減壓癥,俗稱潛水夫病或沉箱病(Decompression sickness,DCS),泛指人體因周遭環境壓力急速降低時造成的疾病。這是潛水危害及氣壓病的一種。減壓病是由於高壓環境作業後減壓不當,體內原已溶解的氣體超過瞭過飽和界限,在血管內外及組織中形成氣泡所致的全身性疾病。那麼為什麼有減壓癥呢?下面就告訴大傢吧。

什麼是減壓病

此病亦稱減壓病(Decompression sickness)。1973年Smith首次描述該癥為沉箱病(Caisson disease),即在潛水高壓環境中迅速變換壓力出現的內耳損傷。潛水員作業中發生率為1%,一般潛入水下每沉10m即增加一個大氣壓的水壓,相當於施加人體17~18Mg的壓力。因此潛水時必須吸入壓縮性空氣或惰氣和氧的混合氣體,以調節鼓室和鼻腔的內外壓力。如果變換壓力過快或咽鼓管功能失調,便可發病。

這是一種因周圍壓力降低(如潛水上升,出沉箱或高壓艙,或上升到高海拔區),促使溶解於血液或組織中的氣體形成氣泡所致的疾病,其常見的特征為疼痛和/或神經系統癥狀.

"彎曲癥"(the bends)系指減壓病所致的局部疼痛,但常作為整個減壓病的同義詞應用.

潛水者或空氣壓縮工人(compressed-air worker)在周圍氣壓增高的情況下呼吸時,過量溶解的氮和氧被血液和組織攝取.氧可連續地被利用,但氮(或其他任何惰性氣體)隻能通過血流和肺(其進入途徑的逆轉)離開人體.分壓梯度控制著氣體的攝取或排泄,但過飽和(當血液和組織內氣體的壓力高於其周圍氣壓時可發生)的程度決定著在潛水上升時或上升後是否發生明顯的氣泡形成.

減壓病 預防

嚴格限止氣體的攝取常可防止明顯的氣泡形成.如將潛水的深度和時間限制在上升時不需要減壓停頓的范圍內[無壓縮(無停頓)限止],或使用美國海軍潛水手冊或國傢海洋和大氣管理局潛水手冊中的空氣壓縮表,這類空氣壓縮表指明正常允許惰性氣體無害泄漏的上升方式.若潛水者能適當地保持在無停頓限止內或能按空氣減壓表規定的執行,則很少會發生減壓病.但潛水者對深度,時間和減壓過程的理解不一定可靠,很多潛水者不正確地認為潛水表中的安全范圍很廣,因此不必精確地按表中規定執行.潛水者攜帶的新的無停頓限止規定表和減壓微型計算機雖有較大的安全范圍,但它們也可能用錯.潛水者應小心遵守無停頓的深度和時間限止,按規定的速率上升,並在約5m深處作一次數分鐘的安全停頓.幾乎沒有減壓表對女性或老年潛水者的適用性進行過測試,故這類人使用減壓表時要特別小心.

反復潛水可引起減壓病,因為每次潛水後還有過剩的惰性氣體留在人體內,過剩惰性氣體的量隨著潛水次數而增加.如果先後兩次潛水之間的間隔不到12小時,必須使用反復潛水表.

潛水後在高海拔潛水或飛行,需要特別小心.潛水後,在去高海拔處以前應在地面度過24小時.

減壓病 - 發生條件

發生

潛水員急速上浮,或在長時間或深潛後沒有進行減壓停留;

未有加壓設施的飛機升空時;

飛機的座艙增壓失效時;

潛水員於潛水後馬上搭乘飛機。縱然飛機有進行加艙,但座艙壓力若未能維持在海平面的壓力時亦會出現;或

工程人員從加壓後排除地下水的沉箱或坑道出來時;

太空人進行太空漫步,或艙外活動時,而宇航服內的壓力較艙內壓力低時。

這些狀況都會使溶在身體組織內的氣體(主要是氮氣)溶出,在體內形成氣泡致病的。

根據亨利定律,當一種在液體上的氣體的壓力下降時,該氣體溶於液體的量亦會下降。示范這個定律的例子就時當開啟軟性飲料的樽或罐時,氣體會從中出來,在液體中亦有氣泡。這些二氧化碳的排出是因在容器內的壓力下降至大氣壓力。

