌缺血的治療要因人而異,對癥下藥,這對於治療心肌缺血非常的重要。病情不同,適合的治療方法也有所差異,不能一概而論,同一種藥物,適合這個人,但對另外一個人並不是最好的。

心肌缺血的不利影響

血壓低、主動脈供血減少、冠狀動脈阻塞,可直接導致心臟供血減少;心瓣膜病、血粘度變化、心肌本身病變也會使心臟供血減少。還有一種情況,心臟供血沒有減少,但心臟氧需求量增加瞭,這是一種相對心肌缺血。給心臟供血的血管叫冠狀動脈,開口在升主動脈內。

臨床顯示:引起心肌缺血最主要、最常見的病因,是冠狀動脈狹窄。而冠狀動脈狹窄的主要原因是動脈粥樣硬化。因冠狀動脈粥樣硬化引起的心臟病就是大傢常說的冠心病。所以,冠心病是心肌缺血的“罪魁禍首”。

心肌缺血對心臟和全身都可能帶來許多不利影響。氧是心肌細胞活動必不可少的物質,而氧是通過血液輸送給細胞的。心臟沒有“氧倉庫”,完全依賴心肌血供,所以一旦缺血,立刻會引起缺氧。缺氧的直接後果是心肌細胞有氧代謝減弱,產能減小,使心臟活動時必需的能量供應不足,引起心絞痛、心律失常、心功能下降。

同時,代謝的廢物也不能被有效及時地清除,易產生不利影響。缺血、缺氧、缺能量,最終會影響心臟的收縮功能。若有20%~25%的心肌停止收縮,通常會出現左室功能衰竭;若有40%以上的心肌不能收縮,就會有重度心泵功能衰竭。倘若這種情況突然發生,就會出現非常危險的心源性休克。急性心肌梗死就常與這種情況相關。

除此之外,心肌缺血還會損害舒張功能。收縮不良和舒張不良結合起來,易導致心室充盈壓升高,引起肺充血,還可引起復雜的物質代謝紊亂和心肌電活動失常。因此,一旦出現心肌缺血,應找準病因對癥治療,才可避免潛在的嚴重後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