同樣地,氮氣是一種溶解於人體組織及體液內的氣體。當身體暴露於壓力下降的環境時,氮氣會被釋放到離開身體的氣體中。若氮氣被逼離體液的速度太快時,氣泡會在身體內形成,造成減壓癥的癥狀,如皮膚發癢及皮疹、關節痛、感覺器衰弱、麻痹及死亡。

因其他過程而造成的空氣栓塞癥,與減壓癥的大部份癥狀相似。這兩個被分類為減壓病。

加重因子

減壓的幅度:壓力大幅下降會有較高出現減壓癥的可能。例如,周邊壓力在潛水上升10米後或從海平面飛行上升5000米後會減半。在潛水不久後飛行亦會擴大壓力的下降。

重復暴露:在短時間內(約數小時)重復潛水或上升超過海拔18000呎以上亦會增加患上減壓癥的風險。

上升的程度:上升越快,患上減壓癥的風險亦越高。

高海拔的滯留時間:飛到6000米以上的時間愈久,愈容易得到減壓癥。

年齡:有多篇研究報告指出隨著年紀增加罹患減壓癥的風險也愈高。

之前受傷病史:曾有關節或肢體損傷者較易加重減壓癥的發生。

環境溫度:有些證據指出低溫環境中更易造成減壓癥的發生。

身體型態:一個有較高身體脂肪的人會較易患上減壓癥。這是由於不健康的血液供應,氮會較多儲存於脂肪組織之內。雖然脂肪隻占成人身體的15%,它卻儲存瞭超過一半的氮。

運動:在飛上約6000米以上高空前、或潛水前後曾經從事激烈運動中,都有較高的風險得到減壓癥。

飲用酒精:飲酒後從事會有減壓狀況的活動有較高的風險得病。

心房中隔缺損:胎兒心臟心房間的孔洞,在出生後的第一口呼吸會靠垂下物來遮蓋。約有20%的成人這個垂下物並沒有完全封死這個孔洞,因咳嗽或其他提升胸部壓力的活動會使血液流過這個孔洞。在潛水時,靜脈內的血液及微氣泡會經此孔直接進入動脈,而非經過可排放氣泡的肺部。

減壓病 癥狀和體征

潛水者的局部疼痛(彎曲癥)大多發生於上肢關節或其附近,而空氣壓縮工人的局部疼痛則多見於下肢關節.有時疼痛的部位難以確定,疼痛的性質難以描述,但表現為"深部痛"和"像有某物鉆入骨頭那樣痛".有時疼痛很尖銳,界線很清楚.開始時疼痛輕而間歇性,但可逐漸加重直至很嚴重.局部常無炎癥和觸痛,疼痛不受活動的影響.

神經系統癥狀可單獨發生也可伴有疼痛.>50%的減壓病患者有神經系統癥狀,用水下呼吸器潛水後比沉箱工作後或用傳統防護頭盔潛水後更為常見.神經系統的癥狀和體征差異很大,輕者僅為感覺異常,重的可有嚴重的大腦問題.前庭受累時可產生嚴重的眩暈,難以與外淋巴瘺區別.表面輕微的早期癥狀(如無力或肢體麻木)可有偏癱等嚴重後果,若延誤治療或治療不適當則不可逆轉.有時開始時的病損太嚴重,即使迅速而良好選擇的治療也無效.但用高壓氧反復治療似乎有幫助.減壓病所致的脊髓損傷的預後比其他原因所致的脊髓損傷的預後好.

氣哽(呼吸道減壓病)罕見但嚴重,此乃肺血管枝被大量氣泡栓塞所致.某些病人的呼吸道減壓病可自行消退,但若不給予及時加壓,則可迅速進展到循環虛脫而死亡.深吸氣或吸煙時出現胸骨下不適或咳嗽常是早期癥狀.動物實驗時,氣哽與潛水後立即暴露於高海拔區密切相關.發生於高海拔區的氣哽和其他嚴重癥狀在返回地面後不一定能痊愈,必須立即進加壓艙加壓.

瘙癢,皮疹和少見的疲勞也可發生,對這些癥狀一般不必加壓.但有時這些癥狀是嚴重病癥的先兆,因此當潛水者主訴這些癥狀時,至少應保持警惕,密切觀察.用口罩吸入100%的氧可使癥狀緩解.皮下水腫罕見,可能系氣泡阻塞淋巴管所致.進行性或持續性水腫需加壓治療.皮膚斑紋(大理石樣皮紋)不常見,但可能先於或同時伴有需加壓治療的病癥.腹痛可能系腹部氣泡形成所致,但若疼痛纏繞腰部則可能表明脊髓受累.病情嚴重而延誤治療時可發生休克.

氣壓性骨壞死(disbaric osteonecrosis)是一種無菌性骨壞死,在空氣壓縮工人中比潛水員中多見.長期或頻繁而反復地暴露於高壓環境可能是最大的危險,鄰近關節面(最常見於肩或髖部)的病損可損害關節,引起長期疼痛和嚴重喪失勞動力.骨壞死是隱匿發生的,因為要在起病後數月或數年才出現癥狀或被X線檢查發現,其起因可能就是一次不適當的減壓

減壓病 - 治療

再壓是唯一對嚴重減壓癥有效的治療,而休息及吸氧氣(須提高氧氣濃度)亦對輕微的癥狀有效。再壓一般都是在再壓艙進行。在潛水時,較危險的有水中再壓。

嚴格遵守減壓規則

中國交通部、鐵道部已制訂瞭具體規定。由於減壓過程中,吸入二氧化碳愈多,減壓病發病率也愈高,因此,降低二氧化碳十分重要。國外有人建議在隧道中空氣成分的最低要求:氧20%~22%、甲烷<10%、二氧化碳<2000ppm、一氧化碳<20ppm、油或顆粒物5mg/m3。此外,要作好潛水供氣(高壓管路系統、裝備檢查、檢修、保養、配氣)及潛水技術保證等工作。

特殊治療

在缺乏再壓艙或快速上升時,氧療對於懷疑減壓癥病者是有效的急救措施。大部份循環呼吸器可以提供高濃度的氧氣,並且可以作為開路給氧復蘇器的另一選擇。

及時送入高壓艙中再加壓治療減壓病是唯一有效的方法,可使90%以上的急性減壓病獲得治愈。近年來,我國用加壓治療,使有的慢性減壓病患者癥狀明顯減輕。加壓治療愈早愈好,以免時間過久招致組織嚴重損害而產生持久的後遺癥。在升壓、高壓停留時間、減壓(按治療方案逐步減壓以至出艙包括2.8ATA以下的吸氧減壓)過程中,必要時尚需輔以其他對癥治療措施,如補液或註射血漿以治療休克等。患者出艙後,應在艙旁觀察6~24小時;如癥狀復發,應立即再次加壓治療。

藥物治療

對嚴重病例,加壓治療隻能排除氣泡的栓塞作用,有時難以解決繼發的生化變化及機能障礙。藥物作為輔助療法,一般應在減壓病剛發病時就給藥,效果較好。常用藥物有血液擴容劑如低分子右旋糖酐、血漿和生理鹽水,除瞭使血液擴容外,尚可抑制血小板粘附和聚集,減少血小板因子的活性,從而阻止血凝,改善癥狀和體征。近年來上海市楊浦區中心醫院調查440名潛水員,見潛水後飲酒者急性減壓病的發病率26.0%,明顯低於潛水後不飲酒者74.0%(P<0.001=。又用兔作實驗,也見乙醇對急性減壓病有直接治療作用,主要由於乙醇不但是一有效的消泡劑,還能抑制血小板粘附到氣泡壁上,且使血小板從氣泡壁上解離下來,因而血小板數明顯上升。提出潛水員出水後迅速飲50度白酒75~150g治療急性減壓病為適宜劑量,此療法簡便,在無加壓艙的邊遠地區更有實際意義。此外,小劑量阿司匹林可抑制血小板的聚集和釋放作用。腎上腺皮質激素類藥物可恢復血管的正常通透性,減少血漿滲出,緩解腦和脊髓水腫。根據病情可用多巴胺、氨茶堿、地西泮(安定)等對癥處理